【摘 要】
:
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南郊李家窑一带,发现一批数量可观的西周晚期的中小型墓葬和数座车马坑及马坑,年代早于上村岭虢国墓地。这批墓葬除了几座出土铜器应为低级贵族墓外,大部分是平民墓。有些墓葬就在上阳城宫殿区内或宫殿区附近,表明与虢国墓地年代相同的上阳城建在一处早期的墓地上。根据古人尊崇宗庙和祖坟的习俗和观念,推断这批墓葬不会是虢国人自己的祖坟,因而只能是被虢国人毁了宗庙社稷的焦国人的墓葬。关于这一点,在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南郊李家窑一带,发现一批数量可观的西周晚期的中小型墓葬和数座车马坑及马坑,年代早于上村岭虢国墓地。这批墓葬除了几座出土铜器应为低级贵族墓外,大部分是平民墓。有些墓葬就在上阳城宫殿区内或宫殿区附近,表明与虢国墓地年代相同的上阳城建在一处早期的墓地上。根据古人尊崇宗庙和祖坟的习俗和观念,推断这批墓葬不会是虢国人自己的祖坟,因而只能是被虢国人毁了宗庙社稷的焦国人的墓葬。关于这一点,在年代上也是适合的。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的一座墓出土了一件有铭铜器——追夷簋。
这件簋通高25.6厘米,口径20.6厘米,口微敛,垂腹,圈足附三个兽面纹支足,两兽头耳下各附一个垂耳,上有盖,盖表隆起,顶部有喇叭形握手,器外口沿部、盖口沿外、圈足部各饰一周回纹与三角形几何纹相间的纹带,器腹部和盖表饰瓦垅纹。簋内底部及盖内侧铸有内容相同的铭文,共6行52字,为“唯正月初吉丁亥追尸(夷)不敢(昧)先人之(显)对扬(厥)(显)祖之遗宝用乍联皇目(祖)中(仲)(簋)追尸(夷)用(祈)易(赐)眉寿永命子子孙孙其万年永宝用”。
据专家考证,簋铭“追夷”亦即焦夷,原本是作器者私名。然而历史上先后存在过两个焦国,一个姜姓,一个为姬姓。《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史记正议》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由此可知周初所封者为姜姓焦国。至于姜姓焦国的封地所在,即今天的山东嘉祥县(见《嘉祥县志》)。姬姓焦国在河南省陕县,即今三门峡市。其灭亡的年代为西周末年,时在公元前755年。据雷学琪考证,焦国是被西虢国之君、周幽王卿士虢石甫所灭。
追夷簋出土于姬姓焦国的区域,但就器主本身的姓氏而言,它很可能与姜姓焦国的氏族名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他是姜姓焦国的后裔,却由于某种原因而成为新封姬姓焦国的臣民。
因为依据古代氏族名与族内首领名相统一的原则,追夷除指人名以外,也可能指文献与金文中常见的东夷或南淮夷的一支,也就是说追夷属于追夷族人。东夷与南淮夷大体指我国古代东部沿海及江淮流域之人,是一种总称。姜姓焦国始封山东地属东夷,因此推测作为氏族名的追夷(或称焦夷)自然当属于东夷的一个分支。况且焦字从隹为鸟形,与东夷地区少昊氏鸟名官的鸟图腾氏族也有某种联系,所以焦夷、追夷应与谯县一样,最初是东夷的地名当是没有问题的。
簋铭“追夷”这里用作人名,可能原本是姜姓焦夷氏族的一位小首领,被人称作追(焦)夷,故以族名自称。依铭文看,其皇祖仲曾经是一位显赫人物。为谥号,金文习见。至于追夷簋何以出于上阳城内,我们认为可能与西周中晚期周王朝连年征伐东夷、南淮夷,俘获大批夷人北迁和西迁有关。而陕县(即三门峡)一带作为地名的焦可能正是由于这些被俘焦人(即焦夷)及后裔迁居于此而得名。今三门峡西灵宝县的弘农涧河及汉代陕县所属的弘农郡的“弘农”二字,有人认为是“弘大神农之功绩”的意思。推测这些地名可能与内迁焦人后裔“追思先圣王”的思古情结有关。后来周王朝以此焦地焦人而封于同姓诸侯即上文的“召公之子谯侯”,故有姬姓焦国。追夷就是姬姓焦国的外族臣民之一。但该焦国在陕地受封后可能历年较短,旋即于幽王七年为虢国所灭。
总之,三门峡一带的虢国是灭了焦国才建立起来的,而在虢都上阳城内发现了早于虢国的追夷簋,而“追”字与“焦”字有通假的可能性,故而有理由认为追夷簋理应是焦国铜器。其次,焦夷之名见于文献,与山东姜姓焦国相距很近,应是其后裔。追夷可以认定是焦夷,则追夷簋必与东夷区域姜姓焦国有关。
(责编:石晓)
其他文献
焦作地区烧造陶瓷历史悠久,留下了众多的古代瓷窑遗址,当阳峪窑是其杰出的代表,东焦作窑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处。其他还有王封窑、李封窑、恩村窑、狮涧窑、柏山窑等50多处窑场,陶瓷界将这些窑场称为“焦作当阳峪窑”。 东焦作窑,又叫矿山窑、姜河窑,因遗址处于东焦作村旧址范围内,故称“东焦作窑”。窑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城区中心,西距西焦作窑约1.5公里,东临焦东路,东北距牛庄窑约3公里,北距当阳峪窑约5公里,南
