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所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泛,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而如何提高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层和相关专业人士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企业内控管理内涵,并对精细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展开探讨,最后提出了提高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企业 内控精细化管理 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志码:A
加强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从而不断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的经营效益。因此,加强新形势下提升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要点分析,对企业长远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内涵概述
对企业而言,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经营结构的不稳定性,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国家也先后颁布了一些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政策,引导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从而不断激发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帮助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在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以提高内控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加强内控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活动中,为风险控制、内部审计、预算管理和成本管控等方面制定更加详细的实施细则,从而开展全面、细致、深入的管理,并加强资源调度和组织,提高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经营价值。随着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推行,企业实施内控精细化管理能够不断提高内控管理的科学性、综合性及现代性。具体而言,加强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能夠及时发现企业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细致查找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问题,从而通过重点排查和全面分析来查找漏洞,帮助企业制定更完善的管理措施,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水平和内控管理效能,提高资源最优化组合率,进而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实现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加强外部环境形势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提高战略规划管理水平和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及时化解和规避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类风险,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
二、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不良
首先,我国公司制企业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制,往往组织结构单一,责任部门与监督部门职责不清,甚至出现家族式管理模式,导致管理机制混乱,缺乏严谨的内控机制。而大型股份制企业中,国有控股占比较大,在进行重大问题商讨与管理层任命时,国有股东或持股较多的股东有较多话语权,董监事会监督作用被弱化,导致内控机制失效。其次,管理者水平也是导致内控环境弱化的原因之一。每个公司领导者及管理层受到的教育水平不同,所接受的文化方式也不同,且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下,中西文化不断碰撞融合,对管理者的素质与管理方式也带来了考验。尤其对于大型企业管理人员,往往受传统管理思想影响较深,适应传统粗放式管理,只关注结果而不够深入业务过程,其精细化管理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二)精细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精细化建设理应是一持续发展、维护的过程,需要随着新业务诞生、现有业务流程改进和完善以及环境变化而不断完善、发展。但部分企业仍沿用最初的内控体系而丧失了对新业务、新岗位的控制;有些企业没有考虑自身规模、业务类型等实际情况,盲目制定管理规定与内控机制;部分传统型企业仍沿用传统上下级管理模式,不适应扁平化管理,缺乏部门间或平级之间的交流监督,导致管理及运行机制执行效率低下;某些中小型由于人力资源紧缺等原因,企业内部组织架构混乱,业务人员、责任承担人员与监督人员角色不清,导致精细化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效率不高。
(三)内控意识薄弱
很多企业认为企业内控就是内部控制,是质监部门或审计部门等管理部门的单一作业,与业务部门无关。很多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也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到精细化、系统化。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有内审机构,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管理层对内控管理的认识不足,往往把企业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放在首位,不愿因监督控制流程而拖延工作进度,造成企业管理混乱。
(四)信息化程度待提高
内控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需要大数据及信息系统的支持,以保证其数据准确性与管理高效性。而对于许多中小型企业或传统制造型企业而言,仍采用理论制度或绩效考核为主的管理模式,不注重业务过程的管理控制,也没有一套严谨的信息生成及沟通系统,导致数据滞后或信息不真实,不利于领导的决策[1]。
三、提高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完善内控体系
公司应制定严密的管控标准机制,严格区分、明确每个职位的实施责任,保证内控管理工作的定位准确、责任明确,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此外,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与监督关系,清晰财务、审计、质检等敏感岗位的分工与职责权限,做到部门与人员互相监督制约。对于管理层,要强化内控意识,把精细化管理观念融入企业文化中,并通过多样化形式呈现,从而形成有效执行内控制度的氛围,营造良好的内控精细化管理环境。
(二)提高内控人员综合素质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综合型人才,因为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率及管理模式。首先,应通过建立企业文化、梳理内控意识等方式引导员工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其次,围绕内控目标建立严谨、完善的管理模式,并在管理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调整内控方法。再次,不断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主要对精细化管理的流程、标准等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重点对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培训。最后,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做到权责分明、责任清晰,避免因责任不清、权限不明造成的管理漏洞。 (三)引入激励机制
完善的激励机制是提升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保证。对国企或传统型企业来说,员工绩效或管理水平对薪酬并没有过多影响,致使员工不注重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建立一套与员工薪酬或职务等级升降或上档等相关联的内控激励机制,才能促使員工自觉提高自己的制度执行力,激发员工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四)积极探索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内控精细化管理监控网络
首先,大力推进内控管理精细化信息建设,通过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资源和各项业务等纳入信息化建设管理活动中,并通过科学计算分析,提高信息管理的科学性。其次,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技术人员操作应用水平,降低人为误差。再次,完善相应的激励监督机制,通过网络系统监控等及时发现违规操作行为,以杜绝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从而顺利完成内控管理目标。最后,结合发现的问题,积极协调内控精细化管理和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不断优化经营结构,提高可持续经营水平[2]。
(五)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第一,提高成本管控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涉及的各类成本进行科学分类,并严格归口管理,加强资源统一调度整合效率。第二,对企业资金进行全面、定期分析,全面掌握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并找出存在的不足,合理规划和安排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最大化利用水平,从而创造更大的效益。第三,要加强资金控制,建立清晰的预算管理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定期进行调度,找出预算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资金分配质量。第四,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源等进行排查,建立重点风险点源长效排查机制,深入分析,找出不足,提高抗风险水平。
四、结语
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管理人员需在掌握内控含义、了解精细化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探究企业在业务流程及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并采取完善内控体系、调整管理方式、提高人员素质等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从而规范内控工作,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光红.提升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要点分析[J].管理观察,2017(30):93- 94.
[2]陆意心,张明敏.后金融危机时代港口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探讨[J].交通财会,2018(2):16- 18.
