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目的:探讨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l)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发展为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ABCD2评分标准,结合DWI的检查结果,对108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7天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41例ABCD2评分<3分的TIA患者中无1例发生脑梗死,67例ABCD2评分≥4分的TIA患者中发生脑梗死22例(32%),且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发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l)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发展为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ABCD2评分标准,结合DWI的检查结果,对108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7天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41例ABCD2评分<3分的TIA患者中无1例发生脑梗死,67例ABCD2评分≥4分的TIA患者中发生脑梗死22例(32%),且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发生率越高(P<0.05)。DWI异常38例,发生脑梗死8例(21%),DWI正常70例,发生脑梗死3例(4%),ABCD2評分≥4分加DWI异常6例,发生脑梗死5例(83%),与单项异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结合DWI提高了预测TIA短期发展为脑梗死的临床评估价值,对TIA的分级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磁共振成像弥散脑梗死预测ABCD2评分
其他文献
摘要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均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如阿司匹林、β2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加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日。4周1个疗程。8周后进行心绞痛、心电图、血脂及总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可对照组70%(P<0.05);对照组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满足患者对护理的服务需求,实施行整体护理模式已有10余年。2006年以来,在原有中医护理的基础上,将中医的理论及技术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现将5年来通过对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护理,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解决患者在疾病过程当中的护理问题的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股骨干骨折是指小转子下2~5cm起至股骨髁上2~4cm的股骨骨折,临床上比较常见。5年来经手护理的股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的疗效。方法:将52例D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口服健脾和胃汤和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25例,仅口服莫沙必利治疗。总疗程4周,比较两组DG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2%,对照组64.0%,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76%,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G,能有效改善D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荨麻疹临床观察 荨麻疹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是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热、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与丘疹状荨麻疹等。引起荨麻疹的因素甚多,病因较复杂,约3/4患者找不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 常见的发病原因:①食物:如鱼、虾、蛋类、奶类最常见,其次
在临床中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以往临床怀疑有脑血管畸形或脑动脉瘤的患者需要确诊时常常需要进行DSA血管造影,危险性高,风险较大,因而对病例选择具有一定的限制。而头颅CTA(血管成像)危险性低,风险小,创伤小,速度快,准确和高效等特点,是脑血管畸形或脑动脉瘤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5月使用64排螺旋CT行急诊头部CTA扫描患者86例,男52例,女
神经性皮炎主要见于青壮年,临床上可分为局限型和泛发型,以局限型较为常见,皮疹好发于易受摩擦的部位,病程缓慢,常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因常伴有阵发性剧痒,使患者非常痛苦。2010年1月~2012年1月运用中药为主治疗此病(个别有苔癣样变的患者加用强的松龙和利多卡因)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98例,男35例,女63例;年龄12~47岁,平均约35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8个
摘要目的:探讨與研究针刀配合局部封闭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与单纯局部封闭治疗的局限性进行比较。方法:收治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60例,均进行针刀松解术,术后采用确炎舒松-A 1ml、2%利多卡因1ml、地塞米松5mg做局部封闭,并与单纯局部封闭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60例做疗效比较。结果:针刀配合局封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单纯局部封闭治疗。结论:针刀对膝关节内侧副
摘要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钼铑双靶摄影中钙化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2年2月66例经过病理证实的钼铑双靶X线中的钙化,仔细分析其在良恶性肿瘤的特点,记录钙化的形态、数目、大小、密度及分布特征。结果:66例乳腺肿瘤钙化,其中40例乳腺癌,26例良性,分别占60.6%、39.3%。结论:钼铑双靶摄影中良恶性肿瘤的钙化各有特点,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
摘要目的:分析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提高CT对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正确诊断。方法:对临床确诊病例进行CT资料回顾分析。结果:17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患者,部位发生在额顶部折最多,有10例,额顶部4例,额部2例,顶部1例,大都呈新月形改变,CT值约40HU。结论:CT对硬膜下血肿的分析诊断方便、快捷及准确,是诊断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检查,可及时为临床服务,提供治疗依据。 关键词等密度硬膜下血肿新月
2008年开展电子鼻咽喉镜诊疗技术,至今共完成约6000例检查及治疗,为使患者能更加舒适、安全地完成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对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前是否需要接受表面麻醉、使用何种表面麻醉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发现不使用表面麻醉,大部分患者能配合完成检查,但过程都较为痛苦,咽反射敏感,使用1%利多卡因与1%丁卡因后绝大多数患者能顺利配合完成检查,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查舒适度上(时间短、痛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