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对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新技术的产生能够促使经济的发展,但如人工智能这一高新技术,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可能会带来一股就业冲击,如何对待應对劳动就业者将成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研究的重大命题。在利用人工智能拉动就业的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社会保障,完善劳动关系的规制,增强校企联动,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关键词:人工智能;劳动关系;就业冲击;社会保障
1 新一轮产业革命及其所带来的人工智能
1.1 人工智能的内涵及价值层次
当前对于人工智能并没有精准的定义,学界中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是开发来用于模仿、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指人工智能是人类制造出的机器所具有的超智能性。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从弱人工智能阶段向强人工智能阶段迈步,而目前对于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劳动结构、劳动条件及劳动心理的变化的研究及应对保障措施仍较为空白。
人工智能的产业落地能够带来巨大的价值创造分为三个价值层次:自动化、智能化和创新化。人工智能带来源源不断地价值提升,意味着企业力求提升也会走向数字化转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业务智能化将成为新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 人工智能的最新政策进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国家战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巨大,预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2019年,我国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深圳市出台《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提出了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目标和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浙江省出台《浙江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地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
人工智能从2017年到2019年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将人工智能称之为新一轮的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它极大地释放了科技变革与产业变革的巨大能力,创造全新的动力引擎,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需求,催生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人工智能正在与各行各业相互融合,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浪潮,我们可以预见未来重复性的岗位被取代的可能性较大,人工智能将会改变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2 新兴产业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就业的冲击
随着新兴科学技术与生产作业过程的高度融合,人工智能在对劳动客观条件造成重大变化的同时也对劳动主观条件产生巨大的影响,创新经济模式展现出了强大的就业吸纳能力和经济潜力。但从全局来看,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新兴技术的发展,是否能够弥补劳动力红利的锐减从而对冲失业问题呢?这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2.1 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新风口。然而,新一轮产业革命在诞生的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就业方式的同时,对于传统行业而言却不乏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可以预见的是,在人工智能的推动和影响下,劳动力将逐步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及高技术产业流动,劳动力产业结构会发生巨大变化,会朝着更合理、更适宜当前科技水平和技术环境的方向发展。相比较起人类漫长的科技发展史,可以说人工智能还是处于“襁褓”时期的稚嫩技术,所以对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劳动力结构、就业问题上的应对措施的研究并不成熟。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图1),在2015-2020年间全球的劳动力人口约为350968万人,而失业人口约有20202.4万人。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对就业产生的挤压效应,使得劳动人口与失业人口在逐年稳步上升的情况下间接性地导致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实际上满足不了现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了大批量的人口“技术性失业”。很多今天由人从事的工作都将由机器完成,人从事工作的重点会转移到那些能比机器完成得更好的创意性任务中去。
2.2 我国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规模及劳动就业效应
作为最具有前景的产业之一,人工智能产业集中着众多创业公司,优秀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通常都有着先进的技术能力、较为成熟的团队配置、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同时资本方对他们的产品也较为认可。
从《中国统计年鉴2019》可看出,第一和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呈现连年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上升。根据2020年一季度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就业景气较好的是教育/培训/院校,中介服务及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本季度的CIER分别为4.76,4.74和2.66。而在能源/矿产/采掘/冶炼等行业的CIER指数仍旧偏低,在人工智能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些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较小。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落地已经带来了巨大的就业规模效应,传统制造业的就业需求已经大不如前。
2.3 人工智能带来的劳动就业的风险与冲击
现如今我们国家面临的关于劳动力与就业的现实是,我国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现如今存在着巨大的过剩产能,并且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产业结构不均衡和不合理的问题,很难再依靠纯粹拉动经济进而拉动就业。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的促进下,一方面经济还将大力增长,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又会大量排挤出劳动力。当前人工智能等高技术产业的确为我国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缓冲,但远远不足以抵抗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形。人工智能产业在带来诸多新型的就业岗位的同时,其实也对就业产生了一定的风险和冲击。
2.3.1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结构产生了冲击
人工智能对失业的冲击是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社会结构中很容易演化出蝴蝶效应。机器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张文强曾说,“人工智能目前基于规则和经验的场合效果较好,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那些低效率、重复性的重体力工种首当其冲。”餐饮行业的龙头海底捞于2019年10月28日在北京首次营业“无人餐厅”,据擎朗智能统计的数据来看,这些在海底捞运行的机器人,每天每台传送次数高达150,运送的托盘个数接近300,从用工成本来看99元/天,节省了以往餐厅人工成本的50%,并且比传菜员的运动量更大。
