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做数学题,错题天天有,如何预防错题,减少错题的发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难点。关键是教师如何合理利用这些错误资源。通过在课前、课中、课后对错题资源的开发利用,让错题生成精彩。并对错题的三种类型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提高学生练习的正确性,使低段学生数学学习变得轻松。
预约疏导对策一、准备好预约的错题
为了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掌握新知,落实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一些教学重点和难点融入“错题”进行预设。通过对错题的分析和讨论,认清错因,避免犯错,提高学习效率。
我在进行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时,想到学生往往对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的关系辨析不清,便在进行相应的知识铺垫后,预设了一组判断题:
1.角的两边必须一样长()
2.角的两边越长角就越大()
3.黑板上的四个直角都比三角尺上的直角大()
辨析片断:
生1:我认为第1题是对的,我们课本中的角是很标准的,它们的边都是一样长的。
生2:第1题是错的,三角尺上就有三个角,它们的边长却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角的两边不一定要一样长的。
生1:是哦。
生2:第2题也不对,如果让我在纸上画角,角的边长我可以随时加长或缩短,但角的大小并没有改变。
生3:我赞成生2的意见,我三角板上有个直角,它的边长比老师的大三角板的边长短许多,但是这两个直角是可以重叠的,说明它们是一样大的。
生2:哦!我懂了,角的大小跟角的边的长短没什么关系。
师:这样理解对吗?
生齐:对!
生4:那么第3题也是错的,黑板上的直角和我们三角板上的直角只是边的长短不一样,角是一样大的。
我设计的这三个判断题,均是学生过去容易混淆的,让学生通过辨别、分析、争论、比较,最后弄清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的长短无关,起先判断错误的同学找到了错因,其它同学也因此受到了启发,辨析的过程正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疏导好不可预约的错题
课堂预设,是在课堂教学之前考虑的。一个教学互动的课堂,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插曲”。生成的课堂难免出现一些“不可预约的错误”。当错点呈现时,教师不用及时评判,尝试巧妙疏导,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错点”,析“错因”,找对策,将它转化生成新的技巧,进而自主掌握知识。
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单元时,在练习中出现这样一道题:小芳用一张10元钱去买2元5角的饮料,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当时列对了算式但出现了不同的计算结果:(1)10元-2元5角=7元5角;(2)10-2元5角=8元5角;大部分学生用了(1)式算法,少部分学生用了(2)式算法,还有几个同学得不出结论正在苦思冥想。针对这种比较典型的现象,我没有立即进行判断,而是提醒学生可以将被减的钱数分成两部分,分别减。也可以通过验算辨别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很快通过验算(2)式算法的同学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其实并不是被减数当中没有出现几角就可以和加法一样让角数跟在结果中,2元和5角是都要被10元减去的,因此,10元先减去2元是8元,再减去5角是7元5角。
三、整理好错题类型,提出策略
1.计算错题的解决策略
重视算理训练,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有些学生在计算时模棱两可,导致计算错误。如在教学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发现有如下错题:“31×23”
一开始看到这样的错误觉得奇怪:难道是“9+2”不会加?难道是粗心导致算错?可发现好几个人的计算结果都是“783”,难道是互相抄袭?后来仔细分析,才发现是这几个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得不扎实。
2.空间与图形错题的解决策略
图形的教学是小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空间问题的教学对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了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低年级对于“空间和图形”这个抽象的内容不容易理解,所以在作业中很容易出错。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真正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逐步在头脑中形成稍复杂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建立清晰的表象,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错题的策略
(1)观察、比较,分析数量关系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与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把相似、相近的应用题知识区别开来,找出它们的差异,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第二册88页例7:
①有红花9朵,黄花6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②有红花9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几朵?
先引導学生通过题面观察、比较答出:两题中有一个条件是相同的,即红花9朵,另一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再让学生结合直观图,观察两题有何相同与异同的地方,经过
指导,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让他们学会分析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吃透数量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可以从关键句子入手,进行判断推理训练:①苹果比西瓜多5个,谁多?(苹果多)苹果可分为哪两部分?(一部分和西瓜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西瓜多的部分)②菠萝比芒果少2个,谁多?(芒果多)芒果可分为哪两部分?
(一部分和菠萝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菠萝多的部分)上述两例,第一问是引导学生依据“比多”“比少”应用题知识直接作出判断。第二问是依据作出的判断,推论出多的数中可以分为哪两部分,这种练习方式,既强化了低年级应用题的重点与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分析数量和数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之后,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会自觉地思考、运用这些策略,从而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那么我们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叶信瑜.心理学视角中的小学数学常见错误及原因与对策.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3).
