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蛐蛐罐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lym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世收藏,玩物益志。
  现代紧张的快节奏生活,都市人的紧张心态如何张弛相益,在玩古中陶冶情操,在玩古中得到投资之乐,是每一个文化人值得玩味的课题。
  一个偶然的机缘,使我注意到“斗蛐蛐”这项中国人古老的娱乐活动。兴趣与缘分令我写出这段文字,与藏友共赏。
  玩蛐蛐也叫斗蟋蟀,北京人称“玩虫儿”。中国人“玩虫儿”古已有之,在宋代曾盛极一时的南宋权相贾似道即是一个“蛐蛐高手”;明宣德皇帝朱瞻基不仅是个卓越的政治家,又是一个大玩家,史载他“留神词翰”、“尤工绘事”,特别“好促织之戏”。“促织”即是蟋蟀,就是说宣德皇帝也好“斗蛐蛐”。近代不少名人也有此好,相声大师侯宝林、李金斗及其师爷王长友,均精于此道;演艺界的王铁成、王刚、央视知名主持人赵忠祥、文博界泰斗史树青,都是此项活动的高手。
  “斗蛐蛐”少不了要有好“虫儿”、好“罐儿”,近年来收藏蛐蛐罐及其附件器皿为收藏界所关注。蟋蟀罐有瓷、陶(泥)、玉、石、漆器等各种材质。但目前收藏市场和拍卖市场蛐蛐罐还大多以瓷、陶制品为主。目前存世最早的为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大明宣德·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蛐蛐罐。2001年中鸿信秋拍中这件残件蛐蛐罐成交价为60万元人民币。
  老北京的蛐蛐罐,以明末万礼张和清康熙年的赵子玉制作的“罐儿”最为著名,多为贡品。“子玉罐”以上好澄泥为料,做工精细,罐底和盖上多有“赵子玉”款。在清代,子玉罐尤为流行,价格高,数量多,行情好。随着时光流逝,目前存世的“子玉罐”已十分稀少。
  “物以稀为贵”,子玉罐在当时即很值钱。据文献记载,子玉罐在清末民国初年,时值大洋一百块。俗话讲:“玩虫一秋,玩罐一世”,作为玩家藏家,选择一款精美虫具养虫,不仅获得使用价值,其收藏投资前景也很广阔。
  关于“虫罐”的说法和书文已很多,唯有一个与罐有关的小物件,为多数收藏家所忽视,这个小物件在整个“斗蛐蛐”活动中具有特殊功用。
  
  此物两头有孔,顶端有盖,器身微弯,作半圆形的条形器物,学名“过笼”,俗名“串子”。“过笼”顾名思义,置放于蛐蛐养罐之中,它的作用有二:一、使蛐蛐罐盆的空间环境更为丰富。在养盆中放置过笼(注:罐分养盆和斗盆,养盆盖顶有一圆洞供透气用),盆中不仅有蟋蟀活动的大空间(盆腹),也有小空间(过笼),更有空间走廊(蟋蟀可从过笼中自由穿行)。虫儿在如此丰富的空间环境中活动,就与在大自然的砖石孔隙中生活相类同。第二,要清扫虫盆或要“捣盆”(换盆)时,把养盆盖打开的瞬间,见光受惊的蟋蟀便会自然钻进光线较暗的过笼中,这样人可握住过笼两头,使蟋蟀不易受惊受伤,比用手去抓蟋蟀既安全又易行。清代拙园老人《虫鱼雅集·三门·汕罐》条谓:“临时敌对两家各起过笼在手”。
  据景德镇刘新园教授介绍,1993年景德镇政府在中华路盖楼,景德镇考古所在明御器厂故址盖房,出土了一批明宣德的蛐蛐罐。随即在同一地点发现一置于盖盆中的“过笼”(见图1),和江苏镇江宋墓出土物一致,但比晚清苏州陆墓所产过笼(陶制)小(见图2)。而那件青花无盖过笼即是大名鼎鼎的“宣德串”。
  我收藏有两件珍贵的蟋蟀物件标本一件是赵子玉款康熙年陶制过笼(图3),笼呈扇体,短边5.5厘米,长边7厘米,高2.7厘米。精白陶制的过笼制作工艺极精,笼盖上刻一缠枝葫芦,丝藤蔓卷五个小葫芦挂于枝上,雕得玲珑剔透,纽上两片折枝叶片栩栩如生,极像一幅微型浮雕画。笼盖与笼身以子母扣相合,丝丝入扣,盖里有一叶片状的塌陷印纹,纹中有“赵子玉”阳文款识。更令人击节叫绝的是在“笼”的上底部,即蛐蛐的通道之上,作者赫然印了一副虎纹,虎虎生威,八面威风,作者大概想以此为笼内的“斗士”们平添“虎”气吧!用心何其良苦哉!
  
  
  子玉罐之精贵史有所载,早在上世纪30年代即有“六只子玉罐换一对道光官窑粉彩龙凤碗”之说。
  另一件是题款为“姑苏齐门外陆墓镇”的蟋蟀罐盖(图4),此物虽与罐体离散,但制作极精细,所用澄泥细润又不光滑,沾水后有“慢喝水”的特质。盖顶下凹,盖面外周密细如发丝的旋纹,手抚之,如婴儿肌肤。包浆厚重,迎光可见泥中点点白星在闪亮。
  关于“陆墓”制的蟋蟀罐明清笔记有以下记载: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陆墓促织盆”条谓:宣德时苏州造促织盆,出陆墓、邹莫二家。
  工作之余,玩物益志,发古之情思,激今之文缘,如此而已,岂不快哉!
