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习作的要求是:"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作文是自己语文学习中最头痛的内容,说违心的话,编虚构的故事可能早已成为应对作文的最好办法。本文主要结合自己作文教学实践中看到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以及自己采取的一些对策,希望能够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等结合起来,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写作,写出每一个学生自己真实的生活,体现对生活的真正感悟,表达自己对生活中的人、事、景的真实情感。
关键词:作文教学问题与对策 真情感悟 本真表达
正文
如何使学生的作文由被动转为主动,让孩子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学作文呢?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必须在“真”字上下工夫,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顺应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让学生写真话、言真情。教师积极创立“快乐作文大本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境中表露真实情感,展现真实个性,放飞美好童心。
一、关注生活,积累“真素材”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学生作文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我们认为拓展作文素材的积累空间是决定学生自由快乐表达的重要基础。
我们都知道,教材中设置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是按一定的系统、写作知识技巧布点设计的,作文不是单靠教师指导就能学会的,学习写作的功夫全在课外。世界上的大文豪,还没有一个是因为从小接受了严谨的、系统的、人为设置的写作技能技巧的训练而造就的。莎士比亚自学成才,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都是学法律的,高尔基只上过三年学,鲁迅则是学医出身的。由此可见,丰富的知识、经验、阅历、感受,才是写作最重要的根基。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尽管大自然奥妙无穷、社会生活色彩斑澜,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但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因此,要善于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亮点: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摄像”,多角度地去看,真实记录,如观察一朵花,除了看花的颜色,花瓣的形状外,还要看看花瓣上浅浅的纹路,柔嫩的花蕊,新开的花儿和枯落的花儿之间的区别。二是引导学生学会用耳朵“录音”,静听庄稼的拔节,秋虫的呢喃……三是引导学生学会用双手“复印”,鼓励学生去摸一摸春天的树叶,感受生命的轻柔,摸一摸爬行的蚯蚓,让他们去感受生命的灵动。四是鼓励学生用鼻子去“品味”,闻一闻花的芳香、泥土的清新、雨水的尘微、阳光的味道……五是引导学生学会用心灵去“感受”,感悟生活中的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离开了生活,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我平时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例如,有一位学生的小练笔中写到树洞中的小蚂蚁,写到它们觅食的生活。从这可以看出孩子平时善于观察,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许多写作的素材。
二、让学生的“平时练笔”成为一方乐园。
我们十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与积累。写作训练的重心从课内移向课外,与课堂作文相比,我们更注重学生平时的练笔、日记、周记等。让这一片园地成为学生“袒露童心”、“体验童趣”、“抒写童话”、“释放童真”的乐园。在这一片乐园中,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与积累、个性与特长,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把写作的自由与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写作的自由与快乐,正如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捷克诗人塞弗尔特所说的:“我为能感到自由而写作。”如此以来,学生习作内容的宽泛且不必说,表现的形式也百花齐放,记叙、说明、议论有之,散文、童话、小诗、故事有之,漫画、连环画有之,研究报告、设计方案也有之。
例如: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会把作文“日记化”,日记就如学生生活的一扇窗,让我从中领略每个孩子的不同世界。关于日记我注意做了以下两点:
(1)、鼓励图文并茂。学生边画边写,更有趣味,也激励学生在生活中细处着眼,细处观察。
(2)、及时反馈评价。与课外阅读一样,每星期开设日记交流课。心理学告诉我们,反馈的时效性是反馈的生命,反馈越及时,也就越能有效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完成下一篇日记的热情。其中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游黄山》,这篇作文千字以上,内容精彩。当此生读完,其他学生马上鼓掌,这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对水平后进的学生运用“纵向比”,总是用“你比以前哪个方面有进步了”这样的语句来评价学生。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因此每位学生都乐于写日记,喜欢写日记,以至于写日记成了孩子情感宣泄的需要。
三、从保护学生的习作激情出发,学会童心评价。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存在的价值得到别人的认可,得到社会的认可。作为具有强烈表现欲的学生来说,自然也不例外。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学生价值的认可。学生总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认可,得到老师的赏识。所以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文。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训导者、审判者的角色预设,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兄长,以至朋友的地位,蹲下身来把童心融进小学生的作文中,用孩子的眼光去读小学生的作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作文中反映的思想,细心揣摩孩子的心理,赏识孩子的作文。教师把对孩子习作的批阅过程视作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对话,关注孩子流露出的愉悦、幸福、迷茫等独特感受,并动情地写下了自己或欣慰或激励或警示的话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陶行知全集》卷四538-539页,《创造的儿童教育》)”用童心去欣赏学生的作文,每一篇都有它的可取之处,我们会惊喜地发现一个又一个闪光点,这种成功的愉悦,对我们自身来说也是一种享受。师生真正平等对话,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刺激了表达、向老师倾诉心声的欲望,增强了写作的信心,保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创作的热情。
教育家魏书生建议:“对待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这个建议很有道理,因为多表扬可以使学生感到前途光明,充满自信,适度的批评又可以帮他拨正航向,使学生头脑清醒。老师作为学生的兄长、朋友、知已,他的善意的、发自内心的批评帮助,学生是很乐意接受的。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让我们激活作文课堂,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利用多种途径,开拓学生的思路,搞活训练形式,创造生动活泼的作文气氛,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如我们的生活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让学生的作文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性情的真实抒发,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陶行知全集》
