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疗效

来源 :现代仪器与医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g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疗效。方法:以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43例内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内固定方法,将其分为切开复位组(n=81)及闭合复位组(n=62),比较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闭合复位组临床疗效优秀率为75.8%,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的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骨性愈合率为87.1%,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平均愈合时间为(9.62±2.04)个月,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的(11.47±0.8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踝关节Kofoed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在改善内踝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方面,可发挥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当的作用,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愈合时间更短,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关键词] 切开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内踝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6)05-037-03
  DOI:10.11876/mimt201605014
  踝关节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3.92% [1]。内踝骨折是最常见的踝关节骨折类型之一,多由高能量间接暴力或扭转所致,常伴有周围韧带损伤及局部明显肿胀[2]。
  内踝骨折内固定术式中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确切,但存在切口大、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慢等缺陷。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3]。为明确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的疗效,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43例内踝骨折患者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标准:内踝部骨质完整或仅碎为2块骨体。排除标准:1)内踝部骨质碎为3块及以上骨体;2)病理性骨折、多发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3)垂直压缩型骨折、无法内固定的粉碎性骨折或骨折无法手法复位满意;4)失访或随访时间不足1年。143例单侧内踝骨折[4]患者中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81例,接受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62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临床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取仰卧位,保持患肢屈髋、外旋屈膝,行腰硬联合麻醉。于内踝前侧部位作一弧形切口,依次将皮肤、筋膜、骨膜切开,切开时注意保护大隐静脉及隐神经。将骨折断端积血及嵌插软组织清除,复位骨折端,使用克氏针固定小骨折块,使用螺钉固定大骨折块[5]。C型臂X线机直视下确认复位、固定良好后,冲洗切口、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结束手术。术后常规应用抗菌药物,术后1周开始实施康复训练,术后2周拆除缝线,术后6~8周行抗阻力训练,术后1年取出固定物[6]。
  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体位及麻醉方式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于C型臂X线机直视下明确骨折处解剖结构,若骨折未见明显移位,可使用巾钳临时固定,于内踝尖处置入导引克氏针,沿导针处将皮肤切开,并拧入1~2枚空心螺钉,螺钉直径为4.5 mm;若骨折存在明显移位,则行闭合复位并证实复位效果满意后拧入空心螺钉[7]。而后检查骨折线是否结合紧密、骨折处是否稳定,确认后向多方向被动活动踝关节,进一步明确骨折处稳定情况,而后冲洗切口、关闭切口,结束手术。术后用药及锻炼方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同。
  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价参照文献[8],于患者术后2周进行疗效评价:优秀: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无疼痛、骨性关节炎改变,复查X线片示骨折解剖复位良好,踝穴正常;良好:踝关节功能恢复,步行时踝关节有轻度疼痛或肿胀,复查X线片示踝穴间隙稍宽;不良:步行时踝关节有明显疼痛、肿胀,有负重疼痛,复查X线片示踝穴间隙不对称且内侧间隙宽度增加≥2 cm。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坏死、排异反应、内固定物松动或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随访,观察愈合情况并评价其踝关节功能。骨性愈合标准参照文献[9]。愈合时间≥6个月为骨折延迟愈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性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率及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价使用Kofoed评分标准[10]:疼痛评分50分、功能评分30分、活动度评分20分,总分为100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Kodoed评分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闭合复位组临床疗效优秀率为75.8%,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的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切口感染或坏死1例,排异反应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的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骨折愈合情况
  闭合复位组骨性愈合率为87.1%,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闭合复位组平均愈合时间为(9.62±2.04)个月,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的(11.47±0.8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踝关节Kofoed评分
