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综合改革势在必行
主持人提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教育事业一路猛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其中的动力就来自坚持不懈的改革创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教育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也面临着深层次的体制制约,新的发展呼唤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主要动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教育综合改革势在必行,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涉及面更广、关联度更高,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度更大,原有单项改革办法或局部突破思路已难以奏效。而且很多教育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不是教育一家之力可以解决的。必须摒除过去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跳出教育谈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要在经济社会整体改革的大格局下推进教育改革,就是要统筹协调各类教育进行改革,就是要动员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教育改革,把教育办成人民真正满意的教育。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刘复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规划了全面深化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改革蓝图。教育改革发展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战略。这是一个全面深入的教育改革宣言。比如,教育体制改革将更加深入推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将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推进素质教育将进入新阶段;教育将朝着更加公平、普惠的方向发展;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提出要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逐步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这些都将使教育改革敢于直面我国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高考改革、择校难题、学生减负等诸多难题,将推进教育改革逐步迈入深水区。当前,与经济社会发展一样,我国教育改革也进入攻坚阶段。教育改革也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攻坚克难。我们要努力学习世界先进教育经验,根据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国家战略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加强理论自觉,强化顶层设计,以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华网副总裁魏紫川:教育改革正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思想观念束缚,体制机制障碍,利益固化,形成多种多样的问题,若不深化综合改革,教育系统难以担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决定》系统阐释了今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基本政策导向是瞄准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朝着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的目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天的改革当然建立在以往改革成果基础之上。这次《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核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材。关键在综合二字,也就是说,不是一个或几个教育领域改革,而是涉及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的各类教育,并选择若干重点进行突破。我们相信在中央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的指导之下,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各地政府将针对本地区、本部门教育改革的攻坚克难重点,将改革举措逐渐细化。在今后7年到8年间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定会让千家万户体验到教育服务和质量的明显变化。
以触及利益的行动推进改革
主持人提示:全面深化改革,既是涉及教育发展全局的改革,又是一场触及灵魂与利益的深刻变革。为此,应以触及灵魂的高度深刻认识世情、国情、校情变化催发的改革要求,以触及利益的行动力度推进发展方式、办学模式、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改革创新。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资源和人才第一力量有机结合的战略高地,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支点。当前,我国人口、土地、资源等传统发展优势逐渐减退,能否尽快培育其科技、人才、创新等新兴发展优势,事关转变发展方式的成败,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下半场”的成败。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与国际顶尖大学的深厚积淀相比,我们在学术大师、原始创新、办学资源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仍然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激烈的人才、科技、文化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面对国家和人民对高等学校加快改革、加速发展的殷切期望,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时不我待。
教育部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张力:教育改革正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思想观念束缚、体制机制障碍、利益固化藩篱,形成多种多样的问题倒逼态势,若不深化综合改革,教育系统难以担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改革新招频出
主持人提示:此次改革特别注重“以人为本”,不仅从宏观上对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还频出新招,对群众关心的许多教育热点、难点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使教育领域中关键环节的改革更加具有针对性。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此意味着高校在治理结构、人才培养、招生改革、就业机制等方面将发生深刻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决定》中有不少创新提法,如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从表面上看,都是一些“小问题”,却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甚至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和“顽症”。在我看来,《决定》突出了教育领域中关键环节的改革,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突出了改革的民生导向,让大家看到了改革的希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对于此次《决定》切实回应关切,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轮岗”“不设重点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等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与原来的教育改革相比,提法比较具体、不再拘泥于条条框框是此次改革亮点,点出的全是改革关键、要害,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仔细分析,句句有深意,每一句都隐含着很大的信息量,牵涉到很多方面的变革,关键在综合,但重点还是要深入。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袁本涛:《决定》用细微措施回应了“如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宏大命题,虽然只有三段话,但其中的内在逻辑性很强:一是公平的教育,体现公共教育服务的易得性;二是优质的教育,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三是尊重教育规律的教育,推行多元评价、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不再一把尺子量人,让教育真正回归育人本质。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刘复兴:《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此,市场机制将会对未来的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将为教育体制改革和改革教育资源分配提供更为广阔的政策空间。可以预见,在保障教育公益性的基础上,非公有制资源将有更多的机会,在教育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民办教育将会具有更好的发展环境。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将更加深刻地影响教育体制改革。《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提出要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逐步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这些都将使教育改革敢于直面我国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高考改革、择校难题、学生减负等诸多难题,将推进教育改革逐步迈入深水区。
