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历史观方面,体现了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尤其是捍卫唯物史观的精神。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历史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历史观而言,俄国古典民粹主义的代表赫尔岑通过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已经达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某些结论,但是,正如列宁所评价的,他“在历史唯物主义面前停住了”。 赫尔岑之后的民纳粹主义者,尽管与马克思、恩格斯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在历史观方面始终也没有超出浪漫主义的空想阶段。列宁对民粹主义历史观的批判包括经济价值观、社会发展观和社会革命观等三个方面,分别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理论,社会发展形态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相联系,是马克思主义核心命题所要求的,毫无疑问也击中了民粹主义的要害所在。
关键词:列宁;民粹主义;历史观;思想
1 列宁对民粹主义经济价值观的批判
经济价值观是历史观的一种体现,是对哪种经济形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判断和看法。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常讲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以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等基本原理 ,按照这些基本原理,生产力是社会形态发展中的积极性和最终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因此,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决不是一个主观喜好的问题,而是一个客观的判断和客观的选择。俄国民粹主义一味排斥资本主义,否定资本主义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这不是一個科学的态度,提示我们应该客观地去研究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做到正确对待事物的发展,正确作出选择。无论旧民粹主义还是自由主义的民粹主义都对资本主义表示排斥,只是程度有所不同。旧民粹主义作为落后农业社会中底层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对待资本主义一味否定固然有其工业落后时代局限性的原因,但是,到了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时代,俄国的工业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也坚持一种排斥现代资本主义的态度,就难免显得不切实际了。
有些自由主义民粹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拒斥可能表现得不那么明显,他们不得已承认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现实,他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有了某种调整。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排斥表现为希望在资本主义已经发展的情况下,通过改良的温和手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对于革命运动来说,经济价值观就好像一座指示方向的灯塔,错误的方向导致错误的选择,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是站不住脚的。
1.1 民粹主义关于俄国村社制度的错误认识
列宁对民粹主义错误本质的批判是相当深刻的。列宁从俄国国情的具体实际出发与民粹派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激烈的理论斗争。列宁认为,民粹主义对待资本主义的这种畸形的否定态度,是一种“倒退的社会主义”,也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把小农经济捧上了天,把传统的手工业和行业都简单化、理想化了。 我们今天在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已经知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化的大生产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才会繁荣,社会才有发展的前途。资本主义社会凭借先后两次的产业革命,蒸汽动力的广泛应用、电力技术的出现产生的社会生产力,是以前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比拟的。对待资本主义我们不能回避,应该为我所用,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资本主义社会先进的生产技术,为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
民粹派的错误在于简单粗暴地把俄国村社和资本主义对立起来,认为村社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并且错误地认为,俄国农民天生就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潜能,反而无产阶级力量十分单薄,不能作为历史革命舞台的主体力量。俄国革命运动发展到后期,自由民粹主义又承认了资本主义的存在,但又觉得这种资本主义的存在不会长久,只是偶然的,不断用自己的各种方法来论证资本主义在俄国出现是昙花一现的现象。沃龙佐夫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中说 “尽管存在着这些客观的表面现象,然而我们认为这一切大都是资本主义的儿戏……照我们看来,俄国资本主义就是一具死胎。”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理论观点建立在农民社会主义的幻觉基础之上,本来就是错误的。
1.2 民粹主义关于人民工业的错误认识
民粹主义在经济价值观上的主观爱好不仅使他们错误地对待资本主义,同样也会影响到他们正确地对待所谓的“人民工业”。工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最重要的产业。早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人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工具的使用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使得社会化的工业生产代替了原来的小手工业生产。但是,由于对村社比较留恋,对资本主义持否定的态度,民粹主义者自然认为“人民工业”与资本主义的工业是对立的。民粹主义所讲的“人民工业”其实就是俄国最初的小手工业或者家庭作坊式工业。在这种传统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者拥有自己的全部生产资料包括生产工具,拥有全部劳动成果,没有剥削。民粹派简单地认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来小手工业发展快,资本主义发展比较缓慢,他们认为这种小生产比资本主义大生产更有活力,更有生机。