关键词:人工智能;劳动关系;就业冲击;社会保障
1 新一轮产业革命及其所带来的人工智能
1.1 人工智能的内涵及价值层次
当前对于人工智能并没有精准的定义,学界中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是开发来用于模仿、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指人工智能是人类制造出的机器所具有的超智能性。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从弱人工智能阶段向强人工智能阶段迈步,而目前对于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劳动结构、劳动条件及劳动心理的变化的研究及应对保障措施仍较为空白。
人工智能的产业落地能够带来巨大的价值创造分为三个价值层次:自动化、智能化和创新化。人工智能带来源源不断地价值提升,意味着企业力求提升也会走向数字化转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业务智能化将成为新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 人工智能的最新政策进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国家战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巨大,预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1270亿美元。2019年,我国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深圳市出台《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提出了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目标和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浙江省出台《浙江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地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
人工智能从2017年到2019年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将人工智能称之为新一轮的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它极大地释放了科技变革与产业变革的巨大能力,创造全新的动力引擎,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需求,催生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人工智能正在与各行各业相互融合,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浪潮,我们可以预见未来重复性的岗位被取代的可能性较大,人工智能将会改变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2 新兴产业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就业的冲击
随着新兴科学技术与生产作业过程的高度融合,人工智能在对劳动客观条件造成重大变化的同时也对劳动主观条件产生巨大的影响,创新经济模式展现出了强大的就业吸纳能力和经济潜力。但从全局来看,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新兴技术的发展,是否能够弥补劳动力红利的锐减从而对冲失业问题呢?这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2.1 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新风口。然而,新一轮产业革命在诞生的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就业方式的同时,对于传统行业而言却不乏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可以预见的是,在人工智能的推动和影响下,劳动力将逐步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产业及高技术产业流动,劳动力产业结构会发生巨大变化,会朝着更合理、更适宜当前科技水平和技术环境的方向发展。相比较起人类漫长的科技发展史,可以说人工智能还是处于“襁褓”时期的稚嫩技术,所以对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劳动力结构、就业问题上的应对措施的研究并不成熟。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图1),在2015-2020年间全球的劳动力人口约为350968万人,而失业人口约有20202.4万人。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对就业产生的挤压效应,使得劳动人口与失业人口在逐年稳步上升的情况下间接性地导致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实际上满足不了现在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了大批量的人口“技术性失业”。很多今天由人从事的工作都将由机器完成,人从事工作的重点会转移到那些能比机器完成得更好的创意性任务中去。
2.2 我国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规模及劳动就业效应
作为最具有前景的产业之一,人工智能产业集中着众多创业公司,优秀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通常都有着先进的技术能力、较为成熟的团队配置、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同时资本方对他们的产品也较为认可。
从《中国统计年鉴2019》可看出,第一和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呈现连年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上升。根据2020年一季度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就业景气较好的是教育/培训/院校,中介服务及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本季度的CIER分别为4.76,4.74和2.66。而在能源/矿产/采掘/冶炼等行业的CIER指数仍旧偏低,在人工智能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些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较小。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落地已经带来了巨大的就业规模效应,传统制造业的就业需求已经大不如前。
2.3 人工智能带来的劳动就业的风险与冲击
现如今我们国家面临的关于劳动力与就业的现实是,我国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现如今存在着巨大的过剩产能,并且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产业结构不均衡和不合理的问题,很难再依靠纯粹拉动经济进而拉动就业。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的促进下,一方面经济还将大力增长,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又会大量排挤出劳动力。当前人工智能等高技术产业的确为我国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缓冲,但远远不足以抵抗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形。人工智能产业在带来诸多新型的就业岗位的同时,其实也对就业产生了一定的风险和冲击。
2.3.1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结构产生了冲击
人工智能对失业的冲击是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社会结构中很容易演化出蝴蝶效应。机器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张文强曾说,“人工智能目前基于规则和经验的场合效果较好,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那些低效率、重复性的重体力工种首当其冲。”餐饮行业的龙头海底捞于2019年10月28日在北京首次营业“无人餐厅”,据擎朗智能统计的数据来看,这些在海底捞运行的机器人,每天每台传送次数高达150,运送的托盘个数接近300,从用工成本来看99元/天,节省了以往餐厅人工成本的50%,并且比传菜员的运动量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