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瑜伽作为一种新的健身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主要是通过呼吸和体位相结合,围绕人体脊柱做各种运动,活动全身各个部位,以调理身心,净化各循环系统,使身体更加充满活力。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一项体育项目,它有完整的套路,动作之间衔接非常紧密,可有效地活动全身各个部位,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二者都是通过缓慢的动作结合均匀的呼吸来完成,本文对瑜伽和太极拳的运动价值在高校教学中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二者的异同。
关键词:瑜伽;太极拳;教学;比较
一、瑜伽和太极拳的涵义
瑜伽起源于五千多年前的古印度,瑜伽是梵文“Yoga”的音译,意为结合、相应、心的统一等。瑜伽是哲学和宗教的派别,是印度六大哲学体系之一。从广义上讲,瑜伽是哲学。从狭义上讲,瑜伽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结合的运动。我们现在一般所讲的瑜伽,主要是指用来增进身体、心智和精神健康的练习方法,通过瑜伽姿势的拉、伸、挤、拧,帮助人们调理内脏,伸展禁锢,加强人体机能。当然练习方法也有哲学指导思想,二者不可分割。瑜伽锻炼塑造形体、舒缓情绪、减轻压力都有很好的作用,此项目非常符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太极”一词出自我国古代哲学论著《易经》,《易经》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寓有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意义,具有圆(浑然一体)和远(辽阔无边)的特点,阴阳二气平衡,互根,消长,不断运动,无休无止。太极拳正是以此为理论依据,结合了中国古代导引、吐纳之术、阴阳学说、中医经络学说等,讲究拳路以浑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用意识引导气血运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故名“太极拳”。
二、动作要领及运动特点
瑜伽练习是集中意念,配合呼吸,它要求在舒适而稳定的位置上保持较长的时间,配合均匀而稳定的呼吸,加上意念来使人达到身心和谐统一的境界。它的动作要领:瑜伽讲究的心灵的修为,凝神静气才是功法的要领。它的特点是:统一心(统一精神)、意识集中于特定点;统一身(调整姿势),全身重心力量在丹田;调和息(调和呼吸)。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自然而深长。
太极拳以“棚、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运动特点为:以意识引导动作,轻灵圆活、刚柔相济,同时以腰为轴带动四肢,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太极拳动作非常连贯。没有静止的动作,它有完整的套路。在练习过程中要求使人体全身的各个肌肉群和大小关节都得到充分而适当的活动,再配合均匀的呼吸来锻炼全身各个系统、各个部位。它的动作要领为:意识引导动作,注意放松、不用拙力,上下相随、周身协调,虚实分清、重心稳定,呼吸自然。
三、运动方法形似实异,健身原理不同
太极拳和瑜伽都是一种缓慢柔和的运动,是对东方传统文化中重和谐、自然思想的实践写照。人们通常容易被二者的外表相似所迷惑。事实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静”法。太极拳讲究“外示安逸,内宜鼓荡”,应敌时给对手“安逸”的假象,实则精神振奋,蓄势待发。实战技击时还要求“后发先至”,因此“慢”也是为了更快。太极拳的“后发”也只是“以静制动”的方法。静亦不是不动,是“蓄势以凝神,静势以待发”的沉着冷静而非慢。而瑜伽却是静态的,用静来统领整个运动过程,动作缓慢,让身心都处于一种超自然状态,只有从内至外的静才能达到心灵世界。
太极拳和瑜伽作为一种健身运动在原理上亦有区别。瑜伽是通过调整和控制呼吸并配合体位来刺激脑、脏器、神经与腺体等生理组织,进而促进个体生理及心理健康。肢体动作以及锻炼目的的不同决定了锻炼的部位不同。同时锻炼的效果亦有差异。例如太极拳对锻炼下肢力量及稳定性有很强的功效,而瑜伽则在锻炼上下肢协调发展上有独到之处;太极拳基本上都是两腿来回转换重心支撑以求稳,瑜伽则多单腿独立以练平衡等。太极拳运用的是“三调——调形、调心、调息”的保健原理。调形也可称为调身,就是调节身体的阴阳,使身体处于健康又合乎运动规律的状态,进而消除紧张并建立完全自动化的紧张——放松机制。调心就是在心绪静、心态平、心情松的基础上自主调节大脑皮质功能,建立起新的兴奋、抑制转化过程。同时还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境界的意思,时刻保持一种放松、和谐而健康的心态。调息就是呼吸的调节,在养生意义上,太极拳也是一种与吐纳有机结合的导引术。太极拳“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有度、刚柔相济,从而达到调神和全形的统一。这种方式符合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因此有益于健康长寿。
四、锻炼效果比较
瑜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瑜伽对身体素质尤其是柔韧性和平衡素质的发展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与提高。瑜伽体位法对身体背部、腹部、腿部的肌肉进行提、拉、伸、展、控等练习,均衡发展肌肉力量,消耗多余脂肪,雕塑出修长匀称的肌肉线条。如树式、三角式等。又因其静力性特点,对身体肌肉和韧带具有伸拉舒展作用,使学生不但体会到身心的放松,还逐渐体会到身体的柔韧与灵活,同时大大提高了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感。