  (责编:石晓)
其他文献
二、玉装饰品    大洋洲出土玉器,除了一定数量的礼仪器外,数量最多的还是各类装饰品,诸如手饰镯、头饰笄形器、颈饰项链、服饰腰带、佩饰柄形器、戈饰(嘞)等等。下面择其主要者作简要介绍:  1.玉镯(图23),高2.6厘米,直径7.9厘米,壁厚0.7厘米。磷铝石质,青灰色,有黄褐色斑点,玻璃光泽,不透明。器体制作规整,矮简体,两端平齐,器壁较薄。外壁中腰微束,将全器分成上下两节,每节等距离浅刻宽竖线
期刊
一枚“太平天国”背“圣宝”大钱  甘曙光    太平天国为清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由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后建立的农民政权,历时14年。太平天国政权由于清王朝的疯狂镇压,以及太平天国政权内讧,最终导致失败。太平天国政权曾铸造过钱币,但流传至今已相当少。“太平天国”大钱,更是极其稀少,甚至可以说已成“凤毛麟角”。  笔者介绍的这枚“太平天国”大钱,直径为7.3厘米,穿径为1厘米,厚为0
期刊
咸丰元年(1850年)正月,广西金田村发生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战争很快蔓延到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邻近太平军与清军鏖战的战场,省内天地会、金钱会十分活跃,百姓人心惶惶,纷纷囤积钱粮,以备战或逃难时使用。由于挤提和兑现钱票,福州钱庄的现钱、银两被提空。闽浙总督王懿德将新铸二万六千串铜钱贷给钱庄,仍无济于事,社会秩序大乱。福建地方官员会同地
期刊
2005年中国钱币拍卖市场亮点纷呈,由中国嘉德推出的英国喜敦造币厂制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中的“七三反版”存档样币两套10枚,成交价达165万元,开创中国银币单项拍卖的世界纪录;而北京诚轩拍卖的江南省光绪十九年(1893年)元宝银币样币全套5枚及铜质样币1枚,以85.8万元易手,使众多银币收藏者及投资者欢欣鼓舞。    中国银币始铸于1880年以后(图1),而外国银币早在18
期刊
乾隆晚期,景德镇瓷艺彩绘华美绝艳,如云霞夕照,惜近黄昏,嘉道以后渐次衰微。在此之际,一股雕瓷(俗称“雕削”)之风蔚然兴起,佳作纷呈,名匠辈出,卓尔不群者乃陈国治。    一、悲辛人生    陈国治的生平,目前只见零星文字资料。晚清书画家赵之谦《勇庐闲话》(同治八年成书)云:“陈国治者,祁门人,以画法雕瓷,海内无两。余见一壶,上作蝙蝠五,飞伏回翔,似宋院本。后国治以骂贼遇害。其所制散亡殆尽。近亦有仿
期刊
文革时期电影及海报的特点    文革时期的电影界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冲击和破坏,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所有以前发行的中外影片都被查封、停映,一大批优秀作品如《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洪湖赤卫队》等被打成“大毒草”,全国各地的电影制片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电影院、剧场统统停业整顿,就连在国内享有盛誉的《大众电影》也被停刊。一大批知名编导、演员被打成“牛鬼蛇神”,如赵丹、袁牧之、蔡楚生、陈白尘、于伶、柯灵、张
期刊
1.隋、初唐·盘口瓶  巩义市夹津口镇出土  巩义市博物馆收藏  盘口,卷沿,细颈,溜肩,扁圆腹,饼形足。上承以盖,盖平沿,盖面下凹,正中置一桃形钮,与壶口相扣合。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口沿下及腹部点饰黑彩斑点纹。壶底与盖底未施釉,露胎处可见化妆土。高14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8.2厘米,盖高2.5厘米。    2.唐·鸭形水注  故宫博物院收藏  缩颈合翅呈伏卧状,鸭嘴为流,直颈,双眼圆睁,
期刊
现在人们习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各式时钟,冠以“古董钟”。早在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和丹麦的克利斯·迪安,根据伽利略的理论,制造了以“摆”作为调速器的机械钟,从此,“摆钟”登上了人类计时器的舞台,一直延续至今。近二十年来,有众多的藏家青睐它。古董钟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向人们展示了独特的风姿,钟声通灵,那美妙的钟声给人们带来愉悦和享受。    著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进献给中国的自鸣钟是
期刊
一张长305厘米、宽165厘米、高280厘米,约由二十余个大块和数百个小块碧绿岫岩玉制成的床,于1月15日惊现辽宁盘锦。此床受到辽宁省文物局领导和盘锦市各级领导及文物收藏爱好者的高度关注。  玉龙床以本地岫岩玉制成,净重一吨半左右,传由张作霖当时为袁世凯称帝登基时制作。采用宫廷龙纹款式,耗玉料数吨。据说由张作霖密友张景惠委托刘某人承办。  由于此事涉及张作霖媚袁之举,故应是在保密下进行的。鉴于工程
期刊
众所周知,“收藏”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第一要有足够的闲散资金,第二要有充足的时间,此二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由于工作关系,我认识了国内几个知名大收藏家,其中搞房地产起家的居多。而近日采访的大收藏家却完全出乎意料,竟然是一所大型医院的院长,并且还是肿瘤界的权威人士——易南勋。  由好友书画鉴定专家傅先生引荐,于近日采访了易先生。当我还在翻看易先生的资料时,车子已停在石家庄一家颇具规模的医院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