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京城,它总是能带给人无限惊喜。若是细致敏感的人,总会发现许多并不融属于某个酒吧区域派别的bar、cafe或pub小馆;它们只是独自开于城市街头的某个角落,只是随意闲适地开门迎客——非主流地快乐着!
这些特例独行的吧,很容易被人忽略,但人们一旦发现它们的美好纯正,便不忍轻易遗忘。多数人所求的正是那宁静愉悦的感受;是工作之余、夜间休憩、静心养神的一处佳境。
去一一造访它们吧!不再随波逐流,不再盲目扎堆,只为自己内心的一方清净。卸下白日的压力与谨慎面具,在夜慢慢暗下去的时刻,沉浸在非主流的快乐里!
混迹天堂
当有一天,我们决定改变——不再浮躁、拒绝以往的喧嚣、甚至更换了常走的路线……那之后,便可以在寂静而新鲜的小街上发现一家散发着柔光的小吧;推开门的叮叮当当间,猛然惊觉:原来每日走过的乏味街区还存在着这样一方天堂。
毗邻法国学校和西班牙签证处的paradiso(西班牙文“天堂”之义)是果绿色的四方房子,镶着浅茶色的玻璃窗,还有悬于檐角橙绿色相套合的太阳光芒图形的牌匾……这一切都使得“天堂”如同一颗散落在使馆区里的糖果——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自然地招引着蜂蝶从远处来。
“天堂”的老板是澳籍华人,很典型的东西方文化的融携者:亲和而淡定,亦有他的执着与坚持。闪躲开扎堆的吧区,他只是一心营造着一种品质生活的理念、为懂得享受宁静的人们提供一处舒雅之舍,让他们知道除了公寓和写字间,还有这样一个静谧恬适的角落歇息。品醇正的咖啡、吃异域的菜点、听西班牙音乐、看窗外牵狗的老人闲散地从夜色中走过……在“天堂”的夜,始终就是安全而柔和的。
据说这里原是一个家居饰品店,后来老板买下它造就了“天堂”。吧内刷橙色的墙面,摆欧式的老家具;每每窝进柔软的布艺沙发,我总能在“天堂”的角落里发现新奇——欧洲风格的直听式电话机、拱门搭就的暗室、咖啡色的木书柜上厚重的《圣经》、曲卷花边的长灯、米色的帆布窗帘,甚至红木桌上纤细的竹和阔叶植物都使“天堂”的夜变得鲜活律动,如水般柔媚。
在“天堂”,常有一群年轻的剧作家挟着电脑来这里写作,从下午到凌晨。他们选择在这里捕捉血液细胞中渗出的丝丝灵感,让夜在指尖的敲击下变成隽永的珍贵记忆。他们是天堂的主人,亦为人间编织着美好的梦。
烟袋斜街上的家
躲开纷杂喧闹的地安门,闪入烟袋斜街的幽静释然中,只兀自寻了那家叫做“兰T坊”的吧。那样一方小小的天地,我总会不小心走过,然后在心里暗暗责备自己过快的步子。
“兰T坊”原名“情饰”,女主人是中国第一代服装设计师:拿了诸多的奖,也经了生活的沧桑历练。现在卸下荣耀与光环,在烟袋斜街的安宁角落里开这样的小酒吧,兼售卖自己设计的特色布衣。店里眩美绝世的心情饰物也是出自她一双点石成金的手。
记得初到她的小吧,便感觉像似回了家——精秀的镂空木门推开来,便见到一杠卡其和藏蓝的粗布衣、斑斓的墙面上挂满彩石的项链、矮木桌的陶盘里盛着闪闪亮亮的金属镯子……这些皆出自女主人的私人设计和珍藏。如若蹲下身来,看的到一圈镶框的民族画饰。仿佛在家中,一不小心会碰触到一份惊奇与欣喜。
冬日里,吧中会立有一方大火炉,每每进了店听到它“噼啪”作响、看到女主人微醺红的脸蛋,一切劳顿和寒冷都会隐退去了。想必,孤独的人会喜欢兰T坊;会喜欢女主人同亲人一样和你唠家常;会喜欢吧里连在一起的长方桌以供大家一块儿喝酒嬉闹;会喜欢红花金瓶的边角装饰;更加忘不了在你饥饿的时候,女主人披上大衣买回的大馅水饺。
这里的每个周末,也都会举办English saloon,有从说英语国家来的资深教师用英语同你聊侃生活。有时女主人也会加入交流,畅谈天地。
