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双全的“红色管家”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ndb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西省弋、德、横三县交界的磨盘山下,有这样一个地方,村庄错落有致。村后山林茂盛、苍松挺拔,中间有一大块畈田,一条小溪蜿蜒而过。这里就是德兴县万村乡大田村——张天松同志的家乡。翻过大田村的后山林,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方志敏的故乡。
  
  虔诚的农运“追随者”
  
  张天松。1909年7月出生,从小家境贫寒,家中共有兄妹7人,他排行老五,乳名五崽,父母期望家里有个“出头之日”,决心全家节衣缩食送他进私塾念书。他天资聪颖,所学诗文都能倒背如流,成绩名列前茅。由此,被小梅坞一个绅士盛贤生看中。这个绅士世居南昌,膝下无子,有意招张天松为义子。由于家中生活困苦,其父母无奈应允。1924年,张天松被盛贤生带到南昌读书,期间,受方志敏的引导与启发,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上农运革命道路,积极帮助方志敏传递《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进步刊物。1926年10月,他为革命理想毅然与盛贤生晚离了义父子关系。与方志敏、方远辉、邱灵通等同志一道回家乡宣传马列主义,号召贫苦农民团结起来与豪绅地主作斗争,成为了德兴农协领导骨干。同年11月经祝炎介绍加入了共产党。12月4日,祝炎在张天松家组织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了中共德兴支部,张天松当选为支部委员。
  土豪劣绅和反动派对张天松恨之入骨,但凡听说张天松来了,也十分畏惧,常常是闻风丧胆,落荒而逃。1927年,方志敏组织发动了震撼赣东北的弋横暴动,张天松积极策应,拉开了磨角桥一带暴动的序幕。之后,他又与方远辉一道在万村一带从事创建苏区的秘密革命活动。并组织发动了大田、苏家等18个村子的农民暴动。捣毁了苏家大地主马洪元的反动巢穴,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并将他游行示众后处决。这次暴动成功后。德兴竖起了苏维埃的红旗。这有力地推动了德兴农运的发展,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打下了基础。1932年初。国民党发动第四次反革命“围剿”。组织上任命张天松兼任省直机关赤卫队长,负责机关保卫工作。他带领省苏机关干部转战横峰葛源和德兴梅溪尚和一带。当赤卫队转到尚和村时,路遇敌军一个营镇守,张天松有意放风作出佯攻之势,并设计埋伏,引敌来袭。翌日,敌军果然中计,当晚向赤卫队驻地进攻,遭到赤卫队的猛烈还击,一举歼敌百余人,收缴枪支百余条。在这次战斗中,由于指挥得当,此战告捷,张天松受到省委表扬,升任省赤卫军总指挥。
  
  赣东北苏区的“建设能手”
  
  1931年底,国民党对苏区实行残酷经济封锁,造成苏区原材料、食盐等物资奇缺,经济极其困难。方志敏对张天松说:“不能做好财政工作,就不能保证战斗的胜利,要多想办法,广开财源,我们既要抓打土豪筹款的来源,更要抓好苏区的经济建设。”时任省苏执委兼经济粮食部部长的张天松遵照方志敏的指示,发行公债、银行股票、消费合作社股票,集中各方资金,不断壮大苏区经济实力。并率先对“白”区开放了商贸,在“赤”“白”交界的苏区边境村镇设立了19个对外贸易处,与“白”区商人开展商业贸易,进口苏区紧缺物资,出口苏区特产;在信江、乐安河上建立了4个船舶检查局。依法对过往商船征税,并与商船业主开展商业贸易。先后在弋阳、德兴、横峰、铅山等地办起了造纸、被服、纺织、织袜、印刷、铸锅、农具、制糖、硝盐等工厂,其中造纸厂就有13个。针对赣东北红军初创时“人比枪多、枪比子弹多”的困难局面,张天松千方百计从屯溪、上海进口大批洋源兵工厂紧缺的钢管、铜丝、红硝等器材,确保了兵工厂的生产需要,造出了大量武器,为红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受到省苏和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方志敏称张天松是“工业建设能手”,毛泽东称赣东北红色商贸“有很好的创造”,“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苏区财富的不断积累,为中央财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赣东北苏区1931年上交中央黄金650两,1932年上交350两,1933年上交黄金2箱、白银48箱。
  
