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海”的潜力: 海洋经济与文旅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海洋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舞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海洋强国”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构建强大的海洋国防之外,建设强盛的海洋经济,弘扬主导性的本土海洋文化也同样势在必行。
  北部湾作为中国沿海沿边经济开发的前沿、中国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拥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和多元的海洋文化要素,如何充分利用自然优势、深挖海洋文化基因,推动海洋事业高速发展值得深思。
  2019年8月15日,2019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发展论坛在广西防城港市开幕,集合了政、学、研、企各方力量,从多个视角探讨了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科学路径,为推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新的海洋经济增长点集思广益。
  面向东盟 创造渔业合作有利条件
  “防城港区位条件独特、国家支持政策富集,海洋渔业产业市场空间广阔。”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吴洽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防城港未来渔业发展表现出了极强的期待。他认为,防城港地处广西北部湾之滨,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城市,是拓展东盟市场的重要节点,应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大力发展现代渔业。
  “海洋渔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重头戏。”吴洽儿分析道,海洋渔业是东盟国家的支柱产业,而东盟是中国水产品进口的重要来源地之一,中国进口的水产品50%以上来源于东盟。因此,中国—东盟合作要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推动渔业产业转移和升级,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副局长张光忠则表示,加快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巩固壮大优势海洋产业,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离不开向海经济在“大方向”上的把握,建设好向海经济的“大通道”,培育好海洋经济的“大市场”,打造向海经济的“大平台”,这都将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关键。
  文化点亮品牌,构建北部湾滨海旅游竞争力
  防城港市海、边、山特点鲜明,拥有538公里的海岸线和百里金色沙滩,以及1万多平方公里海域,还拥有三岛三湾、中国唯一的红树林国际示范区和独特的海洋边关民俗文化。同时,防城港市还结合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了旅游經济新突破。
  2018年,防城港市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7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36%,特别是东兴口岸年出入境人数已突破1200万人次。防城港已经成为广西乃至全国热点旅游城市。
  然而在这样优异的成绩下,防城港市文旅发展的步伐仍不敢松懈。当前,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同质化问题的挑战,雷同的景点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让海洋旅游失去了吸引力和竞争力。
  中国海洋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陈耀认为,成功的海洋文化旅游应该是个性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统一。想要在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中站稳脚跟,就要在众多资源要素中找出独特性元素,深入挖掘文化基因,以特色文化点亮滨海旅游品牌,这样才能构建北部湾滨海旅游独特的卖点与核心竞争力。
  防城港市为了更好地打造北部湾滨海旅游品牌,不仅加快推进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还深入挖掘了江山半岛和京族三岛等一批滨海旅游资源,力求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精心筹办了北部湾开海节、国际马拉松等一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着力把防城港打造成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防城港市委书记李延强认为,中国(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发展论坛已成为助推防城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北钦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行动。各方代表在论坛上提出更多前瞻性理论成果和宝贵意见,将有助于广西防城港及北部湾海洋经济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
  ·联系编辑:[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傍晚时分,在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钦州港东站的工作人员忙着装载漂洋过海而来的椰丝、木板等货物,等待发往中国内陆城市昆明、重庆等地。几十米外,集装箱海铁联运办理中心内悬挂的巨幅电子屏,正显示着海铁联运班列的在途信息,货物种类、箱量、行车动态等内容一目了然。2017年3月份以来,广西、重庆、贵州、甘肃等中国西部省份和新加坡联手,积极推动贸易通道建设,对内发展西部经济,对外构建互联互通格局。  如今西部大
期刊
繁忙的中国广西防城港港口,热火朝天,起重机挥臂收手,景象壮观。来自世界各地的货轮在此中转装卸,煤炭、铁矿石和硫磺等大宗货物,通过铁路、公路等,源源不断地运至中国内陆腹地。  打造铁海联运双向通道,防城港底气在哪?  防城港处于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国内陆腹地进入东盟国家最便捷的主门户,也是中国通往西亚、欧洲、非洲、大洋洲海上运输距离最短的港口;港口拥有泊位4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3個、2
期刊
一位即将开工的货运司机只需要打开智慧物流APP,就能看到平台上众多货主的发货需求。根据自己的时间、线路和载重匹配,他就能主动“接单”进行货物承运,轻松解决“货车司机找货难、货主找司机难”的问题。而在空车返程的过程中,他还能通过“滴滴式抢单”承接捎带货物的活儿,从而降低货车的空驶率,增加收益。  这看上去更为高效、智能的物流运作模式,其实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已经成为了现实。借助大数据、云计算、
期刊
把握着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中国防城港市多年来一直积极投身于港区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如今的防城港市已坐拥一座吞吐能力超1.5亿吨的西部大港,也培育出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一亩良田。  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背景下,体量巨大的物流业也走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中。为助力物流业实现更优质的资源配置,提高产业生产力,中国防城港在推进“互联网+物流”上持續发力。这其中,建设智慧物流园区确为一项务实之
期刊
快速高效的车货匹配、联网报关、无纸化通关……随着大数据与物流业的深入融合,隐藏在大数据背后的信息价值被越来越多地挖掘和关注。与此同时,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运输及配送效率、减少物流成本、更有效地满足客户服务要求,正成为当前各地市和物流企业推动传统物流变革的主要方向。  而防城港市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门户城市,近年来也积极发挥其沿海、沿边的区位和优惠政策叠加等优势,深耕“大数据+物流”,推
期刊
8年时光,可以绿一片林,可以清一汪水,可以育一方沃土。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以下简称环境论坛)于2011年经中国生态环境部批准永久落户于中国广西,至2019年已走过8个年头。这8年时光里,环境论坛是如何助力中国—东盟的环境合作持续加深的呢?  8年书写斐然成绩  当前环保局势问题非一国之力可以轻易解决,需以国际合作共同探讨未来之路。通过8年培育,环境论坛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探讨环境合作的重要渠道,和
期刊
转眼,2019年已经过半。这半年来,虽然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持续显现,但中国对外贸易仍然表现出很强的韧性,继续保持了较为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  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以及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下,比邻而居的中国与东盟,其双边贸易也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呈现出合作日益密切、活跃之势。  进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从中国进出口产品结构来
期刊
2019年是中印尼建交69周年,也是落实《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的开局之年,在这个继往开来的重要年份,印尼担任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主题国,备受瞩目。  中印尼经贸合作密切 东博会作用“不可替代”  “东博会是促进中国与印尼及其他东盟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在中印尼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东博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东博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杨雁雁如此说道。  东博会对两国经贸合作的重
期刊
经过几年的努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已经进入“冲刺期”,多方都期待能在2019年内结束谈判。然而在新旧因素的影响下,这一结果能否如愿到来,还要打上问号。  积极进展与剩下的“硬骨头”  随着2019年进入RCEP谈判时间,这一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再次吸引世人的目光。  自2012年RCEP建设启动至2018年,经历了26轮谈判,谈判任务完成90%以上。在此基础上,
期刊
2019年8月30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以下简称钦州港片区)正式揭牌。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钦州港片区的建设不但打开了钦州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天地,也为钦州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作为陆与海的交汇城市之一、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和开放门户,钦州如何在波澜壮阔的“一带一路”开放开发中奋勇争先,如何在风起云涌的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中争当排头,无疑成为了当下钦州港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