一切是家的感觉。没有琐碎与压力、没有造作与掩藏,只跟着女主人一起随意说笑,一起将心灵与情感装饰得愈加绚丽。
看吧,看记忆的流转
顺着雍和宫北行再西转,那个watch bar就置于二环路的里面。它与周围大大小小的汽车维护店互为邻里,却犹如一清丽而高傲的女子:处乱不惊,有着自己的热情与矜持。
“看吧”是黑白分明的,无论主题,抑或基调。它是以视觉艺术为主题的酒吧,吧中最大限度的悬挂摆放着黑白艺术摄影;堂面设计以白色布椅和褐色木桌为主调;关于电影与摄影艺术的书刊堆放于高阔的木架上;在玻璃桌板下面,可以找到不同年代且色泽昏黄的老北京地图,并配了妙趣的英文地名。
“有一份感动源于看吧,看你想看的,做你想做的。在时光的记忆中,只有瞬息才是永恒。”除去摄影图片,在看吧还可以任意择选自己喜好的艺术电影来看。坐在吧中的小角落,看光与影的舞动、看一段生活与思想的记录。在作品中,你能看见不同的人,对生命的体验和领悟!
窗外是二环路夜色中的车流,窗内是你,孤独而清醒。而且,诸位需留心看吧的屋顶——被分成两截,中间空出的部分以透明玻璃搭盖,夜晚看得到京城闪亮的星子;若是夏日,有摇绰的树影;多雨的日子坐在下面,可看到雨水自由地滴落……
“在看吧,你在静止中体会生命时光,在快慰中怀想古代。你是孤独的看客、是智者。”您不妨也挟一部相机,也怀一种心情来看吧,交三两知心好友,忘记黑夜的愁绪,静看记忆的流转!
黑夜,我们在这里栖息
一切尽是偶然。我在后现代城写字楼的边角处望见那个叫做“露水”的酒吧——用咖啡色啤酒桶作门面、镶有一对铜色龙头栓、门棂中央悬一盏镂空雕花的紫灯。它的确是一滴夜气凝成的露水,要俯下身来细细观望:观望露珠里的世界。
惊奇。入门是玄关处的抽象女人体石塑,转到其后却撞见一架惨白的枯骨;沿爬楼梯,拐角处饰柔美的艺术雕像,待到二层的红座吧区内却是满墙面的人体骨骼透视图;吧内红艳娇巧的花朵缀饰随处可见,但从屋檐上突然垂下的黑衣幽灵、酒台上血淋淋的断手模型、以及飘忽的怪诞笑声又另人心神难安。主人在试图说明些什么呢?如此剧烈的反差:鲜活与枯竭、艺术与颓废、生与死、天堂与地狱……也许,那是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是工作时的完美谨慎与消闲时的诡媚放松。如同露水酒吧“魔鬼之夜”的主题一般,人们的灵魂游走在白日与黑夜之间。
寻索。酒吧的老板是位具有多年经验的教授,并不操持吧中的事宜,只将其交予信任的人去打理。我知道,一间酒吧的风格也是因循着主人的生活理念。于是我开始探寻,像个举昏黄灯火的外来者一样,摸索一座老房子的美。酒吧的底层被设计成复式结构;可登上右墙边的窄梯来到有细竹帘的阁子间——那红底金花的布艺方座、包了铜边儿的长木桌、半月杯里的红烛、每个阁子间墙壁上均贴挂的帆布油画:要么是炽红的火焰、要么是升腾烟雾中的手、再么是卷曲长发的刚烈女人。
记得。离开那里良久之后,仍然记得那金色的小舞台:分明一个手握瓶盖的艺术雕塑;记得磨砂酒瓶制成的壁灯;记得竹藤编制的老式立钟;记得阁楼上有低矮红边木门的储物间……
我相信,酒吧主人是温情而细致的,常到这里来的人们也定是敏锐而聪慧的探寻者。大家一起捕捉夜的魅影,一起用灵魂抗争着生活中的些许无奈与颓废。夜里,让我们在这里栖息。
这些特例独行的吧,很容易被人忽略,但人们一旦发现它们的美好纯正,便不忍轻易遗忘。多数人所求的正是那宁静愉悦的感受;是工作之余、夜间休憩、静心养神的一处佳境。
去一一造访它们吧!不再随波逐流,不再盲目扎堆,只为自己内心的一方清净。卸下白日的压力与谨慎面具,在夜慢慢暗下去的时刻,沉浸在非主流的快乐里!
