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u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体系较好地满足了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但对研究型人才培养却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对于信息类专业尤为突出。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出了相应对策,针对笔者所在单位实际情况,开展计算机研究型人才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实践。
  关键词:研究型;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肖甫(1980-),男,湖南邵阳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孙力娟(1963-),女,江苏南京人,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江苏 南京 210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教育规划课题(GJS-XKT0914)、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基金(JG00409JX40、JG00410JX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2-0026-02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包括精英人才教育和一般高级人才培养。按照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1,2]:精英教育阶段指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超过15%,而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毛入学率则为15%~50%;50%以上毛入学率为普及教育阶段。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经历了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教育阶段。然而相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发展滞后,高等教育质量日益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强化精英教育,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该问题在信息类专业人才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光电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及教育部最近批准建立的物联网工程、软件与服务外包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尤为凸显,这些专业的一个共同点是知识更新快,需要学生在掌握本门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强调实际技能的培养。
  一、现存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研究型人才培养尚存四个方面的问题。
  1.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和保障,完善的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应该包括通识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等。
  2.大班化课堂教学方法不利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在当前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中,由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学生数量较大,许多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是基于大班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很难有良好的互动,教师很难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问题,学生方面也很难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掌握课程知识并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3.实践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进一步丰富
  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实践创新教学有着更为深远和重要的意义。大学中的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各类形式的科技创新竞赛、毕业设计以及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的基于导师制的科研项目实践等。
  4.研究型人才培养相配套的鼓励激励机制缺乏
  教师指导研究生科研一直受到大学重视,而对于本科生研究型教育则处于不利地位,因而不利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以信息学科为特色、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在国内较具影响的大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是学校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整体研究思路是:首先完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加强研究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创新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确立研究型人才培养相配套的鼓励激励机制,最后针对江苏省品牌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
  1.面向研究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研究型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当前面向研究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包括:[2,3]案例教学法,其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一些固定的原理和规则;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法,它将学习内容设计成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相应的问题的观念性理解,问题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动机与牵引力;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方法,其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问题,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训练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内部动机和终生学习的能力等等。可以采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的培养模式实施研究型人才课堂教学培养,教师本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学习和思考的方法,探索创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面向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等。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以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例主要表现为:研究成分低、抄袭现象不容乐观。很多毕业设计或课程设计只是一个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更为严重的是对于这类管理信息系统其功能模块设计与代码实现部门基本类似,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将已有的代码搬过来,界面加以简单的修改等。而研究型人才强调的是学生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对于课程设计,依据课程性质基于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中,应强调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研究创造能力。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在设计的初始阶段通过基本方法的讲授和指导尽快使学生进入角色,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使学生真正成为训练的主体。此外,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检查与答疑,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现场指导,从而实现课程设计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对于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是毕业设计的关键,对于培养研究型人才应该遵循生产和科研相结合,强调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因此课题选择时应注重探索型课题基础与前沿相结合,并深入实践学科前沿领域的知识难题。如在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可设计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信息分布式处理、新型编解码方法、面向三维覆盖的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算法等毕业设计题目。对于有较大创新的毕业设计课题一般选择多学科交叉性的领域,且毕业设计任务过于饱满,仅凭传统的一导师一学生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甚至可能因知识面过广、任务过于繁重而导致毕业设计失败。因而可采用团队毕业设计的方式,由来自相邻学科或相近研究方向的2~3名导师为核心并结合在相关方向已有研究基础的4~6名博士生、硕士生组成指导小组,将毕业设计课题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而又有机联系的子课题,团队毕业设计学生成员一般为4~6人,每人选择一个子课题,从而在避免任务过于繁重导师和学生无法单独承担弊端的同时子课题之间的有机联系可促进承担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促进学生实践研究能力的提升。
  3.面向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型教学方法改革
  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是所有高等教育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而对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导师制以及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科研项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面向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对象,这类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以研究为导向,在研究过程中汲取各类专业知识,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应该在其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后,一般在大学第四学期左右,为其配备导师,导师的选择一般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也可选择活跃在科研一线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结合导师科研项目以及学生自身兴趣确立较为明确的研究方向,并实际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来。
  4.与研究型人才培养相配套的奖励激励机制的建立
  长期以来,教授指导研究生科研一直受到大学的重视,而本科生则处于不利地位。随着本科研究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为鼓励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不少研究型大学对于指导本科生科研的教师在经费、工作评定上予以倾斜。因此,考虑建立研究型人才培养相配套的奖励激励机制,包括:类似学校当前已有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等各类竞赛教师指导一名本科生给予一定的项目研究经费;职业成长方面,在教师聘任和提升过程中把指导学生参加研究计划和学生导师经历等看作教学任务的一部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这些活动。通过调研学校实际情况,构建适合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相配套的奖励激励机制。
  三、实践及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面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及江苏省建设信息强省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开展了计算机研究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践。坚持以育人为本,优化通识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方向课程群在内的理论课程体系,建立了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项目导向的研究创新教学体系。注重课内外结合、校企结合,强化课堂教学保障、实践教学保障、研究型人才科研创新实践保障以及研究型人才培养鼓励激励评价机制,为计算机研究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护航,并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逐步构建了一个“目标明确、体系科学、保障有力、兼容并包”的计算机研究型人才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体系。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新构建,我们始终追踪计算机技术的前沿,围绕计算机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培养方案。根据基础厚、内容精、结构优的原则,构建了包括通识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方向课程群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理论课程体系;根据重实践、求创新、高能力的原则,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了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企业工程实践的五元结合实践创新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面注重课内外结合、校企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课内外结合,搭建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扩大校企合作的宽度与深度,合作开展人才培养,与江苏省电信公司等近30余个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设立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开展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工程实践。并基于已有的各类科研平台,如宽带无线通信与传感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无线传感网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市物联网定位信息处理工程研究中心、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在各类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蘇省无线传感网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为南京邮电大学,共建单位为南京三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这种校企结合的实验室共建模式使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完成研究型人才理论素质培养外,还时刻注意以市场需求为依据进行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遴选,实现研依于产、产源于研。
  
  参考文献:
  [1]徐小龙,孙力娟,季一木,王汝传.高等教育系统中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有机结合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22(1):62-68.
