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性总结35例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经验。结果:经精心护理,全部康复。结论:DSA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较高的操作风险,需要医生、护理人员、患者之间的密切配合,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必要保障。
【关键词】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在常规造影的基础上与计算机结合发展起来的,其良好地空间分辨率决定了它是血管造影诊断中的金标准,也是目前评价其他血管影像学技术的金标准[1]。DSA不但能提供病变的确切部位,而且对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亦可清楚地了解,为手术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筛查各类脑血管病,颅内占位性病变和颅脑外伤。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间我院神经内科共施行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35例,患者经精心细致的护理均顺利康复,治疗效果满意。本文在阅读部分相关文献基础上对此35例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在我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35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约为50.7岁。术前诊断:脑梗死16例,脑供血不足3例,TIA 5例,脑出血4例,癫痫2例,血管性头痛3例,其他病种2例。术前血常规,大便常规,血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凝血功能、输血前三项、血沉、抗“O”、C反应蛋白、乙肝三抗均无明显异常。35例患者在局麻下行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数字造影检查,经过精心护理,全部成功。
1.2 方法:将患者置于平卧位,以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用5F脑血管造影导管依次插入右颈内动脉、左颈内动脉、左椎动脉并造影。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①碘过敏试验,先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并记录,给予三代显0.1ml静注,20分钟后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如正常给予余液0.9ml静注,再观察心率,呼吸,血压,如无异常则为阴性。②青霉素过敏试验,以防术后感染。③清洁皮肤,剔去会阴部及右侧腹股沟的体毛,嘱患者换上干净的病号服。④记录患者术前生命体征,以及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以便术后对比。⑤嘱患者术前4小时禁水,6小时禁食;术前30分钟给予苯巴比妥0.1g肌肉注射。⑥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并训练患者利用座便器在床上排便。⑦在左侧肢体建立双腔静脉通路,便于医生在右侧进行操作。⑧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引用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⑨备好造影剂,麻醉剂,生理盐水,肝素钠,股动脉穿刺包,无菌手套,沙袋及抢救药物;[2]备好心电监护,吸痰吸氧装置。
2.2 术中护理:协助医生将患者置于平卧位,接好心电监护,连接静脉通路,生理盐水500ml缓慢静滴,以便用药。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2L/分。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心理,及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有不适,立即终止操作,给予对症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及机体有无过敏反应。
2.3 术后护理:①术后垂直按压股动脉穿刺点30分钟,穿刺点无渗血,局部绷带包扎,沙袋压迫6小时,右下肢制动12小时,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术后每小时观察一次双侧足背搏动,皮肤颜色,温度并作好记录。②生命体征监测,24小时内重症监护,一般术后1h内每15min观察一次,以后2h每30min一次,以后每小时一次,观察6h,平伸术侧下肢,平躺8h[3],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③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便造影剂的排出;术后4小时可嘱患者进食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以便体力快速恢复。④对于肢体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每1~2小时翻身一次,以防压疮。⑤有些患者因为环境的陌生,不习惯在床上排便,首先给予心里安慰,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必要时行导尿术。
2.4 并发症的护理:①穿刺部位血肿。这是血管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4],小的血肿可自行吸收,出血量大时可引起压迫症状导致肢体远端静脉回流受阻或动脉搏动消失,这就要求护士及时发现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给予适当处理,以免贻误病情。②脑血管痉挛。由于导管在血管内停留时间较长,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多于术后12~24h发生[5]。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短暂性意识丧失,肌力下降等。如发现,给以尼莫同注射液50ml缓慢静注,给以氧气吸入2L/分,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变化。③血栓形成和栓塞。由于患者肢体制动,血流缓慢,抗凝药物的使用都可导致血栓的形成。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远端肢体足背搏动情况,皮肤颜色及温度。
3 结论
DSA凭借其独特的血管成像技术,近年来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各类脑血管病的筛查,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且不可代替的价值。但它也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可能出现各类并发症,具有一定风险。因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需要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同时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观察病情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与医生配合的能力,认真做到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关注、术后加强护理。本组35例患者术后在精心护理下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后遗症。
总之,DSA用于检查各类脑血管病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运用,DSA具有较高的操作风险,在手术期间,需要医生、护理人员、患者之间的密切配合,术前宜进行患者教育争取患者配合及手术准备工作、术中密切配合医生并做好患者心理安抚、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术后护理,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发现术后并发症及时报告医生。精心细致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史玉泉,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M].第3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1669-1681.
[2] 王设霞,王红娟.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J].实用神经疾杂志,2005,8(2),111-112.
[3]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58.
[4] 卜希锐.介入放射学问答[M].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59.
