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文化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在特定的环境、特有的生产劳动与生活方式中,共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舞蹈形式,由于中国是以农为本的国家,稳定性的农耕文化是主体文化。本文从山东年画《男十忙》、《女十忙》中窥探民间舞蹈中浓郁的农耕文化气息。
关键词:民间舞蹈;农耕文化;男十忙;女十忙
中国以农为本,以汉文化为中心的国家政权,自古以来虽经过多次更迭或由不同民族掌握,但始终没有改变这种基本特征,从而共同创造了多元,各异的中国民间舞蹈。因此,我们应该遵循中国文化特殊性的规律,从中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动态形象中找出共同之点,在分析各种文化因素同一性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概括性方法,划分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类型及详细的纲目。
较常用的是“五种文化类型划分法”,将民间舞蹈分为:农耕文化型、草原文化型、海洋文化型、农牧文化型和绿洲文化型。其中笔者认为农耕文化型民间舞蹈是最重要的部分。农耕民族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各种舞蹈形式,以和谐、安详的动律最为明显,并形成相应的舞姿与风韵。我们同样可以从很多相关文物中找寻农耕文化的遗迹。
山东传统民间木板年画在齐鲁文化的氛围中孕育和发展,是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为应用环境的挑战所进行的一种美的创造。作为重要的民间文化遗存,它对于艺术学、民俗学、伦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山东传统民间木板年画和年节习俗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基本文化功能在于驱邪禳灾、生殖崇拜、吉祥祝福和认知教化。经过历史变迁,其文化功能不断得到补充与整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山东潍县城东北的西杨家埠村,是明清时期主要年画产地。其历史最晚可推到明末,一说受山东西部东昌府(今聊城市)年画影响产生,而东昌府年画据说开始于明代,多印行神祃门画,销路颇大。潍县年画的作者多为农民或农村下层知识分子,熟悉农村生活和农民审美要求,所印刻的年画造型夸张,饱满均衡而富有装饰性,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善于表现农村生活风俗及民间戏曲故事,活泼生动,其以《男十忙》和《女十忙》最为代表性。
山东潍坊木版年画《男十忙》里描绘了十三个庄稼汉在耕田、耙地、种麦、锄草、轧垄、收割、运粮等田间劳动情景。《女十忙》画面中的十一个妇女,有的弹棉花,有的纺纱、捻线、织布,其间穿插有儿童、花猫、黑狗既填补了画面空白又活跃了气氛。在剪纸中男女老妇,衣服都饰以花纹,连老虎、狮子、鹿、狗动物身体上都描画出花草的形象,为的是使画面丰满、完整、突出喜庆热闹的主题。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其造型不拘泥于一般生活现象,创造出异想天开的画面,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与统一的美学境界。民间艺术的创作手段是以民族根源上流传下来的造型语言为基础,民间艺术成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规律一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形成了艺术创作中重视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农耕文化型民间舞蹈的动态形象特征是:动律安详、和谐、舞姿丰富、动作优美、形式多样。表演形式多是歌、舞、乐相结合,注重舞蹈队形与场面的变化。年画《男十忙》中男人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可以想象他们在劳动时唱着小曲儿,在间隙时也会舞蹈,慢慢的流传下来就形成了我们的民间舞蹈.久而久之舞蹈活动的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人畜平安;如秧歌就是在田间地头由劳动人民长期的插秧姿态形成的舞蹈,如根据农耕活动创编的舞蹈《丰收舞》、《秧歌舞》、这或许就是民间舞蹈最早的根。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武肖冰 ,女,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级舞蹈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乐舞史。
关键词:民间舞蹈;农耕文化;男十忙;女十忙
中国以农为本,以汉文化为中心的国家政权,自古以来虽经过多次更迭或由不同民族掌握,但始终没有改变这种基本特征,从而共同创造了多元,各异的中国民间舞蹈。因此,我们应该遵循中国文化特殊性的规律,从中国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动态形象中找出共同之点,在分析各种文化因素同一性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概括性方法,划分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类型及详细的纲目。
较常用的是“五种文化类型划分法”,将民间舞蹈分为:农耕文化型、草原文化型、海洋文化型、农牧文化型和绿洲文化型。其中笔者认为农耕文化型民间舞蹈是最重要的部分。农耕民族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各种舞蹈形式,以和谐、安详的动律最为明显,并形成相应的舞姿与风韵。我们同样可以从很多相关文物中找寻农耕文化的遗迹。
山东传统民间木板年画在齐鲁文化的氛围中孕育和发展,是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为应用环境的挑战所进行的一种美的创造。作为重要的民间文化遗存,它对于艺术学、民俗学、伦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山东传统民间木板年画和年节习俗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基本文化功能在于驱邪禳灾、生殖崇拜、吉祥祝福和认知教化。经过历史变迁,其文化功能不断得到补充与整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山东潍县城东北的西杨家埠村,是明清时期主要年画产地。其历史最晚可推到明末,一说受山东西部东昌府(今聊城市)年画影响产生,而东昌府年画据说开始于明代,多印行神祃门画,销路颇大。潍县年画的作者多为农民或农村下层知识分子,熟悉农村生活和农民审美要求,所印刻的年画造型夸张,饱满均衡而富有装饰性,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善于表现农村生活风俗及民间戏曲故事,活泼生动,其以《男十忙》和《女十忙》最为代表性。
山东潍坊木版年画《男十忙》里描绘了十三个庄稼汉在耕田、耙地、种麦、锄草、轧垄、收割、运粮等田间劳动情景。《女十忙》画面中的十一个妇女,有的弹棉花,有的纺纱、捻线、织布,其间穿插有儿童、花猫、黑狗既填补了画面空白又活跃了气氛。在剪纸中男女老妇,衣服都饰以花纹,连老虎、狮子、鹿、狗动物身体上都描画出花草的形象,为的是使画面丰满、完整、突出喜庆热闹的主题。为了达到完美的效果,其造型不拘泥于一般生活现象,创造出异想天开的画面,完整与美好有机结合,达到和谐与统一的美学境界。民间艺术的创作手段是以民族根源上流传下来的造型语言为基础,民间艺术成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规律一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形成了艺术创作中重视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农耕文化型民间舞蹈的动态形象特征是:动律安详、和谐、舞姿丰富、动作优美、形式多样。表演形式多是歌、舞、乐相结合,注重舞蹈队形与场面的变化。年画《男十忙》中男人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可以想象他们在劳动时唱着小曲儿,在间隙时也会舞蹈,慢慢的流传下来就形成了我们的民间舞蹈.久而久之舞蹈活动的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人畜平安;如秧歌就是在田间地头由劳动人民长期的插秧姿态形成的舞蹈,如根据农耕活动创编的舞蹈《丰收舞》、《秧歌舞》、这或许就是民间舞蹈最早的根。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武肖冰 ,女,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级舞蹈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乐舞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