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措施的逐步深入,教师对学生课间活动质量的重视程度也在随之提升。为了使相应的课间活动内容符合农村小学的实际需求,学校和教师需要按照自身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和学生日常行为活动相契合的课间活动内容。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对应的有益课间活动,教师能够培养学生进行相关体育运动训练的兴趣,并深化学生的运动健康意识,使之成为学生的良好活动习惯。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间;有益活动;导向研究
在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间活动时,需要教师和学校能够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筛选与学生行为习惯相契合的内容。因此,在指导学生参与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本着对学生有益的原则,进行相关活动的创设和推广。首先,对应的活动需要采用生活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其次,对应活动的流程要有科学化保证,能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最后,活动需要引入评价,使有益的活动能够成为学生的运动习惯。
一、生活化活动内容,增强学生运动情感
小学阶段的课间活动,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有益的活动内容,使学生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点为学生创设相关的课间活动。对于现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活动引导老师。教师要想让学生从课间活动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培养体育情感素养,必先从丰富课间活动内容、提升大课间趣味性的层面着手。教师需要确立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选择性。通过综合性分析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为其创设对应的课间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课间活动的主动性。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间活动的时候,可以按照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为其创编对应的运动操和健身舞蹈,切实提升学生对于课间活动的喜爱。因此,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统计,决定按照学生钟爱的少年偶像团体TFBOYS所演唱的《大梦想家》、被广为传唱的舞曲《小苹果》,以及曲调优美、极具民族风情的二胡曲《赛马》等,为学生创编对应的运动内容,使之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教师的精心筛选,并和学生认同度较高的运动操、健身舞蹈等完美融合,切实提升了学生对于课间活动的参与兴趣。学生对此类源自生活的活动创编接受度更高,同时有效增强了学生对课间活动的喜爱之情。
二、科学化活动流程,增强学生运动能力
教师和学校在指导学生参与到日常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具体身体素质,为其制定最佳的课间活动计划,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展开相关运动锻炼。在教师看来,指导学生参与课间的运动锻炼,需要综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性格特点、年龄因素、气候条件、季节特征等诸多要素。故而,教师和学校需要对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性的统筹安排,使学生能够按照科学的活动计划进行相应的运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切实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例如,在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分组,使得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活动机会。因此,教师需要按照当前的天气、气候以及学生的实际运动爱好等进行分析,为学生筛选最直接有效的课间活动内容。学校为学生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运动流程,学生需要按照活动热身、拉伸运动、集体合练、运动复位等一套完整的运动过程。学生按照课间活动广播的引导,逐步展开相应的运动训练,使得学生的身心在课间得到有效的放松,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
三、细节化活动评价,培养学生运动习惯
学生在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和教师能够对其进行细致严谨的评价。现阶段的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荣誉的力量。因此,学校需要组织教师和学生形成长效的监督和评价小组,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课间活动的进步。以此为基础,学生的课间活动开始变得更有目的性,从课间活动的效率、时间、熟练度等方面出发,不断细化的课间活动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各项综合指标。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感受到自己的运动进步,并在积极公允的评价下展开更加有效地體育运动训练。
例如,在课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组成相应的检查小组,就学生课间健身操的出操状况进行评价。教师从出操的整齐度、精神风貌、熟练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实时感受到自己的变化过程。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良性评价能够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长此以往,学生内心形成长效的驱动力,驱使学生进行相应的课间活动,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并成为学生课间活动的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课间活动时,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切实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并不断细化教学评价的过程,使学生养成相应的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1]黄春红.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若干问题及分析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5):98-99.
[2]张天明,尹华乐.课内学习课外练 学校学习回家练——乡村小学武术大课间活动及课外体育锻炼模式[J].体育教学,2018,38(09):16-17.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间;有益活动;导向研究
在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间活动时,需要教师和学校能够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筛选与学生行为习惯相契合的内容。因此,在指导学生参与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本着对学生有益的原则,进行相关活动的创设和推广。首先,对应的活动需要采用生活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其次,对应活动的流程要有科学化保证,能够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最后,活动需要引入评价,使有益的活动能够成为学生的运动习惯。
一、生活化活动内容,增强学生运动情感
小学阶段的课间活动,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有益的活动内容,使学生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点为学生创设相关的课间活动。对于现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活动引导老师。教师要想让学生从课间活动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培养体育情感素养,必先从丰富课间活动内容、提升大课间趣味性的层面着手。教师需要确立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选择性。通过综合性分析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为其创设对应的课间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的课间活动的主动性。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间活动的时候,可以按照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为其创编对应的运动操和健身舞蹈,切实提升学生对于课间活动的喜爱。因此,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统计,决定按照学生钟爱的少年偶像团体TFBOYS所演唱的《大梦想家》、被广为传唱的舞曲《小苹果》,以及曲调优美、极具民族风情的二胡曲《赛马》等,为学生创编对应的运动内容,使之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教师的精心筛选,并和学生认同度较高的运动操、健身舞蹈等完美融合,切实提升了学生对于课间活动的参与兴趣。学生对此类源自生活的活动创编接受度更高,同时有效增强了学生对课间活动的喜爱之情。
二、科学化活动流程,增强学生运动能力
教师和学校在指导学生参与到日常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具体身体素质,为其制定最佳的课间活动计划,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展开相关运动锻炼。在教师看来,指导学生参与课间的运动锻炼,需要综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性格特点、年龄因素、气候条件、季节特征等诸多要素。故而,教师和学校需要对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性的统筹安排,使学生能够按照科学的活动计划进行相应的运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切实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例如,在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分组,使得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活动机会。因此,教师需要按照当前的天气、气候以及学生的实际运动爱好等进行分析,为学生筛选最直接有效的课间活动内容。学校为学生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运动流程,学生需要按照活动热身、拉伸运动、集体合练、运动复位等一套完整的运动过程。学生按照课间活动广播的引导,逐步展开相应的运动训练,使得学生的身心在课间得到有效的放松,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
三、细节化活动评价,培养学生运动习惯
学生在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和教师能够对其进行细致严谨的评价。现阶段的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荣誉的力量。因此,学校需要组织教师和学生形成长效的监督和评价小组,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课间活动的进步。以此为基础,学生的课间活动开始变得更有目的性,从课间活动的效率、时间、熟练度等方面出发,不断细化的课间活动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各项综合指标。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感受到自己的运动进步,并在积极公允的评价下展开更加有效地體育运动训练。
例如,在课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组成相应的检查小组,就学生课间健身操的出操状况进行评价。教师从出操的整齐度、精神风貌、熟练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实时感受到自己的变化过程。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良性评价能够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长此以往,学生内心形成长效的驱动力,驱使学生进行相应的课间活动,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并成为学生课间活动的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课间活动时,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切实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并不断细化教学评价的过程,使学生养成相应的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1]黄春红.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若干问题及分析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5):98-99.
[2]张天明,尹华乐.课内学习课外练 学校学习回家练——乡村小学武术大课间活动及课外体育锻炼模式[J].体育教学,2018,38(0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