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课堂主体不断转变,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更多地出现在课堂上。这对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的框架和方法。当前小学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科学实验研究对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性,教师们已经有计划地设计和开展科学实验学习的课程。但是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缺乏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师资教育力量,科学实验学习课程的进度稍显落后。如何有效地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开展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科学实验;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探究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果的关键,也是教育工作给学生带来的最重要的实践精神。科学实验由于其操作性强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承担给学生探究的任务。而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科学实验能够很好地契合小学生这种特点。所以在小学实施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是非常有必要且非常有效果的。但农村小规模学校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开展得并不充分,但这并不是放弃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理由。农村小规模学校应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从激发兴趣、融入生活、培养探究意识三个方面入手,来改变现状,提升教育质量。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未完全,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学习的现实意义,更多地会觉得喜欢什么才愿意学什么。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基础设施的缺乏,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学生长时间地学习文化课程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地位在此刻就开始凸显。小学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能够直接或间接感受到的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和一些工程科学。这些种类里有很多的简单的、基础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就是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课前通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先熟悉要上课的内容,对授课内容做到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肯定会发现一些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在教师上课的时候就会进行解答,这能够促使学生在上课时专心听讲,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前积极思考情境的创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进行一些简单又不失趣味性的科学实验。例如:可以用干瘪的乒乓球来讲解气体的热胀冷缩。课前,让学生思考,是什么使得干瘪的乒乓球又变回来。课堂上,先让学生自行研究气体究竟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然后通过老师的实验观察的得出结论。课后,让学生思考和实验,此类实验在其他性质的物体上还可不可以实验?这种简单但是有趣的实验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自主学习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融入角色。
二、 动手实践,深入生活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理论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到生活。科学实验的目的也是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他们体验到知识在脑海中形成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习压力尚不大,学生能够自主支配的时间还很充分,实验探究中让他们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十分重要。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科学实验课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身处环境的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设置课程,让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到科学的无处不在。课堂上的部分科学实验需要较好条件的实验室和实验器材,农村小规模学校可能缺乏这些条件,但是农村生活中有很多条件是城市中不具备的。比如农村中还有部分家庭适用钨丝灯,这种现象在授课中合理设置,就可以完美地转换成科学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买好一个新的钨丝灯泡,观察灯丝的粗细和灯泡壁的洁净情况,做好记录。做好准备工作后便设置好问题,为什么当钨丝灯使用一段时间后灯丝变细了?洁净的灯壁为什么覆上了一些“灰尘”?这些“灰尘”从何而来?留好问题后就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去观察,教师在上课时再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同类事例启发学生。最后让学生明白灯泡的钨丝在温度较高时会直接变成气体,发生了升华现象,使灯丝变细;当这种气体遇到冷的灯泡壁时,又会直接变成固态钨附着在灯泡上,发生了凝华现象。最后得出灯丝变细的结论。这种与生活相关的科学观察和实验并不需要太多的客观条件,在农村小规模学校非常容易实现。并且这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小学科学实验课是以后的知识和意识的不断积累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只有深入生活后,才能充分展示出其效果。在农村小规模学校需要老师的尽心设计,更需要学生的共同参与,深入生活才能找到方法,共同参与才能提高效率。把问题与生活相结合,科学实验教学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 独立思考,培养意识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传承和积累向知识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科学实验具有开放式的特点,并不是每個科学实验都具有固定的流程。在小学阶段之所以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有能力去自己思考自然问题、探究事物本质、设计科学实验是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的。无论是在哪个地区,抛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培养意识的最好方式。农村小规模学校更应该践行“哪里有科学,哪里有我们”的教学观念,将课本里的知识带到生活中去,去发现自然的奥秘和工程的精妙。农村地区如果缺乏客观条件,侧重点可以更多地倾斜到主观意识的培养上,让学生爱上科学并且自主探究。
四、 总结
虽然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有着一些特殊的实际情况,但是科学教育的初衷和最终目的是明确的。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参与科学设计、观察、实验和总结,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归属。
参考文献:
[1]贾洪波.小学科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2(2):50-51.
[2]贺伟.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新课程,2016(28):161.
[3]马世光.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2(12):19-21.
