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西省弋、德、横三县交界的磨盘山下,有这样一个地方,村庄错落有致。村后山林茂盛、苍松挺拔,中间有一大块畈田,一条小溪蜿蜒而过。这里就是德兴县万村乡大田村——张天松同志的家乡。翻过大田村的后山林,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方志敏的故乡。
虔诚的农运“追随者”
张天松。1909年7月出生,从小家境贫寒,家中共有兄妹7人,他排行老五,乳名五崽,父母期望家里有个“出头之日”,决心全家节衣缩食送他进私塾念书。他天资聪颖,所学诗文都能倒背如流,成绩名列前茅。由此,被小梅坞一个绅士盛贤生看中。这个绅士世居南昌,膝下无子,有意招张天松为义子。由于家中生活困苦,其父母无奈应允。1924年,张天松被盛贤生带到南昌读书,期间,受方志敏的引导与启发,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上农运革命道路,积极帮助方志敏传递《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进步刊物。1926年10月,他为革命理想毅然与盛贤生晚离了义父子关系。与方志敏、方远辉、邱灵通等同志一道回家乡宣传马列主义,号召贫苦农民团结起来与豪绅地主作斗争,成为了德兴农协领导骨干。同年11月经祝炎介绍加入了共产党。12月4日,祝炎在张天松家组织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了中共德兴支部,张天松当选为支部委员。
土豪劣绅和反动派对张天松恨之入骨,但凡听说张天松来了,也十分畏惧,常常是闻风丧胆,落荒而逃。1927年,方志敏组织发动了震撼赣东北的弋横暴动,张天松积极策应,拉开了磨角桥一带暴动的序幕。之后,他又与方远辉一道在万村一带从事创建苏区的秘密革命活动。并组织发动了大田、苏家等18个村子的农民暴动。捣毁了苏家大地主马洪元的反动巢穴,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并将他游行示众后处决。这次暴动成功后。德兴竖起了苏维埃的红旗。这有力地推动了德兴农运的发展,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打下了基础。1932年初。国民党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围剿”。组织上任命张天松兼任省直机关赤卫队长,负责机关保卫工作。他带领省苏机关干部转战横峰葛源和德兴梅溪尚和一带。当赤卫队转到尚和村时,路遇敌军一个营镇守,张天松有意放风作出佯攻之势,并设计埋伏,引敌来袭。翌日,敌军果然中计,当晚向赤卫队驻地进攻,遭到赤卫队的猛烈还击,一举歼敌百余人,收缴枪支百余条。在这次战斗中,由于指挥得当,此战告捷,张天松受到省委表扬,升任省赤卫军总指挥。
赣东北苏区的“建设能手”
1931年底,国民党对苏区实行残酷经济封锁,造成苏区原材料、食盐等物资奇缺,经济极其困难。方志敏对张天松说:“不能做好财政工作,就不能保证战斗的胜利,要多想办法,广开财源,我们既要抓打土豪筹款的来源,更要抓好苏区的经济建设。”时任省苏执委兼经济粮食部部长的张天松遵照方志敏的指示,发行公债、银行股票、消费合作社股票,集中各方资金,不断壮大苏区经济实力。并率先对“白”区开放了商贸,在“赤”“白”交界的苏区边境村镇设立了19个对外贸易处,与“白”区商人开展商业贸易,进口苏区紧缺物资,出口苏区特产;在信江、乐安河上建立了4个船舶检查局。依法对过往商船征税,并与商船业主开展商业贸易。先后在弋阳、德兴、横峰、铅山等地办起了造纸、被服、纺织、织袜、印刷、铸锅、农具、制糖、硝盐等工厂,其中造纸厂就有13个。针对赣东北红军初创时“人比枪多、枪比子弹多”的困难局面,张天松千方百计从屯溪、上海进口大批洋源兵工厂紧缺的钢管、铜丝、红硝等器材,确保了兵工厂的生产需要,造出了大量武器,为红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受到省苏和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方志敏称张天松是“工业建设能手”,毛泽东称赣东北红色商贸“有很好的创造”,“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苏区财富的不断积累,为中央财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赣东北苏区1931年上交中央黄金650两,1932年上交350两,1933年上交黄金2箱、白银48箱。
“吝啬”的经济部长
