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课改;素质教育;思想教育;教师队伍;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A)—0019—01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是以全面提高人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心素质、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还必须探求它的发展途径。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以下三个重点内容。
一、加强思想教育是前提和基础
一个人能不能成为社会建设的人才,为人民作出贡献,既取决于其所受教育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自身的思想道德。思想道德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拥有良好的、坚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加强思想教育,首先应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成长的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不走弯路,不入歧途。加强思想教育还要把集体教育、爱国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将思想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摆在首要位置,齐抓共管,多管齐下,形成强大的德育网络,常抓不懈。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和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谐的新一代,造就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它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实践证明,教师在塑造广大青少年美好心灵、增长他们知识才干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首先,应转变教师的培训观念,把现行的学历达标教育和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把短期培训和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结合起来,把提高学历合格率和因地制宜提高专业对口率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现在普遍存在的重学历培训、忽视能力提高,重视学历达标率、忽视教师岗位实践创新等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其次,要改变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努力构建新型的、系统的、科学的评价制度。教师队伍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它要求管理体制适合教师的行业特征。一是应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校长、教师聘任机制,推行教师的行业归口管理。二是应真正实行教师队伍公正、公平、公开的择优竞争机制,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三是应建立一整套长效激励机制,从教师的资格审定、职务评聘、业务考核、表彰奖励、职务晋升、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等多方面人手,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德、能、勤、绩等综合素质结合起来,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应注重教学研究,开展科研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教师开展教改科研时,既要抓精兵强将搞攻坚,又要抓全面普及重参与。要鼓励教师勇于创新,参与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反复实验、追踪调查、积累资料、整合梳理、寻求规律、实践检查等综合过程,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入生机。
第四,强化师德教育。“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对教师形象的高度概括,但在商品经济冲击下,教师队伍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拜金主义滋长,个人主义膨胀,一些教师把知识当商品,热衷于补课、当家教,一些教师乱收费、乱罚款、捞外快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极大地损害了教师形象。因此,规范教师行为,让教师以充沛的精力专业从教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三、培养创新精神是重点和目的
首先,知识经济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提高科技含量和智力支持为支柱,其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探索与创新来开拓未知领域,创造新的增长点,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素质教育的重心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富有创造能力的新型劳动者。培养创新能力,要开发人的潜能,通过启迪、思考、辨析、操作、创造发明等实践活动,把人的德、智、体、美和操作技能等内在的潜能释放出来。
其次,要重视个性培养,个性是创新的前提,素质教育应在承认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培养人的个性不仅要注意正确的引导,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树立自主意识,拥有独立的人格,促其个性成长,发挥其创新才能。
编辑:陈富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A)—0019—01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是以全面提高人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心素质、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还必须探求它的发展途径。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以下三个重点内容。
一、加强思想教育是前提和基础
一个人能不能成为社会建设的人才,为人民作出贡献,既取决于其所受教育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自身的思想道德。思想道德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拥有良好的、坚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加强思想教育,首先应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成长的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不走弯路,不入歧途。加强思想教育还要把集体教育、爱国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将思想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摆在首要位置,齐抓共管,多管齐下,形成强大的德育网络,常抓不懈。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和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谐的新一代,造就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它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实践证明,教师在塑造广大青少年美好心灵、增长他们知识才干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首先,应转变教师的培训观念,把现行的学历达标教育和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把短期培训和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结合起来,把提高学历合格率和因地制宜提高专业对口率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现在普遍存在的重学历培训、忽视能力提高,重视学历达标率、忽视教师岗位实践创新等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其次,要改变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努力构建新型的、系统的、科学的评价制度。教师队伍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它要求管理体制适合教师的行业特征。一是应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校长、教师聘任机制,推行教师的行业归口管理。二是应真正实行教师队伍公正、公平、公开的择优竞争机制,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三是应建立一整套长效激励机制,从教师的资格审定、职务评聘、业务考核、表彰奖励、职务晋升、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等多方面人手,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德、能、勤、绩等综合素质结合起来,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应注重教学研究,开展科研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教师开展教改科研时,既要抓精兵强将搞攻坚,又要抓全面普及重参与。要鼓励教师勇于创新,参与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反复实验、追踪调查、积累资料、整合梳理、寻求规律、实践检查等综合过程,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入生机。
第四,强化师德教育。“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是对教师形象的高度概括,但在商品经济冲击下,教师队伍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拜金主义滋长,个人主义膨胀,一些教师把知识当商品,热衷于补课、当家教,一些教师乱收费、乱罚款、捞外快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极大地损害了教师形象。因此,规范教师行为,让教师以充沛的精力专业从教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三、培养创新精神是重点和目的
首先,知识经济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提高科技含量和智力支持为支柱,其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探索与创新来开拓未知领域,创造新的增长点,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素质教育的重心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富有创造能力的新型劳动者。培养创新能力,要开发人的潜能,通过启迪、思考、辨析、操作、创造发明等实践活动,把人的德、智、体、美和操作技能等内在的潜能释放出来。
其次,要重视个性培养,个性是创新的前提,素质教育应在承认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培养人的个性不仅要注意正确的引导,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树立自主意识,拥有独立的人格,促其个性成长,发挥其创新才能。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