关键词:作文教学问题与对策 真情感悟 本真表达
正文
如何使学生的作文由被动转为主动,让孩子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学作文呢?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必须在“真”字上下工夫,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顺应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让学生写真话、言真情。教师积极创立“快乐作文大本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境中表露真实情感,展现真实个性,放飞美好童心。
一、关注生活,积累“真素材”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学生作文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我们认为拓展作文素材的积累空间是决定学生自由快乐表达的重要基础。
我们都知道,教材中设置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是按一定的系统、写作知识技巧布点设计的,作文不是单靠教师指导就能学会的,学习写作的功夫全在课外。世界上的大文豪,还没有一个是因为从小接受了严谨的、系统的、人为设置的写作技能技巧的训练而造就的。莎士比亚自学成才,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都是学法律的,高尔基只上过三年学,鲁迅则是学医出身的。由此可见,丰富的知识、经验、阅历、感受,才是写作最重要的根基。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尽管大自然奥妙无穷、社会生活色彩斑澜,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但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因此,要善于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亮点: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摄像”,多角度地去看,真实记录,如观察一朵花,除了看花的颜色,花瓣的形状外,还要看看花瓣上浅浅的纹路,柔嫩的花蕊,新开的花儿和枯落的花儿之间的区别。二是引导学生学会用耳朵“录音”,静听庄稼的拔节,秋虫的呢喃……三是引导学生学会用双手“复印”,鼓励学生去摸一摸春天的树叶,感受生命的轻柔,摸一摸爬行的蚯蚓,让他们去感受生命的灵动。四是鼓励学生用鼻子去“品味”,闻一闻花的芳香、泥土的清新、雨水的尘微、阳光的味道……五是引导学生学会用心灵去“感受”,感悟生活中的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离开了生活,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我平时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例如,有一位学生的小练笔中写到树洞中的小蚂蚁,写到它们觅食的生活。从这可以看出孩子平时善于观察,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许多写作的素材。
二、让学生的“平时练笔”成为一方乐园。
我们十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与积累。写作训练的重心从课内移向课外,与课堂作文相比,我们更注重学生平时的练笔、日记、周记等。让这一片园地成为学生“袒露童心”、“体验童趣”、“抒写童话”、“释放童真”的乐园。在这一片乐园中,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与积累、个性与特长,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把写作的自由与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写作的自由与快乐,正如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捷克诗人塞弗尔特所说的:“我为能感到自由而写作。”如此以来,学生习作内容的宽泛且不必说,表现的形式也百花齐放,记叙、说明、议论有之,散文、童话、小诗、故事有之,漫画、连环画有之,研究报告、设计方案也有之。
例如: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会把作文“日记化”,日记就如学生生活的一扇窗,让我从中领略每个孩子的不同世界。关于日记我注意做了以下两点:
(1)、鼓励图文并茂。学生边画边写,更有趣味,也激励学生在生活中细处着眼,细处观察。
(2)、及时反馈评价。与课外阅读一样,每星期开设日记交流课。心理学告诉我们,反馈的时效性是反馈的生命,反馈越及时,也就越能有效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完成下一篇日记的热情。其中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游黄山》,这篇作文千字以上,内容精彩。当此生读完,其他学生马上鼓掌,这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对水平后进的学生运用“纵向比”,总是用“你比以前哪个方面有进步了”这样的语句来评价学生。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因此每位学生都乐于写日记,喜欢写日记,以至于写日记成了孩子情感宣泄的需要。
三、从保护学生的习作激情出发,学会童心评价。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存在的价值得到别人的认可,得到社会的认可。作为具有强烈表现欲的学生来说,自然也不例外。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学生价值的认可。学生总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认可,得到老师的赏识。所以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文。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训导者、审判者的角色预设,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兄长,以至朋友的地位,蹲下身来把童心融进小学生的作文中,用孩子的眼光去读小学生的作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作文中反映的思想,细心揣摩孩子的心理,赏识孩子的作文。教师把对孩子习作的批阅过程视作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对话,关注孩子流露出的愉悦、幸福、迷茫等独特感受,并动情地写下了自己或欣慰或激励或警示的话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陶行知全集》卷四538-539页,《创造的儿童教育》)”用童心去欣赏学生的作文,每一篇都有它的可取之处,我们会惊喜地发现一个又一个闪光点,这种成功的愉悦,对我们自身来说也是一种享受。师生真正平等对话,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刺激了表达、向老师倾诉心声的欲望,增强了写作的信心,保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创作的热情。
教育家魏书生建议:“对待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这个建议很有道理,因为多表扬可以使学生感到前途光明,充满自信,适度的批评又可以帮他拨正航向,使学生头脑清醒。老师作为学生的兄长、朋友、知已,他的善意的、发自内心的批评帮助,学生是很乐意接受的。
布鲁诺说过,“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感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让我们激活作文课堂,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利用多种途径,开拓学生的思路,搞活训练形式,创造生动活泼的作文气氛,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如我们的生活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让学生的作文不再是苦思冥想地编造,而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性情的真实抒发,是他们心泉的自然流淌。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陶行知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