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水之殇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yy5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这里的方言管“ 下雨”叫作“ 落水”,形象得很,村庄、房屋、水田、池塘一切都跌落在茫茫的水里。在这个插秧的时节,“ 落的水”又被乡亲们叫作“ 发栽秧水”。水势盛大,不一会儿,水田里、池塘里都灌满水。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开始漏雨,老人孩子一阵手忙脚乱,找出水桶、脸盆、瓦罐、搪瓷碗、菜坛子……排列在地上,接住屋顶上漏下来的雨水。一滴滴,雨点先慢后快,像一场渐入佳境的打击乐表演。
  “落水啦!”忽然又响起一声,好像来自村后,紧接着有人敲击脸盆,“当当当……”不好,我发现插秧的人像得到什么指令,迅速从泥泞中拔腿而出,都往村后跑去,我胆战心惊,随着他们的脚印追去。等我到了村后,发现池塘边围满了人。有乡亲打捞起一个少年,他是我的表叔。此刻他已经没有了呼吸,直挺挺地平躺在门板上,身子与门板一样长。我的呼吸急促起来,心里有一种令人窒息的慌乱,这是我心底对水最初的恐惧。
  从此,小小的我就对水抗拒起来。
  大舅家地里的西瓜熟了,父亲和母亲都去帮忙摘西瓜,装上拖拉机运到城里去卖。我也去了,想找表弟玩儿。可是,他一大早就下地帮助大人们摘西瓜去了。我一直等着他回来。中午,大人们陆陆续续从西瓜地里回来,我还是没有看见他。后来,在瓜地附近的水塘边有人发现了他的一双拖鞋。乡亲们把他从水里捞起来时,他早已经没有了呼吸。我亲密的小伙伴就这样被水夺去了生命。
  父亲开始教我游泳,我们那儿叫作“划水”。父亲从开拖拉机的舅舅家找来旧的轮胎内胆当作“救生圈”,我套着救生圈,借助它的浮力,开始学习“划水”。可是,我对水的恐惧由来已久,始终不敢离开这个救生圈。无论怎样手脚并用,都只是把水花击打得四处飞溅,我在原地打转儿,找不到感觉。父亲,一只手托起我的下巴,教我“狗刨”,我只能划出一小段距离。我不会在水里换气,嘴里鼻腔里灌了不少水,咳嗽不止,呛得眼泪直流,父亲只好作罢。
  那个夏天的雨后,池塘里的水满了,雨水把村子里的路面弄得泥泞不堪,我和妹妹在门口池塘洗脚。她穿着塑料凉鞋,一脚就踩在水塘边搓衣服的大石头上,“哥哥,看我!”话刚出口,“扑通”一声她就滑落水里,我手疾眼快,顺势一抓,紧紧抓住她的手臂,顺势把她提上来。妹妹吓得瑟瑟发抖,脸色惨白。
  少年时代,一天天游走在对水的恐惧之中,令我无法释怀。仍然是个夏天,老天像厚厚的窗户纸,闷得我们透不过气来,地面上冒着热气。我和海虹骑着自行车去金泉家玩儿。他家的菜地旁有一个池塘,水面像一把薄薄的利刃将世界分成两重天,一半炎热,一半凉爽,少年和采摘的西红柿、黄瓜一同泡在凉爽的水里,仿佛忘却了危险。那个时候,在我眼里他们是“浪里白条”,都有穿越水库的实力。我们在水里放松四肢,吃着瓜果,泡着水很惬意。他俩教我划水,我练习了一会儿,感觉不错。于是,我脱离他们的保护,独自“狗刨”。“我会划水啦!”我得意地高呼,忽然身子猛地向下一沉,眼睛、耳朵和嘴巴里立刻涌進水来,他俩连忙游过来把我从水里救起。一人差一点儿魂归水里,三个少年再也无法享受水里的清凉慌忙逃离,激荡起阵阵水花。
  在水里,我始终是一个少年,无知而胆怯。我还没学会“划水”,就被时光逼迫着从水里爬起,仿佛一上岸我就长大了。
其他文献
邂逅苏米,是一次偶然。  去年,我在一家银行办了一张信用卡,办卡人员送了我一盒礼品包装的苏米——江苏溧阳庆丰大米。回家后,我就把它煮饭吃。当我打开电饭锅时,一阵浓郁的饭香迎面扑来,正在书房的老公闻到香气,连忙走过来问“: 什么东西这么香?”  “是江苏大米香!银行送的。”我深深地吸了一口苏米的香气回答。  当我用饭勺盛米饭时,那种酥软、柔嫩与弹性让人倍感亲切,我的心甚至有些激动——这是小时候的感觉
期刊
那年,我来到这个荒废已久的园子,姑且叫它“弃园”吧。  园里,有树有草,有虫有鸟。初春,树的残叶还没落尽,新绿已在树上一层层地披挂了;草,各种各样的草,或缠绕,或挨挤,或舒张,从残枝枯叶里争先恐后地蹿着、露着、绽开着嫩芽嫩叶。树,不再寂寞,上面有鸟。鸟儿们的生存很容易,它们小小的胃里装不下多少东西,有足够的时间在阳光里飞上蹿下,在枝头上快乐鸣叫。鸟儿们大多成双成对。在这片情和爱的领域里,有着纯真和