父亲默默地影响了我的人生。直到现在,我已成为两鬓斑白的老人,而他的许多难能可贵的品质,仍然在激励着我。 浪漫诗人李白曾说:“千金散尽还复回”,作为一种诗人气质,颇可赞许,但在现实生活中无异于空想梦呓,创业谈何易,人生能有几回搏。而在人的诸多品质指标中,对待金钱的态度,往往是极具本质的一块试金石。特别对一个收藏家来说,更是如此。 父亲董策三先生是民国时期陕西地区收藏文物、古董数量较大者之一。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在美酒飘香的中华大地,早期的饮酒者主要为王公贵族和士大夫们。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饮酒已蔚然成风,早先作为士大夫们特权的饮酒,已渗透到了民间的每一角落。不仅国家庆典、祭祖敬神、征战祝捷,而且民间红白喜事、寿辰庆贺、生儿育女、礼尚往来等,都离不开酒,都要开怀畅饮,一醉方休。随着饮酒派生的酒文化也日益发达。诗人墨客三两相聚,吟诗唱酬,对酒当歌,煮酒赋诗,高谈阔论,行
宋代是我国瓷业兴盛时期,大江南北窑场众多。由于各地自然气候、地理环境、资源材质、工艺制作、烧成技术不同,各窑场产品的装饰艺术也丰富多彩,千峰翠色的越窑,雨过天晴的汝窑,晶莹润泽的官窑,金丝铁线的哥窑,纹样雄奇的磁州窑等,几大名窑争艳斗丽。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吸收和借鉴了各名窑的艺术手法,结合本地制瓷胎土釉料的特点,融汇成特有的装饰风格。它以胎质细薄、釉色莹润、造型丰富、纹样灵秀在南北各大名窑中独树一帜
笔者收藏的砚台中有一方小巧玲珑、精雕细琢、让人爱不释手的袖珍红丝石砚。此砚呈上窄下宽十分匀称的梯形,配有精制的红木盒。 砚长8厘米,上宽4厘米,下宽4.5厘米,厚0.7厘米,重43克(见图)。砚面上分别雕有砚堂、砚池、砚额、砚岗和砚边,在比较小的砚面上构造完整,雕工精细。砚额两侧分别刻三朵菊花和三枚竹叶,砚额上部中间刻半朵玉兰花三片花瓣,花的四周和砚边处均刻祥云纹。砚边和砚堂、砚池结合部起线
辛亥革命初期,大小军阀拥军为政,你争我夺,各寻其主。为了应付庞大的军费开销,各省纷纷自立银行,发行钞票,私设金库,中饱私囊,以保军需。导致币制混乱,货币贬值,致使群众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失。现将广东省银行及其大洋券毫洋券的发行过程简析如后,以飨泉友。 广东省银行先后经历了广东省银行、省立银行、改组后的省银行三个阶段。民国九年(1920年)八月,广东省银行宣布成立,资本总额500万元,官四商六。开业初
这是笔者所收藏的一方用歙石雕刻而成的“心心相印”砚(见图)。在一方砚台上刻有两个砚堂,其独特的造型,在各种砚台中是一特例。 在传统的砚台中,一方砚台只有一个供贮水的砚池和一个供研墨的砚堂。而该“心心相印”砚,虽然只有一个共用的贮水砚池,但却有两个用来研墨的形状相同的“心”形砚堂,其寓意是“心心相印”。这种巧妙的设计,不仅很好地体现了“心心相印”的主题,而且使砚台的造型与众不同,独树一帜。 “心
今年《收藏界》杂志第5期第94页刊载了福建兰金顺先生撰写的《“天启通宝”背“二”试样大钱》的文章。笔者读后不敢苟同,因为这枚钱不是试样大钱,而是天启二年铸造的镇库大钱。 早在20世纪末,笔者就从农村收集到一枚与兰先生文章中所介绍的一模一样的“天启通宝”背“二”大钱。为了弄清楚这是一枚什么样的大钱,曾进行了长达几年的反复研究。直到2005年初,读到华光普先生所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甲、乙、丙、丁
国之瑰宝隋唐大镜 拙藏一面“净月澄圆”瑞兽镜,镜面特大,直径32.5厘米,镜壁厚重(图1)。主图案为六只奔跑有角兽,两只一组,面面相对,属高浮雕制作,古雅俊逸,颇具北朝古镜遗风(图2)。瑞兽周围配置动物和花草纹饰。一圈铭文带共32字,当中有“净月澄圆”、“益寿延年”等四言韵语。全镜图饰丰富多彩,配置有序。从上述特征看,可定为隋至唐初之物,古时青铜属贵金属,偌大厚重的镜,惟名门望族、富贵人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铜。该铜制作精美,出土时色泽光亮,通体基本无锈,是西周晚期青铜器中少见的精品。这件器身椭方形,口,垂腹,兽首耳有螺角。盖可卸置,盖上有两组不相连接的翼形钮。矩形圈足外侈,前后两侧有(kun)门形缺口,沿部饰带状重环纹,由中线分左右。器身及盖中部饰瓦纹,盖顶饰夔龙纹,其中心兽目突起,扉棱饰云纹,圈足饰垂鳞纹,器底有斜网格纹。通高20.4厘米,口长16.5-23厘米,腹深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