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不“精”,行而不远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89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课堂教学,就是和学生进行交流,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加强语言艺术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语言;课堂教学;歌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11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教师自身素质很高,解题能力也较强,师生关系也相当融洽,但是,在其课堂上,总是有一些学生听不了几分钟,便昏昏欲睡;或眼里闪烁着迷茫的神情。这是因为,中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抽象事物的能力较差,对事物的兴趣难以持久,更不用说一堂语言乏味的课了。因此,为了使中学生能听懂并记住相关的知识,就要求教师的语言除了应注意规范性、准确性、逻辑性、科学性外,还应增强课堂教学时语言的易接受性。要达到这一点,需注意以下几点方法:
  一、化晦涩为晓畅
  有些教学内容,因与现实生活相差较远,又兼采用欧式化的语言语法形式表述,因而晦涩难懂。比如,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结构助词“的”“地”“得”的用法分不清楚,经常误用。每每教师讲解语法知识,学生总是似懂非懂。怎样才能杜绝失误,使学生又快又准地运用这些结构助词呢?笔者特地编写了一则《结构助词辨别歌诀》,帮助学生对三者进行辨别,兹录如下:“的、地、得,要分清/“的”字之前形容词/“地”字之后是动词(形容词)/“得”字用在动词(形容词)后。有时还要为难你/句子成分问起来/定语、状语和补语/一一对应不难懂。”学生熟读歌诀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生过结构助词误用的情况了。
  二、化抽象为具体
  针对中学生对抽象的东西往往难于掌握的年龄特点,教师讲到某个定义、概念、原理、定律、推论时,可以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的方式,把抽象的事物变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样学生就好理解掌握了。某特级教师在讲“概念”一词时,恰当地举出了《堂·吉诃德》中桑丘任“总督”时处理的一个案件:一个吝啬鬼让裁缝做一顶帽子,却只给了一小块布。接着又问能做两顶、三顶……最后要求做五顶。裁缝为了作弄他,始终应允,结果做成的五顶帽子只能套住手指头。桑丘很聪明地判决两人都有错误。通过这个故事,教师使学生在笑声中理解了什么叫“概念”和“使用概念必须明确条件”这个抽象的道理。凡讲到比较抽象的内容,我们不妨先从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事例和现象入手,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得到启发,然后通过教师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引导,最终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化枯燥为生动
  在中学各科教学中,不少概念、原理都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不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先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实例入手,再加以解释;或结合所学的内容举些常见的例子,说明这些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如政治学科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等内容,学生很难理解。若是完全从理论上讲解,则难免枯燥呆板。有一位政治教师却处理得很好。他先讲了一段对比鲜明而令人动情的对话。那是上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期间的一个滴水成冰的严冬,美国一个煤矿工人家庭里有母子二人。儿子问母亲:“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还不生火?”母亲说:“因为我们买不起煤。”“为什么买不起煤?”“因为你爸爸失业了。”“爸爸不正是挖煤工人吗?”“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这段很能说明问题的对话,使学生们加深了对生产过剩的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致也就提高了。教师注意从身边的实例入手,就可以把枯燥的道理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现在有不少报刊还开辟了“身边的语文”、“身边的化学”等栏目,讲课时适当举例,学生会兴味盎然。比起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讲述,会生动得多。
  四、化分散为集中
  为了使某些要点好懂好记,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概括出“××问题××字要领”、“××原理(定律)记忆歌诀”等朗朗上口、易学好记的顺口溜,以便把分散的内容集中起来,这样记忆和学习的效果会好很多的。
  比如,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我们如果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关键,就会给文言断句带来方便。笔者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并编成了下面的口诀,让学生记住:“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在作文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013CZXX078。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三是学生首次接触系统的化学课程的时候,这一阶段不仅是学生学好化学入门、奠定化学基础的关键时期还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化学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的关键事情。在初三阶段的化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引导教学为主,不仅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还引导学生对化学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引导;教学方法;研究探索  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引导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学
初中古诗词阅读主要是对我们阅读古代诗词的能力进行评价,主要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语文新大纲提出了对中学生诗词赏析要求:“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赏析能力。  古代诗词,我们知道它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缩影,是诗人情感的倾泻,也是诗人智慧的结晶。正如孔子所说:“
摘要:俗语说,一滴水也能看见大海的色彩。一颗露珠也可以闪烁太阳的光辉。要使学生懂得,小事不小,只要重视观察,善于观察,只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是可以“以小见大”的。帮助学生练就一副机敏的“鹰眼”,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关键词:作文教学;培养观察能力;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作文都有一个突出的毛病,那就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已经广泛的用于教学领域,学校的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非常形象直观的讲述清楚过去很难描述的课程内容,而且学生可以更形象的去理解和掌握相应教学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自学,自考等。教学领域是最适合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领域。多媒体的辅助和参与将会使教学领域产生一场质的革命。下面就高中数学,谈谈我的看法。  一、目前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享受“说话乐,作文趣”,是学生敢于表达的动力。  一、说话表达,思维拔高尺度  教学对话是互动的、交往的,它强调师生、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使师生的认知、思想、情感在互动、交往中得到螺旋式的渐进与提升。其中表达是学生反映自我最强烈的声音。  1.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给学生信心和勇气,学会真诚的表达。一次,教研组在磨课后,推荐一位老师讲授《愚公移山》。完美的课堂活动在循序渐进,突然一个学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低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太多的问题:低年级的孩子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总是希望自己表现得更好,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一般是老师给了孩子交谈的机会,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孩子们不知道
让小草和大树共享阳光雨露,我们要让飞机按照飞机的速度飞,让燕子按照燕子的速度飞,让蚯蚓按照蚯蚓的速度爬。初中学段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普遍具有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的特点,每个学生的数学程度也不同,因此数学“走班制”教学是针对学生数学发展的不平衡和差异性,为了在班级在授课制的教育背景下有效地解决学生数学个体差异问题,解决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阅读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
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化学创新能力是进行化学创造活动获得创造成果的能力,是一般创造能力在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领域中的特征表现。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培养积极、主动、大胆的提问意识─创新的起点  传统教育观念及机械化教育方式影响了学生提问质疑的能力,课堂需创新,应将灌输式教授转化为“提问,合作探究,
摘要: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洛伦兹力与现代技术”“牛顿第一定律”及“比值定义法”的教学为例,得出物理教学中提问要问在关键处,问在分歧处,问在模糊处的建议,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 物理;有效 ;提问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