列宁对这种田园诗式的工业形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列宁认为,民粹主义明显把资本主义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他们简单地认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单纯就是资本主义工厂式的大工业生产。
2 列宁对民粹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批判
民粹派的社会发展观主要体现如下。一是浪漫主义,就是否定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对俄国传统社会充满留恋。二是英雄史观,认为社会发展史是由英雄而不是普通大众人民来创造的。然而马克思主义却认为,社会发展史是由人民来创造的,人民是历史创造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革命的主体。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民粹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体现。
2.1 民粹主义的浪漫主义 俄国民粹主义具有高度浪漫主义的传统色彩。俄国文学家所表现出的那种浪漫主义精神普遍地存在于俄罗斯的每一个地方。俄国民粹主义也染上了浪漫主义色彩,称为“文化浪漫主义”。民粹派文化浪漫主义主要体现在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否定和对落后的传统村社的留恋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后,不同的民族文化对资本主义的前途命运作出了不同的反应 。有的否定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的肯定,也有的保持中立。俄国民粹派一直以来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将俄国传统村社制度浪漫化,对它青眼有加。事实上,这是一种缺乏信心和动力,畸形的发展心态,是因为害怕资本主义的发展才否定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所以,列宁批判俄国民粹派文化浪漫主義,称它为“全欧洲浪漫主义的俄国变种” 。民粹主义者简单地认为,只要保护好公社,给人以自由,并由乡村推广到城市,实现国家自治,同时确保民族统一 ,俄国的前途问题就能解决了。
对此,列宁作出了直接的反驳。列宁批评说,当时的俄国落后愚昧,不需要浪漫和空想。,明显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化大工业与小手工业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2.2 民粹主义的英雄史观
民粹主义的英雄史观,即认为当时俄国社会历史是由英雄来创造的。英雄的出现就好像上帝、救世主一样,是为了拯救这个社会中的普通民众。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史观是格格不入的。民粹主义的英雄史观最为经典的体现是拉普洛夫在《历史信札》中的说法。他说:无论人类的进步多么微小,已经取得的进步完全是靠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个人取得的,没有他们,肯定不会有进步。没有这些人传播进步的愿望,进步也是极不稳固的。“社会主义”远景论者米海洛夫斯基认为历史是由具有一切思想和感情的个人来创造的 ,也没有把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归于人民。显而易见,民粹主义理论家都否定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歪曲了社会的基本规律。社会的历史并不是由某些英雄或者某些天才来创造,真正的英雄是社会普通大众,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
3 列宁对民粹主义社会革命观的批判
俄国民粹主义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革命民粹主义和自由主义民粹主义。革命民粹主义也称旧民粹主义,主要依靠村社农民阶级,而农民阶级无法完成社会改革或者革命的使命时,又转变为恐怖主义。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深入俄国农村考察后,却发现可以采取和平手段过渡社会主义。两者都是不切实际的。
3.1 革命民粹主义的阶级观
早期俄国民粹主义希望通过革命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这对当时的俄国革命有一定意义,列宁也承认这一点。但是随着俄国革命逐渐深入,在寻求革命阶级力量时候,这种民粹主义的革命观对俄国的实际国情作出了错误分析。他们认为,革命力量所依靠的主体阶级是俄国农民阶级,希望依靠农民阶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点是不现实的。在这方面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也给出了历史的回答,在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引下,农民阶级自身是不可能代表先进的革命力量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是俄国革命的主要生力军,农民阶级人数再多,也不能成为领导阶级。革命民粹派认为农民是俄国农奴制度最大受害者,人口多,革命意识应该也最强烈,动员起来力量就很大。另一方面,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都失败了,国际工人运动被镇压下来,革命民粹主义认为,工人阶级的力量还是十分薄弱,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更弱。另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制度和福利制度,也有效缓和了劳资矛盾,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有所妥协。
列宁指出,民粹派之所以做出由农民阶级领导革命的错误判断,是因为没有到俄国革命的现实,对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本质也没有清楚认识。列宁进行分析和研判指出,只工人阶级才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力量,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工人阶级受资本主义的剥削也是最深的。
列宁还解释了工人阶级的革命自觉性。工人阶级受到的剥削大大超过了农民。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是大规模、有组织的,是显而易见的。资本家通过加强劳动强度,克扣工资等手段,对工人进行了赤裸裸的剥削。当工人阶级意识到被资本家剥削的时候,就会进行斗争,维护自己利益。工人阶级觉悟性也比较高,可以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时候体现出集体意识和组织意识。工人阶级作为无产阶级,具有其它阶级没有的优势和条件。
