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花季少男性冲动频发之谜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pa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是一个人见人怕的小流氓,特别是女孩子见了我,立刻会躲得远远的。那一年我才12岁。小学前几年,与小伙伴们一起上厕所,我都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六年级的时候我就不敢与他们一起上厕所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觉得害羞。也不知道从哪一天起,在“小雀雀”的上方突然长了几根毛,而且越长越多,我觉得那些毛好难看。所以上厕所的时候,我再也不敢与小伙伴们一起去,怕被他们取笑。上了初中,就不是“小雀雀”上多些毛这么简单了,“小雀雀”竟然开始有意无意地挺起来。有时候听课听得好好的,“小雀雀”突然挺起来了,完全不听使唤一般;有时候在操场上体育课,它也可能会“激动”。特别是看到漂亮的女同学从面前经过时,“小雀雀”就会有蠢蠢欲动的感觉。有时候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琢磨女人的想法,我甚至有了一窥女人身体的欲望。小小年纪的我竟然动起同班女生的歪主意。
  那是期末考试前夕,六月的天透着燥热,班里的女生都穿得十分单薄,雪白的手臂和大腿让我心中的欲火熊熊燃烧。一次数学课上,坐在我前排的班花白丽丽起身回答问题,一阵微风吹过,她粉红的裙子微微飘起,这可把我心里的火种点燃了,那种想看看裙子底下风光的欲望越来越强,我鬼使神差地伸出了手,撩起那条裙子。这下可好,还没看到什么,劈头盖脸就是白丽丽的书包砸了过来。“你个色鬼!滚出去!”白丽丽泼辣得让我无地自容,我红着脸逃出了教室。虽然学校没有追究,但“色鬼”这个外号就在班里传开了,特别是女生看我的目光总是怪怪的。
  可越是这样,我对女生的欲望反而越强,最后居然把目光瞄准了最隐秘的地方——厕所。学校的男厕所和女厕所在一起,中间只有一道两米高的墙。趁着一个周末校园里没什么人,我来到了男厕所,躲在厕所的一个角落,踩着墙缝往男女厕所的隔墙上翻。刚刚翻上去,头还没有露出墙头,一位老师竟然走进了男厕所。更为不妙的是,他不是进门就方便,而是径直往厕所里面走,准备到里边来方便。后面的事情可以想像了,他发现了正在翻墙的我!
  我被带到了校卫办公室。询问,训斥,写检讨,家长领人。一系列的惩罚措施让我很快成了学校的“名人”。父亲火冒三丈,给了我一顿老拳,警告我再有歪心思就有我好看。但他发现拳头对我的邪念收效甚微,开始思考可能是教育方法的问题,所以慢慢也开始给我讲些男女生理、青春期心理的知识,妈妈特地买了些中学生性教育的书籍、杂志,让我有空时可以看看。平时有时间,爸妈也时常找我聊天,一起去健身来分散我的注意力。方法用了一大堆,虽然表面上我有所收敛,但我心里知道对女人的那些怪念头丝毫没有减弱过。
  学校附近有几个录像馆,一天上学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一个录像馆门口贴着一张广告画,画面上的女人穿着非常暴露。一瞬间,我觉得“小雀雀”不听使唤了,赶紧低了头往学校走。整整一天,裸露女人的画面始终在我脑海里浮现。录像里到底有些什么内容呢?这样的想法像一块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着我。终于,我偷偷溜进了录像厅。当录像里女人赤裸的身体出现时,我感到自己浑身发烫,几乎要窒息。有了第一次,出入录像厅就成了我的常事,好像只有在那里,我的身心才能得到满足。
  当警察走进录像厅的时候,我心想这下完了。警察没收了不少碟片,还准备将看录像的人带到派出所处理。看到我的时候,他们愣住了,一个警察自言自语道:“这么大点小孩也来看这个?”警察没有把我带回派出所,而是问了我的学校,然后给校长打了电话,让校长来领人。这一次,校长一句训斥也没有。将我领回学校后,他马上让人将我父亲找来,仅仅说了一句:“你儿子被开除了,你将他领回去吧。”
  父亲铁青着脸将我领回家。本以为回家后他会狠狠揍我一顿,但是,父亲没有,他只是愣愣地,坐着发呆。晚饭的时候,父母在一旁嘀咕:“这孩子,怎么成了这样子呢?原来挺好的啊。这两年也没见他长个子,就长胡子,莫不是身体有问题?”过了几天,父亲真的带我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皱着眉头听父亲讲完。在我身上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又给“小雀雀”做了检查,然后说:“先做几项检查,估计有问题。”父亲瞪大了眼:“会是什么问题?”医生淡淡地回答:“这孩子很早熟,现在要找原因。”
  原因果真被找出来了。医生拿着脑部CT检查结果告诉父亲:“松果体瘤!”“什么是松果体瘤?”父亲急切地问。“就是大脑里长了个小肿瘤。”医生回答。“那怎么办?”父亲的头上渗出了汗滴。“手术切除。”医生回答得很干脆。住院,检查,准备,进行手术,一切顺利。术后一个星期,我就出院了。
  消息传开。老师同学都知道了我的事情,他们都明白了我的“流氓”表现实际上是疾病所致,早熟不是我的错。很快,我又回到了学校继续学习,同学们不再以异样的眼光看我,女同学不再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我。生活,终于回到了正轨!
