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与《画中情思》的相似性比较分析

来源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0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画中情思》是泰国著名作家西巫拉帕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以吉拉娣为女主角的悲剧故事,《倾城之恋》是中国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以白流苏的悲剧故事。从创作背景、女性人物形象、两篇小说的结局方式和反映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两部中篇小说在内容上和主题上都有极大的相似性。
  关键词:《画中情思》;《倾城之恋》;中泰文学对比
  1.创作背景:新旧时代更替中的爱情故事
  1932年泰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场不流血的革命使封建专制的泰国转变成了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看似已经获得一场伟大的胜利,这一时期泰国民族主义开始觉醒,西兀拉帕在这一时期执笔为枪,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之中。这一时期的泰国已经在部分留洋的知识分子以及西方长期侵蚀东南亚的作用下接受了很多西方的先进文化和自由民主的思想,女性的思想解放也在这一时期快速地发展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画中情思》描述了出生于贵族的女主人公吉拉蒂, 温文尔雅,精通琴棋书画。随着两个妹妹相继出嫁并过上了美满的生活,而她直到35岁依旧没有遇到爱情,无奈之下听从父母安排嫁给了比自己大几十岁的公爵昭坤。在绍坤带她去日本度蜜月的时候, 遇到了22岁的泰国留学生诺帕蓬。诺帕蓬被吉拉蒂动人的容颜、优雅的气质和丰富的学识深深吸引,而吉拉蒂也第一次在心底燃起了爱的火焰。尽管她爱上了诺帕蓬但是由于社会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她克制自己并有意回避着这份炙热的感情。回国后的五年诏坤病逝,尽管她对诺帕蓬依旧充满幻想而诺帕蓬对她热烈的爱已经在五年的时间里消逝了。当得知诺帕蓬准备与未婚妻举办婚礼的时候, 身体不适的吉拉蒂再也承受不住这一打击。临终前,吉拉蒂向諾帕蓬吐露了自己多年来的心声:“我死了,没有爱我的人;但我感到欣慰,因为我有了我爱的人。”这样的凄美故事一方面是突出了泰国的贵族开始落寞并且封建社会开始向新时代转型的一个大时代背景,另一方面则是在泰国女性在这一时代的悲凉处境以及女性在变革中渴望改变又被旧时代的传统转念所束缚的无奈和挣扎。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1943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城之恋》以一座城的覆灭成全一对情人这样看似壮美的情感故事为表象,实质则是反映出在时代变迁中女性的悲凉处境。在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大地上吹来了新思想的春风,春分之下的女性却在解放和变化中挣扎。张爱玲刚好处在中西文化交融之际,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变化中对中国女性的思想解放无疑是一种催化剂,然而这种深藏于千年以来的女性思维和行为方式又岂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全改变的。从创造的背景来看,倾城之恋的创作不可避免得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女性的解放在其中成为重要的一个内容。纵观这一时期张爱玲的作品,从《沉香屑·第一炉香》到《金锁记》再到《倾城之恋》都贯穿了女性在时代发展过程中的解放或者挣扎,时代的变迁之下是女性渴望解放和独立又无能为力找不到出路的苦闷。
  对比《倾城之恋》和《画中情思》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两者都属于在旧时代和新时期的交接过渡时期,同样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之下女性一方面追求自由和解放而另一方面又软弱无力依旧被传统观念所束缚的无奈,是在时代变迁中女性被边缘化的凄凉处境的体现。
  2.人物形象:渴望解放却又被保守枷锁所禁锢的女性
  《画中情思》的女主人公吉拉娣是一个封建贵族家庭中的女子,尽管喜欢诺帕朋她也不敢突破旧时期的女性枷锁,不敢追求自己所爱,直到丈夫去世,她才勇敢去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在吉拉娣的性格里是传统观念和独立女性的相互碰撞,一方面透露出吉拉娣的一丝叛逆,然而另一方面的软弱性也十分明显,传统的枷锁禁锢了她追求独立爱情的勇气。所以在吉拉娣的观念之中凸显出极大的悲剧性:渴望解放但又没有冲出枷锁的勇气。
