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教興國 儒學盛世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8388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行孔教 復興儒學
  於中於外 意義深遠
  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此,儒教成為國教。
  在千百年的歷史演變中,儒家學派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多年來,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當今,與世界多元文化共存共榮的儒家思想,主張的人道精神、重義輕利等思想對當代社會仍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發揮着不可替代的影響。
  過去的半個多世紀中,湯恩佳博士踏遍世界各地,發表演講、進行學術交流,旨在闡述儒家思想文化對社會各界有着重要作用:
  於民而言,儒學的核心思想為”仁” ,推崇”以人為本”、”仁者愛人”、”以和爲貴”等,對優化個人德行,提升道德素質,對改良社會風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成就卓越的事業有着重要的幫助。
  於商而言,儒學的“仁、義、禮、智、信、忠、孝”,轉化用於商界,是一種永不褪色的商業智慧精粹。在現代社會中,儒家的商業倫理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為經商者指明道路,不義之財不取,不仁之事不做,勿以身試法,並提倡企業履行崇高的社會責任感,抱有救世濟民的抱負和憂患意識;又如”以人為本”,則讓企業管理者以仁愛之心尊重員工,體諒員工,形成團結友善氣氛,提高效率……
  歸納來說,以仁之道可建立企業的道德環境;以義之道可擺正企業的利益關係, 以信之道可建立企業誠信體系;以忠之道樹立企業的敬業精神,以和之道建立企業的和諧關係。而種種儒家商業倫理,其不可替代的商業智慧亦在實踐中得以印證。這也是為什麼時至今日,《四書五經》仍廣泛地被各地的企業家所熟讀、運用、視爲珍寶。
  於中於外而言,孔子的“仁”說有着濃厚的人道精神。人道精神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對任何社會、時代、政府都是適用的;其”禮”說强調禮制精神,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兩者結合,對提升全人類道德素質、促進世界和平、促進中國和平統一有着深遠影響。
  近年,習近平主席多次提及文化復興,”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撑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焉條件。”又提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而孔教儒學中有許多正確的道德理論,能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倘廣泛傳播,將促進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為此,湯恩佳博士矢志弘揚儒家文化。
  讀經尊孔 始於年幼
  心懷天下 憂圓憂民
  湯恩佳博士,一位商界成功人士,更是一位一生以弘揚孔教儒學爲己任的大成者。談及他與傳統文化的淵源,得從其年幼開始說起。
  三十年代,湯恩佳博士出生於一個中醫世家,其父為家中第四代中醫,醫術高明,心慈仁厚,且思想開明,受人敬重。四歲時,他被父親送往私墊。在那裏,年幼的湯恩佳博士在孔子聖像前進行了正衣冠、行拜師禮、淨手淨心、朱砂開智等一系列的開學儀式,啟蒙開筆。自此,《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著作成為伴隨他一生的寶貴財富。十二歲時,他考取了由明儒陳白沙傳人所創辦的岡州學校。十五歲時,他赴港當學徒,且奉祖母之命懷揣《論語》一路同行。
  幼承孔孟之道的湯恩佳博士,奉萬世師表——孔子的哲理、價值觀爲做人之宗旨,深受其益。其在當學徒過程中,他踐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在經商過程中,他以儒治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如今,他事業有成,擁有數家公司,亦被人尊稱爲”染料大王”。
