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质文物保护中的材料选择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铁质文物受环境影响明显,易腐蚀。根据铁刀基体及锈蚀物检测分析结果,选择EDTA二钠、NaOH、苯并三氮唑、B72及氟硅分别作为铁刀保护中的去锈剂、脱盐剂、缓蚀剂及封护剂,对铁刀进行合理保护,效果良好。
  关键词:去锈;脱盐;缓蚀;封护
  铁元素较为活泼,决定了铁质文物极易腐蚀、不易保存,其保护修复工作比其他金属文物更加复杂,对保存环境要求也更高。本次修复的这把抗战铁刀整体锈蚀,刀体坑洼不平,刃部参差不齐,局部存在表面硬结物(图1)、瘤状物(图2),锈蚀物层状堆积、剥落(图3)。
  1 检测分析
  1.1 基体成分检测
  对刀身的不同部位用便携式合金分析仪进行多点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分析:铁刀的铁含量在95%左右,含有Mn、Ni等金属元素。Mn元素会降低铁器的耐腐蚀能力。①
  1.2 锈蚀成分检测
  1.2.1 激光拉曼检测
  利用拉曼光谱检测不同部位的五个锈样,其中四个为赤铁矿Fe2O3(图4),一个为针铁矿a-FeooH(图5)。
  1.2.2 扫描电镜-能谱仪检测
  锈蚀物扫描电镜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分析:锈蚀物主要为铁的氧化物,赤铁矿Fe2O3结构疏松、不稳定,可吸水使水分子深入锈层内部,不间断地发生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微生物腐蚀。针铁矿a-FeooH性质稳定,不易水解,可在铁器表面形成致密膜。S元素会降低铁器的耐腐蚀能力,Cl离子会破坏铁器钝化膜的形成,加速点蚀、应力腐蚀、晶间腐蚀和缝隙腐蚀,是铁器循环腐蚀的活跃因素。锈样硝酸银滴定后呈浑浊态也表明锈蚀物中有氯离子存在,需脱盐处理,铁质脱盐主要是脱氯。①
  1.3 锈蚀物形貌观察(显微放大倍数50倍)
  分别选取刀身部位不同颜色的锈蚀物进行观察,结果如图6、图7所示。
  结果分析:不同锈蚀物的性状不同,黑色的Fe3O4、黄褐色的a-FeooH较为致密,铁锈红色的Fe2O3明显疏松,白色硬结物夹杂其间(图6)。瘤状物与普通锈蚀不同,颜色较深呈棕色,表面光滑且具有亮度,称为铁器的“泪珠”(图7)。
  2 保护修复
  2.1 保护材料选择
  为达到更好的保护修复效果,通过查阅资料和筛选实验,本次保护修复材料中的化学去锈剂、脱盐剂、缓蚀剂、封护剂选择如下。
  目前用于铁质文物清洗除锈的化学试剂主要有柠檬酸、草酸和EDTA二钠盐等①,前期实验证明相对于柠檬酸,草酸和EDTA二钠对铁器锈蚀都有较强的去除能力。但草酸酸性更强,pH值1.1,且有毒,其酸性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和腐蚀作用。结合锈蚀种类,综合考虑酸碱性对文物的潜在影响及操作安全性,最终选择弱酸性的EDTA二钠(pH值为4.3)作为去锈试剂。其络合反应更温和可控,对文物的损害更小,去除表面硬结物效果更好。EDTA二钠盐对铁基体有一定的侵蚀作用,因此常用浓度为2%~5%,并需要使用NaOH调节pH值至8~10。①
  脱盐拟采用碱液浸泡法,研究表明由于0H-良好的流动性,能够迅速渗入腐蚀产物中,促使氯离子释放,NaOH溶液比其他碱液有更好的脱氯效果①,所以选择NaOH作为脱盐剂。NaOH溶液的pH值应保持在10以上,该条件下不易腐蚀铁器本身。早前碱液脱盐时建议加入钼酸钠等缓蚀剂,但据近几年的最新研究,碱性脱盐溶液几乎不会腐蚀铁质文物基体,加入缓蚀剂后反而会减缓脱盐速率,因此,碱性脱盐溶液中不需添加缓蚀剂。①带锈铸铁经过脱盐处理,能明显改善材料的耐蚀性能,腐蚀速度下降至5%以下。脱盐改善了铸铁锈层形态结构,使锈层中不稳定锈γ-FeooH向稳定的α-FeooH转变,且锈层结合紧密,从而使铸铁的耐蚀性能提高。②
  铁的缓蚀剂有单宁酸、苯并三氮唑等,缓蚀效果均较好。但单宁酸深紫色的络合物使铁器颜色发紫发黑,颜色变化较大,不宜用于文物保护。用BTA乙醇溶液对军事博物馆枪栓、镰刀等文物进行保护处理,外观没有明显变化,自然条件下放置一年后观察可见到未经处理的文物有大量锈斑生成,而用BTA缓蚀处理过的文物则没有锈斑,①所以选择用BTA作为铁刀的缓蚀剂。
  B72是最常用的丙烯酸树脂封护材料,白色玻璃状结构,溶剂挥发后成膜起到封护作用。缺点是形成的膜非常脆,不抵抗碱的侵蚀及UV光的照射②,更适合室内保存的文物封护。铁刀虽然在室内保存,但铁器活性强,易腐蚀,单纯B72封护不能满足保护需要。20世纪50年代,Dow corning公司将具有良好耐油性、耐化学介质,同时热稳定性好的有机氟材料与具有优越耐高低温性能、物理机械性能、耐老化性能的有机硅材料优势互补,开发了氟硅系列产品。氟硅涂料比普通涂料具有更好的憎水、憎油、憎污、耐化学介质和耐高低温性能,其伸长率比任何树脂涂料都好,不易开裂剥落。③前期实验证明以2%B72乙酸乙酯溶液作底层封护剂,3%氟硅乙醚溶液作表層封护剂封护后试块颜色变化最小,无眩光出现;表面滴水马上凝结成滴,且90%以上的水会滑落;高温高湿环境下耐蚀性比两遍2%B72封护后耐蚀性强。铁刀所处的文物库房位于地下,夏季湿度达60%,故用憎水性良好的氟硅作表层封护剂,与B72两种材料特性相互结合,可以很好地隔绝铁器与外界的腐蚀环境,达到最佳封护效果。