3.2 自由主义民粹主义的改良观
自由主义民粹主义的改良观也称改良主义。继革命民粹主义后,自由主义民粹派认为,按照巴黎公社用暴力革命手段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来实现社会主义,似乎行不通。必须放弃暴力革命手段,改为使用温和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这一点与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也有相似的地方,只是方式略有不同。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是通过君主立宪制的方法来实现社会改良,而俄国的民粹主义则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通过改进生产方式等等来实现他们的改良主义。他们认为,既然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已经不可避免,革命又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就只好通过改良和妥协的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列宁认为,自由主义民粹派企图在小生产经济基础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完全脱离了俄国实际国情,是一种“现在或者将来都决不能实现的愿望,是一种不以社会力量为依托,也不以阶级力量的成长和发展为支撑的愿望”。自由主义民粹派代表人物克利文柯也曾说过,在手工业中“也需要组织大规模生产,也需要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机器等等,或者有和这些条件相抵消的其它某些条件,如发放低利贷款,取消多余的中介,组织劳动组合制经济,设法避免企业主的得利,保证销路,发明更便宜的发动机及其它改良的技术设备,或者稍许降低工资,如果这种降低可以用其他利益来补偿的话” 。由此可见,自由主义民粹派具有妥协性和软弱的一面,早就没有了对抗资产阶级的革命信心,企图安居一隅,没有无产阶级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也没有无产阶级坚定的革命信念。他们不了解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性,更加不了解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实现途径,绝对不可能实现革命的愿望,也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列宁认为,要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无产阶级革命,要实现社会主义,就要“剥夺那些垄断生产资料和操纵现时俄国社会经济的吸血鬼,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要斗争,斗争,再斗争,而不需要无聊的小市民道德” 。
列宁民粹主义批判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也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俄国最终取代了民粹主义,成为引领俄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总体而言,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列宁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作为武装自己和战胜敌人的科学理论武器。第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继承,不是机械化教条式继承,而是在俄国革命实践中付诸行动,真正做到一切从俄国所处的实际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周全华.列宁语境中的民粹主义[J].政治学研究,2014(02).
[2] 马光闪.俄国革命中的民粹主义[J].百年潮,2000(11).
作者简介,李尚泉(1990—),男,广东湛江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关键词:列宁;民粹主义;历史观;思想
1 列宁对民粹主义经济价值观的批判
经济价值观是历史观的一种体现,是对哪种经济形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判断和看法。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常讲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以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等基本原理 ,按照这些基本原理,生产力是社会形态发展中的积极性和最终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因此,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决不是一个主观喜好的问题,而是一个客观的判断和客观的选择。俄国民粹主义一味排斥资本主义,否定资本主义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这不是一個科学的态度,提示我们应该客观地去研究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做到正确对待事物的发展,正确作出选择。无论旧民粹主义还是自由主义的民粹主义都对资本主义表示排斥,只是程度有所不同。旧民粹主义作为落后农业社会中底层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对待资本主义一味否定固然有其工业落后时代局限性的原因,但是,到了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时代,俄国的工业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也坚持一种排斥现代资本主义的态度,就难免显得不切实际了。
有些自由主义民粹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拒斥可能表现得不那么明显,他们不得已承认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现实,他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有了某种调整。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排斥表现为希望在资本主义已经发展的情况下,通过改良的温和手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对于革命运动来说,经济价值观就好像一座指示方向的灯塔,错误的方向导致错误的选择,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是站不住脚的。
1.1 民粹主义关于俄国村社制度的错误认识
