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地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体育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而现阶段整齐划一、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着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造个性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有很多方面是一致的,而且更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地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体育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培养创造力教学
(一)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社会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重视人的创造发展,就是推动社会发展。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没有机智、灵活、独立、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工作方法,便很难在行业中有发展空间。创造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保持较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柱。因此,教育必须把培养人“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作为己任。没有创造,人类只能停止在一个水准上,社会就不会前进,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实在是未来社会发展最需要的。
(二)符合现代教学理论
现代教学论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体育教学的主要弊端在于“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教师将动作练习方法硬塞给学生,把学生置于“被锻炼,被训练”的被动从属地位,体育课更像“训练课”和“教练课”,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模仿,“学”和“乐”的因素被忽视,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反复重复,教学方法机械单一,学生创造思维匮乏,毫无个性可言。同时,只重视课本知识中技术动作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培养。忽视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我们所提倡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在教学中又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忽略灵活性,把本来应该让学生分析、总结、归纳、解决的问题,有教师包揽,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成为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的严重桎梏。
(三)个性身心发展的需要
现在,大量实验及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个体在学生时代,由于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大脑思维活动活跃,其创造力发展正处于黄金季节,这种能力在我们所认同的所有能力中,其爱遗传因素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亦即作为环境因素的一种。学校教育对创造思维发展可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发展认知一些运动的规律,运动的特性,既有利于加强学习的深度,也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动机。
(四)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
当今体育运动的种类层次不穷,特别是《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终身体育观念将逐渐普及,学生在未來发展中将处在何种环境和条件,进行何种类型的运动,这都取决于创新意识的良好培养。学生将来不能总是机械地再现教师所教的动作,也不可能按照教师所传授的有限的几个运动技术去解决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动作问题。如何使体育运动贯穿终身,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学阶段,要注重把学生培养成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创造性的解决世纪运动问题的一代新人。
二、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当今中国社会在学习知识文化气息很浓,这绝对是件好事。以前是孩子只要考上大学,父母就很满足,脸上很光彩;现在社会竞争格外激烈,孩子不仅要考上大学,而且只有考上名牌大学父母脸上才有光彩,考上三本、四本实在没有脸面。在社会这种风气下,给了重点中学的学生和家长太多的压力,使得家长过多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名次,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得孩子心理压力加大,只要考上名牌大学才有脸见爹娘。形成孩子和家长都只看重分数,只看重名次,别的都可以不在乎。认真学习考上名牌大学是理所应该的,学生一天到晚地做题目,做答卷,的确可以训出一批能考高分的学生,但在能力方面却无法得到提高和培养。从长远角度上来讲实际上降低了我们民族的气质和能力。
(二)家庭环境因素
现在经济发达,家庭经济实力都普遍较好,家庭里主要注意力放在了子女的读书成绩上。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他们认为分数和名次最重要,别的都无所谓,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孩子,老师和家长就会喜欢自己。于是其他方面事情很少接触,尝试,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因此缺乏处理事情上的创新能力。
(三)学校因素
虽然社会上近几年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事实上真正可以搞素质教育的学校的确不多,学校之间竞争激烈,一个学校的好坏在公众心目中就是看高考升学率,重点上线人数,而不太看重其他因素。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途径
(一)利用教材内容价值,引导发现规律
体育学科的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掌握体育技术、技能,更主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
所以,教师在教学上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动作技术、技能的规律。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内部动机的形成。在学生发现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启发,以便学生尽快的掌握;使学生通过思考把学到的理论只是运用于实践,寻找运动特点、规律。
(二)增加提问,激发积极思维
创新能力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提出新颖的创见,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加强左侧肢体练习,增强右脑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实现对全脑尤其是右脑机能的促进培育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从而使右脑潜在的智力得到开发和提高,其人的创造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加强。
(四)鼓励提问求异,开拓思维
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空间,多给学生时间,去积极的思考和提问。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猜想和假说;也应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多方开拓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够大胆怀疑、大胆猜测、敢于冒险、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所以,教师子啊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中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夯实基础知识,丰富经验,举一反三
创新思维要求学生能积极思考,但这并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能一知半解,而是必须要打牢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好现有的知识,丰富经验。其实,创新思维活动就是组织只是经验的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和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和丰富只是经验,为进行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严赛君。《试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编辑部出版,2001年2期17-18页
[2]许向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杂志社出版,2000年1期59页
