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防卫过当的界定标准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ymm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该条涉及的主要内容为防卫过当的界限问题,但过于原则、抽象,缺乏具体的标准。本文对防卫过当的法律概念、各国的立法例以及判断标准作出分析,指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界定标准应当为“重伤以上”,并对防卫过当提出了合理的界定。
  关键词:防卫过当;正当防卫;重伤
  
  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含义,与1979年的旧刑法相比对公民实施防卫行为加以了扩张,在鼓励公民更好地利用防卫权,保护合法权益方面,其积极意义是明显的,但由于立法过于简略,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也造成了在正当防卫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困惑。
  
  一、防卫过当的含义和各国的立法例
  
  (一)防卫过当的含义
  根据刑法第20条第2款的规定,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其含义为:
  1、防卫目的的正当性。防卫人进行防卫是为了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其目的是出于反击和制止正在实施的不法侵害,这是防卫过当发生的前提条件。实际上,防卫过当符合正当防卫的前四个条件,仅仅是不符合第五个条件。防卫过当应具备正当防卫的前四个条件,即正当防卫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和主观条件,这四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能成立防卫过当,而是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如挑拨防卫、假想防卫、防卫不适时等。
  2、第二层含义,是指防卫人虽然出于正当防卫的目的,但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
  我国刑法学界,关于防卫过当的理解,大致有以下三种观点:
  1、行为过当说。认为防卫过当行为是造成不应有损害的原因.而不应有的损害是确定防卫过当行为的客观依据,凡是行为过当的,必然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凡是造成不应有的损害,莫不是行为过当①。
  2、结果过当说。认为防卫过当有三个特征,即行为的防卫性、防卫行为的过当性及结果的过当性。防卫行为是否过当,要以是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来衡量。因此,防卫过当的不应有的损害为其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防卫行为是结果犯②。
  3、行为结果过当说。认为防卫过当的表现形式是行为过当与结果过当的统一,仅有行为过当或仅有结果过当均不能构成防卫过当③。
  (二)各国关于防卫过当的立法
  关于防卫过当的规定,各国刑法表述有所不同:
  1、日本刑法第36条第2款规定,防卫过当是“超过防卫限度的行为。”在日本刑法中,防卫过当被称为过剩防卫。主要有以下两种:(1)质的过剩防卫与量的过剩防卫④;(2)故意的过剩防卫与过失的过剩防卫⑤。
  2、法国1994年刑法典第122-5条规定“在本人或他人面临不法侵害当时,出于保护自己或他人正当防卫之必要时,完成受此所迫之行为的人,不负刑事责任,但所采取的防卫手段与侵害之严重程度之间不相适应之情况除外。为制止侵害某项财产的重罪而完成除故意杀人之外的防卫行为在此种行为系实现目的所绝对必要,所采取的防卫手段与犯罪行为之严重程度相一致时,完成该防卫行为的人不负刑事责任。”⑥
  
  二、我国法律关于防卫过当的判断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刑法关于防卫过当的判断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现行刑法为了更好的鼓励公民行使正当防卫的权利,对“79年刑法”作了较大修改,把防卫过当的判断标准定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⑦
  修订后的刑法将防卫过当规定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意在强化必要限度内的防卫损害亦即合法损害的范围,摆脱以往司法实践中对防卫损害衡量尺寸的苛求所构成的羁绊,以鼓励广大公民充分行使正当防卫权利。同时,也为司法机关具体认定防卫是否过当提供一个相对明确的判断标准——只有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才可认定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才能认定为防卫过当。
  所谓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是指从双方行为性质、手段、强度的比较看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制止不法侵害行为而对不法侵害人所必须实行的侵害,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死亡等不必要的严重后果。可见“明显”和“重大损害”是防卫过当的构成要件。新刑法比较具体地规定了正当防卫限度的标准,但在司法实践中对防卫限度的确认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防卫环境
  正当防卫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发生的,因此当防卫强度超过侵害强度时,往往也与防卫环境有关。
  首先是与防卫时间有关。不法侵害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还是发生在夜深人静之时,对防卫人精神上的威胁显然有所不同。发生在夜间的侵害,更容易激起防卫人的心理恐慌,以致于在采取防卫行为时,不易控制其防卫强度,因此对不法侵害人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是难免的,应当认定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其次是与防卫地点有关。防卫地点一般是不法侵害的发生地点,而犯罪分子往往精心选择那些偏僻人稀的环境,对这种情况下的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其防卫环境显然要恶劣一些。因此,在防卫地点不利于防卫人的场合,防卫人在正当防卫中对不法侵害造成较重的损害,即使其防卫强度超过了不法侵害的强度,也可以说是必需的。
  2、不法侵害的突发性
  不法侵害是突然发生,还是慢慢发生,防卫人的情绪反应是不一样的,前者显然比后者激烈,这无疑影响到防卫人随之采取的防卫行为,因为防卫人在猝不及防的突然袭击下,往往无暇考虑对方的不法侵害强度,只能一心抵御侵害,因此往往导致较重的侵害强度,应该认为是难以避免的,不应认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三、对现行法律关于防卫过当判断标准的看法与意见
  