列宁对民粹主义错误本质的批判是相当深刻的。列宁从俄国国情的具体实际出发与民粹派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激烈的理论斗争。列宁认为,民粹主义对待资本主义的这种畸形的否定态度,是一种“倒退的社会主义”,也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把小农经济捧上了天,把传统的手工业和行业都简单化、理想化了。 我们今天在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已经知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化的大生产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才会繁荣,社会才有发展的前途。资本主义社会凭借先后两次的产业革命,蒸汽动力的广泛应用、电力技术的出现产生的社会生产力,是以前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比拟的。对待资本主义我们不能回避,应该为我所用,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资本主义社会先进的生产技术,为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
民粹派的错误在于简单粗暴地把俄国村社和资本主义对立起来,认为村社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并且错误地认为,俄国农民天生就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潜能,反而无产阶级力量十分单薄,不能作为历史革命舞台的主体力量。俄国革命运动发展到后期,自由民粹主义又承认了资本主义的存在,但又觉得这种资本主义的存在不会长久,只是偶然的,不断用自己的各种方法来论证资本主义在俄国出现是昙花一现的现象。沃龙佐夫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中说 “尽管存在着这些客观的表面现象,然而我们认为这一切大都是资本主义的儿戏……照我们看来,俄国资本主义就是一具死胎。”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理论观点建立在农民社会主义的幻觉基础之上,本来就是错误的。
1.2 民粹主义关于人民工业的错误认识
民粹主义在经济价值观上的主观爱好不仅使他们错误地对待资本主义,同样也会影响到他们正确地对待所谓的“人民工业”。工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最重要的产业。早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人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工具的使用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使得社会化的工业生产代替了原来的小手工业生产。但是,由于对村社比较留恋,对资本主义持否定的态度,民粹主义者自然认为“人民工业”与资本主义的工业是对立的。民粹主义所讲的“人民工业”其实就是俄国最初的小手工业或者家庭作坊式工业。在这种传统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者拥有自己的全部生产资料包括生产工具,拥有全部劳动成果,没有剥削。民粹派简单地认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来小手工业发展快,资本主义发展比较缓慢,他们认为这种小生产比资本主义大生产更有活力,更有生机。
列宁对这种田园诗式的工业形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列宁认为,民粹主义明显把资本主义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他们简单地认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单纯就是资本主义工厂式的大工业生产。
2 列宁对民粹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批判
民粹派的社会发展观主要体现如下。一是浪漫主义,就是否定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对俄国传统社会充满留恋。二是英雄史观,认为社会发展史是由英雄而不是普通大众人民来创造的。然而马克思主义却认为,社会发展史是由人民来创造的,人民是历史创造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革命的主体。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民粹主义的社会发展观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体现。
2.1 民粹主义的浪漫主义 俄国民粹主义具有高度浪漫主义的传统色彩。俄国文学家所表现出的那种浪漫主义精神普遍地存在于俄罗斯的每一个地方。俄国民粹主义也染上了浪漫主义色彩,称为“文化浪漫主义”。民粹派文化浪漫主义主要体现在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否定和对落后的传统村社的留恋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后,不同的民族文化对资本主义的前途命运作出了不同的反应 。有的否定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的肯定,也有的保持中立。俄国民粹派一直以来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将俄国传统村社制度浪漫化,对它青眼有加。事实上,这是一种缺乏信心和动力,畸形的发展心态,是因为害怕资本主义的发展才否定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所以,列宁批判俄国民粹派文化浪漫主義,称它为“全欧洲浪漫主义的俄国变种” 。民粹主义者简单地认为,只要保护好公社,给人以自由,并由乡村推广到城市,实现国家自治,同时确保民族统一 ,俄国的前途问题就能解决了。
对此,列宁作出了直接的反驳。列宁批评说,当时的俄国落后愚昧,不需要浪漫和空想。,明显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化大工业与小手工业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2.2 民粹主义的英雄史观
民粹主义的英雄史观,即认为当时俄国社会历史是由英雄来创造的。英雄的出现就好像上帝、救世主一样,是为了拯救这个社会中的普通民众。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史观是格格不入的。民粹主义的英雄史观最为经典的体现是拉普洛夫在《历史信札》中的说法。他说:无论人类的进步多么微小,已经取得的进步完全是靠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个人取得的,没有他们,肯定不会有进步。没有这些人传播进步的愿望,进步也是极不稳固的。“社会主义”远景论者米海洛夫斯基认为历史是由具有一切思想和感情的个人来创造的 ,也没有把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归于人民。显而易见,民粹主义理论家都否定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歪曲了社会的基本规律。社会的历史并不是由某些英雄或者某些天才来创造,真正的英雄是社会普通大众,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