张天松在担任省苏经济粮食部部长期间,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是根据地有名的“红色管家”。张天松的办公桌只有三条半腿。一天方志敏到经济粮食部“探班”,看张天松在埋头工作,没有吱声打扰,转身要走,被张天松发觉,起身相迎,因用力过猛,办公桌被带着靠在墙上。方志敏喊来警卫员,要把自己的办公桌换给他,他死活不答应。让人到院内抱了几个砖块将半截桌腿垫得稳稳的,和方志敏两人哈哈大笑起来。对家属,他的“吝啬”更是出了名。有一次,他的未婚妻陈冬玉前来探亲,在他的住房中看到放着10多捆竹布,有黄色的、白色的、兰色的,陈冬玉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心里一阵狂喜,因为眼看就要结婚了,总算能扯些布做几件新衣裳了。孰料未婚夫看出了她的心思,顿时板起了面孔,严肃地对她说:“不要摸,不要看,更不要胡思乱想。这些竹布是用来制作贸易证的,有了贸易证就可以从外面购进红军需要的各种物资。你是我的未婚妻,千万不要在这上面打半点主意。”听他这么一说,陈冬玉顿时脸颊绯红,又羞又恼,一甩手,扭身回自己家了,好几天才想通。还有一次,张天松的叔父张炳辉,代表村苏维埃政府到省里借款添置农具。找到侄儿张天松,张天松接过证明后,批借给他100块明洋。叔父拿了明洋返回,走到半道想想侄儿都当了经济粮食部部长,自己这么困难,个人向他借些明洋缓解家用应该没什么问题。于是,他又折回,欲向张天松借3块明洋。话一出口,就被张天松给顶了回去。叔父十分生气,赖在省政府三天不肯走,声言不借到明洋就不走了。张天松得知后,把叔父找来,叔父一脸得意。以为张天松答应了。没想到张天松见面就问他:“是共产党干部好,还是国民党干部好?”叔父不加思索地答道:“三岁小孩都知道,当然是共产党干部好。”接着他又追问:“共产党干部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叔父连珠炮似地说:“共产党干部好就好在廉洁奉公,不贪污腐化;大公无私,不谋私利。”最后,他又问叔父:“我是共产党干部,还是国民党干部?”说到这里,叔父恍然大悟,低下了头,当即表示自己错了。
后记
1933年秋,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中央代表曾洪易在赣东北苏区大搞肃反扩大化,对反对、抵制其错误做法的干部实行无情打击、残酷斗争。1933年10月,张天松被其以“AB团”“改组派”等莫须有的罪名撤销领导职务。但由于方志敏的极力保护,暂时免遭杀害。1934年5月。张天松被下放到横峰葛源制伞厂当会计,同年底,方志敏奉命率红十军团北上抗日,曾洪易趁方志敏不在,以省委书记名义重新控制省委,并于年底将张天松杀害。张天松牺牲时,年仅25岁。解放后得以昭雪平反,并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94年,德兴市委、市政府将张天松烈士重新安葬在德兴革命烈士陵园。
虔诚的农运“追随者”
张天松。1909年7月出生,从小家境贫寒,家中共有兄妹7人,他排行老五,乳名五崽,父母期望家里有个“出头之日”,决心全家节衣缩食送他进私塾念书。他天资聪颖,所学诗文都能倒背如流,成绩名列前茅。由此,被小梅坞一个绅士盛贤生看中。这个绅士世居南昌,膝下无子,有意招张天松为义子。由于家中生活困苦,其父母无奈应允。1924年,张天松被盛贤生带到南昌读书,期间,受方志敏的引导与启发,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上农运革命道路,积极帮助方志敏传递《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进步刊物。1926年10月,他为革命理想毅然与盛贤生晚离了义父子关系。与方志敏、方远辉、邱灵通等同志一道回家乡宣传马列主义,号召贫苦农民团结起来与豪绅地主作斗争,成为了德兴农协领导骨干。同年11月经祝炎介绍加入了共产党。12月4日,祝炎在张天松家组织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了中共德兴支部,张天松当选为支部委员。
土豪劣绅和反动派对张天松恨之入骨,但凡听说张天松来了,也十分畏惧,常常是闻风丧胆,落荒而逃。1927年,方志敏组织发动了震撼赣东北的弋横暴动,张天松积极策应,拉开了磨角桥一带暴动的序幕。之后,他又与方远辉一道在万村一带从事创建苏区的秘密革命活动。并组织发动了大田、苏家等18个村子的农民暴动。捣毁了苏家大地主马洪元的反动巢穴,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并将他游行示众后处决。这次暴动成功后。德兴竖起了苏维埃的红旗。这有力地推动了德兴农运的发展,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打下了基础。1932年初。国民党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围剿”。组织上任命张天松兼任省直机关赤卫队长,负责机关保卫工作。他带领省苏机关干部转战横峰葛源和德兴梅溪尚和一带。当赤卫队转到尚和村时,路遇敌军一个营镇守,张天松有意放风作出佯攻之势,并设计埋伏,引敌来袭。翌日,敌军果然中计,当晚向赤卫队驻地进攻,遭到赤卫队的猛烈还击,一举歼敌百余人,收缴枪支百余条。在这次战斗中,由于指挥得当,此战告捷,张天松受到省委表扬,升任省赤卫军总指挥。
