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孩子没有自己的书房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g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让孩子的人生不那么困难,就要不给他们制造特权。专门给孩子书房,就会助长他们在家中养成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
  在日本留学期间,我常到一些日本朋友家里做客,久而久之便发现很多日本家庭都没有专门供孩子学习、读书的书房,即便家里有书房的,也是给大人、父母们专用的。孩子平时读书学习都在客厅等公开空间里进行。刚开始,我并不理解日本家庭这种“不以孩子为先”的做法,没有书房,孩子学习、做作业多不方便呀。
  直到后来,我听了导师安藤先生对此所做的解释,才恍然大悟,并且非常赞同。
  安藤称,家里不给孩子专门的书房,恰恰是为了孩子好。首先,一家一般只有一个书房,给孩子了,父亲下班后就只能在客厅里度过。又因为客厅是公开空间,父亲没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因此很少能静下来再看书或从事其它工作上的事情。再看看妻子正在厨房里忙碌着(日本妻子很多都是家庭主妇),完全没工夫搭理自己,因此他们大都只能选择窝在沙发上看看电视,打发无聊时间。长此以往便会形成一回到家里就看电视的恶习,甚至要一直看到深夜,因为他们实在是没地方去,又不想太早去睡觉。
  老坐在电视机前,时间一长,人就会显得很疲倦、很没精气神,甚至不愿多思考。这会让孩子对父亲的体谅和尊重感慢慢消失,孩子会觉得父亲回到家里,只知道看电视,父亲的权威在孩子心中便会跟着下降。
  其次,给孩子一个专门的书房,父母们本以为孩子会在里面好好看书学习,但实际上,日本的父母们通过观察发现,绝大多数情况都并非如此,很多孩子正好借用书房的庇护,关起门来,以学习为幌子,躲在里面偷偷玩电脑游戏,或者用手机跟朋友、同学短信聊天,还有不少在看一些跟学习根本无关的闲书和消遣书,而这些父母则无法监督。
  再次,会助长孩子在家庭中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因为很多家长都会等到饭菜都摆到了桌子上后,才会叫书房里的孩子出来吃饭,这样孩子便无法见证父母准备饭菜时的辛苦,不珍惜来之不易的饭菜,反而觉得自己最重要——“如果我不出来,家里就开不了饭,全家人都得等我”。
  安藤还进一步对我解释说,其实,以上还都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孩子一旦有了书房,则非常不便于他们与其他家庭成员,特别是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因为很多孩子吃完饭后便会立即说,我去书房看书了,也不会主动担当起收拾餐桌、洗碗刷勺的劳动,把父母完全抛在脑后,然后沉浸在自我的小屋里,不愿意与父母多说话,时间一长便造成与父母之间的严重代沟。
  “而把书房让给父母(一般是父亲),让孩子没有书房,情况则变得好很多!”安藤继续解释道——
  第一,父亲下班回家便可以到书房里好好休息一会,调整好自我,这样出来后,展现在孩子面前的精神面貌就会更好。而且在独立的私人空间里,父亲可以阅读自己想读的书,或者完成一下尚未完成的工作,当孩子看到父亲下班还在书房里看书、忙碌时,自然就会产生“爸爸真辛苦、真不容易,我要好好努力,不能让他失望”的感觉。同时,还给孩子做了一个要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好榜样。
  第二,孩子养成在客厅等公共空间里读书、学习的习惯,非常有助于他们今天走向社会,在任何公开的集体、办公环境里都能高效地完成工作,不抱怨工作环境。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一上班就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室。”
  最后则是非常利于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家庭和谐、温馨气氛的建立。
  看似不以孩子为先,不替孩子着想,实则是处处在替孩子着想,日本孩子无书房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其他文献
我们如果能做到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孩子,那是非常难的。他们优秀的时候你爱他们,但是,如果不优秀呢——  据说我妈怀我的时候,我爹发表感想:“要是个男孩,怎么着都行;如果是女孩,千万要聪明。”他的意思是,男孩子,即便是傻子还能去拉地排车(一种人力二轮)混口饭吃,女孩子,无论如何得混个坐办公室的活儿,所以脑筋不能太笨。我妈生了我,女孩,我爹很高兴;到了三四岁上,看我不算太笨,就更高兴了。五岁上学前班,我
期刊