  我国刑法已经从立法上作出了可以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规定,防卫行为同不法侵害行为,在性质、手段、强度和后果之间,可以明显超越,而不强求要基本相适应,对于新的立法规定,学界一般认为,它在继续强调防卫行为的目的性的同时,通过增加“明显超过”和“造成重大损害”等字眼,显然拓展了防卫行为的正当性范围;具体地讲,就是取消了要求防卫行为在手段、强度及损害后果上与侵害行为基本相适应的限制,明确肯定了“超过”的合法性。对于徒手侵害行为,一般情况下可以要求防卫人尽量不动用锐器致人重伤或者死
  亡。⑧但这一通常情况并不排斥特殊情况下防卫人使用锐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接下去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对防卫过当判断标准的看法和意见:
  (一)判断防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的标准:
  笔者认为,对于防卫是否超过必要限度的把握,关键在于准确认定防卫损害是否为足以有效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以及是否属于明显的不应有的重大损害。
  应当说,“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实质是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一体两面。“造成重大损害”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具体表现;“超过必要限度”是“造成重大损害”的判断标准。也就是说,“并不存在所谓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但没有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换言之,只是在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下,才存在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问题;不存在所谓的‘手段过当’而‘结果不过当’或者相反的现象”。
  (二)判断是否造成重大损害的标准:
  笔者认为这里所谓“重大损害”,就最为普遍的对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所造成的防卫损害结果而言,这种损害结果应当以重伤以上作为认定标准,即认定“重大损害”的起点应当为重伤。换言之,只有当防卫造成了不应有的重伤和死亡结果时,才可视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重大损害”。理由是:
  第一,从法律规定分析,现行刑法第20条第2款明确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那么,何谓“明显超过”?笔者认为,在对暴力侵害实施防卫行为的案件中,“明显超过”的标准应当尽量排除主观认定的随意性,而直按照法定标准予以评价。各种人体的伤害程度都可依法被鉴定为轻微伤、轻伤或者重伤。根据三种伤害等级的划分及法律规定,笔者认为如果侵害行为只有造成轻伤的可能性,防卫行为造成一般重伤的,应该认定为“超过”,造成他人肢体残废或死亡的,则应认定为“明显超过”。因而从法律规定而言,“明显超过”的标准起码是重伤的结果。
  第二,在我国刑法中,除第20条第2款有关防卫过当的规定外,均未出现对“重大损害”的规定。但是在刑法分则中的一些条文里,“重伤”这一特定的损害结果是与其他“重大损失”并列规定的,如刑法第115条所规定的“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此类规定表明,“重伤”是法律所规定的“重大”损失(损害)的一种表现,而与另一种表现即死亡相比,重伤应当属于“重大”损失(损害)的最低起点。
  第三,从防卫的目的性来讲,防卫行为是为了阻止不法侵害的进一步发生,只是造成的不法侵害人轻伤害的结果,往往并不足以阻止不法侵害行为的继续实施(进行)。所以从防卫者的立场来评判不法侵害的危害性大小,只能根据一般人的知识水平所能认识到的、客观上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来评判,而不能以侵害行为实际造成的危害后果来判断。
  正确理解和确定“防卫的必要限度”实际就是正确把握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实质和具体标准。从本质上讲,必要限度就是以防卫行为足以制止住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为必需的限度。对于防卫手段来说,其力度大于侵害力度是合理的,但防卫并非没有任何限制,“足以制止住不法侵害所必需”,本身就是限制,这也正是刑法规定的“必要限度”。
  将防卫限度的评价对象集中于防卫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只要没有造成“重大损害”的,或者虽然造成了重大损害,但与侵害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相比较并非是“明显超过”的,都属于正当防卫。这样就既克服了上述要求防卫人须作复杂判断的“苛求”之弊,同时又使防卫行为“适当”与“过当”的限度标准获得了统一的评价,因而是可取的。
  综上所述,防为过当的界定标准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这里所谓“重大损害”,就最为普遍的对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所造成的防卫损害结果而言,这种损害结果应当以重伤以上作为认定标准,即认定“重大损害”的起点应当为重伤。换言之,只有当防卫造成了不应有的重伤和死亡结果时,才可视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重大损害”。但如果是为有效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的损害的,就应当认为是正当的合法的防卫行为。如果防卫行为不是一般超过而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则属于防卫过当。
  