[5] 周玉华,陈妙华,黄秀英.经股动脉插管进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70.
【关键词】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在常规造影的基础上与计算机结合发展起来的,其良好地空间分辨率决定了它是血管造影诊断中的金标准,也是目前评价其他血管影像学技术的金标准[1]。DSA不但能提供病变的确切部位,而且对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亦可清楚地了解,为手术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筛查各类脑血管病,颅内占位性病变和颅脑外伤。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间我院神经内科共施行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35例,患者经精心细致的护理均顺利康复,治疗效果满意。本文在阅读部分相关文献基础上对此35例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在我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35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约为50.7岁。术前诊断:脑梗死16例,脑供血不足3例,TIA 5例,脑出血4例,癫痫2例,血管性头痛3例,其他病种2例。术前血常规,大便常规,血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凝血功能、输血前三项、血沉、抗“O”、C反应蛋白、乙肝三抗均无明显异常。35例患者在局麻下行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数字造影检查,经过精心护理,全部成功。
1.2 方法:将患者置于平卧位,以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用5F脑血管造影导管依次插入右颈内动脉、左颈内动脉、左椎动脉并造影。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①碘过敏试验,先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并记录,给予三代显0.1ml静注,20分钟后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如正常给予余液0.9ml静注,再观察心率,呼吸,血压,如无异常则为阴性。②青霉素过敏试验,以防术后感染。③清洁皮肤,剔去会阴部及右侧腹股沟的体毛,嘱患者换上干净的病号服。④记录患者术前生命体征,以及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以便术后对比。⑤嘱患者术前4小时禁水,6小时禁食;术前30分钟给予苯巴比妥0.1g肌肉注射。⑥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并训练患者利用座便器在床上排便。⑦在左侧肢体建立双腔静脉通路,便于医生在右侧进行操作。⑧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引用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⑨备好造影剂,麻醉剂,生理盐水,肝素钠,股动脉穿刺包,无菌手套,沙袋及抢救药物;[2]备好心电监护,吸痰吸氧装置。
2.2 术中护理:协助医生将患者置于平卧位,接好心电监护,连接静脉通路,生理盐水500ml缓慢静滴,以便用药。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2L/分。安慰患者,消除其紧张心理,及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有不适,立即终止操作,给予对症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及机体有无过敏反应。
2.3 术后护理:①术后垂直按压股动脉穿刺点30分钟,穿刺点无渗血,局部绷带包扎,沙袋压迫6小时,右下肢制动12小时,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术后每小时观察一次双侧足背搏动,皮肤颜色,温度并作好记录。②生命体征监测,24小时内重症监护,一般术后1h内每15min观察一次,以后2h每30min一次,以后每小时一次,观察6h,平伸术侧下肢,平躺8h[3],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③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便造影剂的排出;术后4小时可嘱患者进食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以便体力快速恢复。④对于肢体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每1~2小时翻身一次,以防压疮。⑤有些患者因为环境的陌生,不习惯在床上排便,首先给予心里安慰,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必要时行导尿术。
2.4 并发症的护理:①穿刺部位血肿。这是血管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并发症[4],小的血肿可自行吸收,出血量大时可引起压迫症状导致肢体远端静脉回流受阻或动脉搏动消失,这就要求护士及时发现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给予适当处理,以免贻误病情。②脑血管痉挛。由于导管在血管内停留时间较长,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多于术后12~24h发生[5]。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短暂性意识丧失,肌力下降等。如发现,给以尼莫同注射液50ml缓慢静注,给以氧气吸入2L/分,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变化。③血栓形成和栓塞。由于患者肢体制动,血流缓慢,抗凝药物的使用都可导致血栓的形成。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远端肢体足背搏动情况,皮肤颜色及温度。
3 结论
DSA凭借其独特的血管成像技术,近年来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各类脑血管病的筛查,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且不可代替的价值。但它也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可能出现各类并发症,具有一定风险。因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需要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同时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观察病情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与医生配合的能力,认真做到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关注、术后加强护理。本组35例患者术后在精心护理下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后遗症。
总之,DSA用于检查各类脑血管病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运用,DSA具有较高的操作风险,在手术期间,需要医生、护理人员、患者之间的密切配合,术前宜进行患者教育争取患者配合及手术准备工作、术中密切配合医生并做好患者心理安抚、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术后护理,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发现术后并发症及时报告医生。精心细致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史玉泉,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M].第3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1669-1681.
[2] 王设霞,王红娟.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J].实用神经疾杂志,2005,8(2),111-112.
[3]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58.
[4] 卜希锐.介入放射学问答[M].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59.
[5] 周玉华,陈妙华,黄秀英.经股动脉插管进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