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材采用新教育理念,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美术艺术,并在课堂中感受美术艺术的魅力,同时学生通过实践绘画,可以提高自身的美术绘画水平,对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对小学美术的教学优化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路径;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学模式固定
由于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通常以教师灌输式的美术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美术知识,完全限制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导致美术课堂的吸引力大大的减弱。以临摹为例,是艺术表现的一种重要手法,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过于运用临摹,引导学生跟着教师一笔一笔学画,严重阻碍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学生也难以用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去创造作品,导致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教学评价单一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之中,教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评价方式比较单一,通常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按照画的“像”或“不像”,作为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标准之一,甚至片面的认为,只有画的形象、类似教师所画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从而导致美术教学完全悖离素质教育的轨道,进而阻碍对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培养。
3、教材内容局限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的美术知识传授,导致学生的自我发挥空间较小,而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教材内容过于局限,美术教材中大多选用名家名作,很少涉及到学生喜欢的一些作品,比如动漫、卡通等等。
4、学生缺乏美术学习兴趣
当前阶段,许多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都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主宰着整节课堂,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味的美术理论知识灌输和示范,使教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标准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另外,随着当前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各大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这一技术运用的较少,所以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小学美术的教学优化路径
1、构建美好情境
在当前新教育理念下,要帮助学生透过美好的心灵,来发现世界上更多美好的事物,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同时也要全面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兴趣,才能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艺术感受。在当前的小学美术实践教育中,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作用下,为学生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或者富含美的空间情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身处美好的环境中,感知美术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在空间情景中,对美术艺术进行充分的联想或者想象,促使学生在想象中将自我潜能进行全面开发。
例如,在“各式各样的水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不同的水果,并将水果分发到每一位学生手中,但不允许学生食用,要让学生进行观看,观察不同水果的颜色以及形状。在学生观察后,教师打開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不同形状的水果,并要求学生对水果进行联想以及想象,让学生将所联想的内容进行绘画,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一边对水果进行观察,一边进行想象,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美术艺术的学习兴趣。
2、结合日常生活
可以说,每一幅美术作品的诞生,都与生活联系密切,也正是如此,人们才能透过美术作品,来感知艺术的魅力。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年龄较小,认知水平与生活阅历有限,情感经验较为匮乏,对生活的感知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很多时候难以发现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绘画语言、思想情感,导致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解读仅仅停留于表面。因此,美术教师就要加强美术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尽可能从生活的角度,为学生精心设计美术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透过生活感知到美术中的语言与魅力,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从而实现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例如,“红灯停绿灯行”一课,需要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教学环节可以设计在游戏中体会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从而能在生活中体会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准确理解交通标志的具体含义,以便学生自觉的遵守与维护。因此,美术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交通知识与美术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用彩色卡纸制作各种交通标志,并请一名学生上来表演交警的姿势,转过身让全班同学看看背后的交通标志,以此类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增强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帮助学生更加轻松的记忆生活中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标线中的图形、色彩所代表的含义,从而促进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得以全面的提升。
3、强化自主创新
增强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大多数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依然采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与理念,教学内容照搬照做,教学形式单一,并没有把学生日后的发展需求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情况相结合,很多时候都是一概而论,并没有实行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和方法,使学生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综合素质情况做出详细的分析,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增加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美术作品当中,提升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开拓学生们的思维,从而来提升学生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如,小组讨论、圆圈游戏等,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等形式进行课堂交流。
例如,以“春天的色彩”一课为例进行教学,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出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且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情感与春天美丽景色相结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春天图画作品,使学生们能够更深刻的了解大自然的春天如此丰富多彩,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探索春天的气息,并让学生观察校园春天的风光,比如青草、花朵、树木,再到蓝天、白云、河水等,让学生们去寻找春天的色彩,加强对春天的认知,与此同时,激发学生们绘画的兴趣,增强绘画的积极性,并且多分享优秀作品,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4、拓展教学内容
在当前新教育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方式可以与信息技术进行高度结合,以此来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并满足现代化新型教育理念的需求。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中,不仅将声音、色彩、动画、音乐进行了全面集合,也为美术教育课堂增加了许多的教学色彩,利用信息技术对美术教学进行全面辅助,可以有效地对网络资源进行全面优化,以生动的教学形式,逐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例如,在小学美术“彩线贴画”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播放不同的彩线贴画,在视频内容中,讲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彩线贴画的文化艺术,讲述了各种彩线贴画的裁剪艺术特点,更好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观看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后,要求学生根据所观看的贴纸进行绘画。在学生绘画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艺术作品给予表扬与赞赏,随后对学生进行贴画剪纸教学,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艺术素养。
三、结语
小学美术教师需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为学生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与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美术的魅力,以便学生更加轻松的理解美术知识,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欧阳金风. 论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 中外交流,2018(26):222.
