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对舞蹈创作的影响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最近几年,地域文化在艺术创作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以及艺术家所关注。虽然地域文化在舞蹈创作方面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样对舞蹈创作内容造成一定影响,并且还会影响舞蹈创作风格。舞蹈艺术、地域文化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联,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舞蹈产业的的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中国地域文化的丰富性特点,地域文化是人类在聚居中逐渐形成与发展,主要是把积淀的集体意识作为内核,构成一种多元化的文化形态,包含方言、民情等各方面内容,形成了一个具备紧密关联的系统。多年以来,舞蹈创作、地域文化之间存在着不解之缘,无论哪一种具备独特性格的舞蹈作品,均与地域历史文化存在一定的渊源。
  【关键词】 地域文化;舞蹈创作;影响;《彝乡之舞》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083-02
  艺术来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舞蹈创作亦是如此,地域文化与舞蹈作品、舞蹈风格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并且舞蹈作品也是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播载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地域文化为舞蹈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是舞蹈创作的动力源泉。中国拥有十分丰富的地域文化,并且不同的民族也具有不同的文化,其中地域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形成,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智慧结晶,所以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以及多样性。地域文化具备较强的地域文化思想以及文化形态,包含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内容,尤其是在现代舞蹈创作方面,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无论哪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均充满较为独特的气息,对于不同的地域来讲,所包含的文化也各不相同,而艺术家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这些不同地区的文化便是重要素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地域文化是孕育艺术的根源,同时也是艺术作品的重要体现。深厚、博大的地域文化滋养出海量的文化作品,这些作品如同星空中的星星,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与无限魅力。
  一、地域文化与舞蹈创作的关系
  (一)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先秦时期中国境内不同地区所形成的特有文化,一些专家主张认为,地域文化主要是指中华大地区域之内的人民在特定历史发展时期所创作出的具备鲜明特点的考古学文化。诸多学者在对地域文化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一般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即广义层面、狭义层面,其中狭义层面的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之内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从广义层面进行分析,地域文化主要是指中华大地区域之内,各个地区之内的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论证,大部分学者均主张认为,地域文化主要是指中华地区范围内一直流传,并且具备较为显著特色的传统文化。对于地域文化的内涵来讲,诸多专家众说纷纭,不同人对其的理解各不相同,地域文化实质上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抽象的理论概念,所代指的范围并不固定,可大可小,不存在局限性,可以是指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的文化,也可以是某一个特定区域的生活形态,例如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等,而这些均是地域文化的核心构成部分,即便是一个十分微小的民间传说,实质上也属于地域文化的内容。
  (二)地域文化与舞蹈创作的关系
  其一,地域文化为舞蹈创作提供了多元化、丰富化的素材。“素材”主要是指作者从现实中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并且没有进行加工的一种原始材料,而艺术创作的核心便是素材的整理。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中国境内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不同地区的民俗方言、地理环境等可以直接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舞蹈艺术家通过合理化的方式对这些素材进行筛选、加工,然后将其直接运用于舞蹈创作过程中,通过该种方式所创作的舞蹈作品不但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具备较强的生命力。比如对于蒙古舞蹈的创作,草原、牧民的生活方式等均是不可多得的创作素材,挤奶、射箭等也可以融入舞蹈创作中,而艺术家在这些元素的影响下会激发无限的创作灵感。再比如陕北的黄土高原、秦腔等,也是舞蹈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源泉。
