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中国钱币拍卖市场亮点纷呈,由中国嘉德推出的英国喜敦造币厂制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中的“七三反版”存档样币两套10枚,成交价达165万元,开创中国银币单项拍卖的世界纪录;而北京诚轩拍卖的江南省光绪十九年(1893年)元宝银币样币全套5枚及铜质样币1枚,以85.8万元易手,使众多银币收藏者及投资者欢欣鼓舞。
中国银币始铸于1880年以后(图1),而外国银币早在1840年前就一涌而进了,品种多达数十种。如清中叶有威尼斯“双柱”银元、荷兰“马剑”银元、葡萄牙“十字钱”银元等;清末有西班牙“本洋”银元、香港“站人”银元、美国“蝙蝠”银元、日本“龙洋”银元等。一般地说,和哪个国家发生贸易关系,就有哪个国家的银元输入进来。其中流通最广、数量最大、时间最长的当数墨西哥鹰洋(图2、3),自清道光年间流入至民国末年冻结,鹰洋在中国共有100多年的流通历史。
以鹰洋为代表的各种外国银元,在中国长期广泛地使用,改变了国人使用称量单位计算银子的习惯,开始用个数来点钱,于是,中国现代货币文化落地了。现在我们计算货币单位的“元”就是这样来的。为了改革财政,也为了和鹰洋竞争,清政府将自己的银元成色铸为七钱三分,以驱逐成色为七钱二分的鹰洋,不料一上市就被人们搜罗收藏,造成流通枯萎,反被鹰洋驱逐了。清政府无奈,只好向在中国金融市场根深蒂固的鹰洋看齐,以鹰洋成色为标准,铸造本国法定银元。民国以后,最优良的银元袁大头,其成色也是七钱二分。
银元已经成为旧中国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之物。鹰洋不仅有很多版别,质量上也鱼龙混杂,加之一些地方及个人也大批仿造,假币充斥市场,给民间贸易带来极大不便。这就是《看洋秘诀》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市场需要。
几年前,笔者搜集到一部光绪二十二年刊印的《一笔写算》,石印巾箱本,一函四册,其中第四卷贞集便是《看洋秘诀》(图4)。首页的上方横栏是总集书名《一笔写算》。其下三列,中间一列是本集书名《看洋秘诀》;右上角“贞集”两字下有两方篆书印章,一为“唐载丰印”,一为“芸洲”;左下方为“桃花仙馆藏本”。
第二页为《估看银洋法弁言》(图5):“看洋一道,难在无捏手处,不能口讲而手指焉。今西法先将英(鹰)洋共三十一种板式各分名目,皆以一个西字为记,学者按图认明西字,便知此洋名为何板,而每图之下,各注明何种板式,当得何声,或正或平,或大或尖,或宽或结,或鸣或木。再分花边之粗细、银色之邪正、板子之大小,即知其洋之好歹也。故学者有门可入,只须见多识广,熟能生巧,则上手便知此洋某板,当得某声为正,某声为铜矣。故看洋法中以此为最。”
第三页是元和唐载丰芸洲氏编纂的《看洋秘诀》(图5)。元和为旧县名,清时辖苏州府。唐芸洲系清光绪年间苏州人。唐芸洲首先讲授“学看银洋法”:“学者每日早晨,将好英洋十余元,逐一放在手中指尖上,以右手三指另拿一元敲之,耳听其声,目视其色,翻阅两面及边,一一留心。先看花旁一洋字为记是何板子,应得何声及银色花纹软硬浮实,有无口痕。须将眼光收在洋面及边道上,心与洋合而为一。次日,再换十余元,盯看十余次,并将铜洋参看,月余即可会矣。”