瑜伽冥想是一种调心方法,是指沉思或反省自我。它是一种精神或注意力集中时自然产生的状态。通常在练习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时刻,训练大脑进入一种更高的意识和警觉状态。瑜伽冥想可提高心理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调节能力,改善意识的集中能力,把日常面对各种压力的散乱精神集中并使之平静下来,带来清晰的思维和安静的内心世界。学生通过瑜伽冥想练习,呈现出对内心情感的理性关注。同时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出一种更深刻、更崇高的内在幸福与快乐,使学生真正实现了自身与外界、意念与真实的较高层次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互动环节中,学生开始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增强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学会关注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感觉,内心幸福感得到提升。
太极拳是衡量体质好坏和锻炼效果的基础。经过测试,对大学生的腰腹部和腿部力量及灵敏性有显著提高。太极拳是一种时松时紧有规律的运动。松,是自然的放松,紧,是放松后自然的转紧,紧入于刚。它要求一举一动周身要轻灵,发劲时要讲究力贯稍节,必须节节贯穿,表现在下肢则是旋踝转腿,表现在躯干则是旋腰转脊,每一环都结合起来,主宰于腰腹肌力量的控制,这种上下相随的协调练习,改善神经的控制,增强神经冲动的传递,可以使原来不活动的肌纤维活动起来,从而提高了肌肉的力量和灵敏性。
太极拳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心静体松”对大脑功能的调整,有益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国外一些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太极拳是目前较好地能通过形体运动调节心理状态的运动形式。国内有报道,太极拳运动对调解人的非健康心理表现出良好的作用。调解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习练太极拳可以降低大学生对内部情绪和外部刺激的干扰,使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烦躁等心理障碍逐渐得到调整和改善。此外,太极拳对各种不健康情绪(情绪欠佳、易激动、急躁、抑郁、焦虑)的康复作用都较为显著。因此,太极拳锻炼能调控精神,使练习者通过自我调理而保持或恢复健康的心理,处于心情舒畅、精神明朗的状态。
五、结语
瑜伽和太极拳在对人体健身的效果有着非常相似之处,它们都可以锻炼身体各个系统,促进心理健康。但是太极拳是全身同时运动,瑜伽则追求同时静止;太极拳寻求全身协调,瑜伽寻求极限拉伸;太极拳寻求手脚内力相通,瑜伽追求脊椎呼吸密切相应;太极拳本质上是以意动带体动,意识活动是手段,控制身体是目标,瑜伽本质上是以体动带意动,身体活动是手段,控制意识是目标:太极拳和瑜伽的目标不同,则对身心关系的看法不同,则训练方法也不同。
关键词:瑜伽;太极拳;教学;比较
一、瑜伽和太极拳的涵义
瑜伽起源于五千多年前的古印度,瑜伽是梵文“Yoga”的音译,意为结合、相应、心的统一等。瑜伽是哲学和宗教的派别,是印度六大哲学体系之一。从广义上讲,瑜伽是哲学。从狭义上讲,瑜伽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结合的运动。我们现在一般所讲的瑜伽,主要是指用来增进身体、心智和精神健康的练习方法,通过瑜伽姿势的拉、伸、挤、拧,帮助人们调理内脏,伸展禁锢,加强人体机能。当然练习方法也有哲学指导思想,二者不可分割。瑜伽锻炼塑造形体、舒缓情绪、减轻压力都有很好的作用,此项目非常符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太极”一词出自我国古代哲学论著《易经》,《易经》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寓有无限大和无限小的意义,具有圆(浑然一体)和远(辽阔无边)的特点,阴阳二气平衡,互根,消长,不断运动,无休无止。太极拳正是以此为理论依据,结合了中国古代导引、吐纳之术、阴阳学说、中医经络学说等,讲究拳路以浑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用意识引导气血运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故名“太极拳”。
二、动作要领及运动特点
瑜伽练习是集中意念,配合呼吸,它要求在舒适而稳定的位置上保持较长的时间,配合均匀而稳定的呼吸,加上意念来使人达到身心和谐统一的境界。它的动作要领:瑜伽讲究的心灵的修为,凝神静气才是功法的要领。它的特点是:统一心(统一精神)、意识集中于特定点;统一身(调整姿势),全身重心力量在丹田;调和息(调和呼吸)。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自然而深长。
太极拳以“棚、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运动特点为:以意识引导动作,轻灵圆活、刚柔相济,同时以腰为轴带动四肢,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太极拳动作非常连贯。没有静止的动作,它有完整的套路。在练习过程中要求使人体全身的各个肌肉群和大小关节都得到充分而适当的活动,再配合均匀的呼吸来锻炼全身各个系统、各个部位。它的动作要领为:意识引导动作,注意放松、不用拙力,上下相随、周身协调,虚实分清、重心稳定,呼吸自然。
三、运动方法形似实异,健身原理不同
