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痛,可是有你真好”

来源 :宁波通讯·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5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承接国家973和省市级科研课题30余项,6项技术填补国内、省内空白;承办国际会议3次,斩获国际各大奖项10余个;10个手术室365天日夜无休,132名医护人员累计服务人次百万以上……
  少有一个医疗团队,仅用20年就在临床科研上跻身全国前列、在国际上拥有一席之地,但是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团队做到了。
  中国手外科专家顾玉东院士曾评价,六院手外科的发展速度在浙江省内绝无仅有,在全国也极为罕见。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力量引领着这群白衣天使,把他们有力地团结起来,迸发出如此强大的精神力量?
  翻开他们的历史——章伟文,浙江省劳动模范;陈宏,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王欣,宁波市优秀共产党员……
  答案清晰明了。这就是一种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它象征光明,让人追求高远;它象征信仰,让人矢志不渝;它象征奉献,让人无怨无悔。正是这种力量,支撑着团队不断前行。
  执着追求 砥砺匠心
  2012年8月,手外科接诊一名全手脱套伤患者,只见他小手臂以下皮肉分离、露出白骨,好像脱下手套一般。这种病例需要拼出手背、造出新手指,手术复杂,不但是对主刀医生的考验,也是对整个团队综合实力的考验,一般医院都以截肢方式处理。
  手外科迅速会诊、确定手术方案,安排8名医生、5名护士、3名麻醉师分4个小组,同时提取患者身体不同位置8个组织,进行手部再造,最终用10小时成功完成手术。
  这是一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手术。当时,国内成功案例不超过5例,而同一时间成功提取移植多个组织进行“全手再造”在我国更是首次。美国《手外科杂志》给予高度关注,著名手外科教授Lalonde D·H感慨,能一下子拉出8位高精尖的医生,这样的团队放眼全球也不多见。
  如今,在第六医院手外科,类似高难度的手术超过五成,成功率高达95%以上。谈及原因,老主任、老院长章伟文提了“匠心”一词:“我们的手术,难度大、精度高,尤其需要医生以追求完美之心,潜心求索、精心雕琢,这就是‘医者匠心’,也是我们一直的追求。”
  团队自成立之初就采取开放手术供观摩学习、主治医师分享重要案例等方式,打破技术壁垒,鼓励每位医生对哪种手术不了解就跟着学。自2003年起,又以制度形式,要求成员每天提前到岗集体学习,每天必须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每周组织全英文案例分析。
  如今,团队已拥有7名正高、25名副高,3名留美访问学者,在漫漫医学路上收获了沉甸甸的成绩——章伟文医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任省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候任主委,这也是宁波历史上首位省级临床医学候任主委。多位成员荣获全国十佳青年骨科医师和市优秀中青年卫生技术人才、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等称号,多人入选市“4321人才工程”。
  大爱无边 医者仁心
  现任六院院长陈宏回忆,刚进医院时他分到一个BP机,新鲜劲还没过,就发现这俨然是“圣旨”,只要显示电话“7336271”,没有任何理由必须马上到岗,多少次回家路上被紧急召回,甚至有一个晚上被连续召回4次。20年过去,这串号码仍深深刻在他脑海里。
  加班加点,义无反顾;爱岗敬业,争做先锋。
  对这群年轻的“白衣天使”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党旗下的誓言,更是一个践行一辈子的精神坐标。
  2010年1月深夜,病区副主任潘佳栋和同事花10多个小时,刚结束一台手术准备回家,就碰上一个从绍兴赶来的年轻爸爸。4个小时前,他5岁的儿子左手夹进了扶手电梯,小小的手掌皮肉翻滚、鲜血淋漓。当地医院当即让他们到宁波市第六医院,否则就是直接截断手指,落下终身残疾。数九寒冬,爸爸额头沁着汗珠,不住恳求:“医生!救救我儿子!”
  为人父母的潘佳栋二话不说,回到“战场”。第二天早上7点多,手术结束,孩子的手指保全了。听到医生一句“放心吧”,年轻爸爸眼眶瞬间红了。此时,潘佳栋和医护人员已经连续作业20多个小时,有的甚至连饭都没顾上,刚出手术室,就累瘫在走廊上。
  没有时间休息、吃饭,人人都是“拼命三郎”。不分白天、黑夜,顶着月亮下班是常事,顶着第二天的太阳下班也不算稀奇。80余人的团队,平均每年接诊患者多达2万余名,最多一天甚至超过100台手术,被人称为“天使团队”。
  突发危急挺身而出,生死之间仁心仁术。在手外科,还有不少被群众自发寻找的“网红”,这些年轻的党员第一时间在街头、火车站对受伤的市民进行急救,成为万人点赞的“最美”。
  “对医生来说,救人是理所当然的事。不管对象是谁,是不是在医院里。这是本能。”32岁的党员杨科跃说。
  红色党旗 赤子丹心
  一直以来,第六医院手外科党支部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将红色基因作为砥砺团队精笃精思、同心同行的精神内核。他们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通过重任分担、双向参与、交叉任职等形式,努力在业务骨干中培养党员,推荐党员骨干进入管理层、管理层党员担任支部委员。目前,科室35名党员中有23名拥有副高以上职称,其中6名担任科室班子成员、8名担任医疗组长。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递交入党申请书、申请入党成为医护人员的时尚和追求。
  在今年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支部坚持活动开展和业务开展两不误、两手抓、两促进,特别是每月25日的党员固定组织生活日上,他们都能克服业务繁忙的现实压力,专门挤出时间,组织引导黨员深入反思“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为党留什么”。
  5月,他们围绕如何争当“四讲四有”共产党员开展大讨论;6月,他们组织医德医风主题微型党课学习;7月,他们组织“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微型党课学习;8月,他们开展“伤医事件之我见”座谈会;9月,他们开展“心目中的党员医生”演讲活动……“我们每次组织学习,针对性都非常强。支部就像是我们的心灵港湾。”支部组织委员周海微说,“温州伤医事件吵得沸沸扬扬,支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大讨论,引导大家理性对待。”
