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3周年祭日。虽然未曾经历过,但我一直觉得我对那场可怕的战争是非常了解的。儿时看过的电影中,日本鬼子在火光剑影里烧光、抢光、杀光,历史书上,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30万生命啊!在糖水中泡大的我连想一下都会不寒而栗。在出国之前,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对那场战争的认识,而且认为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全世界的人都是那样认为的。
在日本生活14年中,我当然没有碰到过影片中那样凶恶残忍的日本鬼子。在日本的最初几年,我的日文还无法与人辩论,我一个留学生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咬牙切齿地对碰到的每个日本人都去声讨一番,而且,我打工时碰到的日本人大多纯朴而又善良。我在池袋东口打工时,一起干清扫的是一位姓东的五十开外的日本人。他每天早晨见到我后,总要对我鞠一个近乎九十度的躬,然后满脸真诚地说那场战争真对不起。我为此还曾在电话里告诉母亲,日本人的认罪态度不错。
我第一次与日本人就战争问题发生冲突是在我开办中文学校的时候。当时,一位日本朋友热心地教我制作网页招收学生。当我成功地从网上招收到第一名学生的时候,我们一起吃饭庆贺。谈着谈着,就谈到了战争,我说到南京大屠杀的残忍,却被对方冷冷地反击:“你怎么知道的?你有什么证据?当时南京城的人口还不到30万呢!”我所受的关于抗日战争的教育第一次受到了挑战,我无法接受他的反击,只有愤然离去。现在想来,那是我们的教育和他们的教育的第一次冲撞,我撞得头破血流,对方可能也受伤不轻,教育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靖国神社便是集中体现这种教育、观念的差异与冲突的地方。
在日本,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到靖国神社,是在樱花盛开的时节。说实话,樱花很美,就像那些如慈母般关怀和爱护我的日本中老年女性一样,让我至今仍无法忘怀。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樱花盛开时的情景。那些樱花,温柔、美丽、不顾一切地绽放着。站在樱花树下,会有一种因陶醉而眩晕的感觉,让人禁不住会落下泪来,日本人把这种感觉叫“醉花”。一次,我和一位日本友人路过一处樱花盛开的地方,我兴致勃勃地建议不妨也去逛逛,他却阴沉着脸说,还是别去了吧,知道那是哪儿吗?靖国神社!
朋友告诉我,靖国神社原来只是祭奠为国殉职的日本人的神社,军人只占其中的一部分,后来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军人的灵魂,特别是把甲级战犯的灵魂也移入其中后,事情就变得复杂化了:在受侵略的亚洲国家的人民看来,靖国神社就变成了“祭奠”那场侵略战争的地方。但日本国内,尤其是那些高层领导者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视角。在日本,人死后,坟墓被安置在菩提寺里,名字会在黑夜里被写在灵玺簿(旧称祭神簿)上,然后在神社里从“人灵”超度为“神灵”。对日本人来说,肉体是有罪的,但灵魂是无罪的,按照这种理论,即使靖国神社有甲级战犯的灵魂,参拜也未尝不妥。
日本神社文化的特殊性及其与亚洲其他国家完全不同的民族视角,是造成靖国神社问题复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日本的战争象征物是广岛体育馆、长崎自由之塔,对大多数日本国民来说,靖国神社并不是纪念战争的地方,而只是一个看樱花的好去处。靖国神社周围种满了樱花树,每年三月底四月初都会盛开。
教科书可以改写,历史却不能重来,时至今日,我们牢记历史的同时,更应该面向未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懈努力。《战争的花甲之年》的作者森本正昭教授曾说:“战争是残酷和可怕的,我不支持以任何理由发动战争。与其进行充满激情的爱国主义教育,倒不如提倡每个去外国工作、留学、旅游的国民都在当地交一个好朋友,这有助于世界和平。”是啊,同为地球的公民,我们能够在这个地球上作为最高级的生物生存、相遇,是无数粒子碰撞的偶然,是奇迹中的奇迹,但愿我们都懂得珍惜这奇迹般的一瞬,饱含一颗爱邻人、爱他乡、爱邻国的大爱之心,祈愿和平永驻世界!
