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文章的物质外壳,优美的语言可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引人入胜,使人产生一种美的享受。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既要辞藻美,又要内涵美。没有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是很难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华丽的篇章的确很吸引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自己的语言更亮丽一些呢?
一、善用排比,增强气势
排比句节奏和谐,句式连用,能拓宽文章的力度,增强语句的表现力,特别是文章的开头,一个排比句引人入胜,紧接着进入主题。如,有考生这样写“绿叶对根的情谊”的第一段,“有一种情谊,使人心心相印;有一种情谊,……这样的情谊是绿叶对根的情谊。文章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能迅速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二、用词精准,鲜明生动
写文章,语言忌空洞、拖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等,要注意用少量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含义,就是平时所说的言简意赅,又要注意在不出现语病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用准确、鲜明的语言,这样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比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寥寥数语,将项脊轩前庭院的静谧、温馨、可人的景象展现出来,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描写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一连串几个动作,会深深打动读者的心扉。
三、巧用叠音词,增强音韵美
叠音词的连用往往能够让人记忆犹新,因为它朗朗上口,具有独特的音韵效果。比较典型的当属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所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道,特别是叠字连用,让人耳目一新。“寻寻觅觅”,交代事情的状态,“冷冷清清”,具体描摹当时的环境,以此做铺垫,表达内心“凄凄惨惨戚戚”,从音节上押韵合辙。现代名家名作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给人深刻的印象,“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深,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这些叠音词既加强了语意,又使语句的音节和谐舒缓,读起来铿锵有声,清脆悦耳,给人以音乐般的享受。
四、提升底蕴,增加内涵
一篇文章出现几个“闪光点”,足可让文章熠熠生辉,如何增加文章的“闪光点”呢?化用课内外的文学典故,名言警句等,加上一些人们熟悉的,让人倍感亲切的东西。比如,一上海考生写的: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岁月里,好想好想划着竹筏,迂回于“山如碧玉簪,水作青罗带”的绮丽风光,穿梭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画廊,或许这里的某个地方会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丽景象……(上海卷《充满活力的岁月》)。在语句中穿插诗词,营造出生动传神的意境。
五、移花接木,巧妙演绎
将课本上的名篇背熟,根据语境的变化,合理演变。就如老歌新唱,只要唱出韵味,唱出特色即可。一方面可以熟背名家作品,体会其内在含义,另一方面将其形式学以致用。比如,一学生借用《陋室铭》,在作文中写道:客不在多,有“长”则名,菜不在新,有鳖则灵。斯是醉室,惟吾嗝馨……无“请示”之乱耳,无“指示”之劳形。实是醉鬼窟,自诩“醉翁亭”。厚颜曰:“何醉之有?”嬉笑怒骂,将讽刺当代的一些贪官污吏吃喝玩乐的做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力地鞭笞了一些官员不解决劳动人民的实际问题,却不务正事的丑恶形象。
六、整散结合,一唱三叹
有意识地进行句式变换,能使文章少一些呆板,多一点灵气。既有骈体文的整齐,又有散文化的灵活,整句和散句配合使用,自有妙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一考生写“春来草自青”一文,生如四季,春最美,亦给人无穷回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感受,唯一相同的,是你必然有过那个季节,可能你已经走过春天,或者正在春的怀抱里面呢喃,春天都不会忘记你,毫不吝啬地把她的温柔和美丽赐于你。而有的春,长得有些让你厌烦,只会给你带来苦恼。春草无样,春花绚烂,春风细细,你就沐浴在这其中,陶醉在这其中,流连忘返。而春天来得早的那些人,总是会感叹春的短暂……
七、细节描写。形象刻画