赣东北苏区的“建设能手”
1931年底,国民党对苏区实行残酷经济封锁,造成苏区原材料、食盐等物资奇缺,经济极其困难。方志敏对张天松说:“不能做好财政工作,就不能保证战斗的胜利,要多想办法,广开财源,我们既要抓打土豪筹款的来源,更要抓好苏区的经济建设。”时任省苏执委兼经济粮食部部长的张天松遵照方志敏的指示,发行公债、银行股票、消费合作社股票,集中各方资金,不断壮大苏区经济实力。并率先对“白”区开放了商贸,在“赤”“白”交界的苏区边境村镇设立了19个对外贸易处,与“白”区商人开展商业贸易,进口苏区紧缺物资,出口苏区特产;在信江、乐安河上建立了4个船舶检查局。依法对过往商船征税,并与商船业主开展商业贸易。先后在弋阳、德兴、横峰、铅山等地办起了造纸、被服、纺织、织袜、印刷、铸锅、农具、制糖、硝盐等工厂,其中造纸厂就有13个。针对赣东北红军初创时“人比枪多、枪比子弹多”的困难局面,张天松千方百计从屯溪、上海进口大批洋源兵工厂紧缺的钢管、铜丝、红硝等器材,确保了兵工厂的生产需要,造出了大量武器,为红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受到省苏和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方志敏称张天松是“工业建设能手”,毛泽东称赣东北红色商贸“有很好的创造”,“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苏区财富的不断积累,为中央财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赣东北苏区1931年上交中央黄金650两,1932年上交350两,1933年上交黄金2箱、白银48箱。
“吝啬”的经济部长
张天松在担任省苏经济粮食部部长期间,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是根据地有名的“红色管家”。张天松的办公桌只有三条半腿。一天方志敏到经济粮食部“探班”,看张天松在埋头工作,没有吱声打扰,转身要走,被张天松发觉,起身相迎,因用力过猛,办公桌被带着靠在墙上。方志敏喊来警卫员,要把自己的办公桌换给他,他死活不答应。让人到院内抱了几个砖块将半截桌腿垫得稳稳的,和方志敏两人哈哈大笑起来。对家属,他的“吝啬”更是出了名。有一次,他的未婚妻陈冬玉前来探亲,在他的住房中看到放着10多捆竹布,有黄色的、白色的、兰色的,陈冬玉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心里一阵狂喜,因为眼看就要结婚了,总算能扯些布做几件新衣裳了。孰料未婚夫看出了她的心思,顿时板起了面孔,严肃地对她说:“不要摸,不要看,更不要胡思乱想。这些竹布是用来制作贸易证的,有了贸易证就可以从外面购进红军需要的各种物资。你是我的未婚妻,千万不要在这上面打半点主意。”听他这么一说,陈冬玉顿时脸颊绯红,又羞又恼,一甩手,扭身回自己家了,好几天才想通。还有一次,张天松的叔父张炳辉,代表村苏维埃政府到省里借款添置农具。找到侄儿张天松,张天松接过证明后,批借给他100块明洋。叔父拿了明洋返回,走到半道想想侄儿都当了经济粮食部部长,自己这么困难,个人向他借些明洋缓解家用应该没什么问题。于是,他又折回,欲向张天松借3块明洋。话一出口,就被张天松给顶了回去。叔父十分生气,赖在省政府三天不肯走,声言不借到明洋就不走了。张天松得知后,把叔父找来,叔父一脸得意。以为张天松答应了。没想到张天松见面就问他:“是共产党干部好,还是国民党干部好?”叔父不加思索地答道:“三岁小孩都知道,当然是共产党干部好。”接着他又追问:“共产党干部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叔父连珠炮似地说:“共产党干部好就好在廉洁奉公,不贪污腐化;大公无私,不谋私利。”最后,他又问叔父:“我是共产党干部,还是国民党干部?”说到这里,叔父恍然大悟,低下了头,当即表示自己错了。
后记
1933年秋,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中央代表曾洪易在赣东北苏区大搞肃反扩大化,对反对、抵制其错误做法的干部实行无情打击、残酷斗争。1933年10月,张天松被其以“AB团”“改组派”等莫须有的罪名撤销领导职务。但由于方志敏的极力保护,暂时免遭杀害。1934年5月。张天松被下放到横峰葛源制伞厂当会计,同年底,方志敏奉命率红十军团北上抗日,曾洪易趁方志敏不在,以省委书记名义重新控制省委,并于年底将张天松杀害。张天松牺牲时,年仅25岁。解放后得以昭雪平反,并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94年,德兴市委、市政府将张天松烈士重新安葬在德兴革命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