期刊
人生是一趟充满未知的列车,其终点,也许是盛大的花海,抑或是蛮荒。而这当中的每一个站点,或许车水马龙,或许人群涌动,我们是否看到这背后的温暖?是的,每一个站点都有风景。  时光荏苒,匆匆过去。无数个站点已走过,窗外春花秋叶,夏蝉冬雪。如今,我步入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或许单用“重要”不足以形容,但也足以突现出它的非凡。堆积成山成海的功课,铺天盖地的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也曾迷茫,幸运的
期刊
“三”,是父母生前养的一只猫。  在母亲周年祭日时,我带着女儿回到不再有炊烟升起的老屋。推开那铁锈斑斑的院门,一眼便可望见院坝边上那棵桂花树,虽无人管理,却长得枝繁叶茂,花开满枝头。阳光透过巨大的树枝的缝隙,照在桂花树下一只皮毛有些黯然失色的老猫身上。它蜷缩着身体,正慵懒地舔着自己的爪子,看起来已经瘦骨嶙峋。这不就是父母曾经养的那只猫吗?  “三,三,过来给你鱼吃!”  女儿拿出一包鱼干儿撕开,取
期刊
盛夏炎热之时,我居所阳台前一排高大的梧桐树栖居着许多蝉,每天伴着聒噪不休的蝉鸣声,行止起居,仿佛有一种远离闹市置身乡野之感。  在我的家乡,人们对蝉幼虫叫“泥泥壳”,带着两个“泥”字是有道理的。蝉的前身始于泥土中之蛹。据说它在泥土中要待上四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破土而出,脱壳为蝉,历尽了苦难坎坷。但它的生命却很短暂,只有一个多月而已。  早年,某个夏日清晨,当我背着书包走在故乡的大塘梗树下,不知是
期刊
嘉靖《寿州志》上说:“州东南五十里,俗称相王。”此话不详。而现在的杨公庙镇,旧属寿县,上世纪60年代并入长丰县,今天又划归淮南市谢家集区。但无论如何变动,楚王墓就在那儿。  两千多年过去了,昔日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靠征伐拓得广大疆土,问鼎中原,最后却被强秦逼到淮河南岸的寿春一隅,直至灭亡。淝水洼地,积而为湖。瓦埠湖周围的地势高阜之处,孤堆零落,那是一个王朝的寂寞的归宿。登临其上,似乎能隐约看到不
期刊
学校里的剪纸室,是个剪纸人的世界,在这里,一手拿红纸,一手拿剪刀,便可任凭他们创作出一个新奇、曼妙的世界。  剪纸人的手,是灵巧的。我的剪纸老师,是一个地道的剪纸人。在她手上,一张朴素廉价的红纸,只需要对折几次,拿剪子穿梭其中,一幅美丽的画卷便跃然纸上。有时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她剪出的公鸡雄赳赳昂着头,鸡冠高高竖起,小兔则温驯可爱,将身子卷成一个小圆球似的。身上还有许多小花纹,“小老鼠偷白菜”是她
期刊
小布娃娃,吉祥的小木偶,在我的窗边踢打着,随风的意愿。雨水淋湿了她的裙子,她的脸和她苍白的手。她甚至掉了一条腿。但她的戒指还在,因此,她的神力也在。冬天,她用穿着绿鞋子的小腳踢打着窗玻璃,高高兴兴地跳着舞;因为冷,她想边跳边烘暖她的心,她那吉祥的木头心。夜,她举起手臂,向星星们祈求。
期刊
我不曾理解习惯的意义——曾几何时,印象仍停留在母亲的唠叨、恩师的絮语:“要养成好习惯啊!”直到,我开始尝试理解外公、外公的故事……  小时候,我总是嫌外公烦,烦他的纠缠不舍,每次去拜访他,他总是给我出“考题”,不是让我认书上的汉字,就是让我背唐诗。我想逃避他的问题,但碍于母亲的视线只好由着外公提问,每当我答出来,他就会马上绽开笑脸,仿佛年轻了二十岁,乐呵呵地夸奖我,还会用粗糙的大手抚摸我的头,这时
期刊
一岁多的儿子双手叉腰,昂首挺胸,晃着大耳朵,眨着大眼睛掷地有声:“公公茶,我不怕!”接着低头,眯着眼,“咕咕咕”一口气把半碗浅黄色的苦中药喝完。气势上是对“公公茶”的绝对支持与信赖。看着他瘦瘦的身子,感冒发烧泛红的小脸庞,怜爱之情油然而生。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似曾相识,仿如昨日。  父亲鼓捣的中药对我们姐弟几个的呵护与照顾,延续到对我们孩子的身上。在第三代的外孙子、孙子中,谁有个感冒发烧,头痛脑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