3 列宁对民粹主义社会革命观的批判
俄国民粹主义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革命民粹主义和自由主义民粹主义。革命民粹主义也称旧民粹主义,主要依靠村社农民阶级,而农民阶级无法完成社会改革或者革命的使命时,又转变为恐怖主义。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深入俄国农村考察后,却发现可以采取和平手段过渡社会主义。两者都是不切实际的。
3.1 革命民粹主义的阶级观
早期俄国民粹主义希望通过革命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这对当时的俄国革命有一定意义,列宁也承认这一点。但是随着俄国革命逐渐深入,在寻求革命阶级力量时候,这种民粹主义的革命观对俄国的实际国情作出了错误分析。他们认为,革命力量所依靠的主体阶级是俄国农民阶级,希望依靠农民阶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点是不现实的。在这方面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也给出了历史的回答,在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引下,农民阶级自身是不可能代表先进的革命力量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是俄国革命的主要生力军,农民阶级人数再多,也不能成为领导阶级。革命民粹派认为农民是俄国农奴制度最大受害者,人口多,革命意识应该也最强烈,动员起来力量就很大。另一方面,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都失败了,国际工人运动被镇压下来,革命民粹主义认为,工人阶级的力量还是十分薄弱,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更弱。另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制度和福利制度,也有效缓和了劳资矛盾,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有所妥协。
列宁指出,民粹派之所以做出由农民阶级领导革命的错误判断,是因为没有到俄国革命的现实,对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本质也没有清楚认识。列宁进行分析和研判指出,只工人阶级才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力量,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工人阶级受资本主义的剥削也是最深的。
列宁还解释了工人阶级的革命自觉性。工人阶级受到的剥削大大超过了农民。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是大规模、有组织的,是显而易见的。资本家通过加强劳动强度,克扣工资等手段,对工人进行了赤裸裸的剥削。当工人阶级意识到被资本家剥削的时候,就会进行斗争,维护自己利益。工人阶级觉悟性也比较高,可以在社会主义革命的时候体现出集体意识和组织意识。工人阶级作为无产阶级,具有其它阶级没有的优势和条件。
3.2 自由主义民粹主义的改良观
自由主义民粹主义的改良观也称改良主义。继革命民粹主义后,自由主义民粹派认为,按照巴黎公社用暴力革命手段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来实现社会主义,似乎行不通。必须放弃暴力革命手段,改为使用温和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这一点与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也有相似的地方,只是方式略有不同。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是通过君主立宪制的方法来实现社会改良,而俄国的民粹主义则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通过改进生产方式等等来实现他们的改良主义。他们认为,既然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已经不可避免,革命又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就只好通过改良和妥协的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列宁认为,自由主义民粹派企图在小生产经济基础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完全脱离了俄国实际国情,是一种“现在或者将来都决不能实现的愿望,是一种不以社会力量为依托,也不以阶级力量的成长和发展为支撑的愿望”。自由主义民粹派代表人物克利文柯也曾说过,在手工业中“也需要组织大规模生产,也需要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机器等等,或者有和这些条件相抵消的其它某些条件,如发放低利贷款,取消多余的中介,组织劳动组合制经济,设法避免企业主的得利,保证销路,发明更便宜的发动机及其它改良的技术设备,或者稍许降低工资,如果这种降低可以用其他利益来补偿的话” 。由此可见,自由主义民粹派具有妥协性和软弱的一面,早就没有了对抗资产阶级的革命信心,企图安居一隅,没有无产阶级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也没有无产阶级坚定的革命信念。他们不了解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性,更加不了解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实现途径,绝对不可能实现革命的愿望,也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列宁认为,要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无产阶级革命,要实现社会主义,就要“剥夺那些垄断生产资料和操纵现时俄国社会经济的吸血鬼,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要斗争,斗争,再斗争,而不需要无聊的小市民道德” 。
列宁民粹主义批判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也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俄国最终取代了民粹主义,成为引领俄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总体而言,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列宁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作为武装自己和战胜敌人的科学理论武器。第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继承,不是机械化教条式继承,而是在俄国革命实践中付诸行动,真正做到一切从俄国所处的实际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周全华.列宁语境中的民粹主义[J].政治学研究,2014(02).
[2] 马光闪.俄国革命中的民粹主义[J].百年潮,2000(11).
作者简介,李尚泉(1990—),男,广东湛江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