太极拳和瑜伽都是一种缓慢柔和的运动,是对东方传统文化中重和谐、自然思想的实践写照。人们通常容易被二者的外表相似所迷惑。事实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静”法。太极拳讲究“外示安逸,内宜鼓荡”,应敌时给对手“安逸”的假象,实则精神振奋,蓄势待发。实战技击时还要求“后发先至”,因此“慢”也是为了更快。太极拳的“后发”也只是“以静制动”的方法。静亦不是不动,是“蓄势以凝神,静势以待发”的沉着冷静而非慢。而瑜伽却是静态的,用静来统领整个运动过程,动作缓慢,让身心都处于一种超自然状态,只有从内至外的静才能达到心灵世界。
太极拳和瑜伽作为一种健身运动在原理上亦有区别。瑜伽是通过调整和控制呼吸并配合体位来刺激脑、脏器、神经与腺体等生理组织,进而促进个体生理及心理健康。肢体动作以及锻炼目的的不同决定了锻炼的部位不同。同时锻炼的效果亦有差异。例如太极拳对锻炼下肢力量及稳定性有很强的功效,而瑜伽则在锻炼上下肢协调发展上有独到之处;太极拳基本上都是两腿来回转换重心支撑以求稳,瑜伽则多单腿独立以练平衡等。太极拳运用的是“三调——调形、调心、调息”的保健原理。调形也可称为调身,就是调节身体的阴阳,使身体处于健康又合乎运动规律的状态,进而消除紧张并建立完全自动化的紧张——放松机制。调心就是在心绪静、心态平、心情松的基础上自主调节大脑皮质功能,建立起新的兴奋、抑制转化过程。同时还有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境界的意思,时刻保持一种放松、和谐而健康的心态。调息就是呼吸的调节,在养生意义上,太极拳也是一种与吐纳有机结合的导引术。太极拳“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有度、刚柔相济,从而达到调神和全形的统一。这种方式符合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因此有益于健康长寿。
四、锻炼效果比较
瑜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瑜伽对身体素质尤其是柔韧性和平衡素质的发展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与提高。瑜伽体位法对身体背部、腹部、腿部的肌肉进行提、拉、伸、展、控等练习,均衡发展肌肉力量,消耗多余脂肪,雕塑出修长匀称的肌肉线条。如树式、三角式等。又因其静力性特点,对身体肌肉和韧带具有伸拉舒展作用,使学生不但体会到身心的放松,还逐渐体会到身体的柔韧与灵活,同时大大提高了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感。
瑜伽冥想是一种调心方法,是指沉思或反省自我。它是一种精神或注意力集中时自然产生的状态。通常在练习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时刻,训练大脑进入一种更高的意识和警觉状态。瑜伽冥想可提高心理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调节能力,改善意识的集中能力,把日常面对各种压力的散乱精神集中并使之平静下来,带来清晰的思维和安静的内心世界。学生通过瑜伽冥想练习,呈现出对内心情感的理性关注。同时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出一种更深刻、更崇高的内在幸福与快乐,使学生真正实现了自身与外界、意念与真实的较高层次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互动环节中,学生开始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增强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学会关注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感觉,内心幸福感得到提升。
太极拳是衡量体质好坏和锻炼效果的基础。经过测试,对大学生的腰腹部和腿部力量及灵敏性有显著提高。太极拳是一种时松时紧有规律的运动。松,是自然的放松,紧,是放松后自然的转紧,紧入于刚。它要求一举一动周身要轻灵,发劲时要讲究力贯稍节,必须节节贯穿,表现在下肢则是旋踝转腿,表现在躯干则是旋腰转脊,每一环都结合起来,主宰于腰腹肌力量的控制,这种上下相随的协调练习,改善神经的控制,增强神经冲动的传递,可以使原来不活动的肌纤维活动起来,从而提高了肌肉的力量和灵敏性。
太极拳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心静体松”对大脑功能的调整,有益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国外一些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太极拳是目前较好地能通过形体运动调节心理状态的运动形式。国内有报道,太极拳运动对调解人的非健康心理表现出良好的作用。调解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原因是习练太极拳可以降低大学生对内部情绪和外部刺激的干扰,使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烦躁等心理障碍逐渐得到调整和改善。此外,太极拳对各种不健康情绪(情绪欠佳、易激动、急躁、抑郁、焦虑)的康复作用都较为显著。因此,太极拳锻炼能调控精神,使练习者通过自我调理而保持或恢复健康的心理,处于心情舒畅、精神明朗的状态。
五、结语
瑜伽和太极拳在对人体健身的效果有着非常相似之处,它们都可以锻炼身体各个系统,促进心理健康。但是太极拳是全身同时运动,瑜伽则追求同时静止;太极拳寻求全身协调,瑜伽寻求极限拉伸;太极拳寻求手脚内力相通,瑜伽追求脊椎呼吸密切相应;太极拳本质上是以意动带体动,意识活动是手段,控制身体是目标,瑜伽本质上是以体动带意动,身体活动是手段,控制意识是目标:太极拳和瑜伽的目标不同,则对身心关系的看法不同,则训练方法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