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也需要积极地做出改革和创新。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新课程改革教育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需要深入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努力创新教学形式,拓宽教学思路,以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德育素养,让学生可以逐步地养成良好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文基于新课程改革教育要求,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创新性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 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初中阶段学生成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他们的思想意识正逐渐地趋于成熟,那么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注重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深入分析和研究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拓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人格和品格,进而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效性,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一、立足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教育环境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需要立足学科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充分把握教学目标,理清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区别,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认知发展特点,细化教学目标,将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以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走向和平与发展这一节课程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程中教师通过深入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特点,提炼出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材料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学会用辩证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危害以及影响和平的因素,理解和平的重要性,认识发展的重要性和相关具体措施。[1]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中,就需要结合相应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以及交流,让学生可以逐步地意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从而促使学生明白珍惜好时光、好好学习的重要意义。
二、创新教学,增强学习内动力
新课改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还需要结合教学实际,积极的改革和创新教学形式,以生动、形象、趣味的教学活动,逐步地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动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有效发展和进步。以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共筑生命家园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突破传统口述、板书式教学形式的束缚,以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法,有效增强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公益性宣传广告,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自主的交流和探讨,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具和谐性、互动性、民主性,从而有效烘托课堂的愉悦氛围,让学生可以自主地获取知识与技能。[2]接着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练习视频中资料提出问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含义是什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有效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以及节约资源的意识,使学生可以明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进而最大化地而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
三、课堂拓展,提高学科素养
新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在立足于教材的同时,还需要对课堂内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拓展和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让学生可以接收到更为丰富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以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促进民族团结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引入相关的时政新闻,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为学生准备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针对当下热点时政新闻进行自主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分享,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最大化地活跃自己的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的知识共享,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进而全面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综合能力。[3]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路,创新教学形式,以丰富多样的教学设计,有效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化的锻炼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切实的做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改革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海世智.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28):78-80.
[2]钟士艳.关于新課改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67+79.
[3]文玉玲.新理念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2(8):61-63.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 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初中阶段学生成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他们的思想意识正逐渐地趋于成熟,那么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充分注重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深入分析和研究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拓展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认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人格和品格,进而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效性,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改革的实效性。
一、立足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教育环境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需要立足学科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充分把握教学目标,理清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区别,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认知发展特点,细化教学目标,将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以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走向和平与发展这一节课程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程中教师通过深入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特点,提炼出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材料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学会用辩证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的危害以及影响和平的因素,理解和平的重要性,认识发展的重要性和相关具体措施。[1]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中,就需要结合相应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以及交流,让学生可以逐步地意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从而促使学生明白珍惜好时光、好好学习的重要意义。
二、创新教学,增强学习内动力
新课改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还需要结合教学实际,积极的改革和创新教学形式,以生动、形象、趣味的教学活动,逐步地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动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有效发展和进步。以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共筑生命家园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突破传统口述、板书式教学形式的束缚,以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法,有效增强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公益性宣传广告,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自主的交流和探讨,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具和谐性、互动性、民主性,从而有效烘托课堂的愉悦氛围,让学生可以自主地获取知识与技能。[2]接着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练习视频中资料提出问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含义是什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含义和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有效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以及节约资源的意识,使学生可以明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进而最大化地而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
三、课堂拓展,提高学科素养
新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在立足于教材的同时,还需要对课堂内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拓展和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让学生可以接收到更为丰富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以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促进民族团结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引入相关的时政新闻,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为学生准备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针对当下热点时政新闻进行自主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分享,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最大化地活跃自己的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的知识共享,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进而全面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综合能力。[3]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路,创新教学形式,以丰富多样的教学设计,有效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化的锻炼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切实的做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改革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海世智.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28):78-80.
[2]钟士艳.关于新課改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67+79.
[3]文玉玲.新理念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识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2(8):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