[2]吴新君.“空间与图形”错例分析.小学教学(数学版),2009,(2).
预约疏导对策一、准备好预约的错题
为了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掌握新知,落实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一些教学重点和难点融入“错题”进行预设。通过对错题的分析和讨论,认清错因,避免犯错,提高学习效率。
我在进行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时,想到学生往往对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的关系辨析不清,便在进行相应的知识铺垫后,预设了一组判断题:
1.角的两边必须一样长()
2.角的两边越长角就越大()
3.黑板上的四个直角都比三角尺上的直角大()
辨析片断:
生1:我认为第1题是对的,我们课本中的角是很标准的,它们的边都是一样长的。
生2:第1题是错的,三角尺上就有三个角,它们的边长却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角的两边不一定要一样长的。
生1:是哦。
生2:第2题也不对,如果让我在纸上画角,角的边长我可以随时加长或缩短,但角的大小并没有改变。
生3:我赞成生2的意见,我三角板上有个直角,它的边长比老师的大三角板的边长短许多,但是这两个直角是可以重叠的,说明它们是一样大的。
生2:哦!我懂了,角的大小跟角的边的长短没什么关系。
师:这样理解对吗?
生齐:对!
生4:那么第3题也是错的,黑板上的直角和我们三角板上的直角只是边的长短不一样,角是一样大的。
我设计的这三个判断题,均是学生过去容易混淆的,让学生通过辨别、分析、争论、比较,最后弄清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的长短无关,起先判断错误的同学找到了错因,其它同学也因此受到了启发,辨析的过程正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疏导好不可预约的错题
课堂预设,是在课堂教学之前考虑的。一个教学互动的课堂,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插曲”。生成的课堂难免出现一些“不可预约的错误”。当错点呈现时,教师不用及时评判,尝试巧妙疏导,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错点”,析“错因”,找对策,将它转化生成新的技巧,进而自主掌握知识。
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单元时,在练习中出现这样一道题:小芳用一张10元钱去买2元5角的饮料,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当时列对了算式但出现了不同的计算结果:(1)10元-2元5角=7元5角;(2)10-2元5角=8元5角;大部分学生用了(1)式算法,少部分学生用了(2)式算法,还有几个同学得不出结论正在苦思冥想。针对这种比较典型的现象,我没有立即进行判断,而是提醒学生可以将被减的钱数分成两部分,分别减。也可以通过验算辨别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很快通过验算(2)式算法的同学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其实并不是被减数当中没有出现几角就可以和加法一样让角数跟在结果中,2元和5角是都要被10元减去的,因此,10元先减去2元是8元,再减去5角是7元5角。
三、整理好错题类型,提出策略
1.计算错题的解决策略
重视算理训练,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有些学生在计算时模棱两可,导致计算错误。如在教学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发现有如下错题:“31×23”
一开始看到这样的错误觉得奇怪:难道是“9+2”不会加?难道是粗心导致算错?可发现好几个人的计算结果都是“783”,难道是互相抄袭?后来仔细分析,才发现是这几个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得不扎实。
2.空间与图形错题的解决策略
图形的教学是小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空间问题的教学对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了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低年级对于“空间和图形”这个抽象的内容不容易理解,所以在作业中很容易出错。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真正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逐步在头脑中形成稍复杂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建立清晰的表象,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错题的策略
(1)观察、比较,分析数量关系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与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把相似、相近的应用题知识区别开来,找出它们的差异,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第二册88页例7:
①有红花9朵,黄花6朵,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②有红花9朵,黄花比红花少3朵,黄花有几朵?
先引導学生通过题面观察、比较答出:两题中有一个条件是相同的,即红花9朵,另一个条件和问题不同。再让学生结合直观图,观察两题有何相同与异同的地方,经过
指导,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让他们学会分析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吃透数量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可以从关键句子入手,进行判断推理训练:①苹果比西瓜多5个,谁多?(苹果多)苹果可分为哪两部分?(一部分和西瓜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西瓜多的部分)②菠萝比芒果少2个,谁多?(芒果多)芒果可分为哪两部分?
(一部分和菠萝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菠萝多的部分)上述两例,第一问是引导学生依据“比多”“比少”应用题知识直接作出判断。第二问是依据作出的判断,推论出多的数中可以分为哪两部分,这种练习方式,既强化了低年级应用题的重点与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分析数量和数量之间关系的方法之后,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会自觉地思考、运用这些策略,从而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那么我们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叶信瑜.心理学视角中的小学数学常见错误及原因与对策.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3).
[2]吴新君.“空间与图形”错例分析.小学教学(数学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