  《倾城之恋》中的女主人公是落魄贵族女子白流苏,生于旧时代终结之际的落魄贵族白家,离婚后在娘家的生活被人排挤。她最终把自己的命运“赌进”与范柳原的香港之行中去,把自己的价值寄托于婚姻之中实质上已经是一种悲剧了。她渴望爱情,但是在她的内心之中这点爱情其实是渴望婚姻的手段,白流苏对范柳原的爱情多半夹杂着世俗的考量。而白流苏就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之下的女性,在夫家是丈夫的附庸,在娘家是家族的附庸,到了香港是范柳原的附庸。她通过谋爱而得以谋生,以爱为名为自己找一段婚姻找到下半生的依托。在白流苏的身上除了体现出旧时代女性的传统附庸之外,还体现出一丝新时代的叛逆性,她追求婚姻自由,在与范柳原的交往中渴望爱情并且极力想要掌握主动权。
  《画中情思》和《倾城之恋》在女性人物形象方面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点,她们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对现实世界的反叛,再者在男权社会之下女性渴望独立又受制于现实的无奈和软弱。不管是吉拉娣还是白流苏她们一方面向往新时代女性的自由独立另一方面又胆怯不敢冲破传统世俗的枷锁追求自己真正所想,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之中寻找自我救赎的途径终究以悲剧结尾。
  3.悲剧结局:喜剧式的手法造就的经典悲剧
  从文章的表面上看,《画中情思》和《倾城之恋》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画中情思是以直接式的凄美悲剧结尾。文中吉拉娣在临死之前留下了“我死了,没有爱我的人,但是我为自己有了所爱的人所欣慰。”一句话总结了吉拉娣悲剧的一生,她渴望爱情又不敢冲出传统束缚追求爱情。往深处观察吉拉娣这样的悲剧不但是她个人短暂一生的爱情悲剧,从她的悲剧中也是反映出以吉拉娣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悲剧,在新时代新思想的快速冲击之下,封建贵族想要在时代的变迁中维护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已经不切实际,她们终将退出历史舞台。吉拉娣所期望的爱没有大起大落,在五年时间里悄悄消逝,这样凄美的悲凉结局让人们看到泰国社会变革的温和性。而在日本留学归来的诺帕朋在一定程度上像是当时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新兴力量,在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新兴知识分子的推动下,泰国的变革欣欣向荣。
  《倾城之恋》的结局则是以一种表面上的大团圆式的美好结局,算计并期望着婚姻的白流苏最终可以和范柳原结为夫妻。然而细细品味会发现白流苏在战火中获得的婚姻是一种悲剧的体现。文中结尾时张爱玲写到“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变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处。”白流苏渴望成为女性独立和解放的一份子,然而在现实面前依旧要想方设法寻找男性结婚为谋生手段,自身依旧保有对于男性的依赖,并没有因为女性解放的新思想对她的结局产生质变影响。从这一点看就是时代的悲剧和女性的悲剧。
  从结局来看,《画中情思》和《倾城之恋》也具有颇多的相似之处,都是一个喜剧式的悲剧故事。《画中情思》虽然最后结局是一个悲剧, 但整个小说很大篇幅却是在描写蒙拉差翁吉拉蒂去日本度蜜月的过程, 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述跟诺帕蓬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作者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对文中前半部分的篇幅对在日本旅行期间的吉拉娣和诺帕朋的事情描绘得美好而又甜蜜,而后才缓缓将故事推向凄美结局。而《倾城之恋》则是以一种大团圆式的喜剧收尾,但是文中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白流苏的无奈和挣扎,哪怕是最终如愿得到了婚姻,但并不是爱情结合而是妥协。作者以大团圆式的方式结局,让人乍看之下是一场喜剧而实质则是悲剧。两篇文章的悲剧结局里,女性处于社会变革之下的悲凉处境以及女性渴望自由解放又保守懦弱被旧时代观念所束缚的状况是如出一辙。
  4.结语
  旧势力的消沉落寞和新力量的崛起在两篇中篇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观察《画中情思》可以发现吉拉娣的悲剧和《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悲剧是极为相似的,都是女性在社会变革过程之中渴望自由和解放,略带一丝反抗性,又受制于传统枷锁的禁锢,最终发展成为不同地域又具有相似社会背景之下的两个悲剧女性。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倾城之恋[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03.(93).
