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ly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大人一起读
  一、情境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 同学们,在班级里你有好朋友吗,你和谁关系最好?
  2. 除了班级里的同学,你还知道谁和谁好吗?能给我们介绍介绍吗?
  3. 除了人,有时候一件东西也会让你喜欢,能说说你喜欢的物件吗?
  【设计意图】从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从人说到物,将学习生活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阅读儿歌。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内容
  1.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儿歌,就是关于好朋友的,师板书题目《谁和谁好》,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2. 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读这首儿歌。师范读。
  3. 你能像老师一样读一读这首儿歌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不会拼读的字做个记号,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三、再读诗歌,实现自主学习
  1. 小诗里告诉我们谁和谁好?他们是怎样好的?请在诗歌里找答案,找到的举手告诉大家。
  2. 汇报交流,教师相应指导。(1) 谁和谁好?(藤和瓜好)他们怎么好的?(它们手拉着手,不吵也不闹)为什么它们手拉手,说明它们——(离得很近)那么,你能猜猜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放飞想象) (2) 真是一对好朋友。你能读出它们之间的感情吗?(3) 出示问题:儿歌中还有谁和谁好?它们怎样好?为什么这么好?请你按照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按順序说一说。
  3. 小结:原来我们的身边除了人,还有这么多事物都是好朋友呀。
  4. 老师想和你合作读一读这首儿歌,我问谁和谁好,你们来回答我,说说它们怎么好的,好吗?
  师:谁和谁好?
  生:藤和瓜好。
  师:它们怎么好?
  生: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师:谁和谁好?
  ……
  【设计意图】小诗的几个小节格式一样,所以可采用举一反三,由扶到放的方法进行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渐进式阅读中学会自主构建。教师和学生一唱一和,增强阅读的趣味,让学生体会到和别人一起阅读的乐趣。
  四、拓展延伸,让诗歌融入生活
  1. 在你的周围,你还知道谁和谁好?你能学着这首儿歌的形式说一说吗?
  2. 回家后,把你创作的小诗与爸爸妈妈分享。
  童谣和儿歌
  一、背诵儿歌,在快乐中找共鸣
  1. 同学们,这里有一首儿歌,(出示:《小老鼠上灯台》)谁来读一读?有人会背吗?
  【设计意图】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经学会很多儿歌,所以新课伊始,让学生通过最为熟悉的儿歌,感受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阅读更多童谣和儿歌的期待。
  二、尝试提问,学会发现问题
  1. 学习童谣——《摇摇船》。(1) (出示童谣题目《摇摇船》)你们认识这个题目吗?读一读题目。读了这个题目,你有问题要问吗?(谁在摇船?要摇去哪里?……) (2) 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真是善于思考。下面就请你们借助拼音读一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3)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快和你的同桌分享一下你的答案,看看你们俩的答案一样不一样。(4) 你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预设:外婆为什么叫“我”好宝宝?外婆家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好吃的?) (5) 如果是你到外婆家,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你什么心情?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两句吧。(6) 外婆这么疼爱你,你爱你的外婆吗?让我们带着爱来读一读这首童谣吧。(7) 这么美的童谣,我们还可以唱出来呢!听童谣《摇摇船》,会唱的同学跟着音乐一起唱吧。
  【设计意图】从题目中发现问题,从而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从另一个视角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自问自答,做课堂的小主人。这首童谣本身就是一首儿童歌曲,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跟着音乐唱一唱儿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童谣带来的快乐
  2. 学习儿歌——《小刺猬理发》。
  (1)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张小刺猬的图片,你们见过小刺猬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它吗?(2) 我们还有一首儿歌也讲了小刺猬,想知道他长什么样,我们去儿歌里找一找吧!(3) 借助拼音自主读儿歌。(4) 读完儿歌你有什么发现?明明是小娃娃,怎么说他是小刺猬?(5) 你真是善于发现问题,为什么要叫他小刺猬呢?(因为他的头发长了,像小刺猬) (6) 你觉得这样好看吗?为什么不好看?(7) 现在天气渐渐热了,如果不剪头发会怎么样?(头发长了就容易出汗,不剪、不洗就容易生小虫子) (8) 是呀,如果我们不打理好头发,也会变成小刺猬,脏乱的头发还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所以我们要经常洗头、理发。(9) 理发师是怎么给你理发的?(学生自由说,相机出示词语:嚓嚓嚓)边说边做动作。(10) 师引读:理完头发瞧一瞧——(11) 男孩子不宜留长发,那女孩子头发长了,怎么办呢?(扎辫子)但也要注意些什么?(要勤洗头,把头发梳理好)
  【设计意图】儿歌浅显易懂,所以不需要做过多分析,而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不勤理发,不勤洗头带来的危害,让他们在体会到阅读快乐的同时也学会了生活常识,体验阅读的成就。
  三、利用插图,学会分享
  1.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童谣和一首儿歌,你还会背其他的儿歌吗?
  2. 大组交流:和你组内的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会的儿歌,说说这首儿歌什么地方吸引你?为什么?
