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目前,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深入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就未来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 教学 信息技术 应用
现阶段,由于国家层面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倡导以及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校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教学的优势
1.1 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学课堂上,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是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教学是通过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大量的生字,而很多生字在结构上却存在诸多相似,这会让教师在书写上占用很多的时间。但是,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那么这样的情况则会完美的解决。笔者在小学执教期间,针对某节课的内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把“领、铃、岭、苓”等这些生字在课件中制作出来,由于该部分生字有相同的部分,即包含有令字,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用不同的颜色突出标识替换的偏旁,并根据课件显示,让学生结合所替代的偏旁组词。由于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笔者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在这堂课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整节课的气氛把握很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1.2 直观化抽象过程
小学阶段的有些知识相较而言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但是,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可以模拟实验过程,实现抽象知识的直观化,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抽象知识的演化过程。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有趣的实验,即将一枚铁钉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几分钟后,观察铁钉发生的变化。为了直观地表现铁钉的变化过程,笔者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了相关课件,模拟了其变化的过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自制的相关课件内容,学生清晰地看到铁钉缓慢变化过程,即铁钉的表面逐渐被红色的铜覆盖,直到铁钉的表面完全变为红色。这个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抽象的化学知识的演化过程。加深了对化学变化的理解深度。虽然,多媒体信息技术演示的虚拟实验不能真正代替真实实验,但是却可以满足课堂的基本需求,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实验发生的过程及结果,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过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3 创设情景开拓视野
小学课堂教学若仅依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应该补充足够的课外知识以加强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丰富以及拓展学生的知识。笔者在小学语文《荷花》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课文中荷花千姿百态段落的描写,搜集及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荷花图片。这些荷花图片不仅具有各种不同的花色,而且品种上具有差异。荷花图片通过穿插在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体会到了荷花颜色以及品种的丰富繁多,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在《孔子游春》一课中,笔者搜集了很多关于孔子的名言警句,并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成了课件,让学生不仅学会了书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也帮助他们储备丰富的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
另外,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对于培养学生品德教育有很大帮助。明理是学生知、情、意、行过程中关键的部分,也是导行的重要前提,是学生品德与生活教学中重点和难点之所在。例如,在對小学阶段学生进行环境卫生保护相关品德教育时,若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辅助,在课件中首先呈现整洁、优美的环境,以及人们正在良好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工作、生活的情景,同时,用各种脏乱环境对比,使孩子们能够初步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体会到环境与人的密切关系,从而教育他们要保持环境卫生;简要地概括保持环境卫生的三种良好行为,即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建筑物上涂抹乱画。此时,可以在课件中插入有关“痰中细菌蠕动”的特写镜头,使学生不仅增长了卫生常识,而且知晓了保持环境卫生的三点具体行为要求。让学生们在观看课件时进入了角色,能够让他们从思想上对世界、社会、人生、道德的看法,更加深入,并以此约束到自己的行为。
1.4 使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从小学新教材的编排上,可以非常地容易地看出,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具有很明显的生活化色彩。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时,应该灵活利用多媒体课件,尽量再现生活场景,辅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小学二年级有一课名叫《我们成功了》,这课的内容是关于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事。教学之前,笔者制作了人们在得到申奥成功消息后互相拥抱、击掌,共同欢呼,共同歌唱的热烈场面的课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演示,精彩的课件内容让所有学生融入了当时的生活情景之中,学生感受颇多。针对该课堂内容,学生们纷纷发言,讲述自己在电视、电脑上看到、听到的各种相关信息,学生们热烈的讨论,把课堂教学的气氛慢慢推向了高潮。多媒体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实现了生活化,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都能直观感受得到,因此,学生们对此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即对这些内容均有话可说,从而能够保证教学任务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
2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信息技术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的效率及效果。但是从目前来看,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笔者经过调查研究,认为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1 利用率低下
在很多小学,笔者看到,虽然学校得到了相关专项资金的支持,配备了很多多媒体设备,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教学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操作不熟练,放弃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仅当有听课要求时,则启用多媒体设备,在通常情况下,则弃之不用,造成了很大浪费。因此,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学生只能接受传统的、低效率的教学方式。
2.2 使用目的不明确
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作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理解课堂知识程度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由于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目的不明确,造成了虽然使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但忽略了对课堂本质内容的把握,多媒体课件仅仅是花哨内容的肤浅表现,对学生深入了解知识帮助不大。
2.3 忽略学生的思维训练
多媒体信息技术虽然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但是在一些重要演算过程上,若过多采用,则会造成学生思维训练得不到充分锻炼。这要求教学教师充分了解教学的目标,对处于各个阶段的学生能力可以明确把握。因此,在实际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时,应该把握住其中的度,做到效率及学生的思维训练两者均不耽搁。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小学阶段的教学,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应对,以保证实际的应用能够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网络科技时代,2002.41-43.