[4]陆安民.农村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探微[J].甘肃教育,2015(7):65.
作者简介:王永恒,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静宁县新店教委。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科学实验;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探究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果的关键,也是教育工作给学生带来的最重要的实践精神。科学实验由于其操作性强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承担给学生探究的任务。而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科学实验能够很好地契合小学生这种特点。所以在小学实施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是非常有必要且非常有效果的。但农村小规模学校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开展得并不充分,但这并不是放弃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理由。农村小规模学校应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从激发兴趣、融入生活、培养探究意识三个方面入手,来改变现状,提升教育质量。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未完全,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学习的现实意义,更多地会觉得喜欢什么才愿意学什么。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基础设施的缺乏,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学生长时间地学习文化课程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地位在此刻就开始凸显。小学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能够直接或间接感受到的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和一些工程科学。这些种类里有很多的简单的、基础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就是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课前通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先熟悉要上课的内容,对授课内容做到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肯定会发现一些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在教师上课的时候就会进行解答,这能够促使学生在上课时专心听讲,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前积极思考情境的创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进行一些简单又不失趣味性的科学实验。例如:可以用干瘪的乒乓球来讲解气体的热胀冷缩。课前,让学生思考,是什么使得干瘪的乒乓球又变回来。课堂上,先让学生自行研究气体究竟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然后通过老师的实验观察的得出结论。课后,让学生思考和实验,此类实验在其他性质的物体上还可不可以实验?这种简单但是有趣的实验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自主学习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融入角色。
二、 动手实践,深入生活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理论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到生活。科学实验的目的也是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他们体验到知识在脑海中形成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学习压力尚不大,学生能够自主支配的时间还很充分,实验探究中让他们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十分重要。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科学实验课教师一定要根据自己身处环境的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设置课程,让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到科学的无处不在。课堂上的部分科学实验需要较好条件的实验室和实验器材,农村小规模学校可能缺乏这些条件,但是农村生活中有很多条件是城市中不具备的。比如农村中还有部分家庭适用钨丝灯,这种现象在授课中合理设置,就可以完美地转换成科学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买好一个新的钨丝灯泡,观察灯丝的粗细和灯泡壁的洁净情况,做好记录。做好准备工作后便设置好问题,为什么当钨丝灯使用一段时间后灯丝变细了?洁净的灯壁为什么覆上了一些“灰尘”?这些“灰尘”从何而来?留好问题后就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去观察,教师在上课时再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同类事例启发学生。最后让学生明白灯泡的钨丝在温度较高时会直接变成气体,发生了升华现象,使灯丝变细;当这种气体遇到冷的灯泡壁时,又会直接变成固态钨附着在灯泡上,发生了凝华现象。最后得出灯丝变细的结论。这种与生活相关的科学观察和实验并不需要太多的客观条件,在农村小规模学校非常容易实现。并且这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小学科学实验课是以后的知识和意识的不断积累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只有深入生活后,才能充分展示出其效果。在农村小规模学校需要老师的尽心设计,更需要学生的共同参与,深入生活才能找到方法,共同参与才能提高效率。把问题与生活相结合,科学实验教学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 独立思考,培养意识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传承和积累向知识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科学实验具有开放式的特点,并不是每個科学实验都具有固定的流程。在小学阶段之所以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有能力去自己思考自然问题、探究事物本质、设计科学实验是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的。无论是在哪个地区,抛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培养意识的最好方式。农村小规模学校更应该践行“哪里有科学,哪里有我们”的教学观念,将课本里的知识带到生活中去,去发现自然的奥秘和工程的精妙。农村地区如果缺乏客观条件,侧重点可以更多地倾斜到主观意识的培养上,让学生爱上科学并且自主探究。
四、 总结
虽然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科学实验研究性学习有着一些特殊的实际情况,但是科学教育的初衷和最终目的是明确的。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参与科学设计、观察、实验和总结,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归属。
参考文献:
[1]贾洪波.小学科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2(2):50-51.
[2]贺伟.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新课程,2016(28):161.
[3]马世光.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2(12):19-21.
[4]陆安民.农村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探微[J].甘肃教育,2015(7):65.
作者简介:王永恒,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静宁县新店教委。