  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踝关节Kofoed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踝关节是机体将重力由垂直方向转化为弓状平面负重的重要关节,其载荷较大,在承受高能量冲击时极易发生关节内骨折[11-12]。闭合整复外固定是内踝骨折的常用保守治疗方案,该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踝关节功能,但难以保证复杂内踝骨折的解剖复位及骨折愈合,反复整复及复位丢失往往对治疗效果造成明显影响,且外固定物的长期应用还可能导致压疮、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甚至出现踝关节功能障碍和废用性骨质疏松[13],因此,近年来临床对于内踝骨折的治疗逐渐趋向于内固定术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是目前临床应用率最高的术式,其确切的临床疗效已得到一致肯定。但Gross等[14]指出,由于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口较大,不仅对患肢美观度造成了影响,还可能造成骨折周围软组织及骨膜血运受损,影响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且易导致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内固定术式,作为肢端骨折的有效固定方法,其优势在于仅需采取2~4个长度约为0.5 cm的小切口,且骨折复位后无须广泛剥离骨膜,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15],故本研究闭合复位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低。同时,骨折断端的加压可增大抗剪切扭转强度,能够保证固定的稳固性,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实施。Sagi等[16]研究发现,较接受切开复位的患者而言,接受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内踝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更早且更为明显,本研究结果亦显示,闭合复位组临床疗效优秀率为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此外,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踝关节Kofo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王荣生等[17]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在达到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近作用的同时,可进一步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并缩短骨折愈合时间。Casstevens等[18]发现于严重粉碎的内踝骨折、垂直压缩型内踝骨折及陈旧性内踝骨折,闭合复位术式疗效欠佳,因此,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应严格掌握闭合复位的治疗适应证,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选取最为合理的手术方案。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随访时间有限,未能明确两种术式对内踝骨折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将在日后的研究中加以补充。总体而言,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可达到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同的疗效,且该术式创伤更小、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对促进患者早期恢复有着更积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肖军, 黄瑞良, 区广鹏, 等. 可吸收螺钉治疗内踝骨折[J]. 实用骨科杂志, 2013, 19(3): 275-277.
  [2] Donley B G, Ilaslan H. Stress Fractures of the Medial Malleolus[J]. Operative Techniques in Sports Medicine, 2006, 14(4):252-258.
  [3] ASSAL M, RAY A, STERN R. Strategies for surgical approaches in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 of pilon fractures[J]. J Orthop Trauma, 2015, 29(2): 69-79.
  [4] 黄林科. 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分析[D].南宁: 广西医科大学, 2012.
  [5] LYNDE MJ, SAUTTER T, HAMILTON GA, et al. Complications after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ankle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J]. Foot Ankle Surg, 2012, 18(2): 103-107.
  [6] 宋良玉,沙广钊,范磊.经内踝截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Hawkins Ⅱ和Ⅲ型距骨骨折疗效[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21(6):59-60.
  [7] GUERADO E, BERTRAND ML, CANO JR. Management of calcaneal fractures: what have we learnt over the years[J]. Injury, 2012, 43(10): 1640-1650.
  [8] Zou J, Zhang W, Zhang C. Comparis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extra-articular distal tibia fractures[J]. Injury, 2013, 44(8): 1102-1106.
  [9] 汪国栋, 蔡贤华, 刘曦明,等. 改良关节镜入路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C]// 全军创伤骨科学术大会. 2015.
  [10] Müller M E, Bandi W, Bloch H R, et al. Technique of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s[M].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12.
  [11] RICCI WM, TORNETTA P, BORRELLI J Jr. Lag screw fixation of medial malleolar fractures: a biomechanical, radiographic, and clinical comparison of unicortical partially threaded lag screws and bicortical fully threaded lag screws[J]. J Orthop Trauma, 2012, 26(10): 602-606.   [12] Heim U, Pfeiffer K M. Internal fixation of small fractures: technique recommended by the AO-ASIF Group[M].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12.
  [13] 石建辉, 黄育强, 钟永明, 等. 关节镜下内踝骨折内固定远期疗效评价[J]. 微创医学, 2014, 9(6): 689-691.