想要成功,仅仅有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有潜质,这一点,恰恰被整个社会意识忽略了,所以中央音乐学院附近有那么多砸锅卖铁陪读的家长,孩子都一事武成。  在我们中央音乐学院周边,租住着许多想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附小的琴童和他们的家长。他们忍受着非常恶劣的居住条件,甚至有些家长是辞了公职来到这个地方陪着孩子学琴,生活的拮据与窘迫可想而知。但是他们都坚持着信念与理想,希望孩子能够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进而
期刊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说法也不同呢!  我一再强调“年龄阶段标准”,同一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回答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对幼年与童年的孩子,可以作大致的粗概说明,而随着年龄增长,对同样的问题的解释程度可不断加深。孩子问到什么程度,就透彻地回答到什么程度。  “我从哪儿来”?这可真是一个很老的问题了,不同时代的孩子们已经问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而父母们也被困扰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很多孩子成了父母,又被他们的孩
期刊
不要太早让孩子读科普知识,那可能会扼杀孩子的想像力呢!因为——  坤坤是个4岁的男孩子,重视早教的妈妈早早就给孩子提供了大量知识性的科普读物, “儿童百科全书”系列、“自然图鉴”系列及一些各式各样的单册百科类图书等,久而久之,坤坤也自然地成了一个科普迷,有时候都能给妈妈普及一些小知识了,如“为什么上楼很累,下楼很轻松?”,“白糖、红糖、冰糖都是怎么做成的?”等等,而且可以给妈妈讲得很好,有些时候,
期刊
厨艺是儿子科学精神的表达呢!  儿子从4岁开始,朋友送来一本做西餐的书,图文并茂。我们并没有刻意让孩子学习厨艺,而儿子看书后来了兴趣,于是照着书中的说明开始操作,我就做他的助手,帮他完成蛋糕的烤制。当时烤的蛋糕很硬,但他自己很喜欢吃。因为没有功利,儿子只要动手做,结果不重要,所以我也没有对他的蛋糕有什么要求,每次他的厨艺作品出炉我都觉得很满意,正是因为我的“不作为”,儿子的厨艺从来没有被我们负面评
期刊
有些小孩子,你要让他安静地坐下来从事一些画画、写字这样的事情,总是专心不下来,难以集中注意力。这让爸爸妈妈们烦恼不已:孩子如此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以后怎么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课?怎么在家好好集中时间来完成作业?其实,很多小孩子生命力旺盛、精力充沛,喜欢跑跑跳跳、打打闹闹。要培养孩子的静心和耐心,我们可以针对这个特点,顺性而为,让孩子在运动中学会安静,在游戏中学会集中注意力。  生活中的游戏:  穿
期刊
孩子发生冲突是十分正常的,他们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家长不用急着当法官。  一天下午,我和小哥俩一起在房间里玩。老大渴了,我去给他倒了一杯水,老大喝水的时候,老二就盯上了哥哥的杯子,开始迅速往哥哥身边爬,想要拿哥哥的杯子玩。我担心老二抢杯子会让老大喝不成水,就拦住了他,跟他说:“哥哥在喝水呢,你先别过去捣乱,等哥哥喝完了你再玩那个杯子。”等老大喝完水之后,我不再阻拦老二,他爬到哥哥身边用手抓杯子。哥
期刊
文学  《苦菜花》曾经是最普及的文学读本之一,其中有个令人恐怖的情节:王柬之杀杏莉。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文学,大约六七岁的样子。当时,我正跟姐姐哥哥推磨,他们讲得意兴遄飞,我听得心惊肉跳。那是一种窒息的感觉,仿佛一把尖刀带着寒光向我一寸寸逼来,能听到自己的每一下心跳。此后,无论是在实际生活还是在艺术审美中,我再也没有体味过那样一种恐怖。  当时,姐姐哥哥已经读四五年级,经常借回一些像这样的小说来看
期刊
下面说的都是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跟一个九岁孩子的妈妈聊天,她抱怨说孩子写作业总出错,而且时间长达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的作业时间,说实话对九岁孩子来说是一种煎熬。在美国,他的同龄人作业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之间。两个小时用来写作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不要我太多借口“我国的国情如何如何,应试如何如何”,要想办法尽量减少孩子做作业的时间。  况且很多时候,孩子这两个小时花得是很冤
期刊
上自然课的时候,他们会跑到果园中,很像花果山上的一群猴子。  那时的童年  “废弃的工厂里,部队的训练场上,粮库的粮仓里;门前两棵柳树上栓着的橡皮筋,衣袋里揣着的沙包,裤袋里沉甸甸的玻璃弹球??那时候真好啊,真美啊,没有满眼的柏油马路,天天在家门口接地气,从太阳升起开始玩,玩到星星出来,奶奶喊了很长时间都不回家。”许老师说。  “我没有上过几天幼儿园,后来妈妈说,第一次上幼儿园时,奶奶到幼儿园偷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