其他文献
简介  冯高翔:1967年生于河南省焦作市,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长期从事国画、山水、人物和花鸟画的创作。  作品曾参加1986年河南省民主同盟会主办的“立志腾飞”书画展。其间曾和范曾、吴作人、刘开渠、关山月等大师同室展出,同时获“青年优秀奖”;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被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国外友人收藏。  现为《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特聘画家,省美协会员,市美协理事,云台山书画院副院长,河南大学美术
作为老师,顾伟清踏上从教路已三十年,虽已到“知天命”年份,却没有被枯燥磨平棱角,仍在走不寻常的教育路。应试大潮里,他摒弃题海战术,将学习乐趣装进学生心里;师生矛盾中,他退而不让,一次次在冲突中“化险为夷”;教学方略上,他巧借心理效应“东风”,不时收到独特效果。  快乐教学·棋逢“敌”手  1988年,大学毕业的顾伟清踏上教育岗位,也开启长达三十年的幸福教育之旅。或许正是源于父亲“水浸木头烂”的教诲
距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颁布已经整整过去两年。两年间,疫情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无疑按下了教育现代化的快进键。  在近14亿人口的大国推进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现代化,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是这一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当信息技术运用在教育领域,运用什么样的技术并非关键,关键的是如何运用技术、何时运用技术。因此,教师作为技术的使用者,其所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便也就决定了信息技术究
“以完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这是对的。但是世界并不完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外物达不到你心目中的要求时,你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具有两种东西,一是宽容,二是沟通。”    第一次单独交流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非常重视作文教学,基本上做到了让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我全批全改。我让学生用厚点的笔记本写作文,因为普通的作文本太薄,写不了几篇,本子写满后,很容易丢掉,用笔记本写作文可以好
陈佑兵是少见的多年来坚持教育写作的乡村小学校长,并且还始终影响着身边的老师,一起做笔耕不辍的写作者、反思者。他经常给老师们分享:“只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思考、研究、运用、写作’,你想不成长都难。”  陈佑兵坦言,作为地道的农家子弟,当年报考师范仅仅是因为“读师范、包分配”“投入小、见效快”。改变发生在通过师范培养尤其是参加工作以后,他立志要去呵护激励更多孩子成才、去引领带动更多老师成长、去推动一些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值此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将目光聚焦在那些世代从教的“教师家庭”,以三代同堂共话教育的方式来展示薪火相传的教育世家之风。他们聊教育初心、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专业成长、教育追求……在那些细微寻常的问题中,见微知著,我们去感知一个家族几代人对于教育这份职业细腻的情感与深沉的爱。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而行之。从家族的第一代教师来看,每个人成为教师
案例点睛  一切智慧皆源于劳动,学校以研学课程为载体,以“衣食住行”为主题,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研学课程、学科拓展课程深度整合成了“五谷丰登话桑麻——玉米熟啦”劳动主题课程。  “儿童的智慧就在指尖上。”如今,勞动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什么都不要你干,只要念好书就行了”的观念已被远远抛在了20个世纪。因此,学校以研学课程为载体,以“衣食住行”为主题,将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研学课程
名师名片  程明敏,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巴蜀小学课程部主任,巴蜀鲁能校区分管课程执行校长。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小学语文学科名师,首届全国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学员,重庆市科研骨干教师,重庆市优秀教师。省级公开刊物《教育故事》杂志执行主编,渝中区名师工作室导师。数次撰写论文荣获各级奖项及刊物发表、示范课、指导教师赛课、编写书籍。多次应邀担任中国教师研修网、重庆市评估院等给教师影子培训、讲座、观摩课、工
从2020年1月号起,本刊开辟了这个名叫“师生对话”的栏目。我们向全国的中小学老师发起了“与爱徒书信往来”的稿件征集——可以是天南地北信息量爆棚的聊天,可以是志趣相投的切磋,也可以是遇到问题时的交心……  收到“三剑客”神秘的联名信,我遵守约定,不当面拆开。然而,拆开后,我十分惊讶,又非常惊喜。我决定一定要认真地回信。  “三剑客”的联名声讨信  江一老师:  您好!我对宿构、套作文章一事持强烈的
2016年9月9日徐桦君工作室成员齐聚嘉兴高级中学,开展了一次丰富而充实的语文教学研修活动,活动还特邀了嘉兴市语文教研员沈建忠莅临指导。此次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徐桦君名师工作室”成员王建君老师备战第五届“中语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助力。  研討主题  长文短教下的文本细读  长文短教,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篇幅长的课文,教师要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抓住其重点段落或文本的核心价值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