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为学始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也面临着朝着素质教育发展的很多问题。在不断探索提高小学素质教育有效性的过程中,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这种以问题作为引导核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思维探究等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很多教学领域都受到了相当高的重视。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问题导学法创设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课堂教学环境,是问题导学法应用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为广大小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应用
  问题导学的宗旨是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思考,主要是作为过去直接教学方法的替代品。但是对于小学数学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教学阶段,将问题导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还要注意很多问题,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必要的设计,这样才能让小学生获得较为理想的问题导学效果。所以,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而合理地指导,利用好问题导学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出问题导学的真正效果。
  一、利用问题导学完成知识迁移
  课堂导入是课堂的预热阶段,也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所谓:“好的开端决定了成功的一半”,对小学生而言利用好问题导学能够轻松完成学生的知识迁移与转化的过程,有效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应当设置合理的导学问题,从新旧知识关系上入手,构建知识体系,完成知识的科学转化。
  以教学“小数除法”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烘托出整个学习的氛围,进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将问题生活化则可以有效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感,所以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提问:“一般早上去早餐店买早餐时早餐的价格是多少呢?”学生积极踊跃地说出自己平日里早餐的价格,而早餐价格一般情况下也都不是整数,这样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入与计算早餐单价有关的小数除法问题,进而完成课堂的导入。
  二、构建问题情境帮助理解问题
  除了用学生过去掌握的知识构建问题完成知识迁移以外,利用生动形象的情境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将抽象化的知识内容形象化展现也是问题导学中常见的形式。以教学“统计图”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用一段超市人们购买蔬菜的视频片段作为课堂导入的情境,并且在学生观看视频后,引入本节课的导学问题:“刚刚是一段超市的监控录像,可以看到每天超市的蔬菜区都十分火爆,但是光看这种火爆的情况超市店长并不能了解到每一种蔬菜的受欢迎程度,也不知道如何进菜,那么如何才能让店长知道这些蔬菜的销售情况呢?”小学生并没有统计方面的经验,因此回答不上来,这时教师就可以趁机引入统计图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销售信息并且在统计图相关知识的辅助下,让学生尝试自主绘制统计图,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图方面的知识。这种利用情境问题开展问题导学进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也是问题导学中的常用手法,能够起到十分不错的效果。
  三、尽量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
  问题导学法是为替代传统“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所诞生的全新教学方法,其中以“问题”作为主要依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中走出来,积极参与问题的探讨是这一教学方法的核心思路。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经常会对具有趣味性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着重提高问题的趣味性,以便引起学生充分的关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对问题产生有效的思考。
  以教学“认识分数”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用一个“唐僧师徒四人取西经”这样一个学生常见的“西游”类故事背景完成问题的设计。假设唐僧师徒四人路上口渴难耐,这时遇到一片西瓜地,大师兄孙悟空就摘了一个西瓜分给大家吃:猪八戒肚子大,特别能吃,所以孙悟空先将西瓜分成了三份,拿出西瓜的三分之一给猪八戒吃,然后自己吃剩下的四分之一。话音刚落猪八戒就不乐意了:“凭什么我吃三分之一,你吃四分之一啊?这么大一个西瓜我就分到三份,你自己吃四份,我少吃点就算了,师傅和师弟也没你多,一点都不公平!”悟空、師傅和沙僧听了之后不禁哈哈大笑。此时,学生已经被教师设计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教师便可以趁机提出问题:那到底是三分之一多呢还是四分之一多呢?如果你是八戒你选哪个?接着便可以开始进行与分数有关的教学了,而学生也能够真正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引起学生对问题认知的冲突
  “问题”是“思考”的开始,而问题教学就是让学生有效思考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应注重“问题导学”的有效性,即能否让学生对问题认知产生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应当体现出学生主体原有认知与现有认知之间的冲突,以及学生对于问题不同看法的冲突。以教学“负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温度计中“零上”与“零下”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温度计,学生不难发现温度计存在一个“零刻线”,而这个“零刻线”就是“零上”与“零下”的分水岭。过去学生学到的数学都是与正整数有关的,而这里“零下”这个概念正好就对应了数学中的“负数”,学生便会惊讶:“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小于0的数!”这时学生过去的固有认知就与现在摆在眼前的现实情况产生了冲突,在这样一个冲突的引导下,教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出问题:温度计上是不是有很多示数呢?这些示数都在0刻线的什么位置?0刻线以下的这些数,你能准确说出其数学含义吗?你认为这些数应该算是什么数?在这一连串的问题的激发之下,学生的内心便会逐渐开始冲突的摩擦、转化,而学生也会有意识地接受“负数”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同时学生脑中那十分抽象的“负数”印象也会变得逐渐具体起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展开思考、完善认知,进而理解负数的数学含义。
  五、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自然地思考
  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这一点在问题导学的教学中也是一样,任何数学知识与数学概念的构建都不如数学思维的形成来的实在。所以教师应当设计以能够引发并驱动学生思维为主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寻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获得思维上的进步与发展。不过要想通过问题巧妙地引发出学生的思考过程,还需要对问题进行一定的优化和提升,在尽量保证学生思考深度的同时还要控制好问题的难度,比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利用具体的数字帮助学生推导出(a+b)×c=a×c+b×c这一公式,然后再利用一些稍微困难一些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一公式展开深入思考:比如(40+8)×25=?、36×34+36×66=?等,不过这种问题只能帮助学生理解并熟练对公式的运用,继续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锻炼乘法分配律有“套公式”做题之嫌,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变式,即活用好乘法分配律,将这一公式“变形”,开发出其他的公式。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着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特别是利用一些解题方法多样、答案也并不唯一的问题引诱学生思考,利用这些问题完成对学生好奇心的挖掘,激发出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导学问题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思考,进而达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疑为学始,疑惑是学生学习的开始,而问题则是学生疑惑的前提,问题导学就是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展开深入地探究,进而收获真正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小学生拥有一个十分扎实的数学基础,既实现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拥有了强大的资本,这才是问题导学教学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梦婷.问题导学:让“对话”引领教学——小学数学问题导学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7(10)