  3. 今天,好多同学都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书,我们把带来的图书放在班级的图书角,下课后都可以去图书角借阅。下一节阅读交流课,我们将选择一本大家都喜欢的书来交流。
  【设计意图】和小组同学一起背一背以前学会的童谣或儿歌,再谈谈自己被什么样的情节所吸引。如此,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也能学会倾听。“分享阅读”和“班级阅读课”的活动,能够引导学生真正投入到阅读中去。
  (作者单位:仪征市育才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做好整本书的阅读呢?我想就汪曾祺的《人间滋味》一书,谈谈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三个层次。  一、正视通读是阅读的第一层次  【片段回放一】通读交流  1. 投影出示思考:(1) 《人间滋味》的目录对你的阅读有帮助吗?说说你的理由。(2) 通读《人间滋味》一书后,你能围绕内容和作者这两方面,来谈一谈你阅读本书的初步感受
期刊
一、点题导入,概述内容  师:“奋斗与生存”是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夏洛蒂的奋斗史。一起读课题——《小草和大树》。  上节课,我们完成了读文的任务,先来回顾一下课文,从题目来看,小草和大树分别指什么?(成功前后的勃朗特三姐妹)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选用这些词语,试着有条理地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词语可以任意选用,同学相互间也可以交流。  著称于世 要强好胜 成
期刊
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语文老师是教語文的,更是教学生学语文的。周一贯老师在《语文课改:在整合中实现课程的超越》一文中说:“语文是人类思想交际的重要工具,在各领域都有灵活运用的生态存在,从而让思维、阅读、表达的视界沟通,视野开阔。”因此语文教师的使命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实现“每一个”的发展,语文课堂百分百的关注至关重要。如果能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语文能力与学习习惯有足够的信息支持,课堂的效果是
期刊
长期以来,小学高年级识字教学处境尴尬:有的老师比较随性,字词教学泛泛而过,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阅读和习作上,学生的字词学得不够扎实;有的老师还像低年级那样,音、形、义按部就班,面面俱到。这两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课堂低效枯燥,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笔者认为,高年级学生在具备一定识字能力的情况下,识字教学可以从单元板块入手,用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学习。  一、借助单元预习单,培养自主识字
期刊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言积累,促进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字眼,通过有层次、有智慧地引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内化。笔者曾经观摩到一位青年名师执教《跑进家里的松鼠》的阅读课,授课中教师落脚“蹭”字,机智灵动引导学生学习,生发出一连串内化语言的精彩。  一、揣摩语言,聚焦“蹭”字  在细读课文环节,教师先出示单元学习提示,引导学生回顾单元导语要求,揣
期刊
天井里的细绒雪,一点一点,缓缓地飘落。冬天,跨着大步,拂过大地,给寒假吹响前奏。同学们期盼已久的寒假,正一步一步走近。  我抱着冒着热气的水杯,一缕轻烟慢慢升腾。看着电脑,沉思:放寒假了,同学们的父母却还要上班,若一个寒假只能和作业、电子产品做伴,他们的生活是否乏味了些?——不,不能这样无趣,要想个法子,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不至于那么枯燥。想到这儿,顿觉自己的寒假似乎没有那么轻松了。  随即,找到安房
期刊
这次全省名校名师小学语文主题观摩研讨活动的主题是“语文+ ——走向大成的语文教育”。这一主题来源于如皋师范附属小学长期的“大成教育”实践,因此,活动将展示该校实施“大成教育”育人理念、践行“主题整合”课程思想,大力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还要观摩名师和省优秀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聆听知名专家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学术报告。今天来到现场向大家学习,似乎应该谈点学习体会。  一是有了小学语文才可能“+
期刊
进入21世纪后,“语文素养”理念的提出,引发了学界的持久关注和热烈讨论。“语文素养”的定义是什么,构成要素有哪些,结构模型是怎样的,“语文素养”与相关概念有何异同,诸如此类的问题,得到了众多的关注与讨论。  毫无疑问,“语文素养”理念的提出,对于我国语文新课程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人将其归纳为两条:“‘语文素养’理念完美统领语文新课程三维度目标理念,突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语
期刊
乡村,为农村儿童的习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素材,有效地利用这些素材对乡村儿童进行习作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儿童写作的兴趣,唤醒沉睡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写作欲望,而且能够给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源泉。  一、写乡事——儿童写作的源头活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经历是创作的第一手资料,五年级下册有一篇萧红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对萧红和祖父在园子里劳作时的场景感同
期刊
一、紧扣学习单,凸显人物品质,概括典型事例  师:快速浏览三篇课文,课文是围绕人物怎样的品质和特征来写的?  生:海伦·凯勒的品质是不屈不挠。郑和的品质是顽强探索。司马迁的品质是不屈不挠。  师:选择一到两篇课文,找一找围绕人物品质,课文写了哪些事情?小组交流,分条概述在学习单上。  (汇报学习单)  生1: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具体体现是她刻苦认字。她真了不起,让我钦佩。  生2:郑和顽强探索的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