[2]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
关键词:小学 教学 信息技术 应用
现阶段,由于国家层面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倡导以及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校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教学的优势
1.1 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学课堂上,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是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教学是通过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大量的生字,而很多生字在结构上却存在诸多相似,这会让教师在书写上占用很多的时间。但是,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那么这样的情况则会完美的解决。笔者在小学执教期间,针对某节课的内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把“领、铃、岭、苓”等这些生字在课件中制作出来,由于该部分生字有相同的部分,即包含有令字,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用不同的颜色突出标识替换的偏旁,并根据课件显示,让学生结合所替代的偏旁组词。由于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笔者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在这堂课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整节课的气氛把握很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1.2 直观化抽象过程
小学阶段的有些知识相较而言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但是,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可以模拟实验过程,实现抽象知识的直观化,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抽象知识的演化过程。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有趣的实验,即将一枚铁钉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几分钟后,观察铁钉发生的变化。为了直观地表现铁钉的变化过程,笔者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了相关课件,模拟了其变化的过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自制的相关课件内容,学生清晰地看到铁钉缓慢变化过程,即铁钉的表面逐渐被红色的铜覆盖,直到铁钉的表面完全变为红色。这个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抽象的化学知识的演化过程。加深了对化学变化的理解深度。虽然,多媒体信息技术演示的虚拟实验不能真正代替真实实验,但是却可以满足课堂的基本需求,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实验发生的过程及结果,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过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3 创设情景开拓视野
小学课堂教学若仅依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应该补充足够的课外知识以加强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丰富以及拓展学生的知识。笔者在小学语文《荷花》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课文中荷花千姿百态段落的描写,搜集及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荷花图片。这些荷花图片不仅具有各种不同的花色,而且品种上具有差异。荷花图片通过穿插在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体会到了荷花颜色以及品种的丰富繁多,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在《孔子游春》一课中,笔者搜集了很多关于孔子的名言警句,并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成了课件,让学生不仅学会了书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也帮助他们储备丰富的与之相关的课外知识。
另外,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对于培养学生品德教育有很大帮助。明理是学生知、情、意、行过程中关键的部分,也是导行的重要前提,是学生品德与生活教学中重点和难点之所在。例如,在對小学阶段学生进行环境卫生保护相关品德教育时,若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辅助,在课件中首先呈现整洁、优美的环境,以及人们正在良好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工作、生活的情景,同时,用各种脏乱环境对比,使孩子们能够初步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体会到环境与人的密切关系,从而教育他们要保持环境卫生;简要地概括保持环境卫生的三种良好行为,即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建筑物上涂抹乱画。此时,可以在课件中插入有关“痰中细菌蠕动”的特写镜头,使学生不仅增长了卫生常识,而且知晓了保持环境卫生的三点具体行为要求。让学生们在观看课件时进入了角色,能够让他们从思想上对世界、社会、人生、道德的看法,更加深入,并以此约束到自己的行为。
1.4 使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从小学新教材的编排上,可以非常地容易地看出,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具有很明显的生活化色彩。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时,应该灵活利用多媒体课件,尽量再现生活场景,辅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小学二年级有一课名叫《我们成功了》,这课的内容是关于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事。教学之前,笔者制作了人们在得到申奥成功消息后互相拥抱、击掌,共同欢呼,共同歌唱的热烈场面的课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演示,精彩的课件内容让所有学生融入了当时的生活情景之中,学生感受颇多。针对该课堂内容,学生们纷纷发言,讲述自己在电视、电脑上看到、听到的各种相关信息,学生们热烈的讨论,把课堂教学的气氛慢慢推向了高潮。多媒体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实现了生活化,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都能直观感受得到,因此,学生们对此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即对这些内容均有话可说,从而能够保证教学任务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
2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信息技术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的效率及效果。但是从目前来看,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笔者经过调查研究,认为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1 利用率低下
在很多小学,笔者看到,虽然学校得到了相关专项资金的支持,配备了很多多媒体设备,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教学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操作不熟练,放弃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仅当有听课要求时,则启用多媒体设备,在通常情况下,则弃之不用,造成了很大浪费。因此,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学生只能接受传统的、低效率的教学方式。
2.2 使用目的不明确
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作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理解课堂知识程度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由于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目的不明确,造成了虽然使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但忽略了对课堂本质内容的把握,多媒体课件仅仅是花哨内容的肤浅表现,对学生深入了解知识帮助不大。
2.3 忽略学生的思维训练
多媒体信息技术虽然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但是在一些重要演算过程上,若过多采用,则会造成学生思维训练得不到充分锻炼。这要求教学教师充分了解教学的目标,对处于各个阶段的学生能力可以明确把握。因此,在实际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时,应该把握住其中的度,做到效率及学生的思维训练两者均不耽搁。
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小学阶段的教学,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应对,以保证实际的应用能够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网络科技时代,2002.41-43.
[2]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