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的快乐着

来源 :夜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京城,它总是能带给人无限惊喜。若是细致敏感的人,总会发现许多并不融属于某个酒吧区域派别的bar、cafe或pub小馆;它们只是独自开于城市街头的某个角落,只是随意闲适地开门迎客——非主流地快乐着!
  这些特例独行的吧,很容易被人忽略,但人们一旦发现它们的美好纯正,便不忍轻易遗忘。多数人所求的正是那宁静愉悦的感受;是工作之余、夜间休憩、静心养神的一处佳境。
  去一一造访它们吧!不再随波逐流,不再盲目扎堆,只为自己内心的一方清净。卸下白日的压力与谨慎面具,在夜慢慢暗下去的时刻,沉浸在非主流的快乐里!
  
  混迹天堂
  
  当有一天,我们决定改变——不再浮躁、拒绝以往的喧嚣、甚至更换了常走的路线……那之后,便可以在寂静而新鲜的小街上发现一家散发着柔光的小吧;推开门的叮叮当当间,猛然惊觉:原来每日走过的乏味街区还存在着这样一方天堂。
  


  毗邻法国学校和西班牙签证处的paradiso(西班牙文“天堂”之义)是果绿色的四方房子,镶着浅茶色的玻璃窗,还有悬于檐角橙绿色相套合的太阳光芒图形的牌匾……这一切都使得“天堂”如同一颗散落在使馆区里的糖果——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自然地招引着蜂蝶从远处来。
  “天堂”的老板是澳籍华人,很典型的东西方文化的融携者:亲和而淡定,亦有他的执着与坚持。闪躲开扎堆的吧区,他只是一心营造着一种品质生活的理念、为懂得享受宁静的人们提供一处舒雅之舍,让他们知道除了公寓和写字间,还有这样一个静谧恬适的角落歇息。品醇正的咖啡、吃异域的菜点、听西班牙音乐、看窗外牵狗的老人闲散地从夜色中走过……在“天堂”的夜,始终就是安全而柔和的。
  据说这里原是一个家居饰品店,后来老板买下它造就了“天堂”。吧内刷橙色的墙面,摆欧式的老家具;每每窝进柔软的布艺沙发,我总能在“天堂”的角落里发现新奇——欧洲风格的直听式电话机、拱门搭就的暗室、咖啡色的木书柜上厚重的《圣经》、曲卷花边的长灯、米色的帆布窗帘,甚至红木桌上纤细的竹和阔叶植物都使“天堂”的夜变得鲜活律动,如水般柔媚。
  


  在“天堂”,常有一群年轻的剧作家挟着电脑来这里写作,从下午到凌晨。他们选择在这里捕捉血液细胞中渗出的丝丝灵感,让夜在指尖的敲击下变成隽永的珍贵记忆。他们是天堂的主人,亦为人间编织着美好的梦。
  
  烟袋斜街上的家
  
  躲开纷杂喧闹的地安门,闪入烟袋斜街的幽静释然中,只兀自寻了那家叫做“兰T坊”的吧。那样一方小小的天地,我总会不小心走过,然后在心里暗暗责备自己过快的步子。
  “兰T坊”原名“情饰”,女主人是中国第一代服装设计师:拿了诸多的奖,也经了生活的沧桑历练。现在卸下荣耀与光环,在烟袋斜街的安宁角落里开这样的小酒吧,兼售卖自己设计的特色布衣。店里眩美绝世的心情饰物也是出自她一双点石成金的手。
  记得初到她的小吧,便感觉像似回了家——精秀的镂空木门推开来,便见到一杠卡其和藏蓝的粗布衣、斑斓的墙面上挂满彩石的项链、矮木桌的陶盘里盛着闪闪亮亮的金属镯子……这些皆出自女主人的私人设计和珍藏。如若蹲下身来,看的到一圈镶框的民族画饰。仿佛在家中,一不小心会碰触到一份惊奇与欣喜。
  


  冬日里,吧中会立有一方大火炉,每每进了店听到它“噼啪”作响、看到女主人微醺红的脸蛋,一切劳顿和寒冷都会隐退去了。想必,孤独的人会喜欢兰T坊;会喜欢女主人同亲人一样和你唠家常;会喜欢吧里连在一起的长方桌以供大家一块儿喝酒嬉闹;会喜欢红花金瓶的边角装饰;更加忘不了在你饥饿的时候,女主人披上大衣买回的大馅水饺。
  这里的每个周末,也都会举办English saloon,有从说英语国家来的资深教师用英语同你聊侃生活。有时女主人也会加入交流,畅谈天地。
  一切是家的感觉。没有琐碎与压力、没有造作与掩藏,只跟着女主人一起随意说笑,一起将心灵与情感装饰得愈加绚丽。
  