[关键词] 企业 内控精细化管理 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志码:A
加强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从而不断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的经营效益。因此,加强新形势下提升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要点分析,对企业长远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内涵概述
对企业而言,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经营结构的不稳定性,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国家也先后颁布了一些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政策,引导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从而不断激发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帮助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在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管理活动中,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以提高内控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加强内控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活动中,为风险控制、内部审计、预算管理和成本管控等方面制定更加详细的实施细则,从而开展全面、细致、深入的管理,并加强资源调度和组织,提高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经营价值。随着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推行,企业实施内控精细化管理能够不断提高内控管理的科学性、综合性及现代性。具体而言,加强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能夠及时发现企业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细致查找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问题,从而通过重点排查和全面分析来查找漏洞,帮助企业制定更完善的管理措施,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水平和内控管理效能,提高资源最优化组合率,进而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实现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加强外部环境形势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提高战略规划管理水平和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及时化解和规避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各类风险,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
二、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不良
首先,我国公司制企业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制,往往组织结构单一,责任部门与监督部门职责不清,甚至出现家族式管理模式,导致管理机制混乱,缺乏严谨的内控机制。而大型股份制企业中,国有控股占比较大,在进行重大问题商讨与管理层任命时,国有股东或持股较多的股东有较多话语权,董监事会监督作用被弱化,导致内控机制失效。其次,管理者水平也是导致内控环境弱化的原因之一。每个公司领导者及管理层受到的教育水平不同,所接受的文化方式也不同,且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下,中西文化不断碰撞融合,对管理者的素质与管理方式也带来了考验。尤其对于大型企业管理人员,往往受传统管理思想影响较深,适应传统粗放式管理,只关注结果而不够深入业务过程,其精细化管理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二)精细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精细化建设理应是一持续发展、维护的过程,需要随着新业务诞生、现有业务流程改进和完善以及环境变化而不断完善、发展。但部分企业仍沿用最初的内控体系而丧失了对新业务、新岗位的控制;有些企业没有考虑自身规模、业务类型等实际情况,盲目制定管理规定与内控机制;部分传统型企业仍沿用传统上下级管理模式,不适应扁平化管理,缺乏部门间或平级之间的交流监督,导致管理及运行机制执行效率低下;某些中小型由于人力资源紧缺等原因,企业内部组织架构混乱,业务人员、责任承担人员与监督人员角色不清,导致精细化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效率不高。
(三)内控意识薄弱
很多企业认为企业内控就是内部控制,是质监部门或审计部门等管理部门的单一作业,与业务部门无关。很多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也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到精细化、系统化。许多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有内审机构,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不能正确评价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管理层对内控管理的认识不足,往往把企业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放在首位,不愿因监督控制流程而拖延工作进度,造成企业管理混乱。
(四)信息化程度待提高
内控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需要大数据及信息系统的支持,以保证其数据准确性与管理高效性。而对于许多中小型企业或传统制造型企业而言,仍采用理论制度或绩效考核为主的管理模式,不注重业务过程的管理控制,也没有一套严谨的信息生成及沟通系统,导致数据滞后或信息不真实,不利于领导的决策[1]。
三、提高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完善内控体系
公司应制定严密的管控标准机制,严格区分、明确每个职位的实施责任,保证内控管理工作的定位准确、责任明确,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此外,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与监督关系,清晰财务、审计、质检等敏感岗位的分工与职责权限,做到部门与人员互相监督制约。对于管理层,要强化内控意识,把精细化管理观念融入企业文化中,并通过多样化形式呈现,从而形成有效执行内控制度的氛围,营造良好的内控精细化管理环境。
(二)提高内控人员综合素质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综合型人才,因为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率及管理模式。首先,应通过建立企业文化、梳理内控意识等方式引导员工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其次,围绕内控目标建立严谨、完善的管理模式,并在管理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调整内控方法。再次,不断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主要对精细化管理的流程、标准等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重点对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培训。最后,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做到权责分明、责任清晰,避免因责任不清、权限不明造成的管理漏洞。 (三)引入激励机制
完善的激励机制是提升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保证。对国企或传统型企业来说,员工绩效或管理水平对薪酬并没有过多影响,致使员工不注重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建立一套与员工薪酬或职务等级升降或上档等相关联的内控激励机制,才能促使員工自觉提高自己的制度执行力,激发员工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四)积极探索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内控精细化管理监控网络
首先,大力推进内控管理精细化信息建设,通过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资源和各项业务等纳入信息化建设管理活动中,并通过科学计算分析,提高信息管理的科学性。其次,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技术人员操作应用水平,降低人为误差。再次,完善相应的激励监督机制,通过网络系统监控等及时发现违规操作行为,以杜绝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从而顺利完成内控管理目标。最后,结合发现的问题,积极协调内控精细化管理和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不断优化经营结构,提高可持续经营水平[2]。
(五)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第一,提高成本管控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涉及的各类成本进行科学分类,并严格归口管理,加强资源统一调度整合效率。第二,对企业资金进行全面、定期分析,全面掌握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并找出存在的不足,合理规划和安排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最大化利用水平,从而创造更大的效益。第三,要加强资金控制,建立清晰的预算管理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定期进行调度,找出预算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资金分配质量。第四,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源等进行排查,建立重点风险点源长效排查机制,深入分析,找出不足,提高抗风险水平。
四、结语
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管理人员需在掌握内控含义、了解精细化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探究企业在业务流程及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并采取完善内控体系、调整管理方式、提高人员素质等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从而规范内控工作,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光红.提升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要点分析[J].管理观察,2017(30):93- 94.
[2]陆意心,张明敏.后金融危机时代港口企业内控精细化管理探讨[J].交通财会,2018(2):1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