  [2]于杰.不同的老师如何唱好同一首歌——小学数学问题导学单的设计与运用[J].情感读本,2017(2):111
  [3]柳培银.运用问题导学构建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43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历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实现历史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把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努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活动、自我拓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主要从以下几
期刊
【摘 要】课程标准指出: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史料实证要坚持论从史出,孤证不立等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使学生能够收集与历史相关的各类材料,对史料进行辨析,判断史料的价值。  【关键词】史料实证;史料研习;高中历史   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和凝练过程中,专家们研究发现,各国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向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具体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不断改革,新课标在初中历史教学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要求中指出,在未来的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点的记忆培养,还要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对学习的态度和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培养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为主题,从几个方面切入,对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做出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史料价值;历史影响   引言   历史学科的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近些年各地的中考历史学科都拉开了改革的序幕。2018年,深圳市教育局历史教研室对中考历史题型作出了大胆的创新和改进——最后一道题目以材料论述题的方式呈现,全面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材料概括能力以及文字表述能力。新题型的设置,无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历史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作为初中一线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试图从材料论述题的特点和答题要求入手,在答题技巧和方法上作出
期刊
【摘 要】学生通过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会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能够开展个性化学习。学生在思考中会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通过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图,实现学生在分析中内化知识,提高能力。本文主要以《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为例,探究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思维导图来构建历史认知体系,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可以在总结中联系知识,细化认识。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心理问题是贫困学生的主要问题之一。对心理问题的干预和指导,不但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也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本文以创设特色扶贫班级为任务和方向,对高中贫困生的心理疏导方法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目的是激发贫困生的斗志,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实现美好人生。  【关键词】高中贫困生;心理疏导;扶贫班级;新尝试   引言   创设特色扶贫班级,疏导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在深入认识和了解造成贫
期刊
【摘 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了学校德育的五种实施途径和要求,其中“活动育人”与“实践育人”是两种主要途径。生态体验式德育是指在活动育人或实践育人的过程中,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把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重教化轻内化的“填鸭式”德育转向为学生营造生态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生态位置”,从而形成课上课下联动、校内校外互补、网里网外联通,注重外界刺激转向内在自省的内驱式价值系统
期刊
【摘 要】低年段的学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课堂上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利用学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合理使用学具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呢?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做法:1.学具的选择简洁多样,吸引注意力;2.学具的呈现时机恰当,集中注意力;3.学具的使用方式有序,分配注意力。  【关键词】低段数学;学具;注意力  《数学课程标准(2
期刊
【摘 要】根据课标的阐述,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逐步学会、形成的。因此,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而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培养解题能力,应该引导他们从“图画阅读”“关键字词阅读”等方面入手,学会“数学阅读”,初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解题能力,再随着年级的增长,不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数学阅读;阅读图画;阅读关键字词  关于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
期刊
【摘 要】结合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研究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合理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为技巧指导铺垫基础。随后再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思维;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观察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难以真正落实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过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