其后是《看洋总说》(图6),唐芸洲认为无论鉴定哪一种版式鹰洋,总体上要注意从声音、银元、图案三方面入手:“英(鹰)洋共有三十一种板式,各板看法分别列于左,但其大略有数端,分别:一声音,大板宜宽、小板宜结,若相反之必铜无疑。又音须有袅然余韵者为佳,若一往不返而无转韵者为铜。一银色,以洁白嫩滑而有神者为佳。若色呆白无润泽,其光邪者,便非正路,即当细按别样见证,便知好歹。一浮实,若羽毛花纹平伏纯熟者为佳,不论何处若有浮肿,即是夹板。而鸟之两翼之下为最易辨看处,一边道之粗细与板子相合而自然者为佳,若与板不合,或硬而粗蛮者,即非正路,须细按别证。一凡夹板与镶心等洋,总有微露口之处,若遇可疑之,即可细心寻看。”
唐芸洲时代,鹰洋假冒伪劣现象已相当恶劣,受囿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水平,“镶心挖嵌”是主要造假方法。唐说:“镶嵌有数种,曰大镶心,曰小镶心,曰铜边银心,曰铜镶心,曰补铜,皆挖去银数分或一二钱或四五钱不等,而以铜镶嵌於中,外用同色之银,吻合其口。或镶一块,或二块,有方式,有圆式,有三角。然其铜处之色必浮光带肿,与别处异。看法先要看洋面银色,若有两样,即细寻镶口之痕迹,且声音亦异。”
接下来一页是《各板名目》(图6),唐氏开出31种版式的鹰洋,真可谓林林总总,满目琳琅:如意板、吉祥板、双工板、生银板、单边大板、单边王板、小鸣老板、小结板、王板、新王板、宽板、老王板、桂花边板、吉福板、硫磺板、新硫磺板、祺昌板、花旗板、大英板、吕宋板、老吕宋板、白板、新白板、老白板、老如意板、细花板、清光板、佛兰西板、双边白板、三星板、倒鸟板等。
钱币造假是社会通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今天的科技条件早已超越当年许多,造假与打假的手段和内容也不是当年所能比拟的,但这丝毫不妨碍唐芸洲《看洋秘诀》的价值。因为110年前《看洋秘诀》所触及的丑陋现象,今天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继续混迹在货币市场的各个角落里。这本小书的发现不仅为中国钱币学增添了珍贵的资料,而且其手、眼、耳、舌并用的传统经验方法,简单易学,很可让今天的银币收藏爱好者借鉴使用,识假打假。
(责编:丁丑)
中国银币始铸于1880年以后(图1),而外国银币早在1840年前就一涌而进了,品种多达数十种。如清中叶有威尼斯“双柱”银元、荷兰“马剑”银元、葡萄牙“十字钱”银元等;清末有西班牙“本洋”银元、香港“站人”银元、美国“蝙蝠”银元、日本“龙洋”银元等。一般地说,和哪个国家发生贸易关系,就有哪个国家的银元输入进来。其中流通最广、数量最大、时间最长的当数墨西哥鹰洋(图2、3),自清道光年间流入至民国末年冻结,鹰洋在中国共有100多年的流通历史。
以鹰洋为代表的各种外国银元,在中国长期广泛地使用,改变了国人使用称量单位计算银子的习惯,开始用个数来点钱,于是,中国现代货币文化落地了。现在我们计算货币单位的“元”就是这样来的。为了改革财政,也为了和鹰洋竞争,清政府将自己的银元成色铸为七钱三分,以驱逐成色为七钱二分的鹰洋,不料一上市就被人们搜罗收藏,造成流通枯萎,反被鹰洋驱逐了。清政府无奈,只好向在中国金融市场根深蒂固的鹰洋看齐,以鹰洋成色为标准,铸造本国法定银元。民国以后,最优良的银元袁大头,其成色也是七钱二分。
银元已经成为旧中国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之物。鹰洋不仅有很多版别,质量上也鱼龙混杂,加之一些地方及个人也大批仿造,假币充斥市场,给民间贸易带来极大不便。这就是《看洋秘诀》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市场需要。