  党建出凝聚力,更出战斗力。为了让党员医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支部还积极参加全区“阳光8号”党员志愿服务,每月一次组织医护人员走进社区免费提供咨询诊疗,赢得社区居民广泛好评。华严社区党委书记王凌告诉我们:“有一次,周丹亚医生到社区服务迟到了半小时,不停跟老人道歉。后来才知道,前一天她通宵值班。”截至目前,科室已先后参与服务30余次,惠及群众近5000人次。支部还先后认领“微心愿”100余个,结对贵州失学儿童20名,送医下乡80余次。
  责任编辑:林依臻颖
其他文献
乔迁,是美事,喜事。人在一生之中,乔迁的次数有限,所以,通常情况下,乔迁,也算得上是人生大事。世俗中人,乔迁之时,贴对联,摆喜宴,放鞭炮……力尽所能庆贺一下,是情理之中的事。  然而,因个人好恶的存在,在现代社会,美事、喜事常有处理不当的时候。据报载:某业主为庆祝乔迁新居,于凌晨4点,在小区空地上燃放烟花鞭炮持续10多分钟之久,鞭炮的声音在凌晨特别刺耳,烟花将整个小区院子照得通亮。小区居住户有一孕
期刊
4月19日的《宁波晚报》刊载了一则《物业公司账目公示 要么不“晒” 要么让人看不懂》的报道,称《宁波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第31条规定,各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每年3月底前,公布上一年度的相关物业经费收取、使用等情况,接受业主的监督。而直到4月下旬,记者调查发现,仍有不少小区物业没有公布账目,有的即使公布了,也是让人看不懂。  笔者长期在城区基层法院工作,谈及物业与业主之间关系的话题,一个较为
期刊
有年届八旬老同志向以硬汉示人,但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他和老伴买汰烧已力不从心,想进养老院却一床难求,希望养老服务加强针对性。也许有人说,如今养老资源匮乏,“大众化”尚难做到,还奢望什么“针对性”?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加强为老服务针对性,恰恰是社会养老难题求解的方向和路径。  从需求侧看,加强针对性是老年群体的迫切要求。有位老人曾感叹:谁没有年轻过,可是你老过吗?这既是骄傲的宣示,也是无奈的调侃。人的生
期刊
从发展看,宁波在科教智力资源薄弱、自然资源相对薄弱的条件下,经历了科技成果转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趋强的发展历程,一段从量变到质变的艰难旅程,最终探索形成了多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宁波模式”,并助力宁波一举拿下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作为这段旅程的主角,宁波企业不仅擅长寻找“科技金蛋”,而且擅长把这些“科技金蛋”变成金灿灿的新兴产业,打通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使集聚资源与输
期刊
凌晨时分,突然听到婆婆呼唤我,我连忙起身来到婆婆的房间。婆婆说自己刚才去卫生间的时候差点晕倒,担心是中风的前兆。我心里一紧,懂得中风这种病大都在夜间和凌晨发作,于是不敢怠慢,将婆婆送到了医院。  看病是件麻烦事,爱人出差在外,公公几年前去世了,挂号、就诊、化验、取单子,一系列检查下来,我楼上楼下跑了好几遍。最后大夫确诊并无大碍,回家静养些日子就行,我才舒了一口气。  值得一提的是,在看病的整个过程
期刊
编者按:  10月14日,科技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宁波成为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这是宁波继“中国制造2025”全国首个试点示范城市之后,承担的又一项国家使命。竞争者众,宁波何以脱颖而出?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宁波正进行着哪些试验、探索?示范區的获批,又将为宁波带来怎样的“政策利好”,让各方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期刊
创新在当前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三个核心”,即“作为核心战略、摆在核心位置、发挥核心作用”。创新所具有的“三个核心”的地位,又是由创新的“三个第一”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即“第一机遇、第一短板、第一动力”。实践中要真正落实“三个核心”的本质属性、实现“三个第一”的内在特点,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成功,这是推进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与关键基础。  宁波获批全国首批两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期刊
今年是宁波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的丰收之年。一年来,我们先后获得了多个高能级的国家重大改革试点,其中一个就是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今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宁波建设全国首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在将近一年的申报创建过程中,中国保监会、省委、省政府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项俊波主席多次听取我市创建工作汇报,并专程来宁波为我们作了“保险业改革与发展”的辅导报告。夏宝龙书记对宁波申报创建国家保险创新
期刊
近年来,宁波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城市开发建设进入有机更新的重要窗口期,中心城区的经济集聚度、公共服务辐射力、基础设施承载力有待实现新的突破,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里,以政府投资为引领、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重大项目建设将实现井喷式增长。但随着建设步伐加快,政府投资项目设计深度不够、方案优化不足、审批建设施工同步推进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政府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如何把好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关、
期刊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在首批确定的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两个示范区中,宁波以一个城市的身份“先行先试”。  先行先试的机遇,将给宁波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改变?面对新机遇,宁波又该如何把握、发力?能否以此为“支点”,撬动宁波“新飞升”?带着这些问题,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