  [14] Gross C E, Nunley J A. Medial-sided Stress Fractures: Medial Malleolus and Navicular Stress Fractures[J]. Operative Techniques in Sports Medicine, 2014, 22(4): 296-304.
  [15] KIM MB, LEE YH, KIM JH, et al. Lateral transmalleolar approach and miniscrews fixation for displaced posterolateral fragments of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s in adults: a consecutive study[J]. J Orthop Trauma, 2015, 29(2): 105-109.
  [16] SAGI HC, SHAH AR, SANDERS RW. The functional consequence of syndesmotic joint malreduction at a minimum 2-year follow-up[J]. J Orthop Trauma, 2012, 26(7): 439-443.
  [17] 王荣生, 许育东, 罗本环, 等. 经皮空心加压螺钉与切开复位内固定修复单纯内踝骨折: 关节功能恢复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31): 5031-5035.
  [18] CASSTEVENS C, LE T, ARCHDEACON MT, et al. Management of ex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tibia: intramedullary nailing versus plate fixation[J].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12, 20(11): 675-683.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比较外科手术与经导管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肝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原则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手术组、栓塞组,各45例,分别实施外科手术、TA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随访2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手术组手术时
期刊
[摘 要]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肝脏血管瘤的有效性和预后。方法:将112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和介入栓塞组,每组患者56例,射频消融组采用射频消融术(RFA)治疗,介入栓塞组采用介入栓塞术(TAE)治疗。观察患者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手术治愈率、血管瘤缩小程度、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细菌定植阶段早期抗菌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及预后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94例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7例。观察组患者在检测出下呼吸道细菌定植无明显感染症状阶段即接受早期抗菌治疗,对照组在诊断发生VAT后,
期刊
[摘 要] 准确筛选高危风险患者,并将全院高危患者整体情况综合展现,对于防范医疗风险、防止医疗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我院自行开发的住院患者医疗意外医疗事故风险预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基本架构和模块功能,借助计算机,建立风险评估模型,从医院各基础系统中自动抽取数据,实现对患者医疗风险的自动、实时、动态预警。该系统已成功上线运行近2年,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医疗风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皮下种植瘤的生长及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宫颈癌裸鼠荷瘤模型,分为4组,每组10只。1)沙利度胺低剂量组:100mg·kg-1·d-1,0.2ml腹腔注射;2)沙利度胺中剂量组:200mg·kg-1·d-1,0.2ml腹腔注射;3)沙利度胺高剂量组:400mg·kg-1·d-1,0.2ml腹腔注射;4)对照组:0.5%羧甲基
期刊
[摘 要] 目的:建立测定去叔丁基杯[6]芳烃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 Diamonsil C18色谱柱色谱柱(250 mm × 4.6 mm,5 um);流动相为甲醇(加入0.1%三氟乙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6 nm;柱温 40 ℃;进样体积:20 μL。结果:去叔丁基杯[6]芳烃主峰分离良好,HPLC 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0.0 ~60.0 μg/mL(r=0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实验室指标对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37例EHS患者,按照其预后分为存活组与病死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凝血功能等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差异,评价实验室指标对该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结果:137例患者中,124例痊愈出院,无后遗症,其余13例病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对老年骨科患者S100B蛋白表达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拟在我院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2例,ASA I-III级,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氟马西尼组(A组,n=30例)和对照组(B组,n=32例)。麻醉结束后,A组患者给予氟马西尼0.5mg(生理盐水稀释到5mL)静脉注射,B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5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清醒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人工骨混合自体骨用于骨肿瘤骨切除后填充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5例接受骨切除的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填充方式,将接受人工骨混合自体骨填充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29),将接受自体骨填充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36),比较两组患者植骨量、愈合情况、骨材料降解率,比较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植骨量为(9.9±1.6)mLVS(7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肠梗阻(Acute intestinal obstruction,AIO)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174例AIO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按照患者手术时机,将保守治疗24 h后无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24 h组(n=95),将或保守治疗48 h后无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48 h组(n=79),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