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的单纯销售行为虽然给人印象良好,但是显著缺乏商业竞争力;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非营利组织可以打破消费者的这种固有观念。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通常认为富人群体颇具竞争力(在此特指实现某种意图或满足某种需求的有效能力),但给人感觉不够温暖(在本文特指能够照顾对方的关切,且行为举止符合道德准则);同时认为家庭主妇和老人们比较热情温暖,但缺乏竞争力。进一步研究表明,人们通常通过温暖程度和竞争力水平这两个维度来认知和评价一个人;在消费者行为学中,以这两个维度来评价一个企业。众多研究成果和经验表明,消费者认为非营利组织(.org)随人能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给人一种天然的温暖感觉,但其竞争力不足,产品品质没有持续性保障,所以在最终购买决策过程中,往往会更倾向于购买营利性组织(.com)提供的产品。
最近,来自斯坦福大学的Jennifer Aake、明尼苏达大学的Kathleen D.Vohs以及沃顿商学院的Cassie Mogilner三位学者就非营利企业是否遭遇消费者认定其产品竞争力不强的固有观念,以及能否通过对消费者进行可感知的产品质量暗示来改变,甚至消除这种固有观念等这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研究通过三个实验展开,第一个实验是将Mozilla冠名的斜挎包放在不同两个网站(mozilla.org和mozilla.com)上进行销售,然后邀请127名来自美国西海岸的大学生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价,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明消费者对.org和.com的固有观念的确存在,即普遍认为前者能够给人温暖、友善的感觉,但后者提供的产品会相对更有竞争力,品质更容易得到保证,所以会从.com上购买斜肩包。
进一步地,实验二仍然采用上述样本,然后选取某公司(World ofGood)的电脑包放在两个不同的网站(WorldofGood..com和WorldofGood.org)进行销售,然后给不同的网站以不同知名度的信用担保:由《华尔街日报》为.org网站提供质量担保和报道,《底特律自由报》为.com网站进行报道,最终实验参与者会更倾向于从.org网站上购买电脑包。
实验三,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通过互联网招募了154名自愿者,就某款名为gDitty的电子设备在gDitty.org和gDitty.com两个网站进行销售,结果表明实验参与者倾向于从.com上购买gDitty,但是如果通过广告,将与金钱有关的字眼和概念灌输给消费者的时候,则.org的竞争力会大大提升,进而改变消费者的最终购买行为。
三个实验向我们清晰地传递了以下结论:相对于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的单纯销售行为虽然给人印象良好,但是显著缺乏商业竞争力,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非营利组织可以打破消费者的这种固有观念。从实验过程中看,可以采用的措施包括:通过有公信力的渠道或者媒体进行报道和品质担保,来降低消费者对非营利组织产品品质方面的担忧,另外一种办法是通过在广告中植入和灌输有关金钱有关的理念和字眼,会使得消费者改变对非营利组织产品竞争力不足的看法,并使得非营利组织同时具有产品竞争力的后天优势和给人以温暖、亲善之感的先天优势,最终获取商业竞争优势。
这项研究对营利性组织的借鉴意义同样重大。第一,营利性组织在遭遇非营利性组织竞争对手时,不应忽略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增加对客户的吸引力;第二,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外部媒介对品质进行隐形担保,那么营利性组织该如何借助外部媒介来提升消费者可感知的温暖友善品质呢?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通常认为富人群体颇具竞争力(在此特指实现某种意图或满足某种需求的有效能力),但给人感觉不够温暖(在本文特指能够照顾对方的关切,且行为举止符合道德准则);同时认为家庭主妇和老人们比较热情温暖,但缺乏竞争力。进一步研究表明,人们通常通过温暖程度和竞争力水平这两个维度来认知和评价一个人;在消费者行为学中,以这两个维度来评价一个企业。众多研究成果和经验表明,消费者认为非营利组织(.org)随人能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给人一种天然的温暖感觉,但其竞争力不足,产品品质没有持续性保障,所以在最终购买决策过程中,往往会更倾向于购买营利性组织(.com)提供的产品。
最近,来自斯坦福大学的Jennifer Aake、明尼苏达大学的Kathleen D.Vohs以及沃顿商学院的Cassie Mogilner三位学者就非营利企业是否遭遇消费者认定其产品竞争力不强的固有观念,以及能否通过对消费者进行可感知的产品质量暗示来改变,甚至消除这种固有观念等这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研究通过三个实验展开,第一个实验是将Mozilla冠名的斜挎包放在不同两个网站(mozilla.org和mozilla.com)上进行销售,然后邀请127名来自美国西海岸的大学生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价,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明消费者对.org和.com的固有观念的确存在,即普遍认为前者能够给人温暖、友善的感觉,但后者提供的产品会相对更有竞争力,品质更容易得到保证,所以会从.com上购买斜肩包。
进一步地,实验二仍然采用上述样本,然后选取某公司(World ofGood)的电脑包放在两个不同的网站(WorldofGood..com和WorldofGood.org)进行销售,然后给不同的网站以不同知名度的信用担保:由《华尔街日报》为.org网站提供质量担保和报道,《底特律自由报》为.com网站进行报道,最终实验参与者会更倾向于从.org网站上购买电脑包。
实验三,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通过互联网招募了154名自愿者,就某款名为gDitty的电子设备在gDitty.org和gDitty.com两个网站进行销售,结果表明实验参与者倾向于从.com上购买gDitty,但是如果通过广告,将与金钱有关的字眼和概念灌输给消费者的时候,则.org的竞争力会大大提升,进而改变消费者的最终购买行为。
三个实验向我们清晰地传递了以下结论:相对于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的单纯销售行为虽然给人印象良好,但是显著缺乏商业竞争力,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非营利组织可以打破消费者的这种固有观念。从实验过程中看,可以采用的措施包括:通过有公信力的渠道或者媒体进行报道和品质担保,来降低消费者对非营利组织产品品质方面的担忧,另外一种办法是通过在广告中植入和灌输有关金钱有关的理念和字眼,会使得消费者改变对非营利组织产品竞争力不足的看法,并使得非营利组织同时具有产品竞争力的后天优势和给人以温暖、亲善之感的先天优势,最终获取商业竞争优势。
这项研究对营利性组织的借鉴意义同样重大。第一,营利性组织在遭遇非营利性组织竞争对手时,不应忽略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增加对客户的吸引力;第二,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外部媒介对品质进行隐形担保,那么营利性组织该如何借助外部媒介来提升消费者可感知的温暖友善品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