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贴近”教学原则在思想政治课新课程背景下的运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fucyou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杜威:教育即生活》中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教育即生活”強调的是教育具有生活的意义。杜威认为,“教育应该被看作实现并延续美好生活的手段,这种美好的生活对于个人来说是充分的、优雅的、丰富的,对于社会来说是美好的。对现实生活的改造,对未来生活的追求,这正是教育的不懈追求”。我们思想政治课在教学当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何把学生抽象的意识具体化,如何实现教学成为“延续美好生活的手段”,这就需要一种现实性的原则作为基础,因而我们提出“三贴近”的教学原则。
  所谓“三贴近”原则是指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三贴近”教学是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首先要立足于世情、国情和学生的实际,把回答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发展动态,知晓国家的发展状况,把握自己的发展环境和存在价值,从而使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其次,思想政治课教学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中去,使思想政治教学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再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深深扎根于学生之中,把握学生脉搏,了解学生愿望,使思想政治教学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隘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发展。我们高中政治学科不是一门抽象的课程,而是比任何一门学科更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更具有多变性和现实性,对于实现新课标具有更高的要求。
  我们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的教学评价经常看到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的评价:“某某老师讲课太抽象,听不懂。”或者是“某某老师教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这就是两中教学方法的鲜明对比,不同的是,后一种教学方法就是“三贴近”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模式,而前一种方法则是纯理论式脱离现实的模式,效果迥然不同。这就说明,对于我们高中政治课程,“三贴近”原则更适用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高中阶段的学生是辩证思维出现、形成和较快发展逐渐占优势的阶段,而不是其成熟阶段,对于纯理论性的知识的把握缺乏现实作为基础,因此“三贴近”原则对于我们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生具有的更多的是感性思维,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变过程需要我们“三贴近”原则作为基础。我们高中思想政治学学科既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作为重点,又要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通过时政知识、社会现象、生活琐事、了解政策、理解生活等,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如何既能达成我们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目标,又能达到高效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呢?可以说,“三贴近”原则是实现理论与现实相联系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何才能在我们的教学当中贯彻“三贴近”原则,我认为,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把情感融入教学当中。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过:“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这种情感,不是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惟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我们的课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知识要贴近学生,首先应该是我们的情感先贴近学生,这也是教师人格魅力形成的过程,我们也才能获得真正的教师尊严,真正去贴近学生。
  第二,我们教师应该加强社会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过“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培养学生高素质的前提,是教育者的高素质。”这要求我们教师好学博学,关注时政,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把时代信息和生活信息融入课堂。我们思想政治学科是非常具有个性的科学,同样的观点,不同的传授者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我们惟有加深自身的底蕴,才能在课堂教学当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三贴近”,并且形成具有个性魅力的课堂效果。中学生正是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转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敏感时期,他们目前看不到远大的理想,没有主流的思想意识倾向,我们教师惟有加深自身的素养,做他们的“灯塔”,在课堂当中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才能引领他们形成主流的思想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创新教学理念,转变师生角色。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课堂布置主题,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主动地去搜集信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素质,实现由被动到主动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过程,真正把课堂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主体转向引导者,可以通过讨论、辩论、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和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和素质,提升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
  叶澜教授在谈到教育改革时说过:“已有的教学理论传统之长、深入实践主根之深、形式硬壳之坚、传习的可接受性之强,都使今日教学改革面临着强劲的真实对手。”我们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更新我们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三贴近”原则只是我们思想政治学科一个理念,还有更多的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究和深入。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与原来的大纲相比较,要求已降低了许多。然而,农家孩子还是怕写作文,乡村教师也还是怕教作文——“农村孩子见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孩子贯用方言,表达能力不佳”成了怕作文的理由。为何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呈现如此局面?我们又该如何走出困境?路子又在哪里?作为长期从事农村语文教
期刊
《课程标准》强调了习作的阶段性特点,小学中段(3~4年级)的习作教学,要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帮助学生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表达清楚,描写具体。  小学中段的习作教学要以兴趣培养为先导,观察周围世界;以素材积累为基础,突出情感体验;以多点训练为途径,强化语言思维:抓住顺序去观察,抓住要素去叙述,抓住重点词句去
期刊
网络媒介取代传统玩具,人类已步入了“E”时代。我校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开始学习计算机,计算机的普及让学生对电脑的水平有了飞速的提高,使学生对网络媒介有新的认识。在网络媒介时代里,一台电脑便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地查阅资料、联络感情、了解世界等,这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也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和教育,一些学生会沉迷网络,出现逃学、厌学,甚至留级、退学的现象。面对网络的“双刃”效应。网络媒介从各个方
期刊
“交往是人们之间为了协调、联合力量去获取某种共同成果而进行的相互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交往可以使儿童直观地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可以使儿童学會协调周围人之间的关系。我
期刊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倡导的基础教育应是“匡正不利于人的发展和人的创新能力培养的片面的基础观,改变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会轻会学,重智商轻情商,重求知轻做人的做法,真正为学生打下宽厚的基础”。在此,所产生的新的教育理念更进一步突出在“人的教育”这一教育的最本质问题上。这也是教育的一种回归。这种回归会使学生的发展走向一个具有健康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具有健全人格的途径上来。  一、培养健康的情感个性  (一)
期刊
新课标指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中,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应用心理学,能使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从众心理的巧妙利用  所谓从众心理,就是个体在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言论、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通俗的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  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有2/3—3/4的被测试者发生
期刊
从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来说,预习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是否预习或预习的程度如何,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过高压力下的学生厌学的情绪突出,没有多少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自主预习,除非在老师或家庭环境的强迫下,不得已而为之。这样的“自主”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谈不上有什么效果。  语言教育专家里弗斯明确指出,在一般的成人交流活动中,听占整个言语交际的活动量的45%、
期刊
一所幼儿园办得好与否,关键在于园长,园长对于一所幼儿园来说,意味着“当家”“掌舵”。而园长在工作中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管理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园长的管理艺术。当历史的航船即将驶靠新时代彼岸的前夕,我个人认为,有必要对园长如何在教育法规的导引下,科学地提高管理艺术进行一番理论思考,本文就个人对幼儿园管理艺术的点滴体验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进入角色——定位艺术  园长要进入角色,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就要
期刊
2014年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全球溺水报告:预防一个主要杀手》称,全世界每年有37.2万人溺水死亡,溺水成为世界上每个地区儿童或青少年的十大死因之一。据保守估算,每天每个小时就有40人因溺水而丧失生命。“溺水悲剧每年都要上演,溺水已成为孩子非正常死亡的主要‘杀手’。”溺水悲剧的事件中,学生不会游泳是导致悲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让少年儿童学会游泳、溺水自救等基本生存技巧就成
期刊
小学生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一个大难题,究其原因是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又刚开始接触作文,对作文知识知之甚少,作文能力较差。不少学生一遇到作文便叫苦连天,或感到无话可写,或生编硬造,应付了事。使我们的作文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使作文成了学生的包袱。如何让学生从怕写作到爱写作文,从苦恼地作文到快乐地作文?我认为,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儿童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