  2.2 保护修复程序
  这件铁刀锈蚀严重,层状剥落,存在少量氯离子,故确定保护处理程序为“清洗去锈—脱盐—缓蚀—封护”。
  2.2.1 清洗去锈
  先用手术刀剔除表面浮锈,再用宣纸蘸取用NaOH调整pH值至9的5%EDTA二钠去离子水溶液贴敷至锈蚀软化后,用铜丝刷刷除软化的锈蚀及表面硬结物,直至露出黑色致密层,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热风枪干燥。锈蚀清除干净后,器表虽有凹凸不平的腐蚀坑,但尚且坚固,无须加固。5%EDTA二钠水溶液去锈效果良好,对表面硬结物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2.2.2 脱盐
  扫描电镜及硝酸银滴定均检测出有氯离子存在,故对铁刀进行碱液浸泡脱盐处理。脱盐液为2%的NaOH去离子水溶液,pH值大于10。24小时更换一次脱盐液。硝酸银滴定法检测脱盐程度,直至滴定后浑浊程度稳定不变。之后用去离子水浸泡铁刀,除去多余的NaOH,随着NaOH逐渐减少,pH值逐渐降低,此时需要加入少量钼酸钠,起到缓蚀作用。
  2.2.3 缓蚀
  用3%的苯并三氮唑乙醇溶液刷涂铁刀两遍,且第二遍与第一遍刷涂方向垂直,力求缓蚀形成的膜层厚度均匀一致。铁刀基体有锈蚀坑,较粗糙多孔,故缓蚀剂渗透良好,干燥后仅有局部出现白色结晶析出现象,用软毛刷刷除。缓蚀后正常库存条件下放置24小时,无新的锈蚀生成,缓蚀效果明显。
  2.2.4 封护
  由于铁质易腐蚀,故进行两层封护处理,在缓蚀膜彻底干燥后两天内进行。先用2%B72乙酸乙酯溶液封护一遍,作为底层封护层,封护后憎水性如图8所示,水滴不成形,有流淌现象,说明憎水性欠佳。彻底干燥后再用3%氟硅石油醚溶液封护一遍,作为表层封护层,封护后憎水性如图9所示,水滴成珠状,滚动不变形,表明憎水性很好。氟硅涂料封护后表面憎水性远好于B72封护后,隔绝水的侵蚀,就能最大限度地防止铁器腐蚀。
  由图10、图11可以看出铁刀保护后锈蚀去除干净,脱盐缓蚀封护后外观自然无眩光,铁刀的强度、耐蚀性能大大提高,保护效果显著。
  3 保存环境建议
  有害气体CO2、SO2、H2S、Cl2遇水形成酸与铁反应生成各种腐蚀产物;降落在铁器上的灰尘会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增加铁器的含水量,与灰尘中的盐类形成电解质溶液,加速铁的电化学腐蚀。①铁器处于高温环境时,表面吸附作用或由于温度降低而发生的冷凝现象,会在铁器表面形成水膜;当空气湿度大于60%时,才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如果没有水的参与,电解质无法转变成电解液,铁器的腐蚀就会减弱许多。②由此可见控制温度、湿度及空气污染物可有效延缓铁器腐蚀。建议保存环境:14~24摄氏度,湿度30%~45%,无酸性气体,防尘。
其他文献
摘 要:山东博物馆馆藏的九旒冕是1971年在山东省邹城市明代鲁荒王墓出土的。这件九旒冕作为唯一可见的明初冕的实物,弥足珍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文章对九旒冕进行赏析,介绍了九旒冕的出土情况,探究古代章服之美,阐述衣裳的起源和古代旒冕制度的演变。  关键词:九旒冕;章服;旒冕之制  九旒冕,1971年山东省邹城市鲁荒王墓出土,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所制,由旒(liú)、綖(y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为例,对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的包括“云游国子监”“北京孔庙国子监碑刻及石碑保护”“太学生的大学生活”与“太学生召集令”系列直播,以及与可口可乐旗下“酷儿”品牌合作的“穿越国子监”等云游活动的前期策划与后期观众反馈进行分析,希望为博物馆今后开展相关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直播;博物馆活动策划;博物馆数据分析  博物馆的本质,从某种层面上说,其部分功能与媒体
期刊
摘 要:启门图是墓葬中常见的题材,最早在汉画像石中出现,尤盛于宋金。笔者通过梳理山东汉、宋、金、元墓葬中的启门图,认为二者虽表现手法及语境随时代发生了变化,但图像的直观形态和体现的丧葬观念没有改变,即山东地区宋、金、元墓葬中的启门图由汉代发展而来。  关键词:启门图;汉;宋、金、元;墓葬;山东地区  启门图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常见的装饰题材,其载体以墓葬为多。延续时间自两汉迄于明清,乃至民国,尤盛于宋