  香港孔教學院成立於1930年,旨在弘揚孔教儒學,普及尊孔崇儒,使廣大民眾學習孔子教誨,按照孔教儒家思想為人處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當身置於繁榮香港的湯恩佳博士,放眼望去,各種洋教堂富麗堂皇,而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宗教信仰倍受冷落,甚至被檳棄,長久以往,國民的信仰何在?為此,他深感擔憂。經多年的沉澱與爭取,1992年,湯恩佳博士當選爲香港孔教學院院長。自接任院長一職以來,湯恩佳博士於海內外弘揚孔教儒學,足跡走遍祖國大江南北,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發表演講及文章至今已達1300篇次。一直以來,他都深受高規格慈善公益的敬重,多次被邀出席世界和平祈禱大會。2012年,世界和平祈禱大會在香港舉辦,展現”和平、博愛、希望”三大主題,而湯恩佳博士受邀擔任大會顧問。據悉,這是首次在香港舉行的最大型宣傳世界和平的活動,逾15萬人參加。
  除了在全球各地展開演講、學術交流外,湯恩佳博士不吝錢財,參與在各地捐贈聖像、捐建孔廟和醫院,舉辦各種孔子文化節等,以期喚起國人乃至世界人民對孔聖之仰慕及儒道之崇敬。湯博士至今在世界各地,尤其中國大陸,捐贈孔子銅像等至今累計五百尊。
  承傳孔教儒學,弘揚聖賢精神
  挽救道德危機,促進社會和諧
  在承傳孔教儒學之上,湯恩佳博士對此有着長遠的規劃。他設想將香港打造成弘揚孔教儒學文化之平台,再輻射到全世界,造福全人類。
  ”當前,我們正面臨着日益擴大的道德危機,興建孔廟應該突出其教化功能,以挽救日見嚴重的道德危機。而孔廟是儒家文化的物質載體。”他建議,讓孔廟成為通過《四書五經》進行道德教化的基地。近年,香港正在興建的首座孔廟,耗資逾十億港元,其中有兩億港元將由湯恩佳博士贊助。他認為,孔子崇高地位的體現之一是孔廟的興盛,為弘揚儒家文化,有必要在全國修復或重建大量孔廟。據資料統計,世界各地有孔廟2000多座,中國國內約1600多座,但目前保存較好的僅有300多座,而湯恩佳博士希望全球有一萬座孔廟。
  在孔教學院的推動下,香港特區政府認許自2014年起每年9月第3個周日爲”香港孔聖誕日”;同年的9月21日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香港孔教學院舉辦了由香港特首梁振英、中聯辦楊健副主任和國家宗教局張樂斌副局長等主禮的“香港孔聖誕日暨孔曆2565年環球祭孔大典”,逾2000多位海内外嘉賓和香港市民一同見證,感受孔儒文化的薰陶。越來越多的香港市民開始學習儒家文化……
  作為一名世界著名儒學文化名人,湯恩佳博士深受各界的愛戴,多年來,共榮獲了300多個社會上各界的榮譽職銜。時至今日,他每次進餐前都會朗讀一次《孔教餐前頌》,其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感恩孔聖,仁之教誨;義以養心,食以養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懷着對孔聖人的崇敬之情,數年前,湯恩佳博士親自譜寫了《孔聖頌》,以表達自己對孔聖人一生偉大經歷的膜拜與向往:
  尼山日月,麟吐玉書;
  泱泱中華,降生孔子。
  啊!聖人啊!
  為無私的抱負,為大同的理想,
  周游列國去傳播,去宣揚。
  受盡苦難,在陳鮑糧;
  四書五經,六藝八德;
  仁者愛人,環球名揚。
  啊!聖人啊!
  你是源於中國,亦屬於全人類;
  天下爲公,建設人間天堂;
  你的思想,萬古永昌。
  在湯恩佳博士的身上,人們似乎看到了孔聖人的影子,是他,將孔教儒學進一步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是他,將孔教儒學在現代思潮中煥發新顏,“孔子,是中國文化之象徵,是古今中外之萬世師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全球炎黃子孫共同的歷史使命。”可謂是:
  人生浮華似雲煙,澹泊名利傳經典。
  仁者愛人沐聖恩,至真至誠品行佳。
其他文献
一段近現代史,改變了中圍,改變了香港,也改變了郭啟興先生的一生。他滿懷對教育的一片熱忱,追尋着赤子之夢。  70年代,香港還處於英國的統治之下。郭啟興先生在香港出生長大,上中學時,每當讀到近代中國歷史,郭啟興先生內心的情感總是激憤不已,甚至留下悲憤的淚水。”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創造了多少輝煌和文明,而到了近代卻如此落後,飽受欺凌,甚至割地賠款求和,作為中國人怎不痛心!”然而他心裏一直存在着疑惑:為
期刊
王骏先生自幼随父学习书画,熟读四书五经,师从多名书法大家,有所成就。在生意起落间悟出人生大道,专注投身艺术。创作中因循古意又加以创新,自成一家风格。独创行草、行隶之“综合体”,书法创作尤其考究气势,用墨善用“疾涩”之法,既喜流畅又好浑重,故作品既有气吞山河的奔放,又有灵动妩媚的娴静。他注重艺术作品的“美感”,希望书画走进寻常百姓家。教学传承艺术,促进各地文化交流,亦积极投身慈善,用一己之善良诠释艺
