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baobei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环境、教师、学生相互作用的一个生态系统,笔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话三方面出发,探讨生态课堂构建策略,通过集思广益,驱动教学目标的实现,还原场景,归还教学内容的色彩,多元互动,丰富教学对话的体验,突出语文课堂独特性,考虑课堂教与学生的学,实现师生言语对话、行为体验、思维碰撞,强调学生生态本位,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良性发展,关注高中语文课堂的生态关联,为师生搭建成长健康环境,提高教师素养水平,促进学生潜能和能力发展。
  一、集思广益,驱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堂要设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在生态课堂中做到三维教学目标均衡,具有生态性,指引生态课堂的建构。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从三维视角设立教学目标,驱动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生命活动,在课堂教学目标驱动下让学生在不同维度有所获。
  如,在《给女儿的信》教学中,作为一篇自学课文,主要由学生自读学习,因此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任何想法和看法,在课堂中师生一起分享、探讨。然后,学生在课堂交流学习字词知识,教师结合易错字词进行简单提问强调学习,向学生提问:自读课文后第一个感觉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敏锐捕捉学生发言情况,捕捉实现教学目标相关信息,相继提出问题指向教学目标,顺势而导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文,还学生以思考和想象的时空,为学生提供自由发言的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然后教师“粗中取细”,在学生表达自读感受的同时,捕捉学生的亮点瞬间,引导学生感悟深化发展,是对教学目标的一个平衡过程。
  二、还原场景,归还教学内容的色彩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沟通古今中外,面向未来世界,应以专门性和综合性、边缘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也给语文课程自身增添生长活力。”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还原为生活式场景,让学生在亲切、熟悉的场景中有所发现,内化所学。
  如,《荷花淀》教学中,教师为了引领学生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视角更好的感受文本,让学生结合自己看过的电影、读过的书思考问题: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感情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如,親人久别重逢或离别的场景。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情境回答问题,然后教师顺势而导,指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因文化差异的理解限制,难以真正发现作品的韵味魅力,给学生一种新视角品读课文。在学生品读的过程中,围绕课文中人物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变换语言风格,呈现不同形式的日常对话情境,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鲜明对比,感受学习趣味的同时,体会中国文化隐忍、含蓄、和谐等特征。
  三、多元互动,丰富教学对话的体验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如何激发课堂活力成为高中语文教改的共同追求,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多元互动,丰富的对话体验,蕴含着巨大生命活力,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追求“探索、创造”的生态课堂,实现教与学多元对话互动。
  如,《蜀道难》教学中,教师出示语句:“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是排列的艺术,不同的排列,不同的效果”,引导学生总结诗歌语言表达艺术特点。如,句子的排行和断句的排行也有不同的效果,“噫吁嚱”独立排行,或“噫吁嚱,危乎高哉”排在一行;断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或“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让学生阅读后感觉哪一种更好。然后,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排列去阅读课文,然后按照学生的排列画出不同的图谱,这种学生阅读,教师整理的互动,逐渐将诗歌中蜀道之险、作者的情感变化一一呈现出来,让学生在阅读中互动,领悟诗歌中语言艺术特征。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对话互动,辅以直观图谱,表达自己对诗歌的阅读见解和感受。
  集思广益,驱动教学目标的实现,还原场景,归还教学内容的色彩,多元互动,丰富教学对话的体验,是基于笔者教学经验所得,对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构建提出的策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以教学目标为指引,立足教材,展开师生、生生对话,强调多元互动对话,构建高中语文生态课堂,实现师生思想建构、生命成长!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是幼儿成长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所以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前,幼儿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会出现以下问题:在教学目标的
课堂导入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有效的导入,如同音乐的前奏,能酝酿受众情绪,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及时转移到本节课,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主动参与,和教师协同配合,促进课堂教学走向成功。  如果把一堂好课当作一篇优秀作文的话,那么导入就是优秀作文的开头段,应该讲究“简、显、悬、美”。  一、导入要“简”  课堂的导入应该
期刊
素質教育将构建快乐与高效课堂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主要目标,这就使得以往被动、呆板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时期教学目标的需求。而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其倡导教师依据教学需求借助音乐、物体、语言等工具,积极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有趣的学习场景,使学生可产生身临其境、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最终在体会到学习乐趣的同时还优化了教学质量。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期刊
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不论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是未来学习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而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其教师也在不断探索更新颖、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  一、诵读导入法  对于小学语文来讲,指导学生诵读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不论是发音的准确性,还是情感方面的融入,以及角色之间的协调配合等等,都与诵读有着密切联系。在授课中,运用诵读方法进行新课
期刊
陕北民歌是陕北传统的且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歌形式。在这片广袤无垠的西北大地上,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赶牲灵的故事。陕北省就是《赶牲灵》的发源地。在这片土地上,家家户户为了
以钟楼为交点,西安成千上万的道路向四方辐射,一生二,二生三,街巷毛细血管似的布满其城。花草给城以绚烂,但城之魂却以树木守。杨,柳,梧桐,合欢,银杏,松,柏,皂荚,樱桃,云杉,楸,皆是嘉木,有的也年岁悠久,德高望重,不过我还是喜欢槐。学有国学,医有国医,树木有国槐,国槐为唐高祖李渊所封。西安的国槐夹道而长,凡路皆植,或为今人所栽,或为祖先所留,星星点点,排列成行,线面作阵,浩浩荡荡,足有百万。  在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教学上,创设生动的、有趣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注意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感染,积极快乐地学习。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教学的导入环节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导入时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挂图或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一种
期刊
国学博大精深,哺育了历史人物,教育了华夏子孙,锻造了独特的民族性格,优良的精神传统,铺垫了厚重的民族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以文本为载体,开展国学教育,培养学生古典文化底蕴,让学生在文本中汲取做人处世的真谛。  一、诵读为主,提升感性认知  古诗词讲究音律,平仄错落有致,长短句交替,骈散结合,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大声吟诵,读出抑扬,读出轻重,读出情感,读出舒缓,读出境界,在诵读中领略古诗词中
期刊
期刊
求异心理人皆有之,是其生命丰富性、自主性、创造性产生的“机杼”。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照这种求异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意识转嫁到对文本的学习上来,使其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丰富性、自主性、创造性,从不同角度赏析文本,看到文本之中反射出来的“七色光”,进而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当然,学生犹如“未开之刃”,还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方式加以引导。  一、营造情境,燃起求异之火,促成丰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