  “吝啬”的经济部长
  
  张天松在担任省苏经济粮食部部长期间,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是根据地有名的“红色管家”。张天松的办公桌只有三条半腿。一天方志敏到经济粮食部“探班”,看张天松在埋头工作,没有吱声打扰,转身要走,被张天松发觉,起身相迎,因用力过猛,办公桌被带着靠在墙上。方志敏喊来警卫员,要把自己的办公桌换给他,他死活不答应。让人到院内抱了几个砖块将半截桌腿垫得稳稳的,和方志敏两人哈哈大笑起来。对家属,他的“吝啬”更是出了名。有一次,他的未婚妻陈冬玉前来探亲,在他的住房中看到放着10多捆竹布,有黄色的、白色的、兰色的,陈冬玉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心里一阵狂喜,因为眼看就要结婚了,总算能扯些布做几件新衣裳了。孰料未婚夫看出了她的心思,顿时板起了面孔,严肃地对她说:“不要摸,不要看,更不要胡思乱想。这些竹布是用来制作贸易证的,有了贸易证就可以从外面购进红军需要的各种物资。你是我的未婚妻,千万不要在这上面打半点主意。”听他这么一说,陈冬玉顿时脸颊绯红,又羞又恼,一甩手,扭身回自己家了,好几天才想通。还有一次,张天松的叔父张炳辉,代表村苏维埃政府到省里借款添置农具。找到侄儿张天松,张天松接过证明后,批借给他100块明洋。叔父拿了明洋返回,走到半道想想侄儿都当了经济粮食部部长,自己这么困难,个人向他借些明洋缓解家用应该没什么问题。于是,他又折回,欲向张天松借3块明洋。话一出口,就被张天松给顶了回去。叔父十分生气,赖在省政府三天不肯走,声言不借到明洋就不走了。张天松得知后,把叔父找来,叔父一脸得意。以为张天松答应了。没想到张天松见面就问他:“是共产党干部好,还是国民党干部好?”叔父不加思索地答道:“三岁小孩都知道,当然是共产党干部好。”接着他又追问:“共产党干部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叔父连珠炮似地说:“共产党干部好就好在廉洁奉公,不贪污腐化;大公无私,不谋私利。”最后,他又问叔父:“我是共产党干部,还是国民党干部?”说到这里,叔父恍然大悟,低下了头,当即表示自己错了。
  
  后记
  
  1933年秋,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中央代表曾洪易在赣东北苏区大搞肃反扩大化,对反对、抵制其错误做法的干部实行无情打击、残酷斗争。1933年10月,张天松被其以“AB团”“改组派”等莫须有的罪名撤销领导职务。但由于方志敏的极力保护,暂时免遭杀害。1934年5月。张天松被下放到横峰葛源制伞厂当会计,同年底,方志敏奉命率红十军团北上抗日,曾洪易趁方志敏不在,以省委书记名义重新控制省委,并于年底将张天松杀害。张天松牺牲时,年仅25岁。解放后得以昭雪平反,并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94年,德兴市委、市政府将张天松烈士重新安葬在德兴革命烈士陵园。
其他文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召开了7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对不同时期的统战工作进行了部署。通过追溯这7次会议,可以看出。统战工作已逐步迈入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并呈现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等特征。这一回顾,对今后统战工作的开展有诸多启示。  [关键词]改革开放 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与时俱进 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召开了7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本文拟对这7次会议进行梳
期刊
[摘 要] 社团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差异化素质、拓展学生人文素养上作用明显。因此,关注高校社团的和谐就是关注和谐校园建设。通过“四重”领导制、干部管理培训、社团集群、项目培优、规范运营等手段,最终形成一个集体舆论健康、组织文化高尚、社团氛围融洽,社团成员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各个环节协调有序的集体组织。  [关键词] 和谐 学生社团 校园文化    高校学生社
期刊
[摘 要]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非常重要的外交策略思想,也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色。新中国与法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各具特色的建交模式,就是外交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的生动写照。  [关键词] 建交模式 原则性 灵活性 大国外交 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
期刊
[摘 要] 战争与革命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绥边区乡村变革的两大重要变量。革命根基牢固的晋绥抗日根据地,虽受日本侵略破坏,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政策是其乡村变革的主要原因,亦是乡村社会结构变动的外在动力。党在乡村实施一系列的革命措施,改造乡村社会,其影响巨大。然乡村之变化并非按党的政策合理演进,出现某些负面效应,引起地主、富农阶层的抵制。  [关键词] 党的政策 晋绥边区 日本侵略 乡村革命    
期刊
[摘 要] 上饶师范学院坚持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红色资源教育纳入学校党建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关键词] 大学德育 红色资源 开发利用    改革开放以来,上饶师范学院始终坚持依托当地红色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文化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管理体制落后、人才匮乏等三大制约因素。  [关键词] 文化 产业 问题 对策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经济活动,使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形
期刊
改革开放30年间,反腐倡廉问题始终是全党、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回顾30年来反腐倡廉的历程,总结其基本经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一、反腐倡廉建设的历程    我党历来重视反对腐败。保持廉洁,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在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我党一直坚持同党内出现的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并在反腐倡廉斗争的实践中经受住
期刊
[摘 要] 陈独秀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了胜利。他在准备起义的过程中,对于筹集武器,主张取之于敌;对于制敌策略,主张力量要集中;对于起义时机,主张慎重选择,要把握火候。这些主张体现着战略目标明确、战略决策审慎的军事战略特征。  [关键词] 陈独秀 军事战略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陈独秀懂不懂军事,有没有军事思想,莫衷一是。陈独秀作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主
期刊
[摘 要] 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得以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基础。而了解和掌握群众心理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 群众 乌合之众 群众工作 群众心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便接受并实践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党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领导中国人民获得了
期刊
曾山,乳名洛生,学名宪璞,宇玉成,号如柏,曾用名唐古。1899年12月12日生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锦原村。1925年随兄曾延生参加农民运动。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任吉安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参与组织全县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去广东寻找哥哥曾延生和南昌起义后到广东的革命队伍。同年冬入叶剑英领导的教导团当了一名通讯下士,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春,先后任泰和边区、宫田永福区委书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