  其二,地域文化为舞蹈创作提供了海量的题材。“题材”主要是指舞蹈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生活现象,是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搜集、提炼、加工之后而呈现出的一种材料。题材与素材之间具有明显差别,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题材实质上就是对素材进行再次整理以及加工,经过筛选之后进行选题。人类社会、自然界所展现出的形态、事物可以直接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重要题材,可以直接融入舞蹈创作中,作者可以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利用各种表现形式来展现生活形态,舞蹈编导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托于自身所处的现实生活环境,将地域文化引入到舞蹈创作之中。
  二、地域文化對舞蹈创作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是舞蹈创作的根脉
  其一,文化一致性。《彝乡之舞》是将彝乡人民的生活方式、地域文化作为重要素材,然后融入现代文化体系创作而成。创作者把农村舞蹈素材进行严格筛选,把农村民间舞蹈生活通过具体化的方式进行展现,并融合作者的艺术意识以及具体的表现形式,把彝乡的生活模式、艺术实践进行深度融合,进而构成一种极具个人特色的民族艺术形态。在群体文化方面,创作者以彝乡文化群体作为核心,所以在欣赏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内部所蕴含的地域文化一致性特点。地域文化特点在进行创作过程中的展示成为整个舞蹈创作的亮点,换言之,如果不存在彝乡地域文化一致性这一特点,那么此舞蹈便不存在任何的艺术特性,对于该舞蹈也缺乏认可,由此可见,文化一致性是此舞蹈的核心。其二,实践一致性。实践一致性的核心在于舞蹈是彝乡文化的一种重要总结,蕴含了丰富的彝乡实践文化。对于常年生活在大凉山地区的彝乡人民,能歌善舞,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便把农耕活动进行了艺术创作,而在舞蹈编排方面,也是将彝乡之前的舞蹈作为重要基础,所以实践来源具备一致性特点,并且实践的目的基本相同。在进行舞蹈创作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并且还会受到文化的影响,作为创作过程中的个体,对此类事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地域文化进行再创作、再洗礼,充分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实现团队的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舞蹈创作的作用。   (二)地域文化对舞蹈创作进行调适
  由于地域不同,那么在舞蹈方面的欣赏状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彝乡区域文化影响之下的一种舞蹈,当在其他文化区域内进行展示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独有特色,对彝乡文化进行精准定位,而此过程便需要团体具备一定的担当。对于艺术团体来讲,必须具备正确的艺术取向,必须具备正确的地域文化来源,确保团体自身的文化特点,团体领导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定力,不会出现随波逐流的状况,可以按照自身的地域文化状态开展各类创作。
  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舞蹈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从自身地域文化切入,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彝乡之舞》是彝乡地域文化条件下的一種群众性舞蹈,应当为广大民众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服务,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日常生活进行艺术性创作以及提炼,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体系进行深度融合,从而确保自身焕发活力。
  在进行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只有把自身见解与地域文化进行融合才可以充分展现出相应的才华,不然便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而地域文化同样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多元化的素材,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若想从地域文化中汲取灵感,那么还需要对素材进行提取、消化、吸收,而在此过程中,创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时代感以及舞蹈表现力。地域文化对舞蹈创作产生影响时,舞蹈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会反作用于地域文化,在此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制定一套合理完善的发展规划,积极借鉴与学习外国先进经验,进而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实现文化的良好传承,推动中国的舞蹈产业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骁.“区域文化”语境中岭南舞蹈创作的理念引导——由国家艺术基金《岭南舞蹈编创人才培养》项目谈起[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05):109-114.
  [2]唐白晶.文化符号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以“茶马古道”题材大型舞作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20,33(03):94-102.
  [3]高小军,孟光.探究少儿舞蹈创作中本土文化的传承——第二届四川省少儿舞蹈新作展演调研与思考[J].艺术评鉴,2020,(10):85-87.
  [4]许锐.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舞蹈文化活体——透视70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三次勃兴[J].艺术评论,2019,(12):20-31.
  [5]于平,黄丹.八桂文化语境中大型舞作的艺术想象——改革开放以来广西舞剧、舞蹈诗创作述评[J].民族艺术研究,2019,32(04):49-59.
  [6]陈燕苗.胡明珠舞蹈创作特色及湘西舞蹈文化底蕴——从《刮麻》《踩瓦泥》到《湘 · 土 · 乡》的表演创作谈起[J].艺术评鉴,2019,(15):60-63.
  [7]马源.民族舞蹈创作核心四要素——民族风格、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时代特征[J].艺术科技,2018,31(09):132.
  [8]郭罗乐.民俗文化背景下的朝鲜族舞蹈创作走向思考——以《长歌月夜行》韩贤杰导师工作坊为例[J].舞蹈,2016,(10):34-37.