  [2]邹由.西巫拉帕代表作《画中情思》中典型人物形象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1):56-57.
  [3]黄进炎,唐旭阳.泰国小说《画中情思》的艺术风格[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报,2013,24(03):71-74+93.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由经济发展过快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加剧、能源短缺、经济效率低下的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新能源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能源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新能源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建立以政府和新能源企业为主体的博弈模型分析政府扶持对新能源产业产生的影响。通过模型求解以及分析发现社会福利化即纳什均衡且合理的政府补贴、较低的银行贷款利率
期刊
摘要: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中应用,既符合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又能够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以任务为主线开展教学,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文章主要对任务驱动在中职机电专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促进机电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任务驱动;机电专业;设计任务;任
期刊
摘要: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成本会计需求量不断增加,为应对这一人才需求的改变,各个院校应针对成本会计教学体系进行优化与调整。成本会计改革过程中,应注重于理论及实践教学比重的协调,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将项目化教学方式引入教学体系当中,同时还应提升信息化教学设备应用的科学性,从而培育出实践能力更强、专业知识基础深厚的应用型成本会计人才,为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的长效与稳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依靠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人工智能在财会行业得到初步应用,这使得传统的财会人员面临巨大挑战。就财会人才的需求而言,已经从传统的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进行转变,高校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在业财融合的必然趋势下,对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进行改革优化。基于此,本文将对高校财务会计课程在业财融合背景下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提供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民办高校为了培养出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已经开始普遍使用校企合作模式,文章主要分析了现在民办高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措施,来深入建设民办高校校企深度合作,解决学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校企深度合作  当前民办高校在培养人才时,依旧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教育模式的实施不仅满足民办高校应用
期刊
摘要:在公共产品理论下,义务教育是一种纯公共物品,应当由政府来提供和保证,若政府不能保证义务教育的足够经费,应视为政府的失职。而现实中,外来务工子女的在接受义务教育上往往存在各种问题。虽然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使外来务工子女受义务教育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其中的问题依旧存在。  关键词:公共产品理论;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子女;义务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為本”。义务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
期刊
摘要:在信息化的建设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的档案转型和进一步发展,在信息生态链环境中予以发展,相关高职院校要创新档案管理模式,从多种角度来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最终档案管理的效率,保证工作时效性。  关键词:信息背景;高职院校;档案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高职院校也通过单独招生、对口单招等多元化的策略,收纳了大量的学子。在国
期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下同,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新课改的课程之一。自新课改以来,教学实效性及其评价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教育界的关注。当前,对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也取得不少成果,但总体来看,对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内容、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式等更深层次的研究还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内涵  在实效性的释义上,众说纷纭。郑蕊认为,高校思想政治
期刊
摘要:管理源于组织,离开组织,管理就不复存在,管理者不是因为授权,而是基于责任,努力达成企业的使命,在达成使命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管理;使命;责任;实践  彼得·德鲁克是现代管理学之父,他一生写了39本著作,其中《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一书系统的阐述了他的管理思想,影响深远。该书虽然成书于1973年,但仍没有过时,有人说德鲁克的著作仿佛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让人久久回
期刊
摘要:我国当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综合化。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强化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让其具备全面发展的基本动能,是对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践行。本文主要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系的构建思路,从五大体系的建设开展实践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实践;体系;提升;培养  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同样也是高等教育实施开展的重大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