混迹天堂
当有一天,我们决定改变——不再浮躁、拒绝以往的喧嚣、甚至更换了常走的路线……那之后,便可以在寂静而新鲜的小街上发现一家散发着柔光的小吧;推开门的叮叮当当间,猛然惊觉:原来每日走过的乏味街区还存在着这样一方天堂。
毗邻法国学校和西班牙签证处的paradiso(西班牙文“天堂”之义)是果绿色的四方房子,镶着浅茶色的玻璃窗,还有悬于檐角橙绿色相套合的太阳光芒图形的牌匾……这一切都使得“天堂”如同一颗散落在使馆区里的糖果——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自然地招引着蜂蝶从远处来。
“天堂”的老板是澳籍华人,很典型的东西方文化的融携者:亲和而淡定,亦有他的执着与坚持。闪躲开扎堆的吧区,他只是一心营造着一种品质生活的理念、为懂得享受宁静的人们提供一处舒雅之舍,让他们知道除了公寓和写字间,还有这样一个静谧恬适的角落歇息。品醇正的咖啡、吃异域的菜点、听西班牙音乐、看窗外牵狗的老人闲散地从夜色中走过……在“天堂”的夜,始终就是安全而柔和的。
据说这里原是一个家居饰品店,后来老板买下它造就了“天堂”。吧内刷橙色的墙面,摆欧式的老家具;每每窝进柔软的布艺沙发,我总能在“天堂”的角落里发现新奇——欧洲风格的直听式电话机、拱门搭就的暗室、咖啡色的木书柜上厚重的《圣经》、曲卷花边的长灯、米色的帆布窗帘,甚至红木桌上纤细的竹和阔叶植物都使“天堂”的夜变得鲜活律动,如水般柔媚。
在“天堂”,常有一群年轻的剧作家挟着电脑来这里写作,从下午到凌晨。他们选择在这里捕捉血液细胞中渗出的丝丝灵感,让夜在指尖的敲击下变成隽永的珍贵记忆。他们是天堂的主人,亦为人间编织着美好的梦。
烟袋斜街上的家
躲开纷杂喧闹的地安门,闪入烟袋斜街的幽静释然中,只兀自寻了那家叫做“兰T坊”的吧。那样一方小小的天地,我总会不小心走过,然后在心里暗暗责备自己过快的步子。
“兰T坊”原名“情饰”,女主人是中国第一代服装设计师:拿了诸多的奖,也经了生活的沧桑历练。现在卸下荣耀与光环,在烟袋斜街的安宁角落里开这样的小酒吧,兼售卖自己设计的特色布衣。店里眩美绝世的心情饰物也是出自她一双点石成金的手。
记得初到她的小吧,便感觉像似回了家——精秀的镂空木门推开来,便见到一杠卡其和藏蓝的粗布衣、斑斓的墙面上挂满彩石的项链、矮木桌的陶盘里盛着闪闪亮亮的金属镯子……这些皆出自女主人的私人设计和珍藏。如若蹲下身来,看的到一圈镶框的民族画饰。仿佛在家中,一不小心会碰触到一份惊奇与欣喜。
冬日里,吧中会立有一方大火炉,每每进了店听到它“噼啪”作响、看到女主人微醺红的脸蛋,一切劳顿和寒冷都会隐退去了。想必,孤独的人会喜欢兰T坊;会喜欢女主人同亲人一样和你唠家常;会喜欢吧里连在一起的长方桌以供大家一块儿喝酒嬉闹;会喜欢红花金瓶的边角装饰;更加忘不了在你饥饿的时候,女主人披上大衣买回的大馅水饺。
这里的每个周末,也都会举办English saloon,有从说英语国家来的资深教师用英语同你聊侃生活。有时女主人也会加入交流,畅谈天地。
一切是家的感觉。没有琐碎与压力、没有造作与掩藏,只跟着女主人一起随意说笑,一起将心灵与情感装饰得愈加绚丽。
看吧,看记忆的流转