  [2]张少雄.重读特罗高等教育系统崩溃预警[J].现代大学教育,2007,
  (5):12-18.
  [3]赵春晖.研究性教学与精英教育[J].教育探索,2008,(7):17-18.
  [4]王永锋,何克抗,王以宁.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J].开放教育研究,2007,(4):50-58.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和保障。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实践教学工作普遍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深化认识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以創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实践教学规范建设与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何建新(1975-),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系,高级实验师;陈伟宏(1976-),女
期刊
摘要:轭式搭配是英语表达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通常用一个词(形容词、动词或介词)同时修饰或支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使表面看上去有悖常理的搭配能够协调并进、相辅相成,从而收到新颖别致、言简意赅、幽默生动的表达效果。掌握轭式搭配的理解、翻译和赏析对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翻译水平都大有裨益。  关键词:轭式搭配;修辞格;语境  作者简介:邵卫平(1976-),男,河南西平人,淮
期刊
摘要:单片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分析了目前单片机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单片机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引入了Proteus和Keil辅助单片机实验教学,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单片机;实验教学;现状;改革;Proteus  作者简介:黄云峰(1971-),男,浙江绍兴人,上海电力学院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讲师;程启明(1965-)
期刊
摘要:签订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契约是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的基础。在剖析高校战略联盟契约内涵的基础上,基于现代契约理论,从合作风险的分担、信息资源的利用、合作剩余的分享等方面构建起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的理想契约模型,提出了高校战略联盟契约有效实施的设想。  关键词:长三角高校联动;高校联动;契约联盟  作者简介:郭必裕(1965-),男,江苏如东人,南通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研究员。(江苏南通226019
期刊
摘要:大学生退学对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都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退学有各方面的原因,深入探究大学生退学的原因,减少大学生退学是高校管理者需要研究的课题。高校应针对大学生退学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关键词:大学生;退学;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姜小军(1976-),男,山西定襄人,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实习研究员;杨芳(1978-),女,湖南娄底人,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
期刊
摘要:哥廷根大学作为欧洲著名的古老学府之一,她曾拥有过辉煌的“哥廷根时代”,然而她的发展却离不开其创办者明希豪森所作出的贡献。通过对哥廷根大学历史发展的梳理以及对明希豪森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的具体分析,阐明了科研自由和一流师资力量对于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提高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明希豪森;哥廷根大学;科学研究  作者简介:程晶(1987-),女,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教
期刊
摘要:现阶段,辽宁省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时期,各大学的特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以辽宁省大学为例,分析了大学特色化发展与办学理念更新的关系,并针对辽宁省大学在进行特色化建设过程中办学理念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提出一些辽宁省大学特色办学理念的实现路径,希望能为“将辽宁省由教育大省早日变为教育强省”的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办学特色;办学理念
期刊
摘要:发展规划是高校工作的依据,是指导高校建设、改革与发展的纲领。由于我国高校实行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和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加之受经验管理思维惯性的影响,导致我国高校的发展规划工作存在着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发展规划部门定位不准、规划管理专业化水平较低、规划管理过程不完整、广大教职员工对发展规划工作参与不够、支持不足等问题。在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点对策。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高校
期刊
摘要:高等数学是民办本科院校各专业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然而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民办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面临的主要矛盾,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改进对策  作者简介:王磊(1980-),男,河南南阳人,郑州科技学院基础部,讲师。(河南郑州450064)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科技学院2
期刊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寻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途径。  关键词: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  作者简介:姚荣(1979-),男,广西平南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招生就业处,研究实习员;周星(1980-),男,壮族,广西百色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招生就业处,助教。(广西桂林541006)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