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之当代中国海洋山水画创作探析

来源 :南方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hui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山水画早在宋元时期,其技法表现与理论体系就已经十分成熟,并产生了许多山水画经典之作。但由于历史及社会发展的诸多原因,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传统中国山水画中海洋题材的山水画作品及理论著述却十分少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环境下,传统中国山水画中海洋题材的欠缺及其技法与形式体系的不足,已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亟须得到更丰富的养料来充实与发展。中国海洋山水画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而广西北部湾海洋景观的地域优势及其独特魅力,正是中国海洋山水画技法表现与创作研究的极好对象。
  一、中国海洋山水画的历史源流与时代需求
  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山水画早在宋元时期,其技法与形式表现就已经十分成熟,并产生了许多山水画经典之作。但由于历史及社会发展的诸多原因,留下的海洋题材山水画并不多见。迄今存世的南宋马远作品《水图》①出现了关于海水的描绘,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山水画对于海的描绘,已纳入了山水画的表现范围。此外,从现存不多的古代海洋景观山水画中,如元代的王蒙《丹山瀛海图》、清代袁江《海屋沾筹图》、袁耀的《蓬莱仙境图》等海景山水画,可以看出古人绘制的这些海景山水画,大多以山体、树石为画面主体,而对海的表现多处于从属位置或作为远海背景。对于海水的表现手法,基本沿袭着马远的勾、染、留白海水画法,总体技法表现仍然较为单一。
  进入20世纪后,海洋题材山水画也渐渐地有了更多的展现,在七八十年代的国内画坛上,一些中国海洋山水画作品,陆续散见于一些展览及刊物。如嶺南的关山月、黎雄才、黄独峰及浙江的陆俨少、孔仲起等均有表现海洋题材的中国画作品。特别是关山月创作的《绿色长城》,在题材内容及笔墨表现上均有了新气象,在当时颇具影响。这一时期的海洋题材中国画作品,仍大多以沿海树木山石为画面主体,衬以海洋背景。但其技法表现与形式风格在传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已有一定的新意。至90年代及至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当代海洋活动的拓展,特别是在当下“一带一路”倡议的大环境下,中国海洋山水画的技法表现与创作形式开始多元化,许多海洋山水画作品的视觉主体已不限于海陆山崖、林木的框架,而直接转向岛礁、海水、海浪、海鸥、海船等的笔墨抒发。同时,在技法表现上,大胆吸收西方绘画的素描与色彩等绘画元素,古今相承,中西融合,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与创新。形成了海洋山水画新的笔墨语言与艺术形式,在中国山水画的大家族中成为一个新亮点。由此可见,在当代中国山水画坛,新的中国海洋山水画的发展成熟,不仅是中国山水画突破自身传统模式寻求新发展、新内容的内在需要,同时,它也是时代之需求与发展的产物。
  二、广西北部湾海洋景观中的
  海洋山水画技法与形式表现
  中国海洋山水画作为中国山水画体系的一部分,它必然传承了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基因。因此,探索广西北部湾海洋景观中的海洋山水画创作,应建立在中国山水画传统的基础上,从其技法与形式表现的研究入手,在中国山水画传统的技法表现与形式语言中,吸纳传统中国山水画之精髓,如笔墨技法中的勾、皴、点、染,墨分五色的用墨变化,随类赋彩的设色理念,以及其他传统技法与形式要素。同时,对于技法与形式表现的研究,应与写生实践相结合,了解和熟悉广西北部湾海洋景观的海洋地域特征,把握好海洋山水画中技法表现的共性与广西北部湾地域表现的差异,挖掘广西北部湾海洋地域的审美特征,充分利用当代海洋山水画已有的技法表现与创作经验,将这些新的技法与形式理念同传统技法相结合。