  看吧,看记忆的流转
  
  顺着雍和宫北行再西转,那个watch bar就置于二环路的里面。它与周围大大小小的汽车维护店互为邻里,却犹如一清丽而高傲的女子:处乱不惊,有着自己的热情与矜持。
  


  “看吧”是黑白分明的,无论主题,抑或基调。它是以视觉艺术为主题的酒吧,吧中最大限度的悬挂摆放着黑白艺术摄影;堂面设计以白色布椅和褐色木桌为主调;关于电影与摄影艺术的书刊堆放于高阔的木架上;在玻璃桌板下面,可以找到不同年代且色泽昏黄的老北京地图,并配了妙趣的英文地名。
  “有一份感动源于看吧,看你想看的,做你想做的。在时光的记忆中,只有瞬息才是永恒。”除去摄影图片,在看吧还可以任意择选自己喜好的艺术电影来看。坐在吧中的小角落,看光与影的舞动、看一段生活与思想的记录。在作品中,你能看见不同的人,对生命的体验和领悟!
  


  窗外是二环路夜色中的车流,窗内是你,孤独而清醒。而且,诸位需留心看吧的屋顶——被分成两截,中间空出的部分以透明玻璃搭盖,夜晚看得到京城闪亮的星子;若是夏日,有摇绰的树影;多雨的日子坐在下面,可看到雨水自由地滴落……
  “在看吧,你在静止中体会生命时光,在快慰中怀想古代。你是孤独的看客、是智者。”您不妨也挟一部相机,也怀一种心情来看吧,交三两知心好友,忘记黑夜的愁绪,静看记忆的流转!
  
