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语言;规范性:逻辑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1(A)—0070—01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数学语言的规范性
一节数学课,教师需要将课本中一、两页的文字内容融汇到自身的知识内涵之中,再通过语言,贯穿四十分钟的教学全程。新课的引入、情境的创设、知识的探索、感情的交流、教学的小结等。无不显示出数学教师运用语言艺术的功底。在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功底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首先要求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路上,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知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注意备数学语言,做到用词准确、思路清晰、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不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那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逻辑性
(一)让学生敢想、敢说
每个学生由于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因此他们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其中必然有许多不成熟、甚至幼稚的方法,但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是他们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教师在聆听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不要急于评价,更不要压制,而要包容学生的不足,引导他们通过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选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敢想、敢说,呈现出积极的表达、交流的学习氛围。
(二)提供语言训练的时间和空间
1 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如,一年级的计算教学,根据教材编排,教师可以先出示情景图,并提问:“图上都有什么?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想一想怎样解决。”让学生通过说图意、说问题、说算式弄清数量关系,然后思考解题方法。接着,教师继续提问:“这道题怎样算?”让学生结合动手操作说算法。这样前后两次给了大部分学生说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
2 让每个学生都有反思的机会。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并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小学生虽然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有限,但只要教师正确引导,他们是能够回顾和整理出自己的心得的。如,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的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老师的板书,你能说说自己的收获吗?”学生通过板书,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连平时胆小不爱说话的一些学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数学语言,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直观性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动脑,以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
编辑:刘立英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1(A)—0070—01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数学语言的规范性
一节数学课,教师需要将课本中一、两页的文字内容融汇到自身的知识内涵之中,再通过语言,贯穿四十分钟的教学全程。新课的引入、情境的创设、知识的探索、感情的交流、教学的小结等。无不显示出数学教师运用语言艺术的功底。在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功底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首先要求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路上,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知识,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注意备数学语言,做到用词准确、思路清晰、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不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那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逻辑性
(一)让学生敢想、敢说
每个学生由于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因此他们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其中必然有许多不成熟、甚至幼稚的方法,但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是他们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教师在聆听学生回答的过程中不要急于评价,更不要压制,而要包容学生的不足,引导他们通过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选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敢想、敢说,呈现出积极的表达、交流的学习氛围。
(二)提供语言训练的时间和空间
1 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如,一年级的计算教学,根据教材编排,教师可以先出示情景图,并提问:“图上都有什么?从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想一想怎样解决。”让学生通过说图意、说问题、说算式弄清数量关系,然后思考解题方法。接着,教师继续提问:“这道题怎样算?”让学生结合动手操作说算法。这样前后两次给了大部分学生说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
2 让每个学生都有反思的机会。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并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小学生虽然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有限,但只要教师正确引导,他们是能够回顾和整理出自己的心得的。如,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的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老师的板书,你能说说自己的收获吗?”学生通过板书,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连平时胆小不爱说话的一些学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数学语言,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直观性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动脑,以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
编辑:刘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