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76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加乳头切开术(EST)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19~85岁,平均52岁。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黄疸、食欲不振等。
方法:对疑有胆胰疾病而其他影像学又不能确诊患者,在无禁忌证时常规术前禁食6小时以上,做碘过敏试验,肌注654-2 10mg,口服利多卡因或达克罗宁胶浆10ml,患者取左侧半俯卧位。经口插入电子十二指肠镜达十二指肠降部后将内镜拉直,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后行胰胆管选择性插管造影。插管成功后注入适量(20~40ml)的泛影葡胺或碘海醇,在胆总管和肝内胆管显影满意后,按照不同的体位使病变显示清楚后摄片。必要时改变插管方向让胰管显影摄片。对于影像诊断明确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遂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并网篮取石治疗,部分胆总管结石直径>1.5cm者,采用机械、网篮碎石后取出。术后常规禁食24小时,输液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肌注八肽生长抑素预防胰腺炎或查血、尿淀粉酶。
结 果
插管成功的37例患者中有35例显示异常。胆系结石13例,结石小如泥沙样,大者直径约为2.0cm;壶腹部癌6例;肝总管癌4例;胆管炎症狭窄11例;胆道蛔虫1例。8例胆总管结石行内镜下网篮取石,其中5例1次取石成功(结石直径<1.5cm);3例胆总管结石直径1.5~2.0cm,采用机械碎石网篮取石后1次取出。术后1例并发胰腺炎(轻症),经治疗痊愈,1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者少量渗血,经保守治疗痊愈。
讨 论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B超、CT、MRCP等影像诊断技术的相继应用,提高了胆管疾病术前诊断水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尽管是一种有创检查,但它具有直接完整地显示胆管全貌、确定病变部位、数量、大小以及梗阻部位以上胆管扩张程度、有无并发胆管炎、成功率高、征象可靠等优点,仍然是胆管疾病诊断的基础检查方法,对胆管梗阻性疾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1]。ERCP作为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金标准,其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2]。
引起胆管梗阻的常见原因还有炎症和肿瘤。本组插管成功37例患者中,有35例显示异常并确定诊断,诊断正确率为94.6%。13例胆管结石中,B超、CT诊断6例,怀疑结石2例,漏诊5例。6例壶腹癌疑有胰头或胆总管下段肿瘤,经ERCP检查全部提示为壶腹部癌。4例肝总管癌仅提示肝内胆管扩展。11例十二指肠乳头炎症狭窄者B超、CT却未发现异常。ERCP不仅能确定梗阻部位、范围、程度以及了解梗阻端或狭窄段的边缘、形态,鉴别梗阻的良、恶性,且可为临床决定治疗方案、设计手术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3]。
EST取石治疗胆管结石,具有操作较简便、疗效确切、效果迅速、并发症少、痛苦小、重复性好、成功率高、恢复快、不用全身麻醉等特点,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4]。
总之,在B超、CT和MRI诊断困难的情况下,ERCP不失为一种最有效、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同时ERCP在EST网篮取石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可指导网篮碎石、取石以及观察疗效。
参考文献
1 杨小庆,陈祖培,杨爱玲.枯树枝征、软藤征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附798例分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9,10(2):138.
2 令狐恩强,程留芳,王向东,等.胆管腔内超声与逆行胆管造影诊断胆管结石的对比研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3):156.
3 张炳印,田伏洲,黄火熔,等.梗阻性黄疸时ERCP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的防治.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7,14(5):109.
4 沙陨石.胆道梗阻性疾病ERCP治疗的临床运用.临床消化病杂志,2003,15(2):80.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加乳头切开术(EST)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19~85岁,平均52岁。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黄疸、食欲不振等。
方法:对疑有胆胰疾病而其他影像学又不能确诊患者,在无禁忌证时常规术前禁食6小时以上,做碘过敏试验,肌注654-2 10mg,口服利多卡因或达克罗宁胶浆10ml,患者取左侧半俯卧位。经口插入电子十二指肠镜达十二指肠降部后将内镜拉直,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后行胰胆管选择性插管造影。插管成功后注入适量(20~40ml)的泛影葡胺或碘海醇,在胆总管和肝内胆管显影满意后,按照不同的体位使病变显示清楚后摄片。必要时改变插管方向让胰管显影摄片。对于影像诊断明确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遂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并网篮取石治疗,部分胆总管结石直径>1.5cm者,采用机械、网篮碎石后取出。术后常规禁食24小时,输液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肌注八肽生长抑素预防胰腺炎或查血、尿淀粉酶。
结 果
插管成功的37例患者中有35例显示异常。胆系结石13例,结石小如泥沙样,大者直径约为2.0cm;壶腹部癌6例;肝总管癌4例;胆管炎症狭窄11例;胆道蛔虫1例。8例胆总管结石行内镜下网篮取石,其中5例1次取石成功(结石直径<1.5cm);3例胆总管结石直径1.5~2.0cm,采用机械碎石网篮取石后1次取出。术后1例并发胰腺炎(轻症),经治疗痊愈,1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者少量渗血,经保守治疗痊愈。
讨 论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B超、CT、MRCP等影像诊断技术的相继应用,提高了胆管疾病术前诊断水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尽管是一种有创检查,但它具有直接完整地显示胆管全貌、确定病变部位、数量、大小以及梗阻部位以上胆管扩张程度、有无并发胆管炎、成功率高、征象可靠等优点,仍然是胆管疾病诊断的基础检查方法,对胆管梗阻性疾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1]。ERCP作为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金标准,其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2]。
引起胆管梗阻的常见原因还有炎症和肿瘤。本组插管成功37例患者中,有35例显示异常并确定诊断,诊断正确率为94.6%。13例胆管结石中,B超、CT诊断6例,怀疑结石2例,漏诊5例。6例壶腹癌疑有胰头或胆总管下段肿瘤,经ERCP检查全部提示为壶腹部癌。4例肝总管癌仅提示肝内胆管扩展。11例十二指肠乳头炎症狭窄者B超、CT却未发现异常。ERCP不仅能确定梗阻部位、范围、程度以及了解梗阻端或狭窄段的边缘、形态,鉴别梗阻的良、恶性,且可为临床决定治疗方案、设计手术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3]。
EST取石治疗胆管结石,具有操作较简便、疗效确切、效果迅速、并发症少、痛苦小、重复性好、成功率高、恢复快、不用全身麻醉等特点,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4]。
总之,在B超、CT和MRI诊断困难的情况下,ERCP不失为一种最有效、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同时ERCP在EST网篮取石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可指导网篮碎石、取石以及观察疗效。
参考文献
1 杨小庆,陈祖培,杨爱玲.枯树枝征、软藤征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附798例分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9,10(2):138.
2 令狐恩强,程留芳,王向东,等.胆管腔内超声与逆行胆管造影诊断胆管结石的对比研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3):156.
3 张炳印,田伏洲,黄火熔,等.梗阻性黄疸时ERCP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的防治.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7,14(5):109.
4 沙陨石.胆道梗阻性疾病ERCP治疗的临床运用.临床消化病杂志,2003,15(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