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区活动是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利用这一教育途径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交往等大量活动机会,充分让幼儿在活动中表现自己,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近年来,活动区活动日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但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对活动区的指导出现了一些偏颇现象:一是教师放任自流,完全让幼儿自己玩;二是教师干预过多,从活动主题的确定、情节的安排,一直到活动过程,主要都由教师决定。这两种极端都没有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有失活动区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如何指导活动区活动呢?我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观察再先,制定计划在后
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观察是教师进行活动指导的起点,通过观察,教师可及时掌握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动向。如:幼儿对活动感兴趣是什么?活动中是否积极地投入?能否遵守活动规则等等。通过对这些的观察,教师就能从中获取有关活动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所实施的教育作出评估,以此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教育目标和活动区,更换活动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2.1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前提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所以他们的生活经验缺乏,所以,我就利用安静游戏的时间,休息时间,丰富幼儿各个方面的知识。如:为了培养他们的角色意识,我会提一些问题,你的家里都有谁?你的爸爸妈妈在家都会做些什么?我们周围都有哪些职业?你见过他们怎样工作的吗?……通过以上的提问,不仅让幼儿对他们以有经验有一个回顾,同时可以增添更多新的知识经验,并能够很快的运用到游戏中去。
2.2 逐步实现目标
在游戏区指导时,我将一个目标分成几个小的目标来完成。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每个目标又是有层次,由潜入深的。如:九月份的角色区的目标就是培养他们的角色意识,分期目标是让幼儿学会分配角色,扮演角色,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就会有意识的往主目标上引导,从而有计划的完成目标。
3.积极参与指导
教师在活动区游戏中是双重角色身份,幼儿由于年龄小,能力差,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较强,作为环境的核心的成人-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作用是非常的大的,教师参与幼儿的游戏,不不一定意味着影响干涉幼儿的游戏,教师参与幼儿一起游戏,可以缩短成人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具体深入的了解幼儿的最好时机。
3.1 正确使用活动材料的指导
活动材料既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又是幼儿现实世界和想像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幼儿获得各种技能的源泉。所以,在每一个活动区域,教师都必须根据教育目标、幼儿兴趣和认识发展规律,分层次地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成品、半成品及废旧材料。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幼儿正确使用这些材料。成品活动材料,如操作区的剪刀、餐厅的炊具等,应先教给幼儿正确的使用方法,然后再让幼儿自由选择,通过操作让他们去感知、体验、思考,发现问题,从而获得一些基本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小超市"活动中,老师可指导幼儿利用糖纸、泡沫、旧挂历、蛋类盒、瓶盖等废旧物品,制作糖果、服装、糕点等充实商店商品。这样既充公发挥了活动材料的作用,又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2 优化心理环境的指导
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感到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兴趣,增强自信心、发挥主动性、 创造性。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区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幼儿,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指导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幼儿的词汇,帮助幼儿掌握人际交往中的规则、行为,如:进活动区的规则(该活动区人员已够,就应另选活动区),分配角色的规则(自愿选择,不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等),使用材料的规则(不在朋友手上夺取)等。同时还应提醒幼儿在活动中要团结友爱,相互谦让,相互协作,共同进步,使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愉快地参加活动,而且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3.3 深入活动区指导
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教师以参与者角色身份指导活动,这是最自然、最有效、最受幼儿欢迎的指导方法。尤其新出现的活动区,幼儿往往不知道如何去玩,这时,教师就应深入活动区进行指导。对于不同的活动区,教师应以不同的身份参与,灵活机智地指导活动的开展。如交往性的活动区(餐厅、医院等)教师就可以以服务员、顾客、医生、病人等身份参与进行指导;益智区、美工区之类的活动区,可以以教师身份深入指导。这样,既加深了幼儿对活动区性质的认识,又促进了活动的不断深入发展。
3.4 因人施教,个别指导
如有的幼儿性格内向,交往能力差。教师就应先引导他们到娃娃家去作客、到商店去购物,鼓励他们大胆和朋友说话,当他们能够和朋友交谈时,又可引导他们到娃娃家去扮演爸爸妈妈,到商店去扮演售货员。增强其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使其在原有水平是得到发展。
4.游戏规则的建立
活动区的游戏虽然是为幼儿提供了较充分的自主行为条件,幼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自己做主,选择游戏类型,选择游戏材料与伙伴,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从而促进自主性的发展,但是活动区的开展也同样离不开游戏规则的建立与执行。
使幼儿了解规则的作用,将游戏规则的建立作为其自身需要,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共同建立规则,并认真执行和遵守。建立规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要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5.鼓励家长协助教师组织活动区活动
家长的协助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数学活动区活动。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定期以小报形式告知家长;投放了哪些活动区材料,每种材料可以促进幼儿哪方面能力的发展,每个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的表现如何,家长可以在家里做些什么来配合教师等等。从而有效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