作者简介:杨曦,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体育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而现阶段整齐划一、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着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造个性的发展。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有很多方面是一致的,而且更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地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体育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培养创造力教学
(一)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社会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重视人的创造发展,就是推动社会发展。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没有机智、灵活、独立、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的工作方法,便很难在行业中有发展空间。创造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保持较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柱。因此,教育必须把培养人“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作为己任。没有创造,人类只能停止在一个水准上,社会就不会前进,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实在是未来社会发展最需要的。
(二)符合现代教学理论
现代教学论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体育教学的主要弊端在于“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教师将动作练习方法硬塞给学生,把学生置于“被锻炼,被训练”的被动从属地位,体育课更像“训练课”和“教练课”,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模仿,“学”和“乐”的因素被忽视,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反复重复,教学方法机械单一,学生创造思维匮乏,毫无个性可言。同时,只重视课本知识中技术动作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培养。忽视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我们所提倡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在教学中又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忽略灵活性,把本来应该让学生分析、总结、归纳、解决的问题,有教师包揽,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成为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的严重桎梏。
(三)个性身心发展的需要
现在,大量实验及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个体在学生时代,由于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大脑思维活动活跃,其创造力发展正处于黄金季节,这种能力在我们所认同的所有能力中,其爱遗传因素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亦即作为环境因素的一种。学校教育对创造思维发展可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发展认知一些运动的规律,运动的特性,既有利于加强学习的深度,也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动机。
(四)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
当今体育运动的种类层次不穷,特别是《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终身体育观念将逐渐普及,学生在未來发展中将处在何种环境和条件,进行何种类型的运动,这都取决于创新意识的良好培养。学生将来不能总是机械地再现教师所教的动作,也不可能按照教师所传授的有限的几个运动技术去解决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动作问题。如何使体育运动贯穿终身,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学阶段,要注重把学生培养成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创造性的解决世纪运动问题的一代新人。
二、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当今中国社会在学习知识文化气息很浓,这绝对是件好事。以前是孩子只要考上大学,父母就很满足,脸上很光彩;现在社会竞争格外激烈,孩子不仅要考上大学,而且只有考上名牌大学父母脸上才有光彩,考上三本、四本实在没有脸面。在社会这种风气下,给了重点中学的学生和家长太多的压力,使得家长过多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名次,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得孩子心理压力加大,只要考上名牌大学才有脸见爹娘。形成孩子和家长都只看重分数,只看重名次,别的都可以不在乎。认真学习考上名牌大学是理所应该的,学生一天到晚地做题目,做答卷,的确可以训出一批能考高分的学生,但在能力方面却无法得到提高和培养。从长远角度上来讲实际上降低了我们民族的气质和能力。
(二)家庭环境因素
现在经济发达,家庭经济实力都普遍较好,家庭里主要注意力放在了子女的读书成绩上。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他们认为分数和名次最重要,别的都无所谓,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孩子,老师和家长就会喜欢自己。于是其他方面事情很少接触,尝试,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因此缺乏处理事情上的创新能力。
(三)学校因素
虽然社会上近几年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事实上真正可以搞素质教育的学校的确不多,学校之间竞争激烈,一个学校的好坏在公众心目中就是看高考升学率,重点上线人数,而不太看重其他因素。
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途径
(一)利用教材内容价值,引导发现规律
体育学科的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掌握体育技术、技能,更主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
所以,教师在教学上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动作技术、技能的规律。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内部动机的形成。在学生发现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启发,以便学生尽快的掌握;使学生通过思考把学到的理论只是运用于实践,寻找运动特点、规律。
(二)增加提问,激发积极思维
创新能力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提出新颖的创见,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加强左侧肢体练习,增强右脑的发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实现对全脑尤其是右脑机能的促进培育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从而使右脑潜在的智力得到开发和提高,其人的创造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加强。
(四)鼓励提问求异,开拓思维
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空间,多给学生时间,去积极的思考和提问。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猜想和假说;也应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多方开拓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够大胆怀疑、大胆猜测、敢于冒险、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所以,教师子啊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中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夯实基础知识,丰富经验,举一反三
创新思维要求学生能积极思考,但这并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能一知半解,而是必须要打牢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好现有的知识,丰富经验。其实,创新思维活动就是组织只是经验的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和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和丰富只是经验,为进行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严赛君。《试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编辑部出版,2001年2期17-18页
[2]许向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杂志社出版,2000年1期59页
作者简介:杨曦,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