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清晨四点的人三声欢呼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在一首诗里说:“清晨4点没有人感觉舒畅。”是的,比如我很少在这个时候起床,我要么是酣然入睡,要么是熬了夜,刚刚入睡;只有特殊事情的人才会在清晨4点醒来,但那种感受一定不够舒畅。我平时很少看网上的体育频道,最近却在这种频道上无意间看到一个记者问“篮球天才”科比·布莱恩特:“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科比竟然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4点钟是什么样子吗?”这句话让我很感兴趣,我想知道洛杉矶清晨4点跟一个人的成功能有什么关系?实际上连勤奋敬业的记者也不知道早上4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科比就自问自答:“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也不太清楚。但这没有关系,你说是吗?每天早上4点,洛杉矶仍然在黑暗中,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矶街道上……”
  科比讲到这里,我终于意识到清晨4点为什么跟科比的成功有关系,身为一名篮球运动员,他坚持每天清晨4点就起床,除了去做体能训练和投篮练习,还能做什么?据科比自己讲,他这样坚持了一天又一天,洛杉矶清晨4点的黑暗始终没有改变,而他却逐渐发生了变化,就好像光明一点一点地来到他的人生里,让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变成一个万众瞩目的明星。
  “10多年过去了,洛杉矶早晨4点的黑暗仍然没有改变,但我已变成了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科比说。
  此话不假,今天的科比仍然能够在比自己年轻10岁的年轻队员头上扣篮,并创造出单场比赛夺得81分的个人记录。即便是在训练房中,他的投篮命中率也并不随意:以前他的目标是每天不投中800个球绝不停止,后来在同样的时间里,他已经能够命中1000个球,达不到这个目标同样绝不停止。
  科比的话让我深受感动,一个追求事业成功的人就应该这样勇于在黑暗的清晨4点奋力打造自己的“光明”,让自己在黑暗中发热、点燃、淬火,最终如一把宝剑在苏醒过来的时间中光华四射,“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最可贵的是,在成为篮球明星后,科比仍然能够在“没有人感觉舒畅”的清晨4点起床坚持训练,似乎自己仍是当初走边清晨4点黑暗中的无名练习者。
  科比自己是这样讲述的,其他人当然也有见证。罗伯特·阿勒特是一位知名的体能训练师,他在2013年4月出了一本书《我和科比的训练故事》,其中讲道:
  在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罗伯特和美国男子篮球队一同来到拉斯维加斯集训。在队员们合练的前一个晚上,罗伯特忙了一天,正准备上床休息。这时候是清晨三点半,他的手机竟然响了起来,原来是科比,他在电话那头客气地问:“我想知道,你能否帮我做点体能训练?”科比的请求真诚而热忱,没有一点大牌球星的架子,当然他并不知道罗伯特正要休息。罗伯特没有拒绝,来到训练馆,却吃了一惊:科比早已到达训练馆,而且自己练得浑身是汗,简直像刚从水里爬出来!在罗伯特的指导下,科比一直训练到早晨6点。罗伯特有些坚持不住,两人只好分别,而科比则继续去练习投篮。当天上午11点,罗伯特去训练馆指导全队合练,竟然发现科比仍然满头大汗在练习投篮。罗伯特特别感动,问:“你什么时候结束?”科比投出手中的篮球,一下命中,这是他当天投中的第800个球,然后回答:“这不就结束了。”
  这个小故事并不是科比刻意表演给罗伯特看的,实际上自从进入NBA后,科比每天都这样做,不过并不是每天都有体能训练师给他做指导。
  有关科比的报道可以从励志方面来理解,这无疑又是一个“天才出于勤奋”的典型例子,我却仍想引用辛波斯卡的诗句来结束这篇文章:“如果蚂蚁在清晨4点感觉不错,我们就给它们三声欢呼。”在我看来,清晨4点的“蚂蚁”更需要鼓励,在他们实现梦想之前,在迎来光明之前,我们更应该给他们“三声欢呼”。
  (摘自《中国青年》)
其他文献
春天,在塞北想起江南。慢慢清晰并浮现出的是那些春光里的老人。昨日青青,今日苍苍,韶华白首之间,是漫长一生?还是恍然一瞬?  晨晓  四时的情趣,春天的晨晓最好。暗夜在天边的微光里醒来,飞鸟在朦胧的树影里醒来,人们在昨夜的落花里醒来。大地上,黑色渐渐隐去,绿色依稀蔓延。  火车在光影的交错中飞奔,开往江南的春天。一站站停停走走,穿过长长的隧道,越过茫茫田野。从乍暖还寒到春意盎然,从苍凉到翠绿。空间的
期刊