责任编辑 刘荣
作者忻星,本名张一红,现居伦敦,曾旅居日本14年,1997年在东京开办了中文学校,并编写了多本中文教科书,以促进中日交流与友好
在日本生活14年中,我当然没有碰到过影片中那样凶恶残忍的日本鬼子。在日本的最初几年,我的日文还无法与人辩论,我一个留学生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咬牙切齿地对碰到的每个日本人都去声讨一番,而且,我打工时碰到的日本人大多纯朴而又善良。我在池袋东口打工时,一起干清扫的是一位姓东的五十开外的日本人。他每天早晨见到我后,总要对我鞠一个近乎九十度的躬,然后满脸真诚地说那场战争真对不起。我为此还曾在电话里告诉母亲,日本人的认罪态度不错。
我第一次与日本人就战争问题发生冲突是在我开办中文学校的时候。当时,一位日本朋友热心地教我制作网页招收学生。当我成功地从网上招收到第一名学生的时候,我们一起吃饭庆贺。谈着谈着,就谈到了战争,我说到南京大屠杀的残忍,却被对方冷冷地反击:“你怎么知道的?你有什么证据?当时南京城的人口还不到30万呢!”我所受的关于抗日战争的教育第一次受到了挑战,我无法接受他的反击,只有愤然离去。现在想来,那是我们的教育和他们的教育的第一次冲撞,我撞得头破血流,对方可能也受伤不轻,教育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靖国神社便是集中体现这种教育、观念的差异与冲突的地方。
在日本,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到靖国神社,是在樱花盛开的时节。说实话,樱花很美,就像那些如慈母般关怀和爱护我的日本中老年女性一样,让我至今仍无法忘怀。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樱花盛开时的情景。那些樱花,温柔、美丽、不顾一切地绽放着。站在樱花树下,会有一种因陶醉而眩晕的感觉,让人禁不住会落下泪来,日本人把这种感觉叫“醉花”。一次,我和一位日本友人路过一处樱花盛开的地方,我兴致勃勃地建议不妨也去逛逛,他却阴沉着脸说,还是别去了吧,知道那是哪儿吗?靖国神社!
朋友告诉我,靖国神社原来只是祭奠为国殉职的日本人的神社,军人只占其中的一部分,后来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军人的灵魂,特别是把甲级战犯的灵魂也移入其中后,事情就变得复杂化了:在受侵略的亚洲国家的人民看来,靖国神社就变成了“祭奠”那场侵略战争的地方。但日本国内,尤其是那些高层领导者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视角。在日本,人死后,坟墓被安置在菩提寺里,名字会在黑夜里被写在灵玺簿(旧称祭神簿)上,然后在神社里从“人灵”超度为“神灵”。对日本人来说,肉体是有罪的,但灵魂是无罪的,按照这种理论,即使靖国神社有甲级战犯的灵魂,参拜也未尝不妥。
日本神社文化的特殊性及其与亚洲其他国家完全不同的民族视角,是造成靖国神社问题复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日本的战争象征物是广岛体育馆、长崎自由之塔,对大多数日本国民来说,靖国神社并不是纪念战争的地方,而只是一个看樱花的好去处。靖国神社周围种满了樱花树,每年三月底四月初都会盛开。
教科书可以改写,历史却不能重来,时至今日,我们牢记历史的同时,更应该面向未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懈努力。《战争的花甲之年》的作者森本正昭教授曾说:“战争是残酷和可怕的,我不支持以任何理由发动战争。与其进行充满激情的爱国主义教育,倒不如提倡每个去外国工作、留学、旅游的国民都在当地交一个好朋友,这有助于世界和平。”是啊,同为地球的公民,我们能够在这个地球上作为最高级的生物生存、相遇,是无数粒子碰撞的偶然,是奇迹中的奇迹,但愿我们都懂得珍惜这奇迹般的一瞬,饱含一颗爱邻人、爱他乡、爱邻国的大爱之心,祈愿和平永驻世界!
责任编辑 刘荣
作者忻星,本名张一红,现居伦敦,曾旅居日本14年,1997年在东京开办了中文学校,并编写了多本中文教科书,以促进中日交流与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