  在对广西北部湾海洋山石、岛屿与陆生植物的表现中,可根据其自然环境的地域特点,从传统中国山水画技法中吸取养料,并找到相应的技法元素,灵活运用,并在实践中根据物象之不同形质进行技法创造与发挥。处理好传统技法与这些新的海洋景观表现的协调统一。如表现位于北海市西端的冠头岭,其山势临海,林木葱茏,间以奇石点缀。可用传统之勾皴法画其树石,刻画经历大海风雨的树石形态及质感,以散笔皴擦点染画其山体之大势;对于有火山岛之称的涠洲岛,其经海蚀、海积及岩溶构成的一个个奇特景观,可以焦墨技法为主之笔意进行刻画,辅以淡墨、赭石皴染其形质,更准确地表现出这种岩溶礁石的形质与沧桑之特征。此外,海面礁石的表现,可结合传统山水画中的勾皴技法,用浓淡、焦湿相间之笔墨,表现礁石的沧桑、斑驳、坚硬与厚重的质感。而对于陆生植物的表现,如椰子树、榕树、红树林、马尾松等,这些极具广西北部湾海洋景观地域特征的植物类对象,其表现手法大多可从传统山水画技法中找到相应的技法元素。可以勾皴之法画其主干,以没骨笔法点染树叶;或视画面需要双勾叶子,着色辅之。在传统技法与实景表现的过程中,形成技法传承与创新的统一融合。
  而对于海水的表现,更是当代中国海洋山水画最重要的技法要素之一。广西北部湾海洋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一年四季,海的千变万化,或风平浪静,一碧万顷;或白浪翻卷,潮起潮落;或惊涛拍岸,激扬飞溅;或日月相辉,波光粼粼;或风雨晴晦、朝霞暮色……这种变幻无穷的动势,循环往复,永不停息,正是海的魅力与生命力之所在。画者应在这种变幻中,找到其中的规律,应势而变,随笔而生。如用纯水墨表现海,虽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但面对变幻无穷的湛蓝色海洋,显然是不够的。对于海洋题材中国画墨与色的运用,可在传统笔墨表现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绘画的一些色彩理念,以色代墨,或墨色兼容,用中锋、侧峰、逆峰、没骨等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海之形势。同时,以生宣纸作画时应充分发挥生宣纸的渗透效果,以水墨淋漓之笔意,力求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找到墨、色交融的海水技法表现突破点。以多元素的笔墨技法,充实和丰富中国海洋山水画海水的技法表现力。
  中国海洋山水画离不开对海的表现,在处理陆岸景物与海洋的画面融合时,可在传统中国画之经营位置的框架下“置陈布势”,在画面的视觉处理上,不拘泥于传统中国画的“视法”②理念,适当融入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并根据主题需要,灵活处理这些陆岸景物与海洋景观物象的画面关系:或以海岸山峰、岛屿为主题,作为画面近中景表现,配以远海景象;或以海浪礁石为主体,着力于海浪与礁石的刻画,点缀海浪中飞翔的海鸥;或以渔舟为对象,配以海滩、渔村场景……同时,应注意挖掘具有广西北部湾海洋景观特色的景物及场景,在陆岸景物与海洋景观的画面组合上,处理好其相互间的呼应关系及构图布局,形成画面的相互融合统一。   三、广西北部湾海洋景观的
  海洋山水画创作与境界
  进行广西北部湾海洋景观为题材的海洋山水画创作,首先要面临的就是题材的选择,地处中国南疆的广西北部湾,其丰富而独特、多姿多彩的海洋景观,有着海洋山水画题材丰富的资源,其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予以重点关注:一是自然生态景观,包括沿海地域的山脉、岛屿、礁石、亚热带林木、海洋、海鸥,以及海洋的风雨晴和、晨暮明晦、潮起潮落等变化无穷的海洋气象;二是沿海风情及旅游景观,包括渔村、旅游景区、民俗风情、海船、渔业养殖等;三是沿海城市的风貌,包括沿海北海、钦州、防城港、东兴市的城建、港口、交通、绿化等。这些不同题材内容的选择,蕴含着广西北部湾深厚而独特的海洋自然生态及人文景观审美特征,共同构成了广西北部湾海洋景观丰富多彩的绮丽画面。既可直观地反映广西北部湾海洋山水之美,也是当代海洋山水画创作出新、创新的很好的切入点。
  在创作过程中,也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一是立足于传统山水画技法表现与形式,以广西北部湾海洋景观特色之山石树木等为主体,辅以海之景象,进行的山海景观创作;二是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拓展海洋景观的技法语言与表现形式,同时拓宽海洋景观的取景范围,将广西北部湾海洋景观之不同物象,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广西北部湾涌现的许多新景象、新风貌,融入新的笔墨技法与表现形式进行创作;三是以海洋为主体,着力于描绘大海的层波叠浪、云生沧海、云舒浪卷、惊涛拍石等千变万化的海洋景象,以及海的风雨晴晦、潮起潮落、朝霞夕照等海的特性与胸怀,展现大海之美。
