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c3d4e5f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数学学习,广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认识:学数学枯燥乏味,又无多大用处,学数学太难了。因此数学教育质量相对较低。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解决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解决数学质量偏低的一种首要手段和方法。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习积极能动性中很活跃的成分,也是诱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正常条件下,学习兴趣越浓,学习效果越好。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展现知识背景,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年代,每一个数学概念的诞生和发展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展现所教内容的历史背景,恰当的穿插一些数学史料,让学生沿着数学发展的足迹去认识理解数学的内涵和真谛,这无疑会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引入复数概念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数”的概念的发展史。从远古的“结绳”和“堆石”记数法。逐渐产生了“自然数”概念;在丈量土地、计算长度和产量以及分配劳动成果的过程中,有了“正分数”的概念,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又产生了“负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步产生了“有理数”、“无理数”等。并向学生指出,我国是最早使用分数运算法则和正负数加减运算法,进而介绍复数概念的确立时,可以从最早的解一元二次方程遇到的复数开平方讲起,先后经过卡丹、邦别利、笛卡尔、瓦里士、欧拉、高斯等各国数学家三百多年的努力,最终确立了“复数”这个概念,并逐步完备起来,形成了一门新的数学分支——复变函数论。学生听完数学史故事后,精神振奋兴趣倍增,从中体会到数学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实践探索,战胜困难的奋斗史。由此,学生学习复数这一部分知识,自然兴趣盎然,不再枯燥,学得津津有味。可想学习效果自是不同。
  二、结合实际应用,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具有抽象性,它是客观世界中规律的高度概括。因而对学生来说数学较其他学科实用性较低,这样给学生的印象就是数学无实际用处。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在教授新知识时,向学生指出本部分知识能解决哪些问题或者指出它的应用领域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如此使学生有目的的去学习,从而培养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高中解析几何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向学生揭示出它的一个本质用途,即是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以及平面内点、线构成的几何图形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可向学生指出,研究点、线等几何图形间的数量关系,这种坐标系不是唯一的,以后还要学习极坐标系。甚至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些非欧几何中的球面坐标系。并指出,在球面坐标系中,“三角形的内角和不等于180°”这样的事实。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里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
  又如在讲解“不等式的解法”后,用以具体事例说明不等式的一个应用。举例如下:2005年,第十一号台风“龙王”在我国台湾和福建省陆续登陆,造成重大灾害,假如我校处于福建省某地,据气象站测得该台风中心位于本校南偏东60°的400千米处,台风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350千米以内都将受台风影响,问:假如我们撤离需要3小时,那么我们能否安全撤离?我校受台风影响的时间有多久?学生一听,马上来了兴致,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此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如,讲授线性代数的矩阵时,向学生揭示出它在物流管理方面的应用,则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觉得学有所用,从而避免使学生产生学无用武之地的厌学情绪。
  三、揭示数学之美,培养学习兴趣
  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数学,如果正确看他,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无上的美”。的确,“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神韵,使数学显示出了对称、简洁、和谐、奇异等美的特征。这就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展示数学美的广阔空间。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美的因素,充分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直观的教具、精美的板书、生动形象的媒体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和谐的教学情景,去反映数学知识中隐含的美。
  例如:数学公式,就其实质而言,它给人的理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即使最简单的有关圆和球体的公式:C圆=2πR ,S圆=πR2和S球表面积=4πR2 ,V球= πR3 。它如此简洁、绝妙的揭示了圆和球的有关量度与半径之间的关系。这难道不是宇宙间一首绝妙的好诗。如此精妙的把几何图形和数量之间内在的深刻联系揭示出来。这些公式蕴含着一种深刻的简洁之美。数学中的对称美也比比皆是。如圆锥曲线中的椭圆和双曲线,不论是从它的方程来看,还是从图形来看,都体现着完美的对称关系:有两条对称轴和一个对称中心,即它们本身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他们的图像是那么的优美绝伦,细细品位,回味无穷。而在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中隐藏的对称美则更令人惊叹不已。正弦曲线与余弦曲线有无数条对称轴,它们都垂直于x轴,又有无数个对称中心,它们是曲线与x轴的交点。又如,高等解析几何中的双曲抛物面(马鞍型),有谁能想到,它是由两组直线构成,而这一理论在建筑上有着重要的应用,常用它来构成建筑的骨架。通过这些数学本身体现出来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抓住契机,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较难理解的知识,如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上几点体会仅仅是笔者几年的教学经验的一点总结,提出来和广大同仁交流,且作为引玉之一砖吧。
其他文献
班集体的和谐建设,良好班风的形成,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管理和操作,即便是把身体累垮了,恐怕也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要想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自己,必须培养一支善于管理的精锐班干部队伍。具体操作如下:  对班干部候选人精挑细选。班主任接一个新班,即使具备入木三分的眼力,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对学生按同一所小学毕业进行分组,采用口头询问、填写自荐表等方式,内容有品德、能力、成绩等,并亲自找到
学位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于加强小学生对学科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已逐步在各小学得到实施。新课程改革针对小学教育,更多的提出了建立快乐课堂的目标导向。通过营造出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并且,建立在快乐课堂基础上的数学教学,则是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上进行重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
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必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布置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提出了农村小学语文作业环节存在的问题,包括:应试教育思想严重;缺乏创新思想;缺乏因材施教的理念等几方面。最后文章提出了农村小学语文作业解决对策,包括:注重作业布置的差异性;注重作业布置的实际性;注重作业布置的创新性等几方面。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后作业;问题;对策  语文课是农村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德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思路,包括:用恰当案例配合德育工作的开展;适时延伸教学素材配合德育工作的开展;开展课余活动推进德育工作进行;丰富教学方式推动德育工作开展等方面。文章旨在通过渗透德育教育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德育工作;践行思路  小学数学课从来都不是一门孤立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传统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不足;读书与写作割裂,解析文章较少;因材施教理念不足,教法不够多样等几方面。最后文章提出了小学作文教学的解决对策,包括: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善用鼓励教学方法;加强学生阅读数量与质量等几方面。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而且是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文
课题名称《画》  科目语文  年级一年级  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者分析  1、小学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  2、初步会根据拼音识字。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美丽的山水画,有趣的谜语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诗、字的再现,让学生学习巩固生字。  3、通过配乐朗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合作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第70页第一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些教师的备课教案存在着教学设计上的“程式化”、新理念运用上的“形式化”的倾向。可以看出,一些教师在追求新理念、迫切想用好新理念的同时,也反映出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处于新的急于接受、旧的难以割舍的矛盾之中。这正是教育转轨时期现代教育思想与应试教育观念的相互矛盾与碰撞。  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师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怎样做到备课和教学设计紧贴培养目标,贴近学生的
目的:本研究通过细胞实验及动物模型来研究芪葵颗粒对糖尿病肾病相关纤维化因子-纤维连接素(Fibronectin, FN)表达的影响;探讨运用芪葵颗粒是否可以减轻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