  作者简介:
  包欣茹,女,汉族,18级舞蹈表演艺术专科在读。
其他文献
【摘要】 “季札观乐”这一事件的相关记载反映了周王朝的衰微和诸侯的崛起以及华夏文明的广泛传播的政治事实。季札于其乐评中提到的政治人物和历史事件透露了其重视有德行的统治者和贤臣,以及推崇周王朝正统的政治观念。而观乐事件发生前后季札的相关行为则表明“季札观乐”有着向叔孙穆子传输政治观念,以及代表吴国和吴国新主来与鲁国交好的政治目的。  【关键词】 季札观乐;《左传》;政治;历史  【中图分类号】B22
期刊
【摘要】 传统工艺美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涉及领域广泛,技艺精湛,富有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及艺术特色。传统工艺美术伴随着历史长河的沉淀和洗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随着信息科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传统工艺美术自身的发展受到了巨大冲击和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传统工艺美术相关内容以及文化创意视角下传统工艺美术存在的相应开发问题,并研究创新思路。  【关键词】 文化创意视角;
期刊
【摘要】 “凯叔讲故事”是一个优秀的儿童音频内容品牌。创始人王凯将其自制的儿童音频内容投放在互联网上,并将自身形象衍生的文创产品制作成音频进行销售,成功的品牌形象背后,是优质内容和独特的产品创意的结合。以“凯叔讲故事”为研究对象,透视其品牌发展路径,研究其“内修内容质量”和“外研产品创意”的品牌突围策略,进而总结其优势与不足,为同类别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凯叔讲故事;文创产品;
期刊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的文化支柱。在意识上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带来了认同感、自豪感和无穷的精神鼓舞。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则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无数的文化底蕴,每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代表着其背后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变迁以及其自身的文化内涵。而在时间的变迁下,社会的进步,人文思想的变革,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流传的过程
期刊
【摘要】 文化意象的产生、传承、累积等与本民族的日常生活、文化、历史等存在密切的关联,并且文化意象在发展中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冲击逐渐变淡,甚至出现变形、扭曲情况,发生各种变化。本文从译介学角度分析,探索文学翻译中的文化意向,明确其存在的各种变化,以供参考。  【关键词】 译介学;文学翻译;文化意象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1
期刊
【摘要】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共在华北开辟的第一块敌后根据地,中共为了进行抗战宣传采取了各种方式。报刊作为“民族的号筒”,是中共进行抗战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和宣传工具,它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使命,将每一则报道像子弹一样射进敌人的胸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报刊更像是一面文旗,飘扬在敌后战场,源源不断地为根据地的人民输送精神力量支援抗战。  【关键词】 晋察冀根据地;抗战宣传;报刊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孟子主张恢复井田制的土地政策,税率宜什一,不宜过重或过轻,蠲免货物税、地税、关税,市场进行公平竞争,防止垄断的出现,职业化及社会分工是提高财富生产效率的通义,通过这一系列经济手段,最终目的是达到孔子所说的“先富后教”。  【关键词】 孟子;经济思想;古代哲学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063-02  一、
期刊
【摘要】 饮妓即酒妓,指歌宴酒筵中提供娱乐表演、以行酒为业的女妓。唐代是饮妓发展的繁荣时期,集中表现为从业人数增多,身怀特长与技艺,特点鲜明。这一群体的扩大,对唐代酒筵中的酒令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使行酒令的方式趋向多样化和歌舞化,并在发展到抛打令时达到了完善。饮妓群体作为特点鲜明的社会阶层,对社会风气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但她们在宴饮中起到的作用对诗词、传奇的创作提供了现实素材。同时,从这一群体中也
期刊
【摘要】 大礼议事件是明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明代中后期的文官党争有着深远影响,是明代文官集团内部分裂的开端。本文分析了大礼议事件何以导致文官集团内部的分裂,着重讨论了与不同党派之间斗争的基本逻辑,即政治问题道德化。大礼议中“继统派”与“继嗣派”的斗争不但是明代文官党争的开端,以“道德问题”相互指摘,以“卫道”为理由的斗争手段方法更为明代此后的党争奠定了基调。  【关键词】 大礼议;党争;道德
期刊
【摘要】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正处于全面提升期,文化市场逐步健全,文化消费不断扩大;但我国高校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进展却不顺利,其中校园文创衍生品蕴含了高校独特的文化和审美情趣,是校园文化开发不可缺少的部分;深入开发校园文创衍生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盘活高校文化资源,提升高校文化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 校园文化;文创;衍生品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