顺着雍和宫北行再西转,那个watch bar就置于二环路的里面。它与周围大大小小的汽车维护店互为邻里,却犹如一清丽而高傲的女子:处乱不惊,有着自己的热情与矜持。
“看吧”是黑白分明的,无论主题,抑或基调。它是以视觉艺术为主题的酒吧,吧中最大限度的悬挂摆放着黑白艺术摄影;堂面设计以白色布椅和褐色木桌为主调;关于电影与摄影艺术的书刊堆放于高阔的木架上;在玻璃桌板下面,可以找到不同年代且色泽昏黄的老北京地图,并配了妙趣的英文地名。
“有一份感动源于看吧,看你想看的,做你想做的。在时光的记忆中,只有瞬息才是永恒。”除去摄影图片,在看吧还可以任意择选自己喜好的艺术电影来看。坐在吧中的小角落,看光与影的舞动、看一段生活与思想的记录。在作品中,你能看见不同的人,对生命的体验和领悟!
窗外是二环路夜色中的车流,窗内是你,孤独而清醒。而且,诸位需留心看吧的屋顶——被分成两截,中间空出的部分以透明玻璃搭盖,夜晚看得到京城闪亮的星子;若是夏日,有摇绰的树影;多雨的日子坐在下面,可看到雨水自由地滴落……
“在看吧,你在静止中体会生命时光,在快慰中怀想古代。你是孤独的看客、是智者。”您不妨也挟一部相机,也怀一种心情来看吧,交三两知心好友,忘记黑夜的愁绪,静看记忆的流转!
黑夜,我们在这里栖息
一切尽是偶然。我在后现代城写字楼的边角处望见那个叫做“露水”的酒吧——用咖啡色啤酒桶作门面、镶有一对铜色龙头栓、门棂中央悬一盏镂空雕花的紫灯。它的确是一滴夜气凝成的露水,要俯下身来细细观望:观望露珠里的世界。
惊奇。入门是玄关处的抽象女人体石塑,转到其后却撞见一架惨白的枯骨;沿爬楼梯,拐角处饰柔美的艺术雕像,待到二层的红座吧区内却是满墙面的人体骨骼透视图;吧内红艳娇巧的花朵缀饰随处可见,但从屋檐上突然垂下的黑衣幽灵、酒台上血淋淋的断手模型、以及飘忽的怪诞笑声又另人心神难安。主人在试图说明些什么呢?如此剧烈的反差:鲜活与枯竭、艺术与颓废、生与死、天堂与地狱……也许,那是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是工作时的完美谨慎与消闲时的诡媚放松。如同露水酒吧“魔鬼之夜”的主题一般,人们的灵魂游走在白日与黑夜之间。
寻索。酒吧的老板是位具有多年经验的教授,并不操持吧中的事宜,只将其交予信任的人去打理。我知道,一间酒吧的风格也是因循着主人的生活理念。于是我开始探寻,像个举昏黄灯火的外来者一样,摸索一座老房子的美。酒吧的底层被设计成复式结构;可登上右墙边的窄梯来到有细竹帘的阁子间——那红底金花的布艺方座、包了铜边儿的长木桌、半月杯里的红烛、每个阁子间墙壁上均贴挂的帆布油画:要么是炽红的火焰、要么是升腾烟雾中的手、再么是卷曲长发的刚烈女人。
记得。离开那里良久之后,仍然记得那金色的小舞台:分明一个手握瓶盖的艺术雕塑;记得磨砂酒瓶制成的壁灯;记得竹藤编制的老式立钟;记得阁楼上有低矮红边木门的储物间……
我相信,酒吧主人是温情而细致的,常到这里来的人们也定是敏锐而聪慧的探寻者。大家一起捕捉夜的魅影,一起用灵魂抗争着生活中的些许无奈与颓废。夜里,让我们在这里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