[2] 周慧.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J]. 速读(上旬),2018(1):245.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路径;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学模式固定
由于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通常以教师灌输式的美术知识传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美术知识,完全限制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导致美术课堂的吸引力大大的减弱。以临摹为例,是艺术表现的一种重要手法,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过于运用临摹,引导学生跟着教师一笔一笔学画,严重阻碍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学生也难以用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去创造作品,导致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教学评价单一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之中,教师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评价方式比较单一,通常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按照画的“像”或“不像”,作为评价学生美术作品的标准之一,甚至片面的认为,只有画的形象、类似教师所画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从而导致美术教学完全悖离素质教育的轨道,进而阻碍对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培养。
3、教材内容局限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的美术知识传授,导致学生的自我发挥空间较小,而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究其原因在于教材内容过于局限,美术教材中大多选用名家名作,很少涉及到学生喜欢的一些作品,比如动漫、卡通等等。
4、学生缺乏美术学习兴趣
当前阶段,许多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都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主宰着整节课堂,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味的美术理论知识灌输和示范,使教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小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标准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另外,随着当前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各大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这一技术运用的较少,所以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小学美术的教学优化路径
1、构建美好情境
在当前新教育理念下,要帮助学生透过美好的心灵,来发现世界上更多美好的事物,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同时也要全面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兴趣,才能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艺术感受。在当前的小学美术实践教育中,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作用下,为学生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或者富含美的空间情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身处美好的环境中,感知美术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在空间情景中,对美术艺术进行充分的联想或者想象,促使学生在想象中将自我潜能进行全面开发。
例如,在“各式各样的水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不同的水果,并将水果分发到每一位学生手中,但不允许学生食用,要让学生进行观看,观察不同水果的颜色以及形状。在学生观察后,教师打開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不同形状的水果,并要求学生对水果进行联想以及想象,让学生将所联想的内容进行绘画,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一边对水果进行观察,一边进行想象,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美术艺术的学习兴趣。
2、结合日常生活
可以说,每一幅美术作品的诞生,都与生活联系密切,也正是如此,人们才能透过美术作品,来感知艺术的魅力。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年龄较小,认知水平与生活阅历有限,情感经验较为匮乏,对生活的感知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很多时候难以发现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绘画语言、思想情感,导致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解读仅仅停留于表面。因此,美术教师就要加强美术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尽可能从生活的角度,为学生精心设计美术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透过生活感知到美术中的语言与魅力,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从而实现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例如,“红灯停绿灯行”一课,需要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教学环节可以设计在游戏中体会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从而能在生活中体会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准确理解交通标志的具体含义,以便学生自觉的遵守与维护。因此,美术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交通知识与美术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用彩色卡纸制作各种交通标志,并请一名学生上来表演交警的姿势,转过身让全班同学看看背后的交通标志,以此类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增强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帮助学生更加轻松的记忆生活中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标线中的图形、色彩所代表的含义,从而促进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得以全面的提升。
3、强化自主创新
增强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大多数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依然采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与理念,教学内容照搬照做,教学形式单一,并没有把学生日后的发展需求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情况相结合,很多时候都是一概而论,并没有实行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和方法,使学生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综合素质情况做出详细的分析,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增加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美术作品当中,提升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开拓学生们的思维,从而来提升学生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如,小组讨论、圆圈游戏等,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等形式进行课堂交流。
例如,以“春天的色彩”一课为例进行教学,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出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且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情感与春天美丽景色相结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春天图画作品,使学生们能够更深刻的了解大自然的春天如此丰富多彩,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探索春天的气息,并让学生观察校园春天的风光,比如青草、花朵、树木,再到蓝天、白云、河水等,让学生们去寻找春天的色彩,加强对春天的认知,与此同时,激发学生们绘画的兴趣,增强绘画的积极性,并且多分享优秀作品,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4、拓展教学内容
在当前新教育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方式可以与信息技术进行高度结合,以此来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并满足现代化新型教育理念的需求。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中,不仅将声音、色彩、动画、音乐进行了全面集合,也为美术教育课堂增加了许多的教学色彩,利用信息技术对美术教学进行全面辅助,可以有效地对网络资源进行全面优化,以生动的教学形式,逐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例如,在小学美术“彩线贴画”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学生播放不同的彩线贴画,在视频内容中,讲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彩线贴画的文化艺术,讲述了各种彩线贴画的裁剪艺术特点,更好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观看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后,要求学生根据所观看的贴纸进行绘画。在学生绘画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艺术作品给予表扬与赞赏,随后对学生进行贴画剪纸教学,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艺术素养。
三、结语
小学美术教师需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为学生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与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美术的魅力,以便学生更加轻松的理解美术知识,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欧阳金风. 论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 中外交流,2018(26):222.
[2] 周慧.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J]. 速读(上旬),2018(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