期刊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爭。”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爭名利。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爭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老子最讚美水,他认为水德是最接近道的。水是怎样的呢?水善利万物,也就是水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爭,爭就是爭利益,水善利万物而不爭,就是帮助别人而不要求回报。他说崇高的德行应
期刊
2015年3月5日,香港豬肉行总商会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暨第十九届理监事职员就职典礼热闹举行。立法会议员梁国坚律师等,工会联合会、五丰行、广南行、三间入口代理商等各友会代表及商界领袖代表出席。是日,高朋满座,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香港豬肉行总商会理事长许伟坚先生在致辞中说,承蒙各会员同袍爱戴我获连任本届理事长,我定尽全力继续发扬会务、令本会更进一步,继续与各友会及相关部门保持多联繫、多沟通,令本
期刊
穩中求進 遵循行業的發展  從種植場或山林中採摘各種草藥,再經挑、揀、簸、篩、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雜質及非藥用部分,藥材會變得純净。之後經過搗、碾、鎊、銼等方法粉碎藥物,使之符合製劑和其他炮製法的要求,並採用切、釧等方法,把藥物切製成所需的規格,藥物的有效成分因此易於浴出,便於進行其他炮製、乾燥、貯藏和調劑時稱量。最後經過銷售,就成為大家所熟知的中藥材。自1981年進入行業以來,楊國英先生熟悉
期刊
數十年磨一劍  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也有人說:”十年磨一劍”,然而對於陳壽南先生和他的書畫藝術來說,何止十年?  陳壽南先生祖籍廣東新會,出生於香港,而今已進入從心之年。他就讀於香港美術專科學校,拜師著名畫家陳海鷹校長學習素描。在校時,他的字晝及設計便被陳海鷹校長看好。1965年,陳壽南先生畢業,並首次在香港大會堂參加了畢業作品展,獲得好評。翌年至1979年,他在香港美術專科學校擔
期刊
[本刊綜合報道]2016年3月16日,全國兩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勝利閉幕,新的歷史晝卷正在眼前铺展。12天的俞期,俞風簡樸,討論熱烈,成果丰硕,生動詮釋了团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在坦誠深入的交流中,在真知灼見的碰撞中,代表委貝們進一步凝聚了改革發展的共識、激發了决勝全面小康的力量,彰顯了協商民主的生機活力和人民政協的制度優越性。  概况  截至2016年3月8曰卜午5時,共收到提案5375件。提案委員俞
期刊
走过艰苦岁月 爱国之心不渝  “在她心中,父亲袁超俊先生是一位英雄,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危急存亡的关头,国家和党始终是他最忠诚的信仰,那颗赤子之心,经过革命岁月的洗礼,日益坚定。”  父亲走了,但他一直活在女儿的心中。在严惠琼女士心中,父亲永远是她的骄傲。所以,当回忆起父亲生平的点点滴滴时,笔者总能看到她眼中的光芒。  严惠琼女士的父亲——袁超俊先生(原名严金操),出生於贵州桐梓县一个中
期刊
結緣體育,相伴一生  “就算今天,我不能自己去參加比奏,但我仍然活躍在香港很多體育競賽的奏場,我還組織了很多場上千人的競走比賽,在香港路窄車多的情况下是不容易辨到的,甚至還有朋友叫我‘競走之父’。”  張國强先生與體育運動的結緣,寫就了一個天作之合的佳話。人生流轉幾十載,周遭已是風雲變幻,但他始終對體育不離不棄,堅守如一,這亦是香港體育發展之幸。  出生在香港的張國強先生,從小就表現出了卓越的運動
期刊
累積經驗,待時機自立門户  對香港這一國際大都市的初次體驗,除了人們匆匆的腳步和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圍,讓人記憶深刻的恐怕要數其密度很高的建築物了,如結構典雅的中環香港會所,又如結構奇特的匯豐銀行大樓,還有混合了中西式建築風格的唐樓等,裝點着傳統感與現代感互存的香港。  潘放傑先生,出生在香港,置身在形形色色的建築物之中,又加上其對美術有着深厚的興趣,且美術科目成績優秀,因而希望有一朝一日能成為一名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