期刊
摘 要:山西博物院借助于“分众教育”的理念,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营造出适合他们自身需求的参观氛围,同时丰富定制体验活动,让不同观众的观展感受不同。文章以山西博物院为例,按观众的年龄加以区分,进行省级博物馆“分众教育”的探索实践,以期为博物馆的多元化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博物馆;分众教育;山西博物院  中华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博物馆是历史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作为公益性单位,其教育和传播职能
期刊
摘要:古画是珍贵的文物,具备优质的艺术欣赏价值与科学研究价值,但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污损、虫蛀及发霉等情况,必须对古画进行修复处理。颜料是古画美感呈现的重要载体,在古画修复中全色属于主要环节之一,在破损或者褪色的部位填涂颜色相同的颜料,以維持原画作的艺术效果。文章主要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分析中国古画矿物颜料的光谱混合模型,以期对古画修复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中国古画;矿
期刊
摘 要:鸟纹造型是青铜器纹饰艺术中的一大分支,虽然各地区之间的鸟纹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但是它们都能体现出这一时期的政治、宗教和艺术,具有相当深厚的内涵。鸟纹不仅仅是青铜器上的符号,还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图腾。1984年在铜陵市铜官区出土的龙耳鸟纹鉴,是东周时期鸟纹作为外部装饰器物的重要代表,对于研究东周时期的政治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试图从商周时期的鸟纹出发,浅谈鸟纹这一特殊符号的源流及发展,再对铜
期刊
摘 要:我国古代铜镜博大精深,在浩瀚的铜镜之海中,鄂爾多斯博物馆馆藏唐代海兽葡萄纹铜镜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从中选出一面做研究,从铜镜照进唐代鄂尔多斯地区社会,了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理解各民族是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融合形成今天的中华文化、中华之魂。  关键词:唐代;铜镜;海兽葡萄纹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句话的含义是极
期刊
摘 要:关帝庙是祭祀关羽的庙宇,关帝碑记是各地记录关羽生平事迹、精神气节、信仰、祭祀等有关活动的碑文,也是伴随着关羽信仰的兴起而产生的。现存的嘉峪关碑铭、碑文记述了嘉峪关关帝庙的兴建原因、经过、显灵事迹等重大事件,并对关羽的生平事迹、功绩等进行了评说,碑铭中关帝庙的称谓变化也反映了关帝在历代被崇拜加封的演变。  关键词:嘉峪关碑文;关帝庙;文化信仰  1 从碑文看关帝庙修建原因及修缮情况  关帝庙
期刊
摘要:敦煌学研究依托丰富的敦煌文献、莫高窟壁画等珍贵原始资料,以学者强大的史料搜集和甄别能力,在一代又一代学者孜孜不倦探索、积淀的加持下,超越传统政治史、经济史等,将史学研究目光向下,对传统研究领域进行突破,拓宽社会文化史、宗教史研究视角,促使敦煌学作为一门学科日益壮大并成为一门显学,且涌现一大批优秀的敦煌学著作。其中,游艺文化研究作为研究古人的游艺活动,以求更加切实地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实况,成为
期刊
摘要:纸质革命文物的修复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文章以贺瑞麟《死前日记》的修复为例,浅谈纸质革命文物的修复方法。文章从文物的历史背景开始,介绍了贺瑞麟的人物生平,调查了文物的保存现状和基本情况,制订了合理的修复方案,经相关修复专家讨论确定了具体的修复技术路线。文物修复前兼具残缺、水渍、微生物损害、动物损害等相关病害,并有继续恶化发展的趋势,亟待修复。采用传统古籍修复工艺与现代纸浆修复技术相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