几年前,笔者搜集到一部光绪二十二年刊印的《一笔写算》,石印巾箱本,一函四册,其中第四卷贞集便是《看洋秘诀》(图4)。首页的上方横栏是总集书名《一笔写算》。其下三列,中间一列是本集书名《看洋秘诀》;右上角“贞集”两字下有两方篆书印章,一为“唐载丰印”,一为“芸洲”;左下方为“桃花仙馆藏本”。
第二页为《估看银洋法弁言》(图5):“看洋一道,难在无捏手处,不能口讲而手指焉。今西法先将英(鹰)洋共三十一种板式各分名目,皆以一个西字为记,学者按图认明西字,便知此洋名为何板,而每图之下,各注明何种板式,当得何声,或正或平,或大或尖,或宽或结,或鸣或木。再分花边之粗细、银色之邪正、板子之大小,即知其洋之好歹也。故学者有门可入,只须见多识广,熟能生巧,则上手便知此洋某板,当得某声为正,某声为铜矣。故看洋法中以此为最。”
第三页是元和唐载丰芸洲氏编纂的《看洋秘诀》(图5)。元和为旧县名,清时辖苏州府。唐芸洲系清光绪年间苏州人。唐芸洲首先讲授“学看银洋法”:“学者每日早晨,将好英洋十余元,逐一放在手中指尖上,以右手三指另拿一元敲之,耳听其声,目视其色,翻阅两面及边,一一留心。先看花旁一洋字为记是何板子,应得何声及银色花纹软硬浮实,有无口痕。须将眼光收在洋面及边道上,心与洋合而为一。次日,再换十余元,盯看十余次,并将铜洋参看,月余即可会矣。”
其后是《看洋总说》(图6),唐芸洲认为无论鉴定哪一种版式鹰洋,总体上要注意从声音、银元、图案三方面入手:“英(鹰)洋共有三十一种板式,各板看法分别列于左,但其大略有数端,分别:一声音,大板宜宽、小板宜结,若相反之必铜无疑。又音须有袅然余韵者为佳,若一往不返而无转韵者为铜。一银色,以洁白嫩滑而有神者为佳。若色呆白无润泽,其光邪者,便非正路,即当细按别样见证,便知好歹。一浮实,若羽毛花纹平伏纯熟者为佳,不论何处若有浮肿,即是夹板。而鸟之两翼之下为最易辨看处,一边道之粗细与板子相合而自然者为佳,若与板不合,或硬而粗蛮者,即非正路,须细按别证。一凡夹板与镶心等洋,总有微露口之处,若遇可疑之,即可细心寻看。”
唐芸洲时代,鹰洋假冒伪劣现象已相当恶劣,受囿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水平,“镶心挖嵌”是主要造假方法。唐说:“镶嵌有数种,曰大镶心,曰小镶心,曰铜边银心,曰铜镶心,曰补铜,皆挖去银数分或一二钱或四五钱不等,而以铜镶嵌於中,外用同色之银,吻合其口。或镶一块,或二块,有方式,有圆式,有三角。然其铜处之色必浮光带肿,与别处异。看法先要看洋面银色,若有两样,即细寻镶口之痕迹,且声音亦异。”
接下来一页是《各板名目》(图6),唐氏开出31种版式的鹰洋,真可谓林林总总,满目琳琅:如意板、吉祥板、双工板、生银板、单边大板、单边王板、小鸣老板、小结板、王板、新王板、宽板、老王板、桂花边板、吉福板、硫磺板、新硫磺板、祺昌板、花旗板、大英板、吕宋板、老吕宋板、白板、新白板、老白板、老如意板、细花板、清光板、佛兰西板、双边白板、三星板、倒鸟板等。
钱币造假是社会通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今天的科技条件早已超越当年许多,造假与打假的手段和内容也不是当年所能比拟的,但这丝毫不妨碍唐芸洲《看洋秘诀》的价值。因为110年前《看洋秘诀》所触及的丑陋现象,今天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继续混迹在货币市场的各个角落里。这本小书的发现不仅为中国钱币学增添了珍贵的资料,而且其手、眼、耳、舌并用的传统经验方法,简单易学,很可让今天的银币收藏爱好者借鉴使用,识假打假。
(责编:丁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