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略一:激发兴趣,树立自信
1.放低要求,消除障碍。把二年级学生的练笔拿来展示,告诉他们这就是基础作文,有的已经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们三年级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把平时发生的事、想说的话或看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
2.放大优点,快乐习作。每次发作文本时,学生最关心的不是老师给他修改了什么,而是老师给他的评价,老师给他画了哪些精彩句段。在作文批改时,只要学生的作文中有一个好词语、好句子画上波浪线,就给予赞赏和加分。对于好素材,就及时表扬肯定,经常请他们大声地朗诵自己习作中的精彩句段,评选为“小作家”。这样放大优点,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片段习作”。
策略二:提前准备,积累素材
1.在实践中收集素材。三年级教材很有特点,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无论是课文还是园地,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例如,第一单元是围绕“我们的课余生活”展开教学的。教师可要求学生把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并指导学生怎样记录。首先问学生什么是课余生活,经过与学生交流后,让他们明白课余生活可以是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等;可以是课余辅导训练,如学跆拳道等;可以是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等,要求学生留意自己在课余做的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学生知道记录什么后 ,接着指导学生怎样记录。有了要求和方法,学生就会注意观察自己的生活,为作文准备了很多生动的素材。
2.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习作要写得优美生动,跟平时积累优美词句分不开。在写作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积累相关内容的好词佳句是最有效的,大部分学生就能立即用上这些好词佳句。三年级作文是起步阶段,学生很多时候是在模仿中起步,在模仿中提高。学生课外书读多了,自然就视野开阔。
策略三:例文引路,学法迁移
1.学习例文,以读促写。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未来的……》时,经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有个学生写未来的教室就用上这样的写法:教室里最新奇的要数桌子和椅子了。桌面就是一块电脑显示屏幕。黑板“下岗”了,老师根本不用走来走去,只要坐在讲台的电脑旁,操纵所有的电脑来教学。”片段中的“下岗”就是学生对课文的写法的学习。
2.拓展渠道,训练多样。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仅靠几次习作是不够的,应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练笔。三年级教材上册安排了四次小练笔,而下册安排了三次小练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作文能力的好渠道。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
(作者单位:江西省湖口县张青小学)
责任编辑:余 华
1.放低要求,消除障碍。把二年级学生的练笔拿来展示,告诉他们这就是基础作文,有的已经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们三年级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把平时发生的事、想说的话或看到的景物有条理地写下来。
2.放大优点,快乐习作。每次发作文本时,学生最关心的不是老师给他修改了什么,而是老师给他的评价,老师给他画了哪些精彩句段。在作文批改时,只要学生的作文中有一个好词语、好句子画上波浪线,就给予赞赏和加分。对于好素材,就及时表扬肯定,经常请他们大声地朗诵自己习作中的精彩句段,评选为“小作家”。这样放大优点,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片段习作”。
策略二:提前准备,积累素材
1.在实践中收集素材。三年级教材很有特点,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无论是课文还是园地,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例如,第一单元是围绕“我们的课余生活”展开教学的。教师可要求学生把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并指导学生怎样记录。首先问学生什么是课余生活,经过与学生交流后,让他们明白课余生活可以是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等;可以是课余辅导训练,如学跆拳道等;可以是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等,要求学生留意自己在课余做的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学生知道记录什么后 ,接着指导学生怎样记录。有了要求和方法,学生就会注意观察自己的生活,为作文准备了很多生动的素材。
2.在阅读中积累语言。习作要写得优美生动,跟平时积累优美词句分不开。在写作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积累相关内容的好词佳句是最有效的,大部分学生就能立即用上这些好词佳句。三年级作文是起步阶段,学生很多时候是在模仿中起步,在模仿中提高。学生课外书读多了,自然就视野开阔。
策略三:例文引路,学法迁移
1.学习例文,以读促写。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未来的……》时,经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有个学生写未来的教室就用上这样的写法:教室里最新奇的要数桌子和椅子了。桌面就是一块电脑显示屏幕。黑板“下岗”了,老师根本不用走来走去,只要坐在讲台的电脑旁,操纵所有的电脑来教学。”片段中的“下岗”就是学生对课文的写法的学习。
2.拓展渠道,训练多样。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仅靠几次习作是不够的,应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练笔。三年级教材上册安排了四次小练笔,而下册安排了三次小练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作文能力的好渠道。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
(作者单位:江西省湖口县张青小学)
责任编辑:余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