  黑夜,我们在这里栖息
  
  一切尽是偶然。我在后现代城写字楼的边角处望见那个叫做“露水”的酒吧——用咖啡色啤酒桶作门面、镶有一对铜色龙头栓、门棂中央悬一盏镂空雕花的紫灯。它的确是一滴夜气凝成的露水,要俯下身来细细观望:观望露珠里的世界。
  惊奇。入门是玄关处的抽象女人体石塑,转到其后却撞见一架惨白的枯骨;沿爬楼梯,拐角处饰柔美的艺术雕像,待到二层的红座吧区内却是满墙面的人体骨骼透视图;吧内红艳娇巧的花朵缀饰随处可见,但从屋檐上突然垂下的黑衣幽灵、酒台上血淋淋的断手模型、以及飘忽的怪诞笑声又另人心神难安。主人在试图说明些什么呢?如此剧烈的反差:鲜活与枯竭、艺术与颓废、生与死、天堂与地狱……也许,那是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是工作时的完美谨慎与消闲时的诡媚放松。如同露水酒吧“魔鬼之夜”的主题一般,人们的灵魂游走在白日与黑夜之间。
  寻索。酒吧的老板是位具有多年经验的教授,并不操持吧中的事宜,只将其交予信任的人去打理。我知道,一间酒吧的风格也是因循着主人的生活理念。于是我开始探寻,像个举昏黄灯火的外来者一样,摸索一座老房子的美。酒吧的底层被设计成复式结构;可登上右墙边的窄梯来到有细竹帘的阁子间——那红底金花的布艺方座、包了铜边儿的长木桌、半月杯里的红烛、每个阁子间墙壁上均贴挂的帆布油画:要么是炽红的火焰、要么是升腾烟雾中的手、再么是卷曲长发的刚烈女人。
  记得。离开那里良久之后,仍然记得那金色的小舞台:分明一个手握瓶盖的艺术雕塑;记得磨砂酒瓶制成的壁灯;记得竹藤编制的老式立钟;记得阁楼上有低矮红边木门的储物间……
  我相信,酒吧主人是温情而细致的,常到这里来的人们也定是敏锐而聪慧的探寻者。大家一起捕捉夜的魅影,一起用灵魂抗争着生活中的些许无奈与颓废。夜里,让我们在这里栖息。
其他文献
绘画占据我的大部分时间,之余的最大爱好是云游、访古。名山大川尤好,野山野水亦可,和旅行、旅游、驴友不是一个概念,是一种林泉之志、山川神遇的品格指向,是一种悠游为纳、绘画为吐的写生方式,是一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禅悟路径。亲身游历中的真山真水皆化作胸中丘壑滋养着身心和笔墨。  1978年出生,广西桂林人。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
期刊
我觉得强调中西界限和画种界限是个陷阱,虽然对比起来有不同,但是在强调各自的时候难免会以防守的态度来面对彼此。  1983年出生,山东禹城人。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你有什么看法?  李 振:从艺术本体来看,创作应该是时代的审美
期刊
红色历史是我们这代人的集体记忆,它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判断与思维方式?。为创建新中国,共产党人显示出无出其右的超凡魅力,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英雄史诗般的动人故事与革命旧址。这批革命旧址留下了早期共产党人艰辛的革命足迹,也洋溢着中华儿女英勇不屈、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一座座时刻绽放光芒的历史丰碑。从艺术的民族性、时代性角度思考,这类题材是应该予以重视和着力表现的。实际上,在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已经有
期刊
养花是我比较喜欢做的事,不同的花草有不同的性情。作为客观的生命体,在细心地观察与交流中会发现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不同的花草需要不同的对待。说到痴迷的程度,所花的心思可以证明。  1974年出生,河北香河人。1994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写意花鸟方向,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期刊
Youthful memory of “generation after 70s” and “generation after 80s” shows a cover: a boy in loose clothes, under clear sky and sunny tree. The boy looked away, with the wind, across the school buildi
期刊
妻子的娘家住在江南的一座小城。每每月圆的当儿,她都要嚷着回家过团圆夜。据说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旧俗,做儿女的不敢犯“忌”,也只好硬着头皮赶回“赴俗”。  中国人对夜月情钟独有,古今中外不少文人墨客都以夜色下的明月即兴赋诗咏词。久而久之,人们对夜月就有些求全责备了。  记得在一次“赴俗”的晚宴上,老丈人几杯绍兴老酒下肚后,便愤愤地说:“这十五的月亮并不圆,以后家人还是十六团聚吧!”  听后,我啧啧咂舌
期刊
10年前,京城俱乐部亮相北京时,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的“贵族会所”还实属凤毛麟角。而今,10年过去了,仅京城就有10余家“贵族会所”落户。这些文化“沙龙”,给中国带来了西方商业文化理念;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纽带和桥梁。    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    京城俱乐部坐落在北京使馆区域。在50层的顶端,便是会员们的“家”,这里是令人骄傲的地方,站在她的“顶级”俯瞰北京的夜色,会让你
期刊
一个画家、一个艺术家鲜明的个性其实就是带有鲜明的时代性,把这个时代的精神思想和审美取向在你的绘画中表达出来,观众才能在你的作品中读到你的信息、时代的信息而产生共鸣,才能够让你的作品更大范围地产生影响,传递你所表达的美好思想和观点。  1972年出生,四川泸州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特聘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创作方向博士。  《艺
期刊
是周末的夜,初来京的我在这个目前尚还陌生的城市感觉落寞。将落地的窗帘拉成一道缝隙,端着咖啡凝视窗外车水马龙的流光飞影,明灭闪烁的万家灯火使我的心情愈加厚重。如杯中微苦的咖啡,沉浸在茫然里我无法自拔,北京的夜于我来说愈加的感伤。  开窗,有风吹来,不似冬日般凛冽,已经有了早春的微温。忽地就有了冲动的想法:何不走出去感受一下北京夜色下的炫光魅影。欲望强烈如小时候等候妈妈买回来蛋卷冰淇淋。  抓起衣服冲
期刊
1996年,美国美中文化协会和北京某饭店建立了主题音乐餐厅野牛乡村俱乐部。然后该俱乐部就与有关方面签订了音乐著作权合同,这是我国自建立著作权保护制度以来签署的第一份娱乐版权使用合同。1999年,两家在中国的洋快餐肯德基、必胜客为了在营业场所播放背景音乐,也向音乐作品著作权人支付了使用费。如今,中外 50 余家唱片公司向全国范围内的卡拉OK经营者发出律师函,要求追偿歌厅点歌对 MTV、MV、卡拉OK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