适当的细节描写,可以放大文章的局部,使部分画面具体化,形象化。比如,杨绛先生的《老王》,把老王给自己送东西时的景象描绘得很具体,“……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一手提着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这里将老王拖着病躯给朋友送东西的场景刻画得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篇文章要想迅速攫取读者的目光,就要在“包装”上下功夫,使自己的语言具有特色,尽可能地使用简洁、生动、传神的语言,运用到作文中去。
一、善用排比,增强气势
排比句节奏和谐,句式连用,能拓宽文章的力度,增强语句的表现力,特别是文章的开头,一个排比句引人入胜,紧接着进入主题。如,有考生这样写“绿叶对根的情谊”的第一段,“有一种情谊,使人心心相印;有一种情谊,……这样的情谊是绿叶对根的情谊。文章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能迅速打动阅卷老师的心。
二、用词精准,鲜明生动
写文章,语言忌空洞、拖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等,要注意用少量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含义,就是平时所说的言简意赅,又要注意在不出现语病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用准确、鲜明的语言,这样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比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寥寥数语,将项脊轩前庭院的静谧、温馨、可人的景象展现出来,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描写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一连串几个动作,会深深打动读者的心扉。
三、巧用叠音词,增强音韵美
叠音词的连用往往能够让人记忆犹新,因为它朗朗上口,具有独特的音韵效果。比较典型的当属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所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首词历来为人称道,特别是叠字连用,让人耳目一新。“寻寻觅觅”,交代事情的状态,“冷冷清清”,具体描摹当时的环境,以此做铺垫,表达内心“凄凄惨惨戚戚”,从音节上押韵合辙。现代名家名作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给人深刻的印象,“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深,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这些叠音词既加强了语意,又使语句的音节和谐舒缓,读起来铿锵有声,清脆悦耳,给人以音乐般的享受。
四、提升底蕴,增加内涵
一篇文章出现几个“闪光点”,足可让文章熠熠生辉,如何增加文章的“闪光点”呢?化用课内外的文学典故,名言警句等,加上一些人们熟悉的,让人倍感亲切的东西。比如,一上海考生写的: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岁月里,好想好想划着竹筏,迂回于“山如碧玉簪,水作青罗带”的绮丽风光,穿梭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画廊,或许这里的某个地方会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丽景象……(上海卷《充满活力的岁月》)。在语句中穿插诗词,营造出生动传神的意境。
五、移花接木,巧妙演绎
将课本上的名篇背熟,根据语境的变化,合理演变。就如老歌新唱,只要唱出韵味,唱出特色即可。一方面可以熟背名家作品,体会其内在含义,另一方面将其形式学以致用。比如,一学生借用《陋室铭》,在作文中写道:客不在多,有“长”则名,菜不在新,有鳖则灵。斯是醉室,惟吾嗝馨……无“请示”之乱耳,无“指示”之劳形。实是醉鬼窟,自诩“醉翁亭”。厚颜曰:“何醉之有?”嬉笑怒骂,将讽刺当代的一些贪官污吏吃喝玩乐的做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有力地鞭笞了一些官员不解决劳动人民的实际问题,却不务正事的丑恶形象。
六、整散结合,一唱三叹
有意识地进行句式变换,能使文章少一些呆板,多一点灵气。既有骈体文的整齐,又有散文化的灵活,整句和散句配合使用,自有妙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一考生写“春来草自青”一文,生如四季,春最美,亦给人无穷回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感受,唯一相同的,是你必然有过那个季节,可能你已经走过春天,或者正在春的怀抱里面呢喃,春天都不会忘记你,毫不吝啬地把她的温柔和美丽赐于你。而有的春,长得有些让你厌烦,只会给你带来苦恼。春草无样,春花绚烂,春风细细,你就沐浴在这其中,陶醉在这其中,流连忘返。而春天来得早的那些人,总是会感叹春的短暂……
七、细节描写。形象刻画
适当的细节描写,可以放大文章的局部,使部分画面具体化,形象化。比如,杨绛先生的《老王》,把老王给自己送东西时的景象描绘得很具体,“……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一手提着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这里将老王拖着病躯给朋友送东西的场景刻画得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篇文章要想迅速攫取读者的目光,就要在“包装”上下功夫,使自己的语言具有特色,尽可能地使用简洁、生动、传神的语言,运用到作文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