  在创作实践过程中,画者可从感受最深的海洋景观切入,或预先确定一个具有广西北部湾海洋地域特征的海洋景观主题,围绕主题立意展开画面布局,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呈现出画中境界,完成创作过程;也可先有一大致的海洋景物意向,在作画过程中,根据画面中出现的不同笔墨气韵走向,逐步确立画面的主体物象,形成画面的节奏与旋律。在创作境界的构建上,可从景中造境,着重于画面构图及表现形式的构设,表达境界;或以意写境,从画面立意中,通过笔墨语言的表现过程,借景生情,抒写心中之境。同时,应在传承传统中国山水画之形式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的审美需求,树立出新求变的创作意识。
  此外,中国海洋山水画创作境界的表达,不仅是一个技法运用的过程,更是一个画者情感融入与抒发的境界升华过程。“山即海也,海即山也”③,清代画家石涛感受到的山与海,已融为一体。创作中画者应怀有大海般宽阔的胸襟,充分体悟广西北部湾海洋景观的山海之势、城海之美,萌发爱海之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④,进而达至融情于画,画海合一的忘我状态。不仅要充分地表现海洋景观的形态变化及大海的浩瀚宏大之美,更要画出海的味觉、海的涛声与节奏,画出海的时代精神,将眼中之变化无穷的海洋景象,化为画中之境、诗中之境。创作出广西北部湾海洋景观山水画的时代风貌。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提供更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环境下,中国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合作越来越多,传统中国山水画中海洋题材的欠缺及其技法与形式体系的不足,已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亟须得到更丰富的养料来充实与发展。而广西北部湾丰富的海洋山水画题材资源,具有南方海洋独特的自然与地域特征之美,蕴含着时代的精神风貌;其地域优势为当代海洋山水画创作的探索,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应用空间。构建适用于当代中国海洋山水画的新技法与创作体系,形成传统与当代一脉相承的当代中国海洋山水画,使这一中国山水画的新形式、新风貌充分展现出其更高、更广、更远的境界。这既是对传统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当代社会对于中国画创新与发展的时代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广泛、深入推进,中国海洋山水画创作的应用价值也将展现出广阔的前景。
  【注释】
  ①朱燕、馬浩:《马远〈水图〉的“水”样式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载《美术大观》2014年第6期。
  ②陈绶祥:《国画教程》,157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版。
  ③吴冠中:《我读石涛话语录》,26页,荣宝斋出版社1996版。
  ④刘勰:《文心雕龙》,295页,周振甫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李伟光,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鞭子的说教者,无知的使徒,蒙昧主义和顽固专横的拥护者,鞑靼人生活风习的歌颂者——您这是在干什么!看一看您的脚下吧——您正站在无底深渊的边上……您是将正教教会作为这一类教义的靠山,这一点我还能理解;教会一直是笞刑的支柱以及专制主义的帮凶,可是在这里您为什么去打扰基督呢?  ——别林斯基:《给果戈理的信》  胆怯能产生文学上的奴性。由于渴望文坛上的权力、优势和高衔,甚至有的德高望重的文学家有时也会做出
期刊
一  在当下中国的诗歌界,刘春是一位非常活跃的诗人和诗歌批评家,他还从事了很多颇具影响力的诗歌传播、诗歌出版和诗歌活动的组织工作,如何在整体上来把握和讨论刘春的诗歌实践,确实是一个很有价值、很有意思的话题。在这样的意义上,我更愿意从文化的角度、在文化的层面上来考察刘春的工作。刘春的包括诗歌创作在内的丰富的诗歌实践,实际上具有相当重要也更加开阔的诗歌文化(Poetry Culture)意义。  文学
期刊
1.告别短暂的飞翔叙事  多年前在《南方文坛》组织的文学活动上和李约热有过一面之缘,后来再无联系。他是壮族,生于1967年,初中毕业即参加工作,历任家乡广西都安县拉仁乡市场管理员(一度借调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县广播电视局编辑、县文联创作员、《广西文学》编辑部编辑。1988年开始在报刊发表短文,三十多岁孤身北上,四年京漂生活让他积累了北京文化界尤其是影视出版方面不少感性知识。“新世纪”初返回广西,潜
期刊
如何理解中国“现代”的史学含义?在政治史视野里,人们通常以王朝更替为重要事件来划分,从1911年辛亥革命算起,或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算起,是通行的“现代”划分方式。在文学史视野里,“现代”的起点要晚于政治史划分,学界通常把1917年新文化运动所发起的文学革命视为现代文学的重要事件,并以此约定起点。在音乐史视野里,“现代”音乐诞生的重要事件则是学堂乐歌的发生,这个起点比文学史和政治史的划分都要早
期刊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全国从官方到民间,从政治经济到学术文化等,都在进行纪念、总结与反思。这实际上说明:“新时期四十年”不但已成为中国特定的重要历史阶段,而且已开始进入学术层面。而在这一新的学术命题与研究中,又实际上包含着:如何评价“四十年”的成就与贡献、问题与不足,新时期“四十年”与现代“三十年”、当代“五十年”有何联系,其发展与进步如何,等等。如在文学创作方面,有人早已指出:“以女作家为例,
期刊
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文学的南北差异早有人专论①,但对东西差异的关注与研究则相对薄弱。单就西部文学而言,以西藏为中心,辐射四川、甘肃、青海、新疆等边缘地带而形成的大藏区文学,更是以其独异的题材、内容、风格为当代文学带来了新质、新貌、新风格。事实上,且不说扎西达娃、阿来这类已进入文学史的“经典作家”在汉语小说写作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影响是多么的不同凡响,单就次仁罗布、尼玛潘多、江洋才让
期刊
面对关仁山这部旨在聚焦表现当下时代处于沧桑巨变中乡村生活的长篇小说《金谷银山》(作家出版社2017年9月版),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部作品与“十七年”文学的代表性作品,也即柳青那部影响巨大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之间的内在关联。  强调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男主人公范少山心目中的头号精神偶像,就是《创业史》中那位引领乡亲们走上集体合作化道路的梁生宝。小说中先后五次专门提到过《创业史》。最早一次提到《创
期刊
名家大腕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个性”,拥有“主任”或“长”字号头衔的,或许还会有点儿“官味”,让人不大容易亲近。也有一些名家大腕在名利丰硕后心满意足地歇息下来,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吴福辉先生当过现代文学馆的副馆长,够得上“司局”级,可他身上没有“官味”;吴福辉先生长期担任现代文学学会的副会长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的主编,可他身上没有“霸气”。笑容总是挂在脸上,谦诚神态和洪亮的嗓音让你感觉到
期刊
温情的人们!  请用小提琴演奏爱情,  粗鲁的人用定音鼓。  你们都不能像我一样把自己反过来,使整个身体变成两片嘴唇!  ……  假如你们愿意——  我可以变成无可指摘的温情的人,  不是男人,而是——穿裤子的云!  ——马雅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  据说,《穿裤子的云》一诗发表时,检察官删去了题目,1918年马雅可夫斯基在出版序言里说,“我认为当代艺术的基本思想是:‘打倒你们的爱情’、‘打倒你们
期刊
最初认识徐勇,最直观的印象是他的强烈的表达愿望。  在当年的博士的研讨中,他总是很热心地陈述他的观点,而他语速很快的激切的表达让人感到他所表达出的仅仅是他的想法的很少的一部分。这让人感到他想得很多,有许多在表达中难以呈现或难以确切把握的东西在他的语言的背后奔涌,那些丰富的思考让用语言陈述出来的其实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一部分。他的表达虽然很流畅,但似乎不足以传递他的思维的迅速的流动,他的表达在追着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