  注释:
  ① 参见陈兴良著:《正当防卫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23页。
  ② 参见甘雨霈主编:《刑法学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55页。
  ③ 参见卢云华:《试论正当防卫》,载《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版,第206页。
  ④ 参见(日)大谷实著:《刑法总论讲义》,成文堂1994年版,第273页。
  ⑤ 参见(日)大谷实著:《刑法总论讲义》,成文堂1994年版,第273页。
  ⑥ 参见高铭暄主编:《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第164页。
  ⑦参见彭卫东著:《正当防卫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⑧ 参见张成法主编:《刑法的修改与适用》,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年版,第345页。
  
  参考文献:
  [1]陈兴良著:《正当防卫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甘雨霈主编:《刑法学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卢云华:《试论正当防卫》,载《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版。
  [4](日)大谷实著:《刑法总论讲义》,成文堂1994年版。
  [5]高铭暄主编:《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
  [6]彭卫东著:《正当防卫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张成法主编:《刑法的修改与适用》,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市场经济社会中,信任危机日益凸显,这使得信任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考察吉登斯信任观的利弊得失,在此基础上分析与重审缓解当代信任危机问题路径已经迫在眉睫,并探寻当代信任危机问题给我们带来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吉登斯;信任;风险;制度    我国正经历着社会经济运行方式与日常生活交往方式的转向变革。这种转型变革,不仅仅是一种事物、环境、制度
期刊
舞蹈是一门艺术,它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增强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情感,加强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什么是幼儿舞蹈呢?那就是用幼儿身体动作、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结合的综合手段,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幼儿歌舞。幼儿歌舞主要是提供幼儿自娱和对幼
期刊
摘要:江苏省南通市、昆山市锦溪镇“博物馆群”的兴起,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文化现象”。双向互动、机制创新成为该现象的重要特点。在保存“原生态”基础上的集聚与发展应成为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博物馆群;双向互动;机制创新    在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我们一方面看到以农耕社会为特点的、表达乡村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民间文化的式微乃至消失,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部分城市
期刊
案情介绍:  朱某是我校英语专业的一名学生,入学时获新生奖学金。2008年5月12日,无情的汶川大地震吞噬了许多人的生命与希望。朱某的家乡正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四川省北川县。灾难在大家毫无准备的时刻降临,朱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努力和家里取得联系,可是通讯线路的中断使她陷入了恐慌。经过了两天难以想象的煎熬后,朱某终于和家里取得了联系,被告知父母没有生命危险,亲戚却有多人不幸罹难,加上家里
期刊
摘要:本文回顾了上个世纪以来经济学领域中出现的诸多理论成果,介绍了会计的发展历程,并有效地把经济学理论和会计理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分析、概括了这些经济学理论对会计理论的促进关系。同时,笔者认为经济学已经渗透到了会计学的各个领域,经济学理论在会计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后的会计研究中应加大对经济学理论的借鉴,但另一方面,会计学不应受限于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会计学视野中的经济学应该是一种解释会计现象与拓
期刊
摘 要:职务犯罪是腐败的突出表现,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危害尤其严重。我们要在坚决查办案件的同时,加强对职务犯罪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强化预防职能,探索预防对策,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职务犯罪  关键词:职务犯罪预防;和谐社会    腐败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是腐败的极端表现形式。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充分认清职务犯罪对和谐社会的严重
期刊
物业管理在我国部分发达地区方兴未艾,在有些地区则是刚刚起步,这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其发民势头迅猛,发展前景好,我认为,要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认识物业及物业管理概念的涵义    物业是单元房地产的称渭,是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附属设施以及相关的场地,可以是整个住宅区,也可以是单体的房屋,包括高屋与多层住宅区、综合大楼、写字楼、商业大楼、旅游宾馆、标准工业厂房、
期刊
摘要:农村和谐社区是农村社会治理模式的最新发展,开展农村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实现基层民主政治。农村社会作为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时大力提倡开展农村和谐社区建设,无疑对提高我国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快和谐社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和谐社区;农村社会    一、农村和谐社区的基本涵义    1、农村和谐社区的提出背景  在党
期刊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企业的不断发展,网络财务应运而生。网络财务的应用对电子商务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电子商务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在其应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网络财务;电子商务企业;积极作用;问题    一、网络财务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积极作用    (一)网络财务拓展了财务管理的空间  电子商务企业利用网络可对所有的分支机构
期刊
摘要:如何培养产学研结合的、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结合实际,作者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初步形成了以学校、社会紧密结合,资源共享为基本形式;以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培养重点;采取课堂教学与专业岗位训练、职业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尽管还不完善,但对于更好地解决人才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