主持人提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教育事业一路猛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其中的动力就来自坚持不懈的改革创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教育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也面临着深层次的体制制约,新的发展呼唤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主要动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教育综合改革势在必行,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涉及面更广、关联度更高,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度更大,原有单项改革办法或局部突破思路已难以奏效。而且很多教育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不是教育一家之力可以解决的。必须摒除过去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跳出教育谈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要在经济社会整体改革的大格局下推进教育改革,就是要统筹协调各类教育进行改革,就是要动员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教育改革,把教育办成人民真正满意的教育。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刘复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规划了全面深化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改革蓝图。教育改革发展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战略。这是一个全面深入的教育改革宣言。比如,教育体制改革将更加深入推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将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推进素质教育将进入新阶段;教育将朝着更加公平、普惠的方向发展;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提出要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逐步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这些都将使教育改革敢于直面我国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高考改革、择校难题、学生减负等诸多难题,将推进教育改革逐步迈入深水区。当前,与经济社会发展一样,我国教育改革也进入攻坚阶段。教育改革也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攻坚克难。我们要努力学习世界先进教育经验,根据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国家战略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加强理论自觉,强化顶层设计,以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华网副总裁魏紫川:教育改革正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思想观念束缚,体制机制障碍,利益固化,形成多种多样的问题,若不深化综合改革,教育系统难以担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决定》系统阐释了今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基本政策导向是瞄准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朝着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的目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天的改革当然建立在以往改革成果基础之上。这次《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核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材。关键在综合二字,也就是说,不是一个或几个教育领域改革,而是涉及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的各类教育,并选择若干重点进行突破。我们相信在中央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的指导之下,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各地政府将针对本地区、本部门教育改革的攻坚克难重点,将改革举措逐渐细化。在今后7年到8年间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定会让千家万户体验到教育服务和质量的明显变化。
以触及利益的行动推进改革
主持人提示:全面深化改革,既是涉及教育发展全局的改革,又是一场触及灵魂与利益的深刻变革。为此,应以触及灵魂的高度深刻认识世情、国情、校情变化催发的改革要求,以触及利益的行动力度推进发展方式、办学模式、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改革创新。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资源和人才第一力量有机结合的战略高地,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支点。当前,我国人口、土地、资源等传统发展优势逐渐减退,能否尽快培育其科技、人才、创新等新兴发展优势,事关转变发展方式的成败,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下半场”的成败。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与国际顶尖大学的深厚积淀相比,我们在学术大师、原始创新、办学资源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仍然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激烈的人才、科技、文化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面对国家和人民对高等学校加快改革、加速发展的殷切期望,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时不我待。
教育部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张力:教育改革正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思想观念束缚、体制机制障碍、利益固化藩篱,形成多种多样的问题倒逼态势,若不深化综合改革,教育系统难以担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改革新招频出
主持人提示:此次改革特别注重“以人为本”,不仅从宏观上对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还频出新招,对群众关心的许多教育热点、难点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使教育领域中关键环节的改革更加具有针对性。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此意味着高校在治理结构、人才培养、招生改革、就业机制等方面将发生深刻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决定》中有不少创新提法,如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从表面上看,都是一些“小问题”,却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甚至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和“顽症”。在我看来,《决定》突出了教育领域中关键环节的改革,更加具体,更有针对性,突出了改革的民生导向,让大家看到了改革的希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对于此次《决定》切实回应关切,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轮岗”“不设重点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等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与原来的教育改革相比,提法比较具体、不再拘泥于条条框框是此次改革亮点,点出的全是改革关键、要害,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仔细分析,句句有深意,每一句都隐含着很大的信息量,牵涉到很多方面的变革,关键在综合,但重点还是要深入。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袁本涛:《决定》用细微措施回应了“如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宏大命题,虽然只有三段话,但其中的内在逻辑性很强:一是公平的教育,体现公共教育服务的易得性;二是优质的教育,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三是尊重教育规律的教育,推行多元评价、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不再一把尺子量人,让教育真正回归育人本质。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刘复兴:《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此,市场机制将会对未来的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将为教育体制改革和改革教育资源分配提供更为广阔的政策空间。可以预见,在保障教育公益性的基础上,非公有制资源将有更多的机会,在教育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民办教育将会具有更好的发展环境。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将更加深刻地影响教育体制改革。《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提出要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逐步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这些都将使教育改革敢于直面我国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高考改革、择校难题、学生减负等诸多难题,将推进教育改革逐步迈入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