6.评价游戏
游戏结束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可以对幼儿执行游戏规则的情况做小结,表扬肯定积极的行为。也应注意对游戏活动的质量予以评价鼓励,如对幼儿有哪些新的玩法,新创意等。教师还要进一步提出深入开展游戏的新要求,激发幼儿新的需要。同时,对于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行为规则方面的问题,可引导幼儿加以讨论,明确认识,并共同寻求改进的措施等。教师应以正面引导为主,注意树立榜样,发挥极力作用。
1.观察再先,制定计划在后
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观察是教师进行活动指导的起点,通过观察,教师可及时掌握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动向。如:幼儿对活动感兴趣是什么?活动中是否积极地投入?能否遵守活动规则等等。通过对这些的观察,教师就能从中获取有关活动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所实施的教育作出评估,以此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教育目标和活动区,更换活动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2.1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前提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所以他们的生活经验缺乏,所以,我就利用安静游戏的时间,休息时间,丰富幼儿各个方面的知识。如:为了培养他们的角色意识,我会提一些问题,你的家里都有谁?你的爸爸妈妈在家都会做些什么?我们周围都有哪些职业?你见过他们怎样工作的吗?……通过以上的提问,不仅让幼儿对他们以有经验有一个回顾,同时可以增添更多新的知识经验,并能够很快的运用到游戏中去。
2.2 逐步实现目标
在游戏区指导时,我将一个目标分成几个小的目标来完成。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每个目标又是有层次,由潜入深的。如:九月份的角色区的目标就是培养他们的角色意识,分期目标是让幼儿学会分配角色,扮演角色,在指导的过程中,我就会有意识的往主目标上引导,从而有计划的完成目标。
3.积极参与指导
教师在活动区游戏中是双重角色身份,幼儿由于年龄小,能力差,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较强,作为环境的核心的成人-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作用是非常的大的,教师参与幼儿的游戏,不不一定意味着影响干涉幼儿的游戏,教师参与幼儿一起游戏,可以缩短成人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具体深入的了解幼儿的最好时机。
3.1 正确使用活动材料的指导
活动材料既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又是幼儿现实世界和想像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幼儿获得各种技能的源泉。所以,在每一个活动区域,教师都必须根据教育目标、幼儿兴趣和认识发展规律,分层次地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成品、半成品及废旧材料。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幼儿正确使用这些材料。成品活动材料,如操作区的剪刀、餐厅的炊具等,应先教给幼儿正确的使用方法,然后再让幼儿自由选择,通过操作让他们去感知、体验、思考,发现问题,从而获得一些基本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小超市"活动中,老师可指导幼儿利用糖纸、泡沫、旧挂历、蛋类盒、瓶盖等废旧物品,制作糖果、服装、糕点等充实商店商品。这样既充公发挥了活动材料的作用,又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3.2 优化心理环境的指导
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感到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兴趣,增强自信心、发挥主动性、 创造性。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区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幼儿,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指导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幼儿的词汇,帮助幼儿掌握人际交往中的规则、行为,如:进活动区的规则(该活动区人员已够,就应另选活动区),分配角色的规则(自愿选择,不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等),使用材料的规则(不在朋友手上夺取)等。同时还应提醒幼儿在活动中要团结友爱,相互谦让,相互协作,共同进步,使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愉快地参加活动,而且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3.3 深入活动区指导
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教师以参与者角色身份指导活动,这是最自然、最有效、最受幼儿欢迎的指导方法。尤其新出现的活动区,幼儿往往不知道如何去玩,这时,教师就应深入活动区进行指导。对于不同的活动区,教师应以不同的身份参与,灵活机智地指导活动的开展。如交往性的活动区(餐厅、医院等)教师就可以以服务员、顾客、医生、病人等身份参与进行指导;益智区、美工区之类的活动区,可以以教师身份深入指导。这样,既加深了幼儿对活动区性质的认识,又促进了活动的不断深入发展。
3.4 因人施教,个别指导
如有的幼儿性格内向,交往能力差。教师就应先引导他们到娃娃家去作客、到商店去购物,鼓励他们大胆和朋友说话,当他们能够和朋友交谈时,又可引导他们到娃娃家去扮演爸爸妈妈,到商店去扮演售货员。增强其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使其在原有水平是得到发展。
4.游戏规则的建立
活动区的游戏虽然是为幼儿提供了较充分的自主行为条件,幼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自己做主,选择游戏类型,选择游戏材料与伙伴,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从而促进自主性的发展,但是活动区的开展也同样离不开游戏规则的建立与执行。
使幼儿了解规则的作用,将游戏规则的建立作为其自身需要,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共同建立规则,并认真执行和遵守。建立规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要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5.鼓励家长协助教师组织活动区活动
家长的协助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数学活动区活动。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定期以小报形式告知家长;投放了哪些活动区材料,每种材料可以促进幼儿哪方面能力的发展,每个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的表现如何,家长可以在家里做些什么来配合教师等等。从而有效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
6.评价游戏
游戏结束时,教师还要注意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可以对幼儿执行游戏规则的情况做小结,表扬肯定积极的行为。也应注意对游戏活动的质量予以评价鼓励,如对幼儿有哪些新的玩法,新创意等。教师还要进一步提出深入开展游戏的新要求,激发幼儿新的需要。同时,对于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行为规则方面的问题,可引导幼儿加以讨论,明确认识,并共同寻求改进的措施等。教师应以正面引导为主,注意树立榜样,发挥极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