他是腾讯中的传奇人物,他鼓捣出的微信,诞生仅两年多,注册用户已突破3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到底是怎样的牛人?  曾是“无业游民”  1987年,18岁的张小龙从湖南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系里有几台当时还比较罕见的电脑,他经常整天坐在电脑前,玩得如痴如醉。一位姓向的教授曾经发明过一个“肿瘤诊断仪”,张小龙帮他编写过仪器的数据库。此举让他受到很多同学的崇拜。  1994年获硕士学位后,他到
期刊
十几年前,土地不像现在这般金贵和僧多粥少。如今即使家在农村,也只一人困守屁帘儿大的一块,上面插花一样间作套种,力求做到地尽其用。而那时候,大片大片的棉田,动辄绵延十几亩。绿油油的棉株,撑开巴掌大的叶子迎风招展,外行人看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只有内行——包括我一眼看去,就颔首曰:“嗯,该修理了。”  说来惭愧,身为农家子弟,我浇地改不了地畦,打药背不动药筒,去捉虫也能被发育良好、身材丰满肉虫子吓
期刊
核心提示:1937年3月,西路军余部2000余人向石窝挺进。妇女团余部担负掩护总部向石窝山撤退的任务。敌人以大股兵力扑来,突然遭到妇女团的迎头痛击。敌人再次攻击时,妇女团战士用枪托、大刀、匕首、木棒、石头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有的赤手空拳把敌人的眼珠抠了出来,有的用嘴把敌人的耳朵、鼻子咬了下来。几经肉搏,终因寡不敌众,妇女团大部牺牲在敌人的马刀之下。  红四方面军的到来,对川陕地区的妇女来说,犹如黑
期刊
第一次见到珍珠是在11岁那年的暑假,从小在山区长大的我去表姐家玩,表姐生活在海边。有一天,表姐给了我一颗珍珠,非常漂亮的一颗珍珠,我很喜欢,就问表姐:“这珠子是什么变的呀?”表姐说:“是沙子变的。”我很惊讶,“沙子变的?不可能啊!我家门口有那么多的沙子,我没看见哪粒沙子变成了珍珠啊!”表姐笑笑说:“真的是沙子变的,所有的珍珠,都曾经是一粒沙子。”渐渐地长大了,我终于知道表姐并没有骗我,所有的珍珠,
期刊
男人和女人去很远的城市送货,正在返程的途中。他们坐在一辆加长半挂货车的车厢里,男人在驾驶位上专心地开车,女人则倚在一旁的座位上打盹。  突然男人碰碰女人说,你快醒醒!女人睁开眼,不解地看着男人。男人说你还记得我们来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一条很深的水沟吗?女人惺忪着眼,她问哪里。男人说就在前面,大概六百米远的地方。等到了那里,我喊一声“跳”,你就跳下去。记着,要快,跳进水沟!别的什么也不要管!  女人这
期刊
曲里拐弯的人生旅途  谷建芬的父母是从山东威海漂洋过海到日本谋生的。在日本出生的谷建芬最初并不知道自己身上流淌的纯正的中国血统意味着什么。1942年的一天,年仅7岁的谷建芬无忧无虑地坐在日本大阪的一家小店门前,香甜地吃着小饼。母亲疯了一样地冲过来,抱起她就往码头跑。年幼的她问妈妈要去哪儿,妈妈说“回国”,她又问“什么国”,幼小的谷建芬并不懂得中国是自己的祖国。坐了几天的轮船,一家人终于在一个码头下
期刊
母亲住院,与乡下来的齐嫂邻床而居。齐嫂是个胖胖的中年妇女,据说患的是先天性心脏病,病情用科学术语说起来很绕嘴,用通俗的说法,就是心脏缺了一瓣,如果再不手术,就会要命。  齐嫂并不是不怕死,但一听医生说要10万元医药费,死顿时就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她无论如何都不愿在医院再呆下去,呼天喊地要赶紧出院,她说:哪有那么严重?我出生时,医生说我活不到10岁;我活过10岁,医生说我不能结婚;等我结了婚,医生又
期刊
他来自意大利乡下,他是何时以何种方式来到美国的,我不得而知。但有一天,我在我家车库前碰到了他。他又高又瘦,说一口很难让人明白的英语。“我割你家的草坪。”他这样对我说。我问他叫什么名字。“我叫托尼·特里维塞诺。”他答道,“我割你家的草坪。”我告诉他,我雇不起园丁。他又说:“我割你家的草坪。”然后就走了。我心中不禁有了一点愧疚,人家肯定是工作难找才求到我的,我怎么能拒绝人家呢?  晚上,我下班回到家,
期刊
史博是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音乐家之一,他从小热爱音乐,18岁就进入了当时最为著名的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交响乐指挥。当时的音乐学院每天都有两堂体力课,因为在这之前的100多年里,指挥并没有什么象征性的工具。有的乐队指挥喜欢用脚蹬地,踏出节奏;有的则喜欢挥动手绢。而当时最为流行的,是用一种重达10来斤的铁棒指挥,指挥师提着铁棒按着节奏捅地面,发出“砰砰砰”的声音。  所以,当时的乐队指挥每完成一场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