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读“神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教学生字词。(略)
2.在作者笔下,这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株怎样的柳树?
(1)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2)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
(3)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3.对比两段,突出“神奇”: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1)“极其平常”和“神奇”矛盾吗?为什么?(作者巧用对比,作用是衬托,突出青海高原上的柳树的神奇)
(2)比较二:“在平原在水边”和“在青海高原上”。(这是突出柳树生长环境的不同,引出下文)
(3)“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请问后面写到在平原在水边的柳树了吗?(有,写到了灞河柳。这是一种巧妙的写作方法——伏笔)
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去写这一株柳树的“神奇”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二、精读“神奇”,感悟韧劲
1.“神奇”之一:生长环境
(1)这一株柳生长的地方不是平原,不在水边,而是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就是它的神奇之一,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青海高原。(指名读第3、4自然段)这里写青海高原的哪些词句令你印象深刻?
(2)(出示青海高原的图片和资料:青海高原夏秋两季经常连续干旱,最冷的时候可达零下二十多度。春有频繁沙尘暴,夏天有雷暴、冰雹,小如黄豆,大如鸡蛋。青海高原上的土叫冻土,也就是死亡之土。)读后讨论。
(3)师生将描写青海高原的段落改编成诗的形式(改好后,指名读)
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赭红色/起伏的原地/看不到/任啊<撂树/没有树族的原野/简洁而开阔/也异常的苍茫。
(4)小结:这就是荒无人烟、环境恶劣的青海高原。
(5)作者写柳树,为什么用这么多篇幅写青海高原?(这是环境描写,与这一株柳对比,衬托出柳树特点,为下文表现柳树韧劲做铺垫)
(6)小结:是啊,在环境如此恶劣的青海高原之上生长起来的一株柳树,难道不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吗?
(7)齐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再齐读课题。
2.“神奇”之二:外部形态
(1)这是怎样的一方壮观、独立的风景?让我们把镜头拉近,聚焦这一株柳树的样子,感受它的神奇。(出示:“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这一株柳就藏在语言文字的后面,你从它的样子感受到了什么?柳树外形描写有什么作用?
(2)补充古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我们一般写柳树会写什么词?(柳叶、柳条)颜色一般用什么?(嫩绿、翠绿等)
(3)课文中说它是怎样“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的?
(4)比较“直立”与“撑立”。(直立,笔直地站立;撑立,像手掌一样用力支撑)从撑立中你感受到什么?(柳树顽强磅礴的生命力)
(5)朗读:出示对比的改编诗歌段落。
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上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下
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
悲壮苍茫的青海高原上
它/约有两合抱粗
树叶浓密/枝干粗实而坚硬
叶子苍郁而深沉/它巍巍然撑立
表现出强大的生命伟力
(6)当别的柳树在春风里婀娜多姿,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时候,这一株柳撑立在——(读上诗)
(7)小结:青海高原荒无人烟、环境恶劣,而这一株柳树用撑立诠释了自己顽强磅礴的生命力。
(8)读课文第5自然段,引出“锻铸”。“锻铸”是什么意思?怎么把“锻铸”用在这一株柳树身上呢?
9.小结:这就是这一株柳的生长经历。请问,作家亲眼看到了吗?(这是作家的想象)
10.这节课所学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都是写实,从哪些地方看出了严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呢?下节课让我们从写实走进想象。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教学生字词。(略)
2.在作者笔下,这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株怎样的柳树?
(1)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2)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
(3)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3.对比两段,突出“神奇”: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1)“极其平常”和“神奇”矛盾吗?为什么?(作者巧用对比,作用是衬托,突出青海高原上的柳树的神奇)
(2)比较二:“在平原在水边”和“在青海高原上”。(这是突出柳树生长环境的不同,引出下文)
(3)“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请问后面写到在平原在水边的柳树了吗?(有,写到了灞河柳。这是一种巧妙的写作方法——伏笔)
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去写这一株柳树的“神奇”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二、精读“神奇”,感悟韧劲
1.“神奇”之一:生长环境
(1)这一株柳生长的地方不是平原,不在水边,而是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就是它的神奇之一,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青海高原。(指名读第3、4自然段)这里写青海高原的哪些词句令你印象深刻?
(2)(出示青海高原的图片和资料:青海高原夏秋两季经常连续干旱,最冷的时候可达零下二十多度。春有频繁沙尘暴,夏天有雷暴、冰雹,小如黄豆,大如鸡蛋。青海高原上的土叫冻土,也就是死亡之土。)读后讨论。
(3)师生将描写青海高原的段落改编成诗的形式(改好后,指名读)
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赭红色/起伏的原地/看不到/任啊<撂树/没有树族的原野/简洁而开阔/也异常的苍茫。
(4)小结:这就是荒无人烟、环境恶劣的青海高原。
(5)作者写柳树,为什么用这么多篇幅写青海高原?(这是环境描写,与这一株柳对比,衬托出柳树特点,为下文表现柳树韧劲做铺垫)
(6)小结:是啊,在环境如此恶劣的青海高原之上生长起来的一株柳树,难道不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吗?
(7)齐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再齐读课题。
2.“神奇”之二:外部形态
(1)这是怎样的一方壮观、独立的风景?让我们把镜头拉近,聚焦这一株柳树的样子,感受它的神奇。(出示:“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这一株柳就藏在语言文字的后面,你从它的样子感受到了什么?柳树外形描写有什么作用?
(2)补充古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我们一般写柳树会写什么词?(柳叶、柳条)颜色一般用什么?(嫩绿、翠绿等)
(3)课文中说它是怎样“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的?
(4)比较“直立”与“撑立”。(直立,笔直地站立;撑立,像手掌一样用力支撑)从撑立中你感受到什么?(柳树顽强磅礴的生命力)
(5)朗读:出示对比的改编诗歌段落。
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上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下
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
悲壮苍茫的青海高原上
它/约有两合抱粗
树叶浓密/枝干粗实而坚硬
叶子苍郁而深沉/它巍巍然撑立
表现出强大的生命伟力
(6)当别的柳树在春风里婀娜多姿,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时候,这一株柳撑立在——(读上诗)
(7)小结:青海高原荒无人烟、环境恶劣,而这一株柳树用撑立诠释了自己顽强磅礴的生命力。
(8)读课文第5自然段,引出“锻铸”。“锻铸”是什么意思?怎么把“锻铸”用在这一株柳树身上呢?
9.小结:这就是这一株柳的生长经历。请问,作家亲眼看到了吗?(这是作家的想象)
10.这节课所学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都是